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从法国环境浅谈法国语言的特点

一、法国地理环境与法国语言的关系 1、中法两国的地理环境之比较 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看到,法国处于欧洲西部,它的地理
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遗产。并且,西 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中东部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地是一个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是一个 适合居住的地方。而且法国以其旅游业而闻名,其海岸是一 个著名的滨海旅游区。这一有利的位置为法国语言的变化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利于法国语言与外来语言的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变化、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研究。 关键词 :法国环境 ;法国语言 ;变化与发展 ;法国语言特点
语言的发展,而法国语言的发展也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成为 一个见证历史的一面镜子。
引言 :语言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它是动态的,而不是停 滞不前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世界各国的语言也发生着变化。有些词汇的文化涵义随着时 间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
巴黎凯旋门de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中心广场及普拉萨将军广场是法国人民为纪念1806年2月拿破仑打败俄罗斯奥地利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的凯旋门气势宏伟的向四周辐射呈现星光四射的形状这种宏伟壮观的建筑从侧面体现过法语曾经的辉煌
教育教学·Education
从法国环境浅谈法国语言的特点
郭梦如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要谈一国语言。首先,我们应该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环 境与文化。那么,法国的环境又是如何体现出法国语言的特 点呢?正如美国的语言学家霍凯特说过 :每种语言都定出一 个语言的社会,即通过语言来直接和间接地进行彼此间的交 流。在多数情况下,语言社会通过其国家的大环境来表现自 身的变化、发展的特点。下面本文将从法国的大环境来表现 法国语言变化及发展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初一地理教案:语言的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初一地理教案:语言的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的联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随着地球的不断转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繁衍生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化。
本次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探究语言的地理分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语言的地理分布地球上的语言数量是相当庞大的,经过考察,目前已确认的语言超过了七千种,而这些语言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
语言的分布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史因素和地质因素。
早期的人类百般无奈,在生存的需要下,只能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互相交流。
这些交流若加上肢体语言,大概也可以称之为语言。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交流语言的重要性,逐渐将肢体语言升华为语言,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语言,也随着历史的推移,慢慢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
二、地域文化的联系语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
中国是一个语言和文化十分丰富的国家,如汉语、粤语、藏语、蒙语等等。
这些语言中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即这些地方的历史、社会、习俗、宗教、音乐、艺术和价值观。
令人惊叹的是,即使是光辉灿烂的汉字,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如著名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而“时节”在西南方言中就是“令季”,在北方方言中则是“当儿”。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主播美娜也曾因演播新闻的口音问题而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这就向我们展示了语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截然不同。
三、多语言文化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变得愈加重要。
学习不同的语言文化所带来的知识和文化财富,将为人们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世界提供了保障。
我们可以臆想一下,假如每个人都能借助自己的语言文化,且保持着与外界的相互了解和尊重,那该会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呢?相信这正是我们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满足地球人民共同意识和文化需求的终极目标。
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一九九七年蒲峪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NO.2 第二期PU YU JO URN AL 1997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赵丽滨 金春伟语言的地域变异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所产生的变化和差异,他们所说的语言往往带有地域性的特点,即地域方言。
这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如:尽管英美两国民族有着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这种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地理隔离,使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产生了差异,从而导致了语言上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语法、词汇的差异。
这三个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从语音上看,有这么一则笑话:一位英国人和美国人在某火车站不期而遇。
美国人性格开朗,善于结交朋友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问:“What is your job ?”英国人回答说:“I am a clerk.”美国人听了惊呀万分:“Clock ?Your job is to tick tickall day long?”这种误会就是由于两国发音不同而引起的。
同一个词,美国人念[klark ]而英国人读书[kla :k ]。
后者在美国人听来,就成了另一个词了clock 。
在中国也是一样,陕西人把苏州人的“10块钱”听成“4块钱”。
再看语法,如美国英语的动词to get 有两个过去分词形态,一个是gotten,另一个是got 。
而英国英语只用got 这一形式。
再比如:西安方言说:“多买几本书”,而广州方言则说“买多几本书。
最后从词汇来看,语言的地域差异常常在词汇中明显表现出来。
如:一位美国人乘坐一艘英国船旅行时,他要了一份biscuits ,一心期待着能吃上些可口的软饼干,可拿来的竞是硬硬的苏打饼干,不禁又恼火又纳闷。
原来英国人的biscuits 就是美国人叫做soda crackers 的那种食物。
于是他便让招待员送来crackers 。
招待员一听,又瞪大了眼睛,原来英国英语里的crackers 就是fire crackers ,意思是鞭炮。
再如中国北京人管小孩叫“小孩儿”,江苏叫“伢仔”,长沙叫“细人子”。
人文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是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它关注人类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活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要素,包括语言、宗教、人口、城市等。
一、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基石之一。
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差异。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还承载了习俗、价值观、传统等文化信息。
世界上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最主要的语言,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而在印度,印地语是最主要的语言,反映了印度教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二、宗教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各种宗教信仰的兴起和传播都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例如,佛教起源于印度,随后传播到中国和其他东亚地区。
佛教倡导的平静与内省与东方的山水环境以及东方文化的审美观念相契合。
另外,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形成并传播,逐渐成为该地区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的信徒需要面向麦加朝拜,这对穆斯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方面的约束。
三、人口人口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要素,它涉及到人类聚居的地理分布、人口迁徙、人群结构等问题。
地理环境对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环境对于农业和定居型社会的兴起具有重要作用。
丰富的农业资源、水源和适宜的土地条件,对于人类定居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沙漠、高山地带或极地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较低。
四、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为典型的人文地理要素之一。
城市通常是人类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规模、形态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如,沿海城市通常具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这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
而一些内陆城市则更多依靠交通运输网络和社会资源来发展。
总结:人文地理要素包括语言、宗教、人口和城市等方面。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以下文章中,将详细探讨语言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首先,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语言发展的土壤,人类通过社会交流来创造和传播语言。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语言会因社会的特征而产生变化。
例如,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可以促进语言的多样性,而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则可能导致语言的相对稳定。
此外,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和社会阶层也会对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也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因此,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权力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以汉字为例,汉字是中国人民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它不仅是汉字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次,语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它不仅用于交流信息,也塑造和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观念。
语言的发展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
语言可以传承和表达一个社会的历史、传统和智慧,也可以帮助形成共同的认同和归属感。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可以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社会风气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社会通过重新定义特定单词的含义来推动社会变革,从而改变社会对一些问题的态度。
此外,语言的发展还可以反映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概念和新事物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语言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发展。
总结起来,语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权力结构等。
同时,语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塑造和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反映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了解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并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语言地理学定义

语言地理学定义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与地理空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语言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变异、相互影响以及与地理空间的关联。
语言地理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语言生态学、语言与文化地理学、语言与人类学以及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等。
1.语言分布语言分布是指不同语言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语言地理学研究了语言在各个地区的分布规律,包括语言的起源、扩散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语言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传播和演变。
2.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语言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语言地理学研究了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异情况,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方言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研究语言变异,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3.语言相互影响语言相互影响是指不同语言在接触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语言地理学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语言的借用、融合和演变等。
通过研究语言相互影响,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4.语言与地理空间的关联语言与地理空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语言地理学研究了语言与地理环境、自然景观、社会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关联,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语言在地理空间中的演变和传播过程。
5.语言生态学语言生态学是研究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语言的多样性、生态平衡和濒危语言等问题。
通过研究语言生态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语言的制约和影响。
6.语言与文化地理学语言与文化地理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地理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语言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语言与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文化传承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7.语言与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是研究语言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语言的起源、演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答: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人们彼此交换思想情感的最重要的交往工具。
人类各个文化集团生活在他们特定的地理环境中。
需要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变化着的地理环境.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这过程中经常产生有关地理环境的思想和情感.需要用语言表达和交流。
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分布格局等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理决定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促使语言的形成,又因为地理环境差异(尤其是地形)、距离等原因,使人们的交流少,进而导致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语言
1、环境对语言的产生影响:
首先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的最大、最直接;
其次,环境通过语言来作用于语音,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
最后环境还对语言的语法产生有影响,环境塑造出的民族心态会在语法上体现。
2、环境对语言的传播、演进的影响:
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从未形成了方言而人文环境的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强烈影响。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骑
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的方针则往往通过影响移民来影响语言的扩散
3、人文环境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强烈的受到行政区划、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1)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点在不同的国家间表现得最为明显。
(2)人是语言的重要载体,语言常常通过人口的移动实现传播、扩散。
(3)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通过影响移民的方式,进而引起语言的扩散传播。
(4)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语言对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影响势能往往就越大。
三、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答: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宗教地理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侧面。
宗教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与人文地理环境发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首先,宗教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作依托,宗教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
宗教在产生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以佛教为例来说明宗教与我国人文科学的关系。
其次,佛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级形态的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
主要宗教产生于西亚与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适于观察天象,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们易于产生幻想并寻求精神寄托;从文化地理因素来看,一般多为古代文明昌盛和枢纽之地,例如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西亚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思想氛围及发达的哲学思想体系,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为高级形态的宗教提供了诞生的温床。
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1.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
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
古代发达的陆路、海上商业航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
2.宗教扩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空间上有一元性,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势必要从文化发达地区传向不发达地区。
宗教扩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政治因素,通过战争征服被占领地区后,通常会首先破坏当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坏宗教祭祀建筑、捣毁神像等),并迫使当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纪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统治时期的传教活动,也是带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统治或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地区,通常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间分布从地理因素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发源地和传播路线、播及范围的影响。
一是宗教最初的产生、发源地,对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当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盖其源起地区或在发源地周围地区进行扩散,例如伊斯兰教起
源于阿拉伯半岛,至今那里仍是该教的核心地区:佛教虽然在其诞生地已几尽灭亡,但其最大的势力区仍在印度附近的东北亚、东南亚诸国、诸地区;二是宗教的传播时间、路径与传入地,影响着外来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围,即宗教文化的范围,甚至可以用宗教作为划分不同文化区的标准。
4.一些自然风景胜地经常成为宗教圣地的所在。
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宗教的神圣场所。
其中以山川圣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与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关,因为普遍认为神祗的居住地为人类不可及处,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类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径,所以山川被赋予神圣性。
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圣之地在恒河,就与印度教教义中洁净仪式的规定有关。
另外,也与原始宗教阶段的万物神性有关,各种自然地景都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传承下来之后,因种种原因如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对部分地景的重点崇拜,渐而形成宗教圣地。
人为因素形成的宗教圣地,一般是宗教的诞生地、重要传播地,宗教创始人、宗教领袖和教内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动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传说及宗教典籍中的记载而成为圣地的。
宗教圣地并非一成不变,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带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迹。
一些宗教中饮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时期当地生活环境艰苦,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种族的继续生存与延续。
后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为不同地区的所有信徒必须遵守的准则。
6.宗教群体的形
成,除了血缘、民族、社会、语言因素以外,与地缘关系紧密。
同质地理区的人们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区,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区。
从大的空间范围上来说,民族聚集区中同一民族的人们通常倾向于信仰同一种宗教,民族与宗教具有异常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由于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这往往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线:从小的空间范围上来说,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宗教社区,会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礼仪习俗而形成一个整体,且往往有一个宗教组织来进行整体的1力调与控制,这种宗教社区,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区,也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综上所述,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比较密切。
宗教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容,人文科学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传播。
从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说,宗教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宗教产生阻碍或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