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杜甫叙事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杜甫叙事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杜甫叙事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杜甫的叙事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杜甫的叙事诗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在杜甫之前,诗歌主要以抒情为主,而杜甫则将叙事成分融入到诗歌中,使得诗歌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这种创新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题材空间,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其次,杜甫的叙事诗注重真实性和深刻性。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记录下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心声。

这种真实性和深刻性使得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杜甫的叙事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隐喻、对比等,使得诗歌作品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这种高超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最后,杜甫的叙事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
诗歌作品不仅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模仿,而且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参考。

在唐代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诗人受到杜甫的影响,创作出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优秀作品。

综上所述,杜甫的叙事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注重真实性和深刻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参考。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原⽂地址: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作者:飘零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杜甫(712—770),字⼦美,⾃号少陵野⽼,晚唐⼤诗⼈,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杜审⾔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蜀,友⼈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部员外郎。

故后世⼜称他杜拾遗、杜⼯部。

杜甫和李⽩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活,热爱⼈民,热爱祖国的⼤好河⼭。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活中的⿊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民,甚⾄幻想着为解救⼈民的苦难⽢愿做⾃我牺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伟⼤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历代的⼈们,包括许多杰出的古典诗⼈在内,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典范。

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

在中国古代⽂学史上,还没有⼀个诗⼈,曾经像杜甫拥有这样多的追随者。

如果把杜甫的所有影响都说出来,⼏乎要涉及唐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

这⾥,仅能从⼀些⽐较重要的⽅⾯来简括地说明杜甫的影响是如何的⼴泛⽽深刻。

杜甫的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了积极的推动作⽤。

唐代中叶,以⽩居易为⾸的⼀群诗⼈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由⽩居易⽽后,⼜⼀直贯注到唐末的⽪⽇休、曹邺、捏聂夷中、杜苟鹤等⼈的创作中去,⽽形成⼀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

除此以外,杜甫诗歌在艺术表现⽅⾯,也给唐代诗⼈以深刻的影响,如韩愈、李商隐等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受到杜甫创作艺术的影响,并建⽴起⾃⼰的风格。

唐代以后,杜甫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益⼴泛深⼊。

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追步杜诗奇峭的⼀⾯,⽽形成“江西诗派”。

⼜如王安⽯、陆游、⽂天祥以及⾦代的元好问,明代的李萝阳,清代的杜浚、屈⼤均、沈德潜等等,也都在不同的⽅⾯和不同的情况下受到杜甫的影响。

杜甫的后世影响和人物评价

杜甫的后世影响和人物评价

杜甫的后世影响和人物评价后世影响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

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

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

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

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甫的长诗

杜甫的长诗

杜甫的长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杜甫的长诗概述
2.杜甫长诗的主题和风格
3.杜甫长诗中的经典作品及其意义
4.杜甫长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杜甫的长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杜甫的长诗主题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更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的长诗充满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探索,表现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杜甫的长诗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如《春望》、《月夜忆舍弟》、《兵车行》等,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杜甫的长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被广泛传颂,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研究报告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和主题、杰出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的诗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自幼聪慧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如意。

他历经家族的衰落、个人的失败、政治的动荡等种种困境,使他的一生充满了辛酸与苦难。

他先后在柳州、洛阳等地担任官职,但由于他的真诚与直言不讳,经常遭到上司的排挤和贬谪。

无奈之下,他多次流亡逃荒,漂泊于乱世之间。

尽管如此,他坚守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坚持写作。

最终,杜甫于770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杜甫的诗作多以写实为主,他以大自然为背景,以民生疾苦为题材,思想深邃,感情真挚。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在创作手法上,他擅长运用对仗、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流畅而有力,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在主题上,他关注国家兴衰、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他以儒家思想为依托,探讨人生命运和儿女情长,他的诗作既具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又带有深厚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涵盖了政治、军事、历史、宗教、人情等丰富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题材。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被编入《杜工部集》以及其他多种版本的选集中。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所推崇,被视为中国诗歌的瑰宝,儿女们与爱人们长久地吟唱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看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在后世文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和追求的典范。

他的诗作对于唐宋以及后来的文人在诗歌写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代以后,文学风格多次变迁,但杜甫的诗歌却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诗思考及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诗思考及影响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诗思考及影响概述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被称为“诗圣”。

他以其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社会不公与苦难的关注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杜甫的忧国忧民诗思考以及他对后世文化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杜甫与社会背景在唐朝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战乱、天灾等一系列社会动荡。

这些问题使得当时的人们感受到了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杜甫出生并成长起来,亲身目睹了社会动荡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和破坏。

忧国忧民之心杜甫饱受卓越教育并且具有独特的感知力,他迅速意识到了人民所经历的困境和国家面临的危机。

他通过自己真实而有力的笔触表达了他对于贪官污吏、军阀混战、战争以及民众苦难的关注和深切担忧。

他的作品深情痛切地揭示了社会不公,表达了对抑制人性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问题的批评。

杜甫的忧国忧民作品杜甫的诗篇广泛而多样,其中许多都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以下是几首代表性的作品:《登高》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如何在登高过程中遥望天地间繁荣盛景,但也感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人民困苦悲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蔓延带来的血腥景象,为读者呈现出杜甫所见到的惨败和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救之处。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记录了杜甫兄弟相聚时在月下谈论祖国风波与人民疾苦时所表露出来的忧虑和关心。

杜甫对后世影响杜甫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的诗作成为了后世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重要范本,培养了无数个文人墨客对于社会问题敏锐关注,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播着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呼唤。

杜甫的诗歌也被广泛传颂于百姓之间,在民间形成了流行,这用不少士人学子关注、援引和研究。

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一生所面对困难、坚守信念、表达周围世态炎凉与倾向矛盾心态等情感,都被广泛地赋予了内涵与价值。

总结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在唐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通过自己真挚而力量激发了许多后来者对于社会问题与公平正义关切。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1. 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经济繁盛的时期。

在唐朝的文化氛围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融入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与激情。

本文将探讨杜甫的诗歌与唐代社会时代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2. 杜甫及其影响2.1 杜甫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出生于贫苦家庭,经历了战乱和流亡等艰难岁月。

从他的成长环境和遭遇来看,他对于社会问题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关注。

2.2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杜甫以其深刻思考和批判现实的态度成为后世文人学习仿效和崇拜的对象。

他超越了个人悲欢离合的诗歌创作,穷尽了人生百态和社会问题的描绘。

3. 唐代社会时代背景3.1 诗人与士人的身份唐代是一个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士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杜甫作为一个士人,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关注与思考。

3.2 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唐代晚期,发生了安史之乱等战乱事件,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

在这个时期,社会秩序崩溃、百姓流离失所、赋税沉重等问题席卷全国。

杜甫以他深情痛惜、悲天悯人的笔触刻画出了当时国家和民众所面临的困境。

4. 杜甫诗歌与社会时代背景4.1 描写社会动荡与军阀混战杜甫在许多诗作中写到了战争中无辜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他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残暴,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愤慨。

4.2 铭记历史与追思先贤杜甫也用自己的诗歌对杰出公务员、忠良之士进行称颂,并通过描写他们的生平事迹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风气与政治现象的看法。

4.3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反思在《梦李白》中,杜甫对文人士大夫阶级对凡人百姓生活的漠视及其荒谬行为表示批判。

他以超脱常态的手法,让读者反思当时社会不公与人性扭曲。

5.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与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他通过深邃洞察力和敏感细腻的笔墨,将自己深深扎根于动荡变革中的时代环境,将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用诗歌表达出来。

古代诗人生平

古代诗人生平

古代诗人生平古代诗人,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心灵的感悟、情感的抒发,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的变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几位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1. 杜甫(712年-770年)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而经历许多挫折。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碍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关注庶民百姓的苦难和政治的腐败。

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动荡的担忧。

他以豪放的笔墨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被誉为“诗圣”。

2. 白居易(772年-846年)白居易,字乐天,唐代文学家、官员。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在诗词方面的天赋早期就得到了培养。

他曾经历多次科举考试的失败,但最终在中年时期取得了功名,成为唐代重要的政治人物。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以描写生活琐事和个人感受为主。

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李白(701年-762年)李白,字太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惊人的创作才华。

据传,李白在幼年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文学才华,并在十几岁时开始游历各地。

他的诗歌作品着重于表达自由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奇词异句和壮丽的场景描写闻名。

他被誉为“诗仙”,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苏轼(1037年-1101年)苏轼,字子瞻,宋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后期诗人之一。

苏轼的诗歌作品多样而丰富,既有抒情的小品,又有写景的山水诗。

他的作品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意识,表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才华不仅限于诗歌,他还涉猎绘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创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展示了他们的卓越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圣”乃至高无上者,这足以说明杜甫的诗坛地位之高。

杜甫在世时应该是像圣人般享受着崇高的礼遇、为世人所追捧的吧。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诗圣杜甫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苦难坎坷常伴左右,用“悲惨”一词形容毫不为过。

杜甫早年就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也是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然而仕途坎坷的他并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诗文在当时也并没有得到很高赏识。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不受欢迎,并非诗写得不好,主要原因是杜诗的内容和风格与当时的时代审美相悖。

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整体是乐观积极的,人们喜欢歌颂大好河山的诗、歌颂理想的诗、表现创造力的诗,欣赏像李白那样孤傲、浪漫的诗人,而杜甫诗大多都是抨击现实、揭露黑暗的。

还有格调上来讲,盛唐的诗人更喜欢明快的,乐观的,高昂的诗,杜甫的诗比较沉郁,比较委婉,比较浑厚,比较低回。

与时代审美趋向的错位使得杜甫的诗在他生前没有获得很好的赏识,影响力也就及其微弱。

杜诗的影响是在杜甫去世后才发挥出来的,“诗圣”、“诗史”的盛誉也是后人给予杜甫与其诗。

杜甫死后,中晚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韩愈为代表的一批当时的著名诗人,开始极力推崇杜甫,韩愈和白居易的诗文中也都有杜诗的影子出现。

白居易、元稹等人领导的“新乐府运动”中,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苟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第一个把杜甫与圣人的圣联系在一起的,是宋代大词人秦观,他在《韩愈论》一文中说杜甫的诗和圣人孔子的思想一样是集大成者。

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诗被称为一代“诗史”,是因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他的诗不仅是自己抒发情感的载体,也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在诗歌创作上,杜诗是唐代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光是律诗他就写了九百多首,占了一大半。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被认为是“千古七律第一”,全诗之中句句皆律,字字之中字字皆律,诗律诗的最高境界。

杜诗不但是对以往艺术传统的集大成,也是开辟了律诗创作的一种新的规范。

此外,杜甫对语言的锤炼更是达到了极致。

杜甫有诗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正是秉着这样的创作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句句千古佳句。

流传至今的一些成语中,甚至有些就出自杜甫的诗。

例如,“别开生面”一词就出自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历历在目”一词出自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诸如此类的成语不在少数。

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追求,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杜甫一生可谓受尽苦难,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忠君报国的远大志向,他在自身饥寒交迫
的处境下仍能发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声,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鲁迅也曾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可诗圣杜甫的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而且,诗圣杜甫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还名扬海外。

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说杜甫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

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

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

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

诗圣杜甫之圣,实至名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