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0~24月龄儿童喂养指导

0~24月龄儿童喂养指导6月龄内及7~24月龄的儿童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三阶段,营养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01纯母乳喂养指6个月以内的婴儿只吃母亲的乳汁,不添加任何食品(包括水在内)。
鼓励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一般可以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营养需要。
但是,母亲的食欲、心理以及家庭成员的态度都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
正确的喂哺技巧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或嘴触碰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
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
无论采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部和颈部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
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
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
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
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母乳的保存母亲外出或母乳过多时,可将母乳挤出存放至已消毒的容器或特备的“储奶袋”,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温度下母乳保存时间可参考下表。
科学添加辅助食品满6月龄时,婴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以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
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
应在婴儿身体健康时添加辅食,添加原则是食品的数量从少到多,种类从一种到多种,质地从稀到稠,性状从细到粗。
循序渐进,习惯一种后,再添加另一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婴幼儿进食安排断母乳的正确方法断母乳的时间可根据母亲和婴儿的健康状况决定,因人而异,鼓励母乳喂养到2岁及以上,6个月后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
0-12个月宝宝喂养计划(共五则)

0-12个月宝宝喂养计划(共五则)第一篇:0-12个月宝宝喂养计划0-12个月宝宝喂养计划一、0~3个月新生儿喂养新生儿主要是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其他任何乳类所不能比拟的丰富的营养素,其比例恰当、均衡,易消化,生物利用率高,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具有很强的防病、抗病能力,所以母乳(尤其初乳)是婴儿最佳天然营养品,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混合喂养,若无母乳可采用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喂奶时间不固定,一般每隔三个半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喂15分钟左右,初乳非常珍贵,应让新生儿尽量多次吸吮。
人工喂养:在不能得到母乳的情况下,应采用鲜牛奶或经卫生部门许可出售的奶粉、配方奶粉(或其他同类制品),按指定的食用方法喂养。
每天喂6~7次,每4小时左右喂一次。
混合喂养:一般喂母乳后,可接着喂牛奶或配方奶粉(米粉),也叮在两次喂母乳间隔时喂。
坚持每天保证喂三次母乳。
喂水: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不需要喂水。
人工及混合喂养可在两次喂奶中间喂温开水,每天可喂2-3次,每次40毫升左右(可逐渐增多)。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从第二周起应给新生儿添加富含维生素C 的菜水(或汁)、水果水(或汁),上下午各喂一次。
由于母乳、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少,可在医生指导下从第三周起对新生儿每日喂一次鱼肝油。
二、4-6个月婴儿营养餐4-6个月婴儿开始有吞咽非流质食物的能力,开始出牙。
在这个阶段单乳类不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因此除坚持乳类喂养外,还应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素,应逐渐添加辅食。
4个月婴儿日参考食物:奶类:母乳、牛乳及其他乳制品 900毫升~1000毫升谷类:米糊、米汤,2匙~3匙 20克~30克蛋类:蛋黄泥,1/4个~1/2个 12克~25克豆类:豆浆、豆奶,4匙 40毫克左右水果:西瓜水、苹果汁(泥)、橘汁 100毫升蔬菜:菜水(西红柿)、土豆糊 100毫升水:温开水(注:在医生指导下可服小儿鱼肝油。
)4个月婴儿营养餐谱(0-12个月宝宝食谱制作大全)时间6:009:3011:0013:0016:3017:3020:00星期一奶奶、米糊菜水奶奶水果泥奶星期二奶奶、米汤菜水或果水奶奶苹果泥奶星期三奶奶、蛋黄泥西红柿汁奶奶胡萝卜泥奶星期四奶奶、米糊西瓜水奶奶梨泥奶星期五奶豆奶、米糊苹果汁奶奶胡萝卜泥奶星期六奶奶、藕粉香蕉泥奶奶苹果汁奶星期日奶奶、土豆糊果汁奶奶香蕉泥奶5个月婴儿营养餐谱时间6:009:3011:0013:0016:3017:30睡前星期一奶青菜汁、奶、米糊苹果泥奶奶枣泥奶星期二奶蛋黄泥、奶、米糊橘子汁奶奶苹果泥奶星期三奶奶、肝泥香蕉泥奶奶香蕉泥奶星期四奶奶、藕粉梨汁奶奶土豆泥奶星期五奶青菜汁、奶、米糊苹果水奶奶枣泥奶星期六奶奶、米糊西红柿水奶奶香蕉泥奶星期日奶奶、胡萝卜泥苹果泥奶奶橘子汁奶6个月婴儿营养餐谱时间6:009:3011:0013:0015:3017:30睡前星期一奶大米烂粥肝泥苹果泥奶鸡蛋、菜泥、烂饭香蕉泥、奶奶星期二奶小米烂粥鱼泥橘子汁奶菜泥、烂饭枣泥、奶奶星期三奶鸡汤、青菜汁、薄面片香蕉泥奶青菜泥、蛋黄粥胡萝卜泥、奶奶星期四奶蛋、米糊碎血豆腐梨泥奶土豆泥、米粥西瓜汁、奶奶星期五奶蛋黄、烂面条、虾仁泥菜水奶米粥苹果泥、奶奶星期六奶蛋黄粥、碎豆腐枣泥奶面包粥、土豆泥橘子汁、奶奶星期日奶蛋黄、米汤、胡萝卜泥苹果泥奶鸡蛋羹、菜泥香蕉泥、奶奶三、7-9个月婴儿营养餐婴儿到了7-9个月时,能用小手拿食物、玩具,多数婴儿K1~2颗牙齿。
婴幼儿喂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指南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喂养对于其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父母正确喂养婴幼儿,本文将提供一份婴幼儿喂养指南,涵盖了适当的喂养时机、食物选择和喂养技巧。
1. 婴儿喂养时机婴儿一般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完全依赖母乳或配方奶。
初生婴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因此需要频繁地喂食。
根据婴儿的需求和体重增长情况,一般每天需喂养8-12次,每次间隔2-3小时。
随着宝宝的成长,喂养次数会逐渐减少,但喂食的时间将会更长。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宝宝每天需要喂养4-6次,每次喂食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2. 婴儿食物选择在4-6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初次添加辅食时,可以选择米粉、蔬菜泥或水果泥。
逐渐地,可以引入更多的食物,如煮熟的土豆、瘦肉泥和面条。
在添加辅食时,应该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量。
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对食物的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相关食物的添加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3. 婴儿喂养技巧(1)喂养体位:婴儿喂养时应该将其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上,头部稍微向上抬起以帮助消化和防止呛奶。
母乳喂养时,妈妈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支撑婴儿,喂奶瓶时则可以使用婴儿奶瓶。
同时,在喂养之前,需要确保婴儿的手、嘴和脸部的卫生。
(2)吃饭时间:喂婴儿时,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来吞咽和消化食物。
避免匆忙地喂食或强迫婴儿吃更多的食物。
应该尊重婴儿的饥饿感和饱食感,避免过度喂养。
(3)温度控制:确保奶瓶中的奶或辅食的温度适宜。
奶瓶中的液体应该是温暖的,不要太热或太冷,可以用手背测试温度。
对于辅食,应确保食物的温度适合婴儿食用,以避免烫伤。
(4)食物质量:婴儿食物的质量应该得到严格控制。
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因为它提供了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
对于配方奶,应该选择符合婴儿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产品,避免使用过期或过敏的奶粉。
总结起来,婴幼儿喂养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任务。
合适的喂养时机、食物选择和喂养技巧都对婴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父母要对婴幼儿的喂养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方法,同时密切关注婴儿的成长和反应,以确保其获得充分的营养和良好的健康。
2024婴幼儿喂养全新指南(2024)

2024/1/30
奶瓶喂养
使用奶瓶时,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倾斜奶瓶使奶嘴充满 乳汁,避免宝宝吞咽空气。喂奶时保持宝宝半坐姿势,奶嘴 插入宝宝的嘴里,确保奶嘴孔大小适中,以免流速过快导致 呛奶。
14
辅食制作和保存方法分享
辅食添加时间
通常在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添加 辅食,最早不得早于4个月,最
晚不晚于8个月。
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 规律,科学制定喂养 计划。
注重食物搭配,确保 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 入。
2024/1/30
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 儿的营养需求,合理 选择食物种类和数量 。
4
个性化需求满足
尊重每个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根 据其体质、食欲、口味等调整喂
养方案。
关注婴幼儿的过敏史和家族遗传 病史,避免过敏食物和潜在风险
25
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对喂养影响
自主进食
鼓励宝宝自主进食,培 养其独立性和自我调节 能力,同时减轻家长喂 养负担。
2024/1/30
情绪引导
关注宝宝情绪变化,通 过合理引导和安抚,避 免将喂养过程变成情感 较量的战场。
家庭共餐
提倡家庭共餐,营造良 好的进餐氛围,促进亲 子关系和谐发展。
26
政策法规变动对家长指导意义
观察宝宝的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的发展,及 时发现潜在问题。
2024/1/30
20
家长心理调适和支持系统建立
接受专业指导
参加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家长培训课程,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
寻求帮助
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困惑,互相支持 。
保持积极心态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育儿过程中的挑战。
2024/1/30
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卢慧琴
前
言
6月龄内婴儿处于1000d机遇窗口期的第二 个阶段,7~24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 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 系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其长 期的健康。针对我国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需求 以及为更好地帮助宝宝们顺利完成从母乳喂 养到成人饮食模式的转换,中国营养学会发 布了《6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与《7~24月 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以下为两份指南的主 要推荐意见。
一、《6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1.1关键推荐 (1)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生后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7% 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5)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 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一、《6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
3.2如何判断婴儿因饥饿哭闹 婴儿生后最初几周内,鼓励妈妈每24小 时进行8~12次喂养。婴儿饥饿的早期表 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脸部表情 增加;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 随着喂养,若母乳喂养适宜,喂养次数 可降至每24小时8次,最长夜间无喂养睡 眠可达5h。
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关键推荐 (1)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 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2)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 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 (3)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 辅食添加时间。 (4)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 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2024年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课件

2024年0 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第5章“024月龄婴儿喂养”进行设计,详细内容涉及06月龄纯母乳喂养原则、612月龄及时合理添加辅食、1224月龄科学喂养及营养补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0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原则及方法。
2. 学会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3. 能够识别并解决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各阶段喂养原则的掌握、辅食添加的时机与顺序、营养需求的合理满足。
教学重点: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科学喂养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喂养模型、辅食制作工具。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出024月龄婴幼儿喂养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06月龄纯母乳喂养原则及方法。
b. 612月龄辅食添加时机、顺序及注意事项。
c. 1224月龄科学喂养及营养补充。
3. 实践操作:a. 演示辅食制作过程。
b. 学员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喂养案例分析。
六、板书设计1. 06月龄纯母乳喂养原则2. 612月龄辅食添加时机与顺序3. 1224月龄科学喂养及营养补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0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优点。
b. 说明612月龄辅食添加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c. 论述12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及科学喂养方法。
2. 答案:a. 纯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促进母子感情等。
b. 辅食添加顺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注意事项:避免过敏源、适量添加、观察婴儿反应等。
c. 1224月龄婴幼儿营养需求: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科学喂养方法:多样化食物、合理搭配、定时定量等。
0-12个月宝宝食谱

宝宝0-12个月食谱--让你的宝宝更健康成长0-12个月喂养阶梯第一阶梯:出生至3个月1.以母乳或其他乳类喂养为主,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充足的热量和营养。
2.补充维生素D应从出生后第3周开始。
母乳喂养儿每天添加浓鱼肝油滴剂2-3滴,3个月时增至4滴,每天分2次喂食。
3.从2个月开始,宝贝能够添加的辅助食品只是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或果蔬汁,如纯鲜苹果汁、纯鲜橙汁、纯苹果胡萝卜汁等。
能更好地促进铁在肠道吸收,防止宝贝发生贫血。
喂养Tips:* 2-5个月时先在果汁中兑水,每次喝一汤匙,逐渐增至2-3汤匙。
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6个月后可饮用纯果汁。
* 果汁加热时间不宜过久,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维生素C被破坏。
* 尽量让宝贝多次、反复尝试不同口味的果汁。
因为,均衡的营养来自不同的水果,这样可帮助建立多样化的良好饮食习惯。
* 发现宝贝皮肤过敏或出现腹泻,应暂时停止喂食。
* 由于配方奶中已补充维生素D,可根据各个品牌配方奶中所含的维生素D 量及婴儿奶量,计算是否还需加添多少维生素D。
第二阶梯:4-5个月1.浓鱼肝油滴剂应从每天4滴逐渐增至6滴,分2次喂食。
2.菜汁、果汁应从3汤匙逐渐增至5汤匙,分2次喂食。
3.开始给宝贝吃煮熟的蛋黄。
从1/4只开始,先压碎后放入米汤或奶中调匀后喂食,待适应后增至1/2只。
4.从4个月半起,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给宝贝添加富含铁的纯米粉(按说明),或每天1汤匙很烂的无米粒稀粥。
如果宝贝消化情况良好,从5个月起烂粥增至2-3汤匙,再加上半匙菜泥,分2次喂食。
喂养Tips:* 刚开始添加米粉时可用小汤匙喂食,将米粉送到宝贝唇边吸吮。
* 泥糊状食物添加时要由少到多,由一种要多种。
* 添加新的食物最好在上午。
* 一种食物添加后,最好持续喂3-5天再更换另一种食物。
* 宝贝患病时停止添加新食物。
第三阶梯:6个月1.从这时起到12个月,浓鱼肝油每天保持6滴左右,分2次喂食。
2.菜汁、果汁增至每天6汤匙,分2次喂食。
国家卫健委儿童喂养指南

国家卫健委儿童喂养指南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其中包含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喂养指南。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简要介绍:
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
(1)纯母乳喂养:0-6个月婴儿应纯母乳喂养,无需添加水和其他食物。
(2)按需哺乳:母亲应按需哺乳,确保婴儿摄入足够乳汁。
(3)识别婴儿进食信号:了解和识别婴儿咂嘴、吐舌、寻觅等进食信号,及时哺喂。
6-24个月婴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内的健康婴儿仍应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
(2)辅食多样化:辅食应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豆类等。
(3)少糖少盐:辅食应少糖少盐,避免添加调味品和添加剂。
2-3岁幼儿喂养指南:
(1)饮食多样均衡:幼儿饮食应多样均衡,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等。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幼儿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3)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和感染疾病。
以上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喂养指南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权威的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最新版《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以帮助更多妈妈坚定母乳信心,实现科学喂养。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新鲜出炉,以更好地帮助7~24月龄婴幼儿顺利完成从母乳喂养到成人饮食模式的转换,因为婴儿在满6月龄后,需要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多样化的食物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
两份指南涵盖了0~2岁婴幼儿所有的喂养要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
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
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母乳喂养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
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提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
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
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
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
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
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
奶粉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提要】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
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
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
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本指南所称7~24月龄婴幼儿是指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至2周岁(满24月龄)的婴幼儿。
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
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
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7~24月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证据,同时参考WHO 等的相关建议,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
【推荐条目】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提要】母乳仍然可以为满6月龄(出生180天)后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
继续母乳喂养也仍然有助于促进母子间的亲密连接,促进婴幼儿发育。
因此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
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
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
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关键推荐】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
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米糊2.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提要】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
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
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