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修订稿

合集下载

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目的 (5)二、数字金融发展概述 (6)2.1 数字金融定义 (8)2.2 数字金融发展历程 (8)2.3 数字金融主要形式 (9)三、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概述 (11)3.1 中小企业定义 (12)3.2 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13)3.3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类 (14)四、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影响 (15)4.1 提高融资效率 (16)4.1.1 快速融资渠道 (18)4.1.2 降低融资成本 (19)4.2 拓宽融资渠道 (20)4.2.1 供应链金融 (22)4.2.2 网络借贷 (23)4.3 改变融资结构 (24)4.3.1 增加股权融资比例 (25)4.3.2 优化资本结构 (26)五、案例分析 (27)5.1 国内外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28)5.2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影响的典型案例 (29)六、政策建议与展望 (31)6.1 完善数字金融法律法规 (33)6.2 提升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4)6.3 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5)七、结论 (35)7.1 主要结论 (37)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8)一、内容概要数字金融发展概述: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数字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数字金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等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如在线支付、P2P 借贷、数字货币等。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本部分将重点分析传统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如信贷条件严格、审批流程繁琐等。

探讨数字金融如何利用其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具体影响。

包括融资渠道的拓展、融资成本的降低、融资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

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标与范围 (3)1.3 文献综述 (4)二、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基础 (5)2.1 公司股权基本概念 (6)2.2 股权结构类型 (8)2.3 股权架构设计原则 (9)2.4 股权架构设计步骤 (10)三、公司股权架构设计方案 (10)3.1 设计思路与框架 (11)3.2 股东权益分配 (13)3.3 股权激励机制 (14)3.4 股权转让与退出机制 (16)3.5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 (17)四、公司股权架构实施步骤 (18)4.1 实施前准备 (19)4.2 实施阶段划分 (20)五、公司股权架构实施效果评估 (22)5.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3)5.2 评估方法与工具选择 (24)5.3 实施效果分析与反馈 (25)5.4 改进措施与优化建议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9)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0)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为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及实施方案提供全面而详尽的指导。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股权架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长远规划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档将围绕公司股权架构设计的意义、目标、原则、方法、步骤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股权架构设计的精髓。

在设计层面,本文档强调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行业特点、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能体现企业特色的股权架构。

注重细节设计,如股权比例设置、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等,以确保股权架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方面,本文档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安排,包括股权分配、股权转让、股权调整以及后续管理等环节,旨在帮助企业顺利推进股权架构改革,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

还对公司股权架构的维护与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以保障股权结构的稳定性与持续竞争力。

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

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

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融资计划书(范本)1/7页目录一、公司介绍 (1)二、项目分析 (2)三、市场分析 (2)四、管理团队 (3)五、财务计划 (3)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4)七、摘要 (6)一、公司介绍1、公司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成立的时间、注册资本金、公司宗旨与战略、主要产品等,这方面的介绍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使人们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和团队。

2、公司现状在此将您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资产、总资产、年报或者其他有助于投资者认识你的公司的有关参考资料附上。

如果经过审计请注明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未经审计也请注明。

3、股东实力股东的背景也会对投资者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股东中有大的企业,或者公司本身就属于大型集团,那么对融资会产生很多好处。

如果大股东能提供某种担保则更好。

4、历史业绩对于开发企业而言,以前做过什么项目,经营业绩如何,都是要特别说明的地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开发经验丰富,那么对于其执行能力就会得到承认。

5、资信程度把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工商、税务等部门评定的各种奖励,或者其他取得的荣誉,都可以写进去,而且要把相关资料作为附件列入。

最好有证明的人员。

6、董事会决议2/7页对于需要融资的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决策层的同意。

这样才更加强了融资的可信程度,而不是戏言。

二、项目分析1、项目的基本情况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物业类型、工程进度等,都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情况,需要在报告中指出。

2、项目来历项目来历是指项目的来龙去脉,项目的上家是谁,怎么得到的项目,是否有遗留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情况。

3、证件状况文件项目是否有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和销售许可证等五证的情况。

需要复印件。

4、资金投入自有资金的数额、投入的比例、其他资金来源及所占比例、建筑商垫资情况、预计收到预售款等情况等,方便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

5、市场定位指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物业类型、档次、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等。

6、建造的过程和保证项目的建筑安装过程,如何得到保障可以如期完工。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究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究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究目录一、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1 融资渠道单一 (2)1.2 融资结构不合理 (3)1.3 融资成本高 (3)1.4 融资风险控制不力 (4)二、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优化探究 (6)2.1 扩大融资渠道 (7)2.1.1 增加直接融资比例 (8)2.1.2 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8)2.2 优化融资结构 (9)2.2.1 优化债务结构 (11)2.2.2 优化股权结构 (12)2.3 降低融资成本 (13)2.3.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4)2.3.2 利用财务杠杆,同时注意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性 (16)2.4 加强融资风险控制 (17)2.4.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18)2.4.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9)一、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融资渠道单一: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等传统渠道,这使得企业在面临市场波动和经济环境变化时,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容易导致资金链紧张。

融资成本较高:由于国有企业信用等级较低,银行在对其进行融资时往往要求较高的利率和担保条件,从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企业利润空间。

融资决策不透明:国有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导致外部投资者难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融资效果。

融资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短期融资,忽视长期发展需要,导致融资结构不合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融资风险控制不足: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企业在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时,难以有效应对,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融资管理水平不高:国有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往往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手段,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1.1 融资渠道单一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观念和融资环境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主要依赖传统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贷款。

融资计划书

融资计划书

篇一:项目融资计划书(通用)一、项目摘要: 农业项目融资计划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农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国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大力发展农业项目。

本项目坐落在北京的后花园怀柔,全国重点城镇-怀柔区北房镇,项目占地100亩,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紧邻101国道,怀柔十八景近在咫尺,走京承高速北京到怀柔只要20分钟,936,916,980等数条公车通达,潮白河环绕周围,与自然共从。

本项目是政府大力扶持项目,顺应国家政策,享受政府政策补贴,地理位置优越,周围气候大好,前景广阔,投资小,回报快,收益稳定,项目需要资金550万,当年就收回本钱并且达到盈利。

二、项目分析: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计划建设120栋观光大棚,一个生态餐厅和配套的附属设施,两者既能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又能独立经营,集农业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度假,休闲,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2、项目来历:绿色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工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渴望反朴归真,追求乡情野趣成为时尚。

连日紧张忙碌的生存竞争之后,偶逢节假闲暇,或在田间劳作,或在熔金落日的傍晚散步于幽静的小路,呼吸新鲜湿润充满泥土芬芳的空气,使人们心旷神怡,一切烦恼与疲劳都不复存在。

我们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自身优势,挖掘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郊区游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新农村建设农业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形式发展和实践证明,以农业为主体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是今后的发展形式,又因中国老龄化的到来,城市工薪阶层的老人,很难找到一个空气清新,即便宜又能栽花种草的养老圣地,我们的园区恰恰迎合他们的需要。

3、证件状况文件:有政府下发的项目补贴文件。

4、建造过程和保证:政府大力发展扶持,只有支持,不会有任何的阻挠,我公司本身就是建筑公司,可以节约高效的完成建设,在建设的同时销售队伍就能收回部分资金。

金融生态环境_股权属性与债务融资结构研究_常璟

金融生态环境_股权属性与债务融资结构研究_常璟
¹ D iamond D. W. , / Sen iority and m aturity of deb t con tracts0, Jou rnal of F inancia l Econ om ics, 1993( 33 ) . º LaPorta, R. , Lopez-de-S ilanes, F. , Sh leifer, A. , V ishny, R. , / C orporate own ersh ip around the w orld0, Jou rnal of F inance, 1999( 54) . » D elcou re, N. , / The determ inant s of cap ital st ructu re in tran sit ional econom ics0, In terna tion al R ev iew of E conom ics and F inance, 2007( 16 ). ¼ Fan J. P. H. , T itm an S. , and Tw ite G. , / An In ternat ional Com parison of Cap ital Structure and D ebt M aturity Choices0, SSRN, 2008, P354-372. ½ 戴璐、汤谷良: 5长期 / 双高 0现象之谜: 债务融资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特征的影响 6, 5管理世界6 2007 年第 8期。 ¾ 李胜坤、齐寅峰: 5债务融资工具的选择与负债期限结构 ) ) ) 于问卷调查及上市公 司公开数据的 实证研究 6, 5第五届实证 会计会议论文
从公司特征来看, 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而来, 以往研究基本上是从国 有控股的角度去分类样本, 但本文认为, 即使不是国有控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股权属性, 就是一 张 / 隐性政府信用 0的声明, 这意味着, 不论控股股东的身份和属性如何, 其都可能会利用这张 / 隐性的政府 信用 0担保获取更多的信贷支持, 从而攫取私人控制权收益。基于 2007-2008年所处的宏观经济周期和特 定制度背景, 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H 1: 具有国有股权属性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信贷资金的支持, 国有属 性越强, 长期负债率越高。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公司治理效应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公司治理效应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公司治理效应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背景与意义 (2)三、文献综述 (3)四、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分析 (4)4.1 机构投资者的角色与行为特点 (6)4.2 相机抉择策略的应用现状 (8)4.3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9)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分析 (10)5.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与风险 (12)5.2 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13)5.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的互动关系 (14)六、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15)6.1 公司治理机制与效果概述 (16)6.2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对公司治理的具体影响分析 (16)6.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分析 (17)七、案例分析 (19)7.1 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21)7.2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2)7.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案例中的影响分析 (23)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相机抉择行为,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机构投资者的相机抉择行为并非总是积极的,其决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公司业绩、信息披露等。

本文将深入分析机构投资者的相机抉择行为及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试图揭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决策对市场稳定和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科技公司计划书(通用13篇)

科技公司计划书(通用13篇)

科技公司计划书(通用13篇)科技公司计划书篇1密级:机密融资商业计划书项目推介人:20xx年7月目录特别声明 .......................................................................................................................... (3)SUMMARY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公司介绍 .......................................................................................................................... . (4)第一节综述 .......................................................................................................................... .. (4)第二节公司定位 .......................................................................................................................... (5)第三节商业模式 .......................................................................................................................... (6)第四节股东及经营团队 (8)第五节发展历程 .......................................................................................................................... (9)第六节经营业绩指标 (9)第七节核心竞争力.......................................................................................................................11第二章市场分析 .......................................................................................................................... .. (13)第一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带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 (13)第二节冷轧带钢市场 (15)第三章发展规划 .......................................................................................................................... .. (17)第一节远景与战略.......................................................................................................................17第二节五年发展目标规划 (18)第三节计划与实施.......................................................................................................................19第四章融资及使用计划 (21)第一节融资说明 ...........................................................................................................................21第二节资金使用计划 (22)第五章财务与投资分析 (23)第一节历史财务数据 (23)第二节财务预测 ...........................................................................................................................28第三节公司对外负债及担保情况 (30)第六章风险及退出方式 (31)附件 .................................................................. (33)特别声明1、本计划书未经x有限公司的许可,请勿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发布时间】2002-2-28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结构的确定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治理功能。

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关于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我国企业鼓励经理人员持股、重视债务的控制作用、解决产业过剩规模、全面准确理解和实施“债转股”政策、扶持新兴企业股权融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引言企业的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又称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

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信贷、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又有企业内部股本和外部股本之别。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对为夺取某个企业的决策控制权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及行为,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目标方的适时反争夺两个方面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发起方主动争夺的主要方式有: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委托投票竞争(proxy contests)即代理权之争、兼并(mergers)、收购(takeovers)等;目标方适时反争夺的主要方式有:“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焦土政策”(scorchedearth policy)、“毒丸(poison pill)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争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融资结构具有显明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二、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本和债务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权基础。

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

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

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一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

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

最近几年来,有关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相当活跃。

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至少可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发挥着治理效应:一是“激励效应”,融资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传递效应”,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向外部投资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传递功能;三是“控制”效应,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并直接影响着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本文关注的就是这里的“控制”效应。

具体来讲,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控制权争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

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产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处于“依存状态”(statecontingent),股东不过是“iE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

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A为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合同工资,B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C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

那么,“状态依存”说的是:(1)当X≥A+B时,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2)当X≥A+B+C 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手中;(3)当A≤X<TA+B时,控制权掌握在债权人手中;(4)当X<A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员工手中(张维迎,1996)。

由此可见,企业的控制权是可转移的。

但这种转移是建立在一定的融资结构基础上的。

在由一定的债权一股权比例构成的企业里,在正常状态下,股东或经理是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企业面临清算、破产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企业完全是靠内源融资维持生存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可能被员工所掌握(当然,这是一种特例,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普遍现象)。

这种控制权转移的有序进行,依赖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一定的比例构成。

假如在股权为零或比例极低、或假如在债权为零或比例极低的企业融资结构下,上述企业控制权的有序转移就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洪和博尔顿(1992)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时是最优的。

其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委托投票权竞争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企业的绝对投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投资中债务融资的比例将增大经理的股权比例,同时,随着债务融资量的增加,经理的股权收益也将增加。

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水平,改变经理的持股份额,进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这样,在职经理掌握企业控制权的概率相应增大,程度相对提高,其在代理权之争过程中的主动性必然加强,从而降低了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获取代理权成功的可能性。

哈里斯和雷维吾(1988)在考察了投票权的经理控制后认为,代理权之争导致需要一些负债,企业负债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在职经理在委托股票权竞争中的控制能力。

同时,由于在职经理的股权比例增加,其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的比例也将提高,经理偷懒和谋求私利的积极性将降低,进而降低应由经理承担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

但是,对企业的在职经理而言,债务的数量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的。

随着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大,其收益也将增大;但另一方面,如果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加过多,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成功的可能性将减少,从而企业的价值及相应的经理的股份价值就会减少。

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最优负债水平的选择问题。

其三,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

随着举债融资比例的提高,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往往会诱使股东选择风险更大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产生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因为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当某项投资产生了较高的收益时,在债券面值之上的收益将归股东所有,然而当投资失败时,由于有限责任,其后果将大部分由债权人来承担。

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风险投资使企业价值下降,股东仍可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好处。

因此,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股东将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

然而,由于理性的债券人将正确地预期到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为保护他们的债权不受损失或能在收益中尽量获取一定份额,故会向经理或股东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或增加举债融资的约束条件,这样,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就将导致借债成本的上升,即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的上升。

这种成本将由股东来承担。

总之,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应由经理承担的股权的代理成本将减少,而应由股东承担的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大(约翰逊和麦卡林,1976)。

其四,融资结构对企业收购与反收购的影响。

股权和债务水平的比例关系,是影响公司控制权市场上的收购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个企业的负债一股权比与其被收购的可能性负相关,这就是所谓的“债务杠杆效应”。

由于债权的所有者不拥有控制公司的股票权,而股权的所有者则拥有控制公司的投票权,在现任经理具有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安排的权力而且其自身也拥有一定份额的股权时,他便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的数量,从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

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与外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者争夺企业产权控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来竞争者的收购壁垒,从而降低外来竞争者的收购能力,有效地抵御外来收购。

因此,负债水平与被收购成功的可能性负相关,债务杠杆由此成为现代公司一种重要的抵御收购的策略。

哈里斯和雷维尔(1988)、斯达尔兹(1988)、伊斯瑞尔(1991)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通过改变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实施多种消极的反收购策略。

如实施“金降落伞”政策,把公司的资产大幅度地转化为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们的收益,把企业的留存收益大幅度地转化为公益金,尽力扩大管理者的退休金和遣散费,造成真正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大力提高收购成本;实施“焦土”政策,疯狂举债,恣意支出,盲目投资,造成财务烂帐事实,有意对企业本身造成严重损害,从而降低收购的吸引力;再如,实施“毒丸”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等。

以上两点是关于融资结构对反收购的作用的分析。

再次,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债务水平,从而增大企业的资产总额,为实施收购行为扩充实力,增强收购能力。

通常采用的改变融资结构的做法是实施“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和发行“垃圾债券”(junk bond)。

杠杆收购是一种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而进行的收购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公司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另一公司的产权,然后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

这种收购方式的特点是利息高,通常是在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再加2%一4%的利差,还要有手续费1.5%一3%。

发行垃圾债券是为收购进行筹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筹资手段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这种债券资信极低,风险很大,利率很高,但却受到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投机者的青睐,以致大量社会游资被垃圾债券所吸引。

实施“杠杆收购”和发行“垃圾债券”,虽然其成本较高(因为其利率较高),但由于它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筹集起大量债务资金,所以往往被企业为进行收购活动所采用。

总之,不同的融资结构及其相应的债务水平,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的影响方式是不一样的,由此也决定了各种收购方式的可行性。

较高的债务水平可以使在职经理获得较高比例的股权,进而有力地抵御外来收购;较低的债务水平则可能导致成功的要约收购,而中间的债务水平则意味着结果是不明朗的,控制权争夺更多地表现为委托投票权竞争即代理权之争。

其五,融资结构对企业清算、破产的影响。

清算、破产常常被人们视为一种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机制,因为企业的效用是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丧失他所享受的一切任职好处即承担着极其高昂的破产成本。

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存在着较高的私人收益流量同较高的破产成本风险之间的权衡。

但是,破产对经营管理者约束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的融资结构,尤其是负债一股权比。

格罗斯曼和哈特开创了融资结构与企业清算、破产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他们在1982年建立的一个关于正式的代理模型中认为,如果投资完全通过股权融资进行,破产的可能性即为0,经理就可以将所有的钱用于享受其任职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