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4年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范文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处理需求。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概述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体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使水体中的离子发生电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消毒杀菌等目的。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三、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电解氧化技术:电解氧化技术是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电解过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达到去除有机物、降低污染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解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电解效率和处理效果。
2. 电解还原技术:电解还原技术是利用阴极的还原作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等污染物。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极材料、调整电流密度等手段,提高了电解还原技术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3. 电吸附技术:电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水体中的离子吸附到电极表面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电吸附技术的吸附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电吸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进展1. 工业废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电解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利用电解还原技术去除重金属离子等。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业废水的污染程度,提高废水的可回收利用率。
2. 饮用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利用电吸附技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利用电解过程产生次氯酸等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通过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摘要: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化工污水的处理,是环保高新产业技术中的一部分。
本文针对大连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的化工废水进行预处理,找出微电解法处理该化工废水的影响因素,总结适宜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
通过对大连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的化工废水进行微电解处理,确定最佳处理条件pH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1h,Fe/C为1∶1,H2O2的加入量为3.5ml/L。
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对大连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的化工废水的微电解处理,COD的去除率达到44%,可生化性由0.25提高到0.41。
关键词:化工废水微电解影响因素引言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高低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1]。
微电解规整填料主要成分为铁、炭、低电位合金及催化剂,并且以极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微电解剂内;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与废水充分地接触。
由于炭、合金的电极电位比铁低,加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当电解剂处在电解质溶液中时就形成无数个腐蚀微电池,铁作为阳极被腐蚀消耗,电极反应生成的Fe2+及进一步氧化成Fe3+及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2]。
在中性或偏酸性的环境中,微电解剂本身及其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可以脱色,降低CODCr提高可生化性,还可以氧化金属离子,降低其毒性[3]。
其相关反应如下:阳极反应Fe-2e→Fe2+E(Fe2+/Fe)=-0.44V阴极反应2H++2e→H2↑ E(H2+/H2)=0.00V当有氧气时O2+4H++4e→2H2O Eθ(O2)=1.23VO2+4H2O+4e→4OH-E(O2/OH-)=0.40V近年来微电解法在许多行业废水处理中都有大量应用,工艺已日趋成熟[4]。
电解法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

电解法处理含镍废水的研究摘要:含镍废水不仅造成镍金属的浪费,并且带来环境污染。
本文通过配制硫酸镍溶液模拟含镍废水,采用电解法确定最佳阳极材料为钌涂层钛板,并研究了电解时间、电流强度和Ni2+浓度等因素对Ni2+的回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240 min,电流强度15 A,Ni2+浓度20 g/L,电解温度50 o C,pH值6,搅拌速率300 r/min的条件下,Ni2+的回收率为85.42 %,电流效率为52.16 %。
关键字:电解法;含镍废水;回收率;电流效率;Study on electrolytic treatment of nickel - containingwastewaterAbstract: Wastewater containing nickel not only causes waste of nickel metal, but also bring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is paper, nickel sulfate solution was used to simulate nickel-containing wastewater. The best anode material was determined to be ruthenium-coated titanium plate by electrolytic method. The effects of electrolysis time, current intensity and nickel ion concentration on Ni2+ recovery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rate of Ni2+ is 85.42 %,and efficiency is 52.16 %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40 min electrolysis time, 15 A amperage, 20 g/L,Ni2+concentration, 50 °C electrolysis temperature, 6 pH and stirring rate of 300 r/min.Key words: Electrolysis method; Nickel-containing wastewater; Recovery rate; Current efficiency;0引言镍是一种似银白色且延展性良好的金属,由于其高度抗腐蚀性和抗腐蚀性[1],被广泛用于电镀行业。
关于微电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关于微电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微电解( micro-electrolysis) 技术, 又称为铁炭法、铁屑法、内电解、铁还原等技术,是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它主要是基于金属腐蚀溶解的电化学原理,依靠在废水中形成微电池的电极反应而使废水净化。
该工艺以废铁屑为原料,无需消耗电力资源, 具有“以废治废”的意义。
其电解材料一般采用铸铁屑与惰性碳(如石墨、焦炭、活性炭、煤)等,也有也有采用铝-炭、铁-铜等其他组合来加强处理效果。
苏联学者于20世纪70 年代初首次将其应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由于此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及操作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法于20 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染料、印染、重金属、化工、制药、油分等废水的预处理,在当时是水处理领域里的非常热门的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水质和水量因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差别很大,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COD、盐分和有毒物含量高,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在不同的废水中各不相同等。
为了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减少环境污染,研究者们又在铁碳微电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改进,随后出现了多元微电解体系以及微电解结合废水处理的其他技术方法,联合应用于各类废水的治理中。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混凝沉淀联合微电解法、Fenton联合微电解法、生物降解联合微电解法等。
一、微电解分类微电解反应体系按投加填料种类的不同可分为一元、二元及三元(或以上)等体系。
其中,铁屑还原法是常用的一元微电解体系,又称为零价铁法(Fe0)。
铁屑主要由纯铁(Fe)和碳化铁(Fe3C)组成,其中Fe3C 以极细小的颗粒分散在铁屑内,由于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可形成无数个微观电池,利用其产生的电池效应实现对工业废水的处理。
Yang Mu 等研究发现,铁屑通过电化学附集、氧化还原等作用把硝基苯转化为苯胺、偶氮苯及氧化偶氮苯等易生物降解物质;Chuanbao Wang 等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试发现,纳米级铁粉可将各种卤代有机物还原为简单无害的碳氢化合物。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电解技术

好氧微生物电解技术
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和氢气 。
微生物电解技术的应用领域
污水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电解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
能源回收。
有机废弃物处理
02
利用微生物电解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城市垃
圾等,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
生物能源生产
详细描述
通过微生物电解技术对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染物含量,使出水水 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05
微生物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 研究进展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新型电极材料
研究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的新型电极材料,以提高微生物 电解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品质。
反应器材料的选择
选择耐腐蚀、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电极和反应器材料。
微生物电解反应器的运行与维护
运行条件控制
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运行条件,以 维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活动。
微生物膜的管理
定期清洗或更换生物膜,保持电极表面的清洁和 活性。
产物分离与处理
对电解反应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物进行分离和处理 ,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微 生物电解技术的处理效果可能不佳。
微生物电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优化微生物电解装置
通过改进装置的设计,提高处理效率 ,降低能耗。
研究微生物电化学机制
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电化学性质,为技 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拓展应用领域
将微生物电解技术应用于更多类型的 污水,拓展其应用范围。
电解-生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解-生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研究姓名:张月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金一中2002.5.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制药废水的来源和特性。
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了解到单独的生化法(厌氧、兼氧和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三段联合处理)难以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甚至导致污泥在驯化时死亡。
考虑到制药废水成分复杂、COD高且难降解的特点和电解法处理废水的高效、易操作且能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优点,自行设计了以电解法为预处理联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方案。
在自行建立的电解.生化反应实验装置上对制药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废水COD。
,、色度的变化,考察了停留时间、电极距、废水浓度、电解电压、pH“f值、电解质种类及添加量等电解主要操作条件对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佐对实际制药废水处理中,以30伏直流电压为电解电压,废水pH控制为9,电解时间为30min,测得废水COD。
,降低36.1%,色度去除率为94%,废水的B/C比从原来的O.24提高到O.36,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针对国内电解法研究基本停留在直接电极氧化上,对电解间接氧化研究不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废水中都存在着氯离子,这就为电解阳极氧化提供了条件。
在不需要填加电解质的情况下,通过阳极间接氧化提高废水的COD。
,和色度去除率是很有工业运用价值的。
本实验研究了在废水中加入NaCl后对电解的影响。
电解时,NaCl能在阳极产生NaCl0,此NaCl0比单纯的NaCIO试剂更具有氧化性,极强地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电解反应如下:阳极:c,一+20H一寸OCl‘+H,0+2e一(1)4011一一2H20+02+4e一(2)阴极:2H,0+2e一斗日,+20H一(3)实验分析了废水中电解质NaCl对制药废水电解过程中COD。
,、色度去除的影响,并对不同用量NaCl的电解效果进行了对比。
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1.绪论1.1 背景目前,我国水污染来源主要有城市污水与工业污水两大类,其中工业污水占70%以上。
农药﹑印染等行业是化工中的污染大户,也是治理难度最大﹑投资最多的行业,其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0%。
由于其产品种类多,生产历程长,反应步骤多,原材料﹑合成工艺﹑产品化学结构之间差异较大,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含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大﹑污染物成分极为复杂。
目前,化工行业用于治理污染的投资每年在100亿元以上,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建成了一批处理三废的净化装置,每年可处理废水58亿吨,为排放量的72%,综合利用率可达到68%。
近年来,新型高效的治理技术在化工废水治理中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
铁炭微电解工艺是一种具有独特优点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在实践应用中已取得较好成果。
对于难降解的有机化工污水的处理,是环保高新产业技术中的一部分。
污水处理的本质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在有机化工污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一般生化处理过程中不能分解且对生化反应有抑制或毒害作用的有机物,如有机农药、多氯联苯等。
国内外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通常有两类方法,一类是采用吹脱、吸附、膜分离、氧化、焚烧、电化学处理等物理化学法;另一类是立足于生化法,通过预处理或生物处理的一些强化手段,提高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的环保科研人员正在深入的研究铁碳微电解水处理技术,作为难降解有机物的预处理工艺,它对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能力意义重大。
1.2 废水的来源废水来源分为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两大类。
工业废水由于生产过程、原料、产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成分,一种废水往往含有多种成分。
微电解反应处理化工废水的研究根据污浊程度的不同,废水分为净废水和浊废水两大类。
前者是人们生活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主要包括废便水、浴洗水和冲洗水);后者是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水。
污水处理中的电解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电解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中,污水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保任务。
有效地处理废水可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并保护人类健康。
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原理和效果。
一、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电解技术是利用电流通过电解池的两极,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处理的方法。
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上各有电极材料,当电流通过电极时,阳极产生了氧化反应,阴极产生了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
二、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有机物的降解:电解技术可以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降解有机物浓度。
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可以实现对不同浓度有机物的高效处理。
2. 氮、磷的去除:电解技术还可以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通过适当调节电解条件和添加助剂,可以实现氮、磷的高效去除。
3. 杀菌消毒:电解技术能够使水中的微生物与电极接触,发生氧化反应,进而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这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水环境的卫生非常重要。
4. 重金属的去除:电解技术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通过电解反应,重金属离子可以沉积在电极上或与其它物质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三、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效果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高的效果和降解率。
通过合理调节电解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污水的高效处理。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技术可以去除污水中90%以上的COD和BOD,同时能够降解氨氮、总磷等无机物。
此外,电解技术还可以提高废水的生化性和可生物性,有利于后续处理和排放。
四、电解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电解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电解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具有高效的降解和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去除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作者: 2007-1-23 13:12:23
摘要:主要介绍了电解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目前的电解法研究热点,探讨了电解法的反应机理,并指出了目前电解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解;三维电极;DSA阳极
电解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实用性。
电化学反应器比较容易控制,易于建立密闭循环、环境良好的工艺流程,是一类具有一定“绿色”特征的工业技术。
在国外,电解法水处理技术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Environment Friendly Technology)。
电解设备如果设计合理,运行费用并不昂贵?1,具有其他工艺所
不能比拟的特点,从而引起广大环保工作者的很大兴趣。
1 电解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动态及其机理
1.1 三维电极
电化学反应器的负荷低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反应物浓度低、电极反应速度慢时,就更加迫切需要高效的电解槽。
电化学反应是在电极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反应,反应物必须到达界面才能参与反应。
因此,有效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就是增大电极表面积,促进反应物的迁移。
这在普通的电解槽中不易实现,而电极立体化的粒子群电极却具有这一优良性能。
在普通电解槽中需很长时间才接近完全的反应,在粒子群电解槽中却能很快完成,这种电极结构被称为三维电极。
三维电极是在传统二维电解槽电极之间装填粒状或其他碎屑状工作电极材料(金属、活性炭、石墨、碳纤维、玻璃炭、sio2等)并使装填工作电极材料的表面带电,成为新的一极,即第三极。
与二维电极相比,三维电极的比表面积增大,而且因为粒子间距小,传质效果极大改善,因而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
当废水电导率较低时,二维电极处理效果不理想,需要投入大量电质,加大了处理费用,而三维电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
三维电极按照粒子极性可分为单极性和复极性:单极性填充床是将阻抗较小的粒子作为填充材料,当主电极与导电粒子接触时,粒子带电,并且两个电极之间通常有隔膜存在。
复极性是通过在主电极上施加高压以静电感应使粒子一端成为阴极。
若使用阻抗较小的粒子,如金属、活性炭等,应在外表面涂上绝缘层或添加绝缘体 [2]。
1973年,M.Fleischmann等依据三维电极理论成功研制出了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BPBC)。
此类电化学反应器一般填充高阻抗粒子材料,粒子问及粒子与主电极问不导电,因而不会短路。
当BPBC主电极间所施加的电压足够高,使导电颗粒沿电场方向的两端的电位降超过阴极和阳极反应的可逆电势时,导电颗粒就在电场的作用下感应而复极化为复极性粒子,即在粒子的一端发生阳极反应,另一端发生阴极反应,每一个颗粒都相当于一个微电解池,由
于每个微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距离很近,传质非常容易。
同时,由于整个电解槽相当于无数个微电池串联组成,因此效率成倍提高。
电极反应的驱动力是床内各点导电颗粒的电位%与电解液的电位午之差(午一午 )【3],其值越大,反应越快,不过差值过大容易发生目的之外的反应。
BPBC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熊亚等【4-5 ]对填充床三维电极进行了改进,将填充床与气体扩散电极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反应器,即三维三相电解反应器。
从反应器底部通如空气主要有两个作用:起到了搅拌的作用,提高了传质速率;提供电极反应所需的氧气,生成强氧化剂H2O2。
因此三相三维电极比一般的三维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更高。
至今,人们已对三维电极体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广泛涉及泡沫电极、网状玻璃碳[6]、网状金属[ 、流化床[8]、喷射循环流体系[ I10]等多种体系,也对其他流体条件、电解池结构和平行反应体系、多步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l1-12】。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涉及较复杂反应的反应器与新型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上。
1.2 催化电极
除了在反应器构造上进行改进以外催化剂的引入无疑也是提高反应器效率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受电极材料的限制,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过程的电流效率很低、电耗很高,难以实用化。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研制高电催化活性电极材料人手,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电流效率。
同时对有机物电催化氧化机理和影响降解效率的各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尽管高电催化活性电极材料能够改进直接电化学氧化效率,但产生的·OH还是有限的,使得电催化直接氧化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人们通过间接电化学氧化法,产生强氧化剂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强化有效降解有机物的目的。
电催化氧化过程通过阳极反应降解有机物,面临的主要竞争副反应就是阳极氧气的析出。
因而催化电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较高的析氧超电压。
1968年,钛基涂层电极研制成功。
30年来,钛基涂层电极已发展成金属氧化物电极的主要形式,这一电极体系被称为形稳阳极DSA。
DSA电极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的石墨电极、铂电极、铅基合金电极、二氧化铅电极等存在的一些不足,而且为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即可根据具体电极反应的要求,设计电催化材料的结构、组成,通过材料加工、涂覆工艺,可以使本身不具备结构支撑功能的材料(尤其是大量的具有电催化功能的金属氧化物)在电极反应中获得应用。
30年来围绕 DSA电极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制备方法、电催化氧化机理等,并已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应用。
1991年S.StuekiEI3-1 J等人研制开发了涂覆二氧化锡一五氧化二锑的钛基电极(SnO2一Sb2O5/Ti),并考察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该电极比Pt/Ti电极、二氧化铅电极有更高的析氧超电势。
在1 mol/L H2s04电解质中,当电流密度为0.1 mA/em2时,SnO2一Sb2O5/Ti、Pt/Ti、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电位分别为1.95、1.50、1.65 V;当电流密度为10 mA/em2时,三者的析氧电位分别为2.39、1.75、1.90 V。
研究者采用sn02一sb2O5/rI'i作阳极,进行了各种有机物的电催化氧化降解实验[15]。
结果表明,SnO2一sb2o5/Ti电极作阳极氧化降解有机物,其电流效率比Pt/Ti电极高得多。
SnO2一sb205/Ti电极不仅对有机物降解具有较高的效率,
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十分稳定的化学、电化学性能[15-16]。
Sn02-Sb205/Ti电极的开发,给有机物电催化氧化降解过程工业化带来了希望。
1.3 电化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电化学法和其他方法的结合是电化学法的前沿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的结合,其原理是污染物在生物和电化学双重作用下得到降解,且微弱的电流还可以刺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在处理难生物降解或电解处理不彻底的废水方面已显出明显的优势。
电化学法与光催化方法相结合的光电催化技术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清华大学等对此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7】。
同时电化学方法与超声波相结合的声电联用的催化技术可以对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比单纯采用电催化氧化的降解去除效率提高10 %一20 %。
J.P.LorimerE18】在半密封电解槽中进行的实验表明,利用超声波可以增强铂电极电氧化酸性染料San—dolan Yellow的能力。
此外,电化学法也可与絮凝、吸附等过程相结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雅琼用絮凝电解法处理麻黄素废水,利用絮凝法和电解法各自优势,可使透光率达99%以上,COD下降95%。
最后电化学法还可与电渗析、离子交换等相互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2 结语
(1)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是电化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前提。
(2)维电极是一种较易工业化的技术,采用计算机控制各种工艺技术参数,将令能量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
(3)应该积极发展电化学与光、声、磁等其他技术的联用。
(4)研究方面,在微观即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仍有待深人,尤其关于电极表面实际反应历程、反应动力学、热力学需要运用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深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