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合集下载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中华人民国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2008-05-07发布 2008-12-01实施中华人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第5.1条、第5.2条、第5.3条、第6.1条、第6.2.1条、第6.2.2条、第6.3.1条、第6.3.4条、第6.3.5条和第7.2条的技术容为强制性,其余的为推荐性。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省地震局、省地震局。

本标准首次发布。

引言为了应对地震突发事件,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科学合理地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居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作的各项规定,是建立在“统一规划、平震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的基础上。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1 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场址选择及设施配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经城乡规划选定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改造。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8208.2—2001 地震现场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shelter for earthquake disasters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最新国标

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最新国标

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的原则、内容和基本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管护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XXXX (应急避难场所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应急避难emergency refuge在安全场所紧急避险和避难安置的行为和过程。

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shelter避难场所新建、改造和指定的用于应急避难人员紧急避险和避难安置并具有一定生活服务保障功能的安全场所。

注:包括防疫防空与防灾融合共建共用的方舱医院和掩蔽场所等。

避难场所分级grade of emergency shelter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和分级响应调度资源的原则,将避难场所按照行政管理层级进行分级划分,确保与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方针相适应。

注:包括省级避难场所、市级避难场所、县级避难场所、乡镇(街道)级避难场所和村(社区)级避难场所。

避难场所分类classifica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协同性等原则,将避难场所按照避难种类、避难时长、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可容纳避难人数、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应急避难功能配置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以及空间类型、总体功能、特定功能等技术指标及功能属性进行的类别划分,满足避难场所分类管理的需要。

避难种类type of emergency refuge避难场所可适用的突发事件或需要应急避难的其他事件类型。

12 避难时长duration of emergency refuge 避难场所能提供应急避难的时间长度。

有效避难面积effective and safe area for 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避难场所可用于应急避难人员紧急避险、避难安置及其配套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所占有的使用面积。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安全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稳定,防止倒塌、坍塌等安全问题。

2. 空间要求:避难场所的建筑内部空间应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人员,同时具备通风、排水等基本条件,以确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安全设施:避难场所应配备紧急照明、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4. 避难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一定的生活设施,如安全饮用水、食品储备、医疗设备等,以满足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5. 交通便捷性:避难场所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区域,便于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6. 可持续性:避难场所的建设应考虑可持续性,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节约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可根据地震频发地区的特点、人口密度、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的调整和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最新国标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要求 (2)4.1 图形符号要求 (2)4.2 标志要求 (3)5图形符号 (3)5.1 避难种类图形符号 (3)5.2 避难场所主图形符号 (8)5.3 避难场所功能区图形符号 (9)5.4 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图形符号 (12)5.5 避难场所出入口图形符号 (18)6 标志 (19)6.1 标志类型 (19)6.2 避难场所主标志 (19)6.3 避难场所功能区标志 (23)6.4 避难场所设施设备标志 (26)6.5 避难场所出入口标志 (31)6.6 避难场所内疏散通道标志 (33)6.7 避难场所外疏散道路标志 (41)6.8 避难场所功能布局示意图示例 (43)7 标志尺寸 (44)7.1 避难场所主标志尺寸参数 (44)7.2 避难场所功能区标志、设施设备标志尺寸参数 (49)7.3 避难场所出入口标志尺寸参数 (50)7.4 避难场所内疏散通道标志尺寸参数 (51)7.5 避难场所外疏散道路标志尺寸参数 (52)8 标志的制作 (53)8.1 一般要求 (53)8.2 标志的反光与照明 (54)8.3 支撑方式 (54)9 标志设置 (54)9.1 设置原则 (54)9.2 设置位置 (54)9.3 设置方式 (54)9.4 设置高度 (54)9.5 设置角度 (54)9.6 避难场所标志支撑 (55)附录A(规范性)颜色规定及参考色样 (56)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图形符号、标志及标志的制作与设置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平面示意图的制作与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1038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5565 图形符号术语GB/T 16903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与要求GB/T 2050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GB/T 20501.3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3部分:平面示意图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XXXX (应急避难场所术语)GB/T XXXX (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3术语和定义GB/T 15565、GB/T XXXX(应急避难场所术语)和GB/T XXXX(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而设立的一种临时避难场所。

以下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
1.选址合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地势平坦、空旷、不易发生次生灾
害的区域,如远离山丘、河流、水库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区域。

2.设施齐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帐篷、临时厕所、
水源、食品等。

同时,还应根据场所规模和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食品、供水、供电等设施。

3.面积适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应根据场所规模和容纳人数来确定。

一般来说,场所的面积应该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考虑到
人员密度和安全因素。

4.标识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包括场所名称、位置、
规模、容纳人数等信息,以便受灾群众快速找到并进入避难场所。

5.管理有序: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建立有序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进出管
理、食品卫生管理、安全保卫等。

场所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经验。

6.信息畅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系统,包括广播、
通讯设备等,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及时获得避难信息和相关指导。

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ICS91.040.01P 3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378—20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2011-04-18发布2011-04-30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人:王卫国、王玉珍、张勤、李铁梅、高亦飞、赵纳鹏、郑颖、郭丽、符泽宇、李静。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指示的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适用于在其他事件应急状态下,提供居民紧急疏散的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标志设置(以下简称标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13495-1992 消防安全标志GB 15562.1 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15562.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GB/T 10001.1-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0001.3-200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3部分:客运与货运GB/T 18207.1-2000 防震减灾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震应急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各种应急准备以及地震发生后采取的紧急应急行动。

灾害避险会标

灾害避险会标

灾害避险会标
灾害避险会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的作用是引导人们远离灾害风险区域,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灾害避险会标通常在灾害频发的地区设置,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它提醒人们在遇到灾害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损失和伤害。

灾害避险会标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以便人们一目了然。

它应该包含图形和文字,用以表示灾害类型和避险方法。

例如,在地震避险会标中,可以使用一个地震波形图案和一个人物躲在桌子下面的图形,以表明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避险措施。

灾害避险会标应该放置在易于被人们注意到的位置。

比如,在学校、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人们经常聚集在这些地方,因此在这些地方设置灾害避险会标可以更好地提醒人们注意灾害风险。

灾害避险会标的文字应该简洁明了,用词准确。

不得使用模棱两可、歧义的词语,以免误导人们的理解。

例如,在洪水避险会标中,可以使用“禁止逗留”、“迅速转移”等词语来告诫人们不要在洪水来临时逗留在危险区域,而应该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害避险会标的颜色应该醒目,易于辨认。

通常,红色和黄色是常用的颜色,因为它们在视觉上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此外,灾害避险会标的尺寸也应该适中,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不会过于占据空间。

灾害避险会标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标志。

它的设计和设置应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识别。

通过合适的颜色和尺寸,它可以引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我们应该重视灾害避险会标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它的指示,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应急管理部 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 标准

应急管理部 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 标准

《应急管理部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标准》一、前言在灾难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格外渺小。

然而,当地震袭来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迅速行动,展开救援。

而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标志与标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急管理部对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

二、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房屋倒塌、交通受阻等情况。

地震救援现场必须进行明确的标志与标识,以指引救援人员的行动。

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志与标识,将会造成救援行动的混乱与失败。

应急管理部对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化至关重要。

三、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指示方向1.救援现场入口标志- 入口标志应该醒目、明亮,用以指引救援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 标志应该包括文字和图案,以便于不同语言的人员都能够理解。

2.危险区域警示标志- 危险区域警示标志应该布置在危险区域的周围,用以警示救援人员注意安全。

- 标志图案应该醒目、明了,能够迅速让人联想到危险,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3.救援通道指示标志- 在救援现场应当设立救援通道指示标志,方便救援人员快速找到救援通道,开展救援工作。

- 救援通道指示标志应该明确指示通道的方向和位置,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总结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化,对于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急管理部的标准化要求,将为地震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引。

我个人认为,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应该不断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救援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应急管理部对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作出了全面的解读。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标准化是保障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这些标志与标识的设置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引和警示,帮助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更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

除了应急管理部的标准化要求,地震救援现场标志与标识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以及相关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周边道路指示的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适用于在其它事件应急状态下,供居民紧急疏散的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道路标志设置。

2 标志
编号图形符号名称说明
1-1 应急避难
场所(绿
底)
Emergenc
y
shelter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或其它应急状态下,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用于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等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共场所。

在本标准其它标志中使用该符号,可采用
该符号的镜
像图形。

表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组合标志
编号图形标志名称说明
2-1
应急避难
场所标志
牌(绿底)
Sign of
emergenc
y
shelter 在地震等
自然灾害或
其它应急状
态下,供居
民紧急避险
的场所。

用于公
园、公共绿
地、城市广
场、体育场、
学校运动场
等确定为应
急避难场所
的公共场
所。

编号图形标志名称说明
2-2
应急避难
场所标志
牌(绿底)
Sign of
emergenc
y
shelter 在地震等
自然灾害或
其它应急状
态下,供居
民紧急避险
的场所。

用于公
园、公共绿
地、城市广
场、体育场、
学校运动场
等确定为应
急避难场所
的公共场
所。

编号图形标志名称说明
4-1
应急避难
场所道路
指示标志
(蓝底)
Road sign
to the
emergenc
y shelter 指示应
急避难场所的方向。

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

4-2 应急避难
场所出口
道路指示
标志(绿
底)
Exit sign
of 指示应
急避难场所的出口。

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

emergenc y shelter
4-3
应急避难
场所方向、
距离道路
指示标志
(右转)
(绿底)
Signs of
direction
,distance
of
emergency
shelte
(turning
right)指示应
急避难场所的方向和距离。

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

4-4 应急避难
场所方向、
距离道路
指示标志
(直行)
(绿底)
Signs of direction
,
distance
of
emergency
shelter
指示应
急避难场
所的方向
和距离。

用于应
急避难场
所周边道
路。

(keeping straight on)
4-5
应急避难
场所出口
道路指示
标志(绿
底)
Exit sign
of
emergency
shelter 指示应
急避难场所的出口。

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

4-6
应急避难
场所方向、
距离道路
指示标志
(右转)
(绿底)
Signs of
direction
,
distance
of
emergency
shelter
(turning
right)指示应
急避难场所的方向和距离。

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

4-7
应急避难
场所方向、
距离道路
指示标志
(直行)
(绿底)
Signs of
direction
,
distance
of
<MERGENCY
< DIV>
shelter
(keeping
straight
on)指示应
急避难场
所的方向
和距离。

用于应
急避难场
所周边道
路。

10 标志的设置位置
10.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应设置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内以及附近的主要道路和路口处。

10.2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应设置应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有关的醒目地方,使居民能够容易看到的位置。

10.3 难以确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置位置,应征求地震机构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