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练习题及答案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同步测试题

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D.改革开放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港澳台不适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D.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

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

A.设立香港经济特区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6.如图,此纪念币发行的主要背景是( )

A.纪念香港回归祖国B.纪念澳门回归祖国

C.纪念“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

7.在一本名为《回归路》的书籍中,记录着20世界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能用于解决( )

A.台湾问题B.少数民族问题C.香港问题D.澳门问题

10.“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A.西藏和平解放B.新中国成立C.民族区域自治D.香港、澳门回归11.“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经济制度D.社会生活

12.“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一国两制”构想

13.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4.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祖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2)结合材料一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我国能成功收回材料二、三所展示的这两个地区主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14 DCCAC BBDBD BDAA

15.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16. (1) 邓小平。

(2) 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三反映的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各方所接受等。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1、2班历史教案

史料 2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的构想 史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问题1.: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影响? 问题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问题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教师:假如你是港澳居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学生: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拨 回答 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就是

本方针, 其含义是什么呢?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什么制度? “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史料1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会谈过程中,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成熟。应明确指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还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即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史料2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史料3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2.澳门回归 用武力解决,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方式则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学生得出结论: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回答回答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018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课课练参考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课练参考答案 一、升和毫升 点击课堂 ^^第1页&&二、乙杯的容量最大,丙杯的容量最小。 ^^第2页&&二、240毫升 2. 3000毫升3升 3. 4000毫升4升 ^^第4页&&四、1. 650毫升 2. 够 3. (1)800毫升(2)30个4. (1)1260毫升(2)1400毫升 5. 甲:1400毫升乙:200毫升单元练习 一、 1. 毫升毫升升升毫升升 2. 230008000 100007654 3. <=>><< 4. 2 mL<250 mL<800 mL<1 L<2000 mL<4 L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A 2. B 3. B 4. C 5. C 四、 1. 400 2. 3000毫升3升 3. 500毫升 4. 5位 5. 630升 6. 小军30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点击课堂 ^^第7页&&三、9筐6筐 ^^第8页&&三、1. 4盒 2. 13个

^^第9页&&三、7辆 ^^第10页&&三、1. 3 2. 16支 ^^第11页&&四、1. 6盆 2. 5元 ^^第12页&&三、8辆 ^^第13页&&三、1. 能 2. 40米 ^^第14页&&三、1. 5米 2. 5排10人 ^^第15页&&四、1. 5天 2. 5本16元 ^^第16页&&三、1. 13箱32只 2. 35本 ^^第18页&&三、红双喜:8个,剩40元明星牌:15个 ^^第20页&&二、1. 40元 2. 125元 3. 7:00 4. 30元50筐 5. (1)9分钟(2)870米 ^^第21页&&三、1. (1)绿(2)绿(3)黄 3. (1)绿(2)红 拓展应用 ^^第8页&&△=150÷2=75 ^^第9页&&9节 ^^第10页&&6本27本 ^^第13页&&(820+160)÷20=49(元)

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1、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2、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区徽及其含义。 3、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 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 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二、学习新课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交流:香港、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水浸货物获准在澳门居住 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中葡北京条约》占领澳门 (2)“一国两制”的提出 ①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回答: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2)回归历程: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1984年)、中葡(1987年)谈判→签署联合声明→政权交接→成立特别行政区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互动训练B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互动训练B—《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100分) 1.图一、图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2.1997年6月30日,英军在最赚钱的殖民地伴着《天佑女王》的乐曲降下了英国国旗。这一瞬间标志着()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3.(xx·黔东南中考)“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4.(xx·海南中考)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xx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5.(xx·绥化中考)xx年是香港回归() A.19周年

B.20周年 C.21周年 D.22周年 6.在中英两国历经曲折最终达成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 A.英国已经丧失了其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B.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 C.中国人民在主权问题上绝不会妥协 D.英国不愿意在香港问题上与中国抗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课时1 【P 1】 一、惧怕饥饿贪婪屋檐炒锅唾沫招牌酸痛 二、diǎn dì zàn chēnɡ 四、适宜知趣急切发觉光顾恐惧担忧鼓励 五、饥肠辘辘瓢泼大雨急匆匆一匹饿狼 六、充分重组充沛隐瞒隐蔽隐藏 七、1、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姹紫嫣红 2、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九、林海音林含英英子台湾省老北京味《两地》《城南旧事》 十、1、窃读时间顺序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2、去书店窃读书出书店 十一、(一)1、:“??,……” 2、安心人多窃读不易被发现担忧怕自己要看的书给卖光了暗喜没有被人注意急切希望早点找到自己要看的书快乐读书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怕被人发现面临尴尬 3、○1头发被弄乱了○2惊喜 ○3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4概括了窃读的感受,点明了中心。 4、动作书店的人多以及作者对读书的渴求 5、Q 穴私自,暗中 (二)1、不但还(而且)百思不解茅塞顿开 3、反复诵读,把书读书读透 4、杜甫把书读熟读透,做起诗来才会得心应手。 5、D 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一、贯通起码鼓励通顺背诵建议座次采访 二、sǎn hǔ yīnɡ lù 四、随意培育马上讨厌(厌恶)暂时容易 五、思索思路思考呢呀吧哟嗯吗 六、○2○3○4○5○1 七、正确的:2、3、4 八、滚瓜烂熟贯通起码座次 九、1、对话访谈录小学生季羡林 2、多看书 3、多看书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偏科外语古诗文 十、(一)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张钫 2、中国文化欧美文化祖国的传统文化语文等学科数学等学科 3、单独着重某一学科,不能全面发展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5、天真,有礼貌亲切幽默,对下一代充满关爱和期待 (二)1、日新月异孤陋寡闻啼笑皆非信口开河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2、D 3、丰富知识明白事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欣赏能力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学语文要重视课外阅读 十一、2、(1)章回历史演义魏蜀吴(2)农民起义官逼民反 108 水泊梁山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时1 一、编写忽略感叹品味背诵丢弃零星驾舟 二、yúmóu rào sì 三、旅侣吕铝愉娱余渔 五、盒只幅次艘匹 六、熟悉忽略思考熟悉选择独自 七、环绕缠绕围绕陆续持续连续继续 九、1、英国尤里·埃肯说理性推理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人教版(优秀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案例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二、教材各子母间的关系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据此,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香港主权的仪式;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了联合声明,据此,1999年1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持恢复行使澳门主权的仪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台湾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的具体构想,完整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概念。也就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统一祖国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其中的主体,中国大陆必须是社会主义。 三、教学处理设想 在该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香港、澳门历史脉络的梳理(过去——今朝),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去深思、去感想,最后在观看“港澳回归”的纪录片中,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载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热血沸腾,民族之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该课的历史基础知识教育与历史德育教育充分展现,学生充分吸收。 1.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打出“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的图片,引导学生作出观察和判断,渲染、烘托全国人民期盼香港回归的迫切心情,从而反映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爱国情结。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一目,可由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简要介绍“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及其具体的含义。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补充,并使用多媒体演示香港地区被侵占的三个阶段。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割香港岛,1860年的中国和英法的《北京条约》中的割九龙司(九龙半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租借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99年。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并归纳出基本的史实,明确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并要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训练并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目。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实况纪录片等,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并且可以提问学生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哪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并让学生推选一名同学演唱这首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明珠”指的是哪里?(生:——香港) (师)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活动一:港澳一游 (师):首先我们有请xx同学,带大家一起到香港、澳门去游览一番。 学生展示《港澳一游》课件,先向大家简单介绍香港、澳门情况,然后主持港澳地理知识抢答。 (导游学生):香港得名于香江,位於中国东南端,毗邻广东省,正好在北回归线南方,总面积为1098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超过200个外岛所组成。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已经超过660万。 香港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资本的不断注入,发展成为了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同时香港也是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它的旅游外汇收入、游客人数及游客人均消费额等指标,都居于世界旅游市场的前列,堪称亚太区的旅游枢纽。 (课件显示知识抢答问题): 1、显示“紫荆花雕像”,问这座紫荆花雕像的全名叫什么?(——《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2、亚洲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是什么?(──香港的海洋公园) 3、全球最长的铁路和行车道两用吊桥是什么?(——青马大桥全长2.2公里)。

《课课练》语文苏教三下参考答案

《课课练》语文苏教三下参考答案 作者:Ms 熙熙 1 长城和运河 一、民族绸带谱写万里长城不朽曲折航行连绵起伏 二、1.(1)创造(2)创新 2. (1)奇异(2)奇迹 三、1. 是谁做的这件好事?是我们的班长李明。 2. 弟弟的小脸蛋红得像苹果一样。 四、1.画去:kànɡ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3. 示例:都江堰、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等。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辽阔壮观星罗棋布宝库海龟水天相连岛屿丰富矿产资源 二、miǎo kěn yùbīn yínɡshù 三、星棋用之五彩心神 四、1. 茫茫汇入汗水片片留下烟火 2. 迷人一片蓝玉水天相接一 五、1.画去:敢泄破碎 2.(1)B (2)B 3 庐山的云雾 一、ōu ǎn íǚùn ē 二、1.戴带戴带2.幻幼幼幻 3.姿资姿资 三、画去:1. 旅游2. 围绕 四、1.第二句话。 2.一律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瞬息万变 3. B 五、1.示例: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得在天空中直打转。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雪的洁白和轻盈。 2.雪前雪中雪后第一场雪雪后 第一单元练习 一、辽阔宝库变幻流连忘返驾创造绸带星罗棋布 二、姿态万变泻隐现 奇异飘飘 三、1.(1)宽阔(2)宽松 (3)宽敞 2.(1)感动(2)激动 (3)跳动 四、1.正在沙滩上堆城堡 2.装扮得更加有气氛 3.村庄儿女各当家 五、1. 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 连浪涛都是美的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3. 千姿百态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 六、1.川2.京沪 3.香港澳门台湾 4.青藏 七、1.画去:pùdào jìn 2. 俯仰轻柔前后 3.(1)情不自禁 (2)漫山遍野 (3)铺天盖地 4.舞姿动作礼物沙漠 5.(1)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树,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倾泻下来,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2)它紧紧抓住你的心,让你停住脚步,不愿离去。 6.碧森森翠茸茸一直伸向珍贵一种依靠一种力量最耀眼抓住你的心停住脚步不愿离去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一、跨栏呐喊碰面成绩 田径决赛背影隐约 二、xùn bǎn shēchèhàn yí 三、1.腊蜡蜡 2.纪记纪 3.雅鸦雅 4.糊湖糊 四、奇迹效率纪录大山 仪式 五、1.风驰电掣 2.遥不可及 3.有朝一日 六、1.A 2.B 3.A 5 雪儿 一、白鸽剩下传递任何哀伤盼望向往阻止 二、画去:nàn huàɡūshìzhuǎn ɡū 三、1.强决硬险苦难 2.终忠忠 3.捡检捡 4.托拖托 四、1.:“。” 2.示例:雪儿,你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3.(1)A (2)B 五、1.如果……就…… 2.提示:只要合理,符合各自的特点即可。 6 花瓣飘香 一、绒布清晨田野摘花瓣 阳台懂事惶恐不知所措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课本插图中激动人心的情景及相关视频,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信念。 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播放《东方之珠》音乐。 1.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 2.东方之珠是一个城市的美称,猜一猜,是哪座城市? 3.在你的心目中,香港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教师小结:和你们想象得一样,香港是个经济发达、繁华美丽的城市。有美食天堂、购物天堂、东方之珠等美誉,还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如此繁华的香港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泪,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我们就一起重温历史,走近香港。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港澳问题的由来 史料1香港问题的由来。 史料2澳门问题的由来。

教师:假如你是港澳居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学生: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一国两制”的构想 史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点拨) 教师: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影响? 学生: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就是用武力解决,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方式则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 学生得出结论: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教师: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学生:“一国两制”。 教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其含义是什么呢?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什么制度? 学生:“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 教师:“一国两制”的提出,受到了港澳各界人士的欢迎,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史料1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2019-2020年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五下)

五年级下册 参考答案 2019-2020年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五下) 【点击课堂】 第1页二、x+36=904x=1003x+3.5=17.63x=150 第2页四、 1. x-150=600x=750 2. 138-x=16x=122 第3页一、 1. × 2. √ 3. √ 4. × 二、5160 6.9 4.3 第4页四、 1. 5x=120x=24 2. 8x=520x=65 3. x÷4.5=80x=360 第5页二、 1. 4x=5.6x=1.4 2. 3x=60x=20 三、 1. 2.5x=800x=320 2. 6.5x=520x=80 第6页三、 1. 0.05千克 2. 100元 第7页三、 1. 13.5米 2. 1.5千米 3. 略 第8页一、 1. 2x+9 2. 2a-4531 第9页二、 1. =< 2. >< 3. <> 第10页二、1. 3x+16=106x=30 2. (x+2.4)×1.5÷2×2=5.4x=1.2 第11页一、1. 4x5x3x 2. 2a4a 第12页三、1. 3小时 2. (1)1.5元(2)1.5元 3. 102千米或92千米 第13页一、1. 1.5x 2.5x0.5x 2. a+2a+4 第14页一、1. × 2. × 3. √ 4. × 四、 1. (1)70页(2)8米 2. 56千瓦·时 3. 83千米 第15页二、1. 6棵 2. 3分钟 3. 小强:9岁妈妈:36岁 4. 5米 5. 0.44米 第16页三、1. 140千米 2. 小丽:12岁爸爸:48岁 3. 25千克【拓展应用】 第1页1(等式)2(等式) 第2页 1. 3 2. 3 第3页(1)上衣价钱+裤子价钱=175元x+68=175(2)175元-上衣价钱=裤子价钱175-x=68 第4页15 第5页○=6△=0.4 第6页1617 第7页65 第8页9岁 第9页50元 第10页30 第11页小明15岁,爸爸48岁,妈妈39岁 第12页李乐14岁,爸爸42岁 第13页0.16 第14页(x-1)+x+(x+1)=69,x=23,另两个数为22和24。 第15页 4.8厘米 第16页1元75枚,5角25枚 【单元练习】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B 2. B 3. C 4. A 5. A 四、x=0.64x=21.6x=4.5x=6x=3x=1.8 五、 1. x=6.4 2. x=60 3. x=12 4. x=12 5. x=4.5 6. x=3 六、 1. 170名 2. 3米 3. 92棵 4. 60米 5. 4.8厘米 6. 95千米7. 第一堆200吨,第二吨115吨8. 0.52元9. (1)钢笔买了多少支?20支(2)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1.5元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及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新课导入: 播放《回首沧桑骨肉分》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香港被侵占过程。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2)澳门被侵占过程。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1557年,葡人正式进入澳门,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1849年,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30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人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人占领路环岛。 (3)提出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那么港澳是如何回归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自主预习(结合课标要求、课标解读和导学案,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展示交流)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1.提出时间:改革开放新时期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4.含义: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作用: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五下)

五年级下册 参考答案 一、简易方程 【点击课堂】 第1页二、x+36=904x=1003x+3.5=17.63x=150 第2页四、 1. x-150=600x=750 2. 138-x=16x=122 第3页一、 1. × 2. √ 3. √ 4. × 二、5160 6.9 4.3 第4页四、 1. 5x=120x=24 2. 8x=520x=65 3. x÷4.5=80x=360 第5页二、 1. 4x=5.6x=1.4 2. 3x=60x=20 三、 1. 2.5x=800x=320 2. 6.5x=520x=80 第6页三、 1. 0.05千克 2. 100元 第7页三、 1. 13.5米 2. 1.5千米 3. 略 第8页一、 1. 2x+9 2. 2a-4531 第9页二、 1. =< 2. >< 3. <> 第10页二、 1. 3x+16=106x=30 2. (x+2.4)×1.5÷2×2=5.4x=1.2 第11页一、1. 4x5x3x 2. 2a4a 第12页三、 1. 3小时 2. (1)1.5元(2)1.5元 3. 102千米或92千米 第13页一、 1. 1.5x 2.5x0.5x 2. a+2a+4 第14页一、 1. × 2. × 3. √ 4. × 四、 1. (1)70页(2)8米 2. 56千瓦·时 3. 83千米 第15页二、 1. 6棵 2. 3分钟 3. 小强:9岁妈妈:36岁 4. 5米 5. 0.44米 第16页三、 1. 140千米 2. 小丽:12岁爸爸:48岁 3. 25千克【拓展应用】 第1页1(等式)2(等式) 第2页 1. 3 2. 3 第3页(1)上衣价钱+裤子价钱=175元x+68=175(2)175元-上衣价钱=裤子价钱175-x=68 第4页15 第5页○=6△=0.4 第6页1617 第7页65 第8页9岁 第9页50元 第10页30 第11页小明15岁,爸爸48岁,妈妈39岁 第12页李乐14岁,爸爸42岁 第13页0.16 第14页(x-1)+x+(x+1)=69,x=23,另两个数为22和24。 第15页 4.8厘米 第16页1元75枚,5角25枚 【单元练习】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B 2. B 3. C 4. A 5. A 四、x=0.64x=21.6x=4.5x=6x=3x=1.8 五、 1. x=6.4 2. x=60 3. x=12 4. x=12 5. x=4.5 6. x=3 六、 1. 170名 2. 3米 3. 92棵 4. 60米 5. 4.8厘米 6. 95千米7. 第一堆200吨,第二吨115吨8. 0.52元9. (1)钢笔买了多少支?20支(2)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1.5元

八年级下册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内容较少,简明而清晰地描述,深入浅出地勾勒出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2、本节教材所在地位和作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现代中国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教会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通过中国*******顺利解决港澳历史遗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是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也说明了只有*******中国才能顺利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本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很好素材。 4、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港澳回归的时间和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推进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明中国国力的壮大,国际地位的上升,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国两制同样可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很快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2)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一国两制”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尊重历史,在统一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社会制度存在。 二、说教法 1、媒体运用:多媒体电教室。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把要授课的重要知识点、难点等一一讲清楚。 3、教学方法:直观法、问题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三、说学法 1、学习方法:学生要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 2、能力培养: (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电脑显示问题)自然过渡到"一国两制"。 (2)、关于"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师展开"一国两制"的教学,讲授与提问结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公开课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实验中学石国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新课探究】 一、屈辱的过往 过渡:有过失去才会叫回归,那历史上港澳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呢? (展示《沧桑回顾》课件,介绍港澳被侵占历程) 过渡: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这个耻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香港、澳门早日回归。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现在我们来看其中的两首。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香港》(请一学生带领朗读)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澳门》(学生聆听歌曲) 过渡: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他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侵凌,渴望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课课练参考答案

1 师恩难忘 【开心词典】 一、歇脚念叨姥姥炊烟牵手恍如感谢滋润幼小 二、zhēng huìtǒng zhǔ 三、百年树人后人乘凉下自成蹊更进一步 【妙语连珠】 四、示例:1. (1) 老师让同学们概括这篇课文的大意。 (2)小明一时大意,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 2. 您是春风,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您是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3.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 五、1. 对田老师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2. 培育一颗小树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田老师的故事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此爱上文学。感激、尊敬、爱戴。 3. 用“我”对故事印象之深凸显出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博览精思】 六、1. 画去:查颂印象 2.(1)蔡老师假装用教鞭打我 (2)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3)蔡老师带我们去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并让我们观察蜜蜂 (4)蔡老师用歌唱的音调教 我们读诗。 3. 提示:答案与理由相符。 2 陶校长的演讲 【开心词典】 一、锻炼否则鞭策执勤源泉激励 二、1. 提题提题 2. 练炼炼练 3. 历厉励厉 三、1. 堡垒 2. 鞭策 3. 造福 4. 坚韧不拔 5. 源泉 6. 否则 【妙语连珠】 四、1. 示例:成长的路上,我们要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尽力克服。 2. 示例:学问学问,既要善学,也要勤问。 五、“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既要讲“公德”,也要讲“私德”。 六、1. 示例:教育是立国之本。

2. 示例: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博览精思】 七、(一)1. hè 2. 打来打去,只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 (二)1. 四块糖果 2. 画去:疑虑检查欺压满足 3.“疑惑地接过糖果”“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 4. 第一次:王友按时到校长室,没迟到;第二次:王友很尊重校长;第三次:王友很正直;第四次:王友能正确认识错误。 3 古诗两首 【开心词典】 二、震振震振采采彩彩 三、suǒchán bǔzhèn 【妙语连珠】 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五、1. 不知道在何处。就在这座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 2. 心想。忽然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六、1. 唐贾岛寻访隐居山林的人,但没有遇到淡泊名利崇拜、敬仰 2. 天真可爱对田园风光的爱之情《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 七、示例:贾岛:你师父去哪里了?童子:师傅采药去了。 贾岛:你师父去哪里采药了?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但是山中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啊! 八、示例:牧童大概是想那正在鸣叫的蝉,忽然停在了原地,不再高声歌唱了。 第一单元练习 一、感谢锻炼鞭策激励否则恍如 二、生。临境。韧。娓娓。胜。和日丽。致。如沐春。 三、3. √ 四、1. B 2. C 3. B 五、1. 春风 2. 春风 3. 大风 4. 东风 5. 风雪 六、1.(1)“既然”改为“虽然” (2)“许多”调“挺拔”前 (3)删去“傍晚的” (4)删去“互相”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习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提出、含义及意义2.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识记回归时间和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实现,是中华民族的愿望。2、提出:改革开放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现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现制度。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经过:(1)香港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②______,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材料二1997

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在距离1997年7月1日0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群众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材料三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指什么? (2)英国国旗的缓缓降落标志着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在不同地点的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相同情绪,这能说明什么? 2.阅读以下材料: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判断这是哪位伟人?其中的“决策”“构想”“理论”分别指什么? (2)“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得益于哪一政策?“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体现于哪些史实?

练习题一 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现代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A、预测与决策 B、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C、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D、对外报表与对内报表 3.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 A、帕乔利 B、保罗加纳 C、泰罗 D、德鲁克 4.决策性管理会计以服务于企业提高()为核心。 A、生产效率 B、生产经济效果 C、经济效益 D、经营管理水平 5.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是依据()。 A、成本项目 B、成本对象 C、成本习性 D、经济职能 6.成本性态是指()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A、成本绝对量与相对量 B、成本实物量与空间 C、成本时间量与空间量 D、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 7.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A、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D、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8.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 A、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D、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9.管理当局可调整减少的固定成本有()。 A、汽车折旧费 B、管理人员工资 C、融资租赁费 D、研究开发费 10.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中的“低点”是指()。 A、成本总额最小的点 B、单位成本最小的点 C、业务量最小的点 D、成本与业务量都最小的点 11.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D、以上均不正确 12.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一定不包含的项目可能为()。 A、原材料 B、车间照明用电费 C、生产工人工资 D、按机器小时计提的专用设备折旧费 13.如果期末产品存货成本增加,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关系为()。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没有关系 14.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期完全成本法下的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为2000元,期末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为500元,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为30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本期营业利润为()元。 A、32000元 B、31500元 C、30500元 D、28500元 15.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时,日常核算应以()为基础。 A、变动成本法 B、完全成本法 C、二者同等重要 D、二者结合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A、执行性管理会计 B、控制性管理会计 C、决策性管理会计 D、预测性管理会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