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讲解

合集下载

聚酰亚胺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聚酰亚胺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聚酰亚胺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聚酰亚胺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使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聚酰亚胺产业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聚酰亚胺产业的现状。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以及优秀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以及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聚酰亚胺材料已经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电子产品、航空航天器材、汽车部件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聚酰亚胺也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以通过模压、注塑等工艺制备出各种形状的制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电子领域,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理想的电子封装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保护电子元器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预计未来五至十年,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持续扩大,聚酰亚胺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酰亚胺的高温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航空航天材料。

聚酰亚胺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材,如航空发动机叶片、燃气轮机叶片等,能够提高航空航天器材的性能和可靠性。

预计未来五至十年,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此外,在汽车领域,聚酰亚胺材料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聚酰亚胺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汽车部件的制造,如发动机罩、座椅骨架等,能够提高汽车部件的强度和耐磨性,同时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预计未来五至十年,聚酰亚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

总结起来,聚酰亚胺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五至十年,随着各个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聚酰亚胺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制备技术的改进,聚酰亚胺材料的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聚法案例-

聚法案例-

聚法案例聚法案例:如何利用聚法制备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PAI)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高温稳定性、耐化学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航天、电子、医疗和化工等领域。

为了满足具有不同性能要求的应用需求,研究人员通过聚合反应、交联反应等方法制备了各种类型的聚酰亚胺材料。

其中,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关键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化学惰性,是制备航空航天器、计算机芯片、极端环境传感器等微纳技术材料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聚法制备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案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制备方案。

1 实验步骤1.1 聚合反应将苯酚二甲酸(PMDA)和苯二酚(OPH)按照配比加入NMP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钾作为碱催化剂,同时加热反应。

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不断滴加难分解剂4-氨基苯醚(MPDA)来控制分子量。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参数。

1.2 建膜将聚合液滴到待建膜的基底上,然后在50℃、60℃、70℃、80℃、90℃、100℃等不同温度下采用Spin Coater技术建膜。

在建膜过程中,需要控制涂层速度、涂层厚度、旋转速率等参数。

建膜结束后,用真空烘箱进行漏气处理。

1.3 热处理将薄膜放置于高温烘箱中,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

2 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得到了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发现其表面光滑均匀。

通过热重分析(TGA)测试示,该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极好,表现出出色的热降解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剥离情况,发现该薄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

此外,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时间、物质浓度等参数,可以对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进行调控。

例如,适当增加苯二酚(OPH)的用量可以增加薄膜的强度和硬度;增加4-氨基苯醚(MPDA)的用量可以增加薄膜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国风新材:聚酰亚胺取代pvdf,黑科技黄金薄膜

国风新材:聚酰亚胺取代pvdf,黑科技黄金薄膜

国风新材:聚酰亚胺取代pvdf,黑科技黄金薄膜今天七彩化学20cm,瑞华泰涨幅11%,逻辑都是取代pvdf的材料聚酰亚胺。

根据天赐材料的研究:【T126】聚酰亚胺类聚合物(PI),目标替代PVDF。

降低NMP消耗,粘结性和PVDF类似,高电压性能更好。

本文介绍底部预期差和弹性最大的PI黄金膜公司——国风新材000859核心看点:一、黄金薄膜(高端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是国风新材的“黑科技”新产品,随着PI膜取代pvdf,势必迎来爆发。

二、国风新材的黄金薄膜产品,是比肩杜邦、东丽的存在,真正的国产替代,而且今年就能释放产能出业绩,杜绝画饼充饥。

三、国风新材的控股方是合肥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简称“合肥产投”,是产业投资领域真正的王者,低位低价又有王牌国资背景加持,在A股想低调都难。

四、既有业务支撑60亿估值,黄金薄膜等新业务带来4亿净利润增量,估值增长空间看三倍180亿,这是保守计算国风新材是一家生产双向拉伸聚丙烯和聚酯塑料薄膜的高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包括包装膜材料、预涂膜材料、电容器用薄膜、聚酰亚胺薄膜、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和电子信息用膜材料。

1、PI膜简述1.1 PI膜为何被称为黄金膜?高端薄膜的一类是聚酰亚胺薄膜,即PI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可以说处于材料金字塔顶端,也被称为“黄金薄膜”,PI 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辐射性能、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269 ℃至+ 400℃)。

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集成电路、芯片、5G通信、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等领域。

公司子公司芜湖国风主要产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汽车零部件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

PI 薄膜被称之为“黄金薄膜”,市场价格达到每吨60-300万元人民币,其中双轴向拉伸电子膜市场价格均在每吨100万人民币以上(摘自2021年年报)1.2 PI膜供给状况PI膜生产门槛极高,供给高度集中。

2024年聚酰亚胺薄膜(PI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聚酰亚胺薄膜(PI膜)市场发展现状

聚酰亚胺薄膜(PI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聚酰亚胺薄膜(PI膜)作为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薄膜,在电子、光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聚酰亚胺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 市场概述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主要因其卓越的高温耐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在电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聚酰亚胺薄膜市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由于亚太地区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聚酰亚胺薄膜需求量持续增加。

二. 市场驱动因素聚酰亚胺薄膜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2.1 技术进步近年来,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溶液浇铸法、溶液旋涂法、热压法等多种制备方法。

多种制备方法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薄膜,可用于柔性电子、光电子、电池等领域,受到了电子行业的广泛应用。

2.3 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除了电子行业之外,聚酰亚胺薄膜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聚酰亚胺薄膜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三. 市场挑战聚酰亚胺薄膜市场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3.1 生产成本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成本较高,主要取决于原材料成本和制备工艺。

目前,聚酰亚胺薄膜的原材料价格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3.2 环境友好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聚酰亚胺薄膜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寻求更加环保的制备方法。

四. 市场前景聚酰亚胺薄膜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4.2 新兴应用领域的开拓随着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聚酰亚胺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聚酰亚胺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7-Apr-217 Apr il 202121.4.7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 April 07, 20217-
Apr-2121.4.7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1.4.702:12:077 April 202102:12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1年 4月7日 星期三 上午2 时12分7 秒02:1 2:0721. 4.7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1年4 月上午2 时12分 21.4.70 2:12April 7, 2021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1年4 月7日星 期三2 时12分7 秒02:1 2:077 April 2021
聚酰亚胺领域的新动向
聚酰亚胺的大手企业开始收到新的挑战。韩国 SKC/库隆和中国的薄膜开发成功,以较低的价 格进入市场;中国的单体快速发展,并以较高 的性价比进入国际市场,最近印度的单体开始 日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不景气,为了降低成本,采 购廉价原料,收购和转移生产。
我们的发展对策
由于国内的单体质量不断提高,价格较低,近几 年国外企业纷纷前来中国采购原料单体。还有国 外企业直接收购国内的单体生产企业或合资。
单体开发的必要和可能性
国际市场的采购转向中国市场。 PI材料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在扩大。 单体的附加产值高。 为可以进一步开发高性能PI提供单体。 已经具有单体开发的研发队伍。 已经具有多年的单体出口的经验。 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

聚酰亚胺胺薄膜成型工艺

聚酰亚胺胺薄膜成型工艺

聚酰亚胺胺薄膜成型工艺聚酰亚胺胺薄膜是一种高性能薄膜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高耐化学性、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等优良特性,在微电子、光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聚酰亚胺胺薄膜成型的工艺流程,包括基板预处理、涂覆、烘干、固化等步骤。

1. 基板预处理聚酰亚胺胺薄膜的质量直接受基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因此基板预处理是制备高质量聚酰亚胺胺薄膜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基板材料包括玻璃、石英、硅片等。

基板预处理包括清洗、表面硅化、UV曝光等步骤。

(1) 清洗以玻璃为例,玻璃表面常会有灰尘、油污等杂质,需要进行清洗。

一般清洗流程包括四步:去污、酸洗、去离子水清洗和热烘干。

去污的方法有机械清洗、超声波清洗等。

去污后,使用酸洗可以去除玻璃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常用酸洗液为HF/HNO3混酸。

去离子水清洗用于去除残留的酸洗液和离子污染物,常用电离子水或超纯水。

使用烘箱或热板进行热烘干。

其他基板的清洗流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2) 表面硅化将基板放入含有氯化硅的溶液中,硅化物离子在基板表面形成Si-O-Si化学键,使基板表面变为亲硅表面,有利于聚酰亚胺胺薄膜的涂覆和结合。

(3) UV曝光UV曝光可以清除基板表面的残留氯化物和有机杂质,提高聚酰亚胺胺薄膜在基板上的附着力和质量。

将基板暴露在紫外线下,通常使用波长为254 nm的低压汞灯。

2. 涂覆在基板上涂覆聚酰亚胺胺溶液,可以使用旋涂法、喷涂法、刮涂法等方法。

常用的聚酰亚胺胺溶液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乙酰胺(DMF)混合液。

涂布前需要搅拌、过滤、去泡沫等处理。

对于玻璃基板,可以使用旋涂机,在2000 rpm到5000 rpm的速度下旋转定量涂覆,厚度控制在100 nm到2 μm之间。

对于硅片等基板,需要先涂覆一层薄的聚亚酰胺,然后在聚亚酰胺表面涂覆聚酰亚胺胺溶液,以防止涂层裂开。

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溶液浓度等参数。

3. 烘干在涂完聚酰亚胺胺溶液后,需要将基板放入烘箱中烘干。

一文读懂PI(聚酰亚胺)膜产业【内附视频】

一文读懂PI(聚酰亚胺)膜产业【内附视频】

一文读懂PI(聚酰亚胺)膜产业【内附视频】视频:杜邦是怎么介绍PI膜的?一、 PI膜简介聚酰亚胺(PI)薄膜是最早的聚酰亚胺商品之一,最初是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电工电子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PI膜除能符合各类产品的基本物性要求,更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耗、耐高温、防腐蚀等特殊性能,可符合轻'薄'短'小之设计要求,是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已经成为电子电机两大领域上游重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半导体工程、微电子及集成电路、纳米材料、液晶显示器、LED 封装、分离膜、激光、机车、汽车、精密机械和自动办公机械等领域。

二、 PI膜的生产制备PI主要由二酐类(Dianhydride)及二胺类(Diamne)为原料聚合而成,目前主要有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气相沉淀法四种方法。

其中,二步法是目前PI 膜制造中最普遍采用的合成PI的工业化方法,具体是指缩聚和酰亚胺化两个步骤。

二步法是先由二酐和二胺获得前驱体聚酰胺酸(PAA),再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后固化(又称为亚胺化、环化、熟化)脱水,而形成PI高分子。

下图所示主要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的PI树脂的化学合成反应式及其分子结构。

PI树脂二步法的化学合成反应式PI 膜的制造过程则是在PI高分子的两个步骤中间加入流涎、干燥、拉伸等步骤,使PAA溶液变成PPA膜后再进行亚胺化处理,从而生产出PI膜。

三、PI膜的应用由于PI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环境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优良的介电性能,在众多基础工业与高技术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PI薄膜主要应用领域四、全球PI膜产业概况目前PI薄膜生产商开发了多种商品化的高性能PI膜,由于研发层次及难度很高,目前PI薄膜产业以杜邦(Dupont)、日本宇部兴产(Ube)、钟渊化学(Kaneka)、日本三菱瓦斯MGC、韩国SKCK-OLONPI和台湾地区达迈为主要生产商。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材料科学领域,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柔性电子、微电子和光电子等。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是两种常见的改性方法,用于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是通过将薄膜在高温下进行双向拉伸,使得聚酰亚胺链段重排和交联形成热亚胺化结构,从而提高薄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而化学亚胺化则是通过在聚酰亚胺薄膜中引入亚胺(imine)键,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学结构,进而改善薄膜的性能。

本文旨在综述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它们在聚酰亚胺薄膜改性中的优点和挑战。

首先,我们将介绍聚酰亚胺薄膜的特性,并详细探讨双向拉伸技术在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中的应用。

其次,我们将阐述化学亚胺化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聚酰亚胺薄膜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比较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的差异,并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的原理和应用,并为进一步拓展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2.1.1 聚酰亚胺薄膜的特性2.1.2 双向拉伸技术在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中的应用2.1.3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的优势和挑战2.2 化学亚胺化2.2.1 化学亚胺化的原理和方法2.2.2 化学亚胺化在聚酰亚胺薄膜中的应用2.2.3 化学亚胺化的优点和限制3. 结论3.1 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与化学亚胺化的比较3.2 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3.3 结论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着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展开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2011年07月13日10:04科学时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列车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发电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如果电机绝缘系统耐热等级不够,电机线路之间极易发生短路,造成危险。

6月30日,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关注高铁的发展。

而新材料是支撑高铁技术的关键。

列车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发电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如果电机绝缘系统耐热等级不够,电机线路之间极易发生短路,造成危险。

而高铁的发电机之所以能够安全平稳地正常运行,全部得益于电机绝缘系统采用了一种叫做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绝缘材料。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还有一个别称——“黄金薄膜”。

但长期以来,这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完全被美国和日本等国垄断着。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双方合作研发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这意味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我国航空航天、微电子、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高端材料应用的国产化进程。

八年攻关,满足产业渴求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稳定,形态多样,用途广泛。

在-269℃~400℃的范围内具有耐辐射、耐高热、不燃烧、高韧性、低损耗等特点,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战略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电气绝缘、航空航天等领域。

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对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对这种薄膜的年需求量为500吨,到了2010年就已经超过2800吨,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

但与这种高需求对应的,却是我国在该领域生产技术的长期落后、产能低下的现实。

中科院化学所高技术材料实验室主任杨士勇介绍:“目前国内有30多家从事这种薄膜生产的厂商,但大多还在采用早已被国外淘汰的流延法工艺进行生
产,水平低、规模小、污染大,并且只能用于电工绝缘用薄膜,而不能满足微电子制造与封装领域的高要求。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由原机械部和化工部牵头,桂林电器所和上海合成树脂所就分别从双向拉伸法和流延法两个方向开展了对这种材料的研发。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制造工艺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的状态。

“新材料产业研发周期长,市场导入周期也长,为了能够快速投入生产,过去,我们曾一度试图模仿、照搬西方的技术,而忽略了新材料的研发这一基础性工作,无形中,反而多走了许多弯路。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昌丹不无感慨地说。

2003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致力于我国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技术的研究。

双方合作,从基础研究入手,与深圳瑞华泰紧密合作,攻克了从关键树脂制备到连续双向拉伸法等技术难题,最终掌握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及其专用树脂的制造技术。

“某跨国公司甚至在该项目的生产线还未建成时,就提出了高价收购深圳瑞华泰。

”汤昌丹表示,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市场的渴求,促使我国“黄金薄膜”在经过八年努力后终于问世。

两项关键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
“黄金薄膜”问世之前,美、日企业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技术垄断势必导致价格壁垒,在长达近10年时间内,国际大公司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一直保持在每公斤约1000元的高垄断价位上。

这致使我国许多高新技术厂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黄金薄膜”的研发成功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在“黄金薄膜”的研发过程中,中科院化学所和深圳瑞华泰公司攻克的两项关键技术,一项是新型薄膜专用树脂的制备方法,另一项就是连续化双向拉伸工艺的精确控制技术。

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属于生产工艺研究。

“运用新型薄膜树脂制成的‘黄金薄膜’,就好像添加了莱卡纤维的高级棉布一样。

”汤昌丹形象地比喻说。

而连续双向拉伸工艺,则是通过两个方向的连续拉伸,大大增强了薄膜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如果说普通的塑料薄膜相当于一只塑料袋,那么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无疑就是一只编织袋。

”汤昌丹表示。

和国内同类产品相比,所研制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电气绝缘性能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而价格却比国外低得多。

汤昌丹表示,凭借着出色的性价比和本土化的优势,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进入市场后,已经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价格优势。

未雨绸缪,站在技术制高点
在中科院化学所与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的通力合作下,该项目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了3条1200毫米幅宽的连续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350吨。

“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计划启动的二期工程计划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8条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

”汤昌丹表示,二期工程完成后,薄膜的年生产能力可达1500吨。

与此同时,中科院项目研究组也在进行未雨绸缪的研究布局。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流行着一段有关“纸手机”的视频。

这种新型手机不仅具备普通手机的所有功能,而且像纸一样能弯能折,而制造这种“纸手机”所用到的关键材料就是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升级产物——透明薄膜。

不过,这种手机目前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

杨士勇透露,未来还将开展“黄金薄膜”的系列化与功能化研究,如透明薄膜、微孔膜等以满足我国未来在柔性平板显示器、汽车大功率燃料电池以及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型高技术产业的需求。

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中科院化学所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系列建设项目的完成,不但将使我国成为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制造技术的强国,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关键支柱材料的生产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