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7

- 48 -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帅传敏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中美两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假设,分别对中美两国之间以及中美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农业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加入WTO给中美两国农业贸易都带来了机遇,美国从双边农业贸易中获得了比中国更大的利益。(2)影响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反映了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特点。(3)中美两国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的潜力空间和区域特点:中国对美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长型和贸易潜力待开发型的国家和地区,而美国对中国等2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出口潜力集中在贸易潜力成熟型和贸易潜力成长型的国家和地区。关键词:农业贸易潜力中国美国引力模型

一、引言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互为重要的农业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第四大海外市场,美国也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进口来源国。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间,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1997年的32.19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35.79亿美元,增加了4.22倍,年递增率为15.48%,超过同期中国农产品贸易12.05%的年增长速度。然而,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很不平衡,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的2~3倍。例如199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3.83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8.36亿美元。200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91.52亿美元,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为44.27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农业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逐年扩大,从1997年的15.4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47.26亿美元,增加了3.05倍,年递增率为11.81%(见表1)。

表1 中美农业贸易的发展趋势(1997~2007年)单位:万美元年份中国向美国出口中国从美国进口中美农业贸易总额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比上年增长率(%)1997 83576.55 238311.40 321887.95 -154734.85 —

1998 88530.27 182686.48 271216.75 -94156.21 -15.74

1999 94582.03 174087.67 268669.70 -79505.63 -0.94

2000 118462.06 259101.24 377563.30 -140639.18 40.53

2001 126120.26 279199.02 405319.28 -153078.76 7.35

2002 168158.72 272044.11 440202.83 -103885.39 8.61

*本文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研究计划2008~2009(No. G-1-00005)的资助。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

2003 208464.44 501270.44 709734.88 -292806.00 61.23 (续表1)

2004 239605.96 768900.49 1008506.45 -529294.52 42.10 2005 295951.96 672263.51 968215.47 -376311.55 -4.00 2006 384844.04 759537.93 1144381.96 -374693.89 18.19 2007 442657.50 915238.75 1357896.24 -472581.25 18.66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8~2008年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出版)计算整理而得。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中美贸易关系的逐步加深,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美农业贸易逆差日益扩大,引起了中美两国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农业贸易是最敏感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互补性与潜力同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下,开展对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利益格局和潜力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平衡增长、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引力模型分析贸易潜力的文献综述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源于牛顿的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提出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物理距离成反比。引力模型被广泛用于评估贸易影响因素、鉴别贸易集团效果、分析贸易模式以及估计贸易壁垒的边界成本等。由于引力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传统要素禀赋理论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这一方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流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Rahman(2003)采用面板数据和引力模型,对孟加拉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发现:孟加拉国的贸易流量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人均GNP差分和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距离和运输成本呈负相关关系。Longo et al.(2004)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非洲内外部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除了传统的引力模型变量之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政策失灵和国内政治局势动荡都对非洲国家的贸易流量产生负面影响。Frenkel et al.(2004)采用引力模型对新兴国家双边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间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Roberts(2004)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流量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相似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可能会增加,由该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很小。Peridy(2005)对地中海国家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由贸易协定签署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地中海国家向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0%~27%。Antonucci et al.(2006)认为,引力模型适用于分析土耳其的对外贸易模式,但它与欧盟间的贸易并未由于关税贸易协定的签署而得到改进。Bussière et al.(2006)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融入WTO贸易体系的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尤其是融入了北美市场、拉美市场、东亚新兴市场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市场。Bhattacharya(2007)对印中贸易合作的利益分配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短期内印度的潜在贸易利益比中国少,但从长期来看,印度将会获得比中国更大的贸易利益。Huang(2007)采用引力模型解释了运输成本和不熟悉情况是造成地理距离和双边贸易流量呈负相关的原因。Zhang et al.(2009)采用引力模型对1995~2004年中国木材制品贸易的决定因素

- 4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