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群需注意“低频听力下降”

合集下载

听力保护和防止耳聋

听力保护和防止耳聋

耳聋分类和分级耳聋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

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 Hz、1.0 Hz 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注意以下因素会听力障碍:一: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

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噪声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

A:值得注意的是:影院音响的震撼效果会严重损害人的听力,特别是儿童。

如今在电影院那些卖座的大片中,很多注重震撼的音响效果,一些商业性影片的噪音水平平均可达88分贝,甚至是95分贝。

如果周围环境超过了85分贝,则人们最好使用听力防护装置。

由于儿童的鼓膜相对脆弱,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影院,以免损伤儿童的听力。

B:长期听MP3会引起听力提前衰退美国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约两成青少年听MP3后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严重的有永久失聪的可能。

普通的MP3配套耳塞式耳机被直接塞进耳孔里,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一些厂家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偏好,推出了所谓的“特重低音”耳塞,用一个凸型的薄膜集中了声音能量对准耳孔,以增加低频效果。

使用这些耳塞,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直接利用耳朵的耳道。

短期使用时,由于人体具有修复功能,造成的影响还不大。

长期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害。

二: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

王秋菊教授说,每年我国新增3万聋儿,其中有60%以上为药物性耳聋患者。

50岁后警惕四大听力问题

50岁后警惕四大听力问题

龙源期刊网
50岁后警惕四大听力问题
作者:徐艺珊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08期
听力丧失原因众多,如衰老、和噪声等。

很多人对听力逐渐丧失浑然不知,一些人感觉听力时好时坏。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杂志最新载文,总结了50岁后应该警惕的四大常见听力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一:在嘈杂的餐馆里听不清人说话
分析经常暴露于噪声环境,会导致内耳耳蜗毛细胞凋亡,逐渐导致老年性耳聋。

噪声环境下听不清说话声通常是听力丧失的最初信号之一。

措施为了防止耳蜗毛细胞损伤,应尽量少暴露于噪声环境。

多数会话声音在40-60分贝之间,噪声超过85分贝,就容易损伤听力。

特别提醒肾病或心脏病患者患老年性耳聋的危险更大。

原因是肾病导致体内毒素蓄积,损伤内耳神经。

心血管疾病会降低内耳血流量。

问题二:耳朵里产生胀痛感
分析炎症或过敏导致耳内黏液过多会阻塞咽鼓管,吞咽或打哈欠的时候,内耳胀痛感更明显。

除此之外,还会感到耳朵闭气、疼痛、耳鸣或难以保持身体平衡等。

耳垢过多也会导致同样的感觉。

措施随着炎症的减退,大多数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得到改善。

医生可开具解充血药和抗组胺药物帮助消炎。

若是耳垢过多,应请专业医生采取冲洗等必要手段安全清除耳垢。

自己掏耳朵可能会损伤鼓膜。

特别提醒外耳道炎也会导致耳朵胀痛,而且疼痛更明显。

该病通常可使用抗生素滴剂治疗。

问题三:突发性听力丧失
分析病毒感染或耳炎导致的耳内肿胀或分泌物流出,会影响到耳蜗毛细胞及神经。

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静滴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药物也会导致同样症状。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突聋的分型
2.低频下降型:1000Hz(含) 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 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突聋的分型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 下降,250~8KHz(250、500、 1K、2K、4K、8K6个频率)平 均听阈≤80dBHL
突聋的分型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下 降,250~8KHz(250、500、 1K、2K、4K、8K6个频率) 平均听阈>80dBHL
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检查
◎ 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
➢ 其他听力学检查:耳声发射、听觉脑干反应、耳蜗电图、言语测听等 ➢ 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颞骨CT等 ➢ 实验室检查:血RT、血生化、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等 ➢ 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诊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 对伴有眩晕的酌情行前庭功能检查
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方案三
使用方案二无效 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 者和/或耳闷加重 的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
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 高频下降型的治疗原则:
①糖皮质激素 ②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 ③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 ④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 、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低,应积极治疗 ◎ 低频下降型的治疗原则:
方案一 一般通用
由于可能存在内耳积水,故应限盐、限液
方案二
听力损失<30dB 听力损失≥30dB
自愈率高,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培他司汀、 改善静脉回流药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 糖皮质激素

当心“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

当心“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

当心“重女轻男”的低频耳聋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博览》 2016年第2期
浙江省中医院于伟
低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耳聋,这种耳聋主要是低频段的声音听不清楚。

男人的声音相对
低沉,属于低频段的声音,所以低频性耳聋多对男性的声音不敏感,而女人、儿童的声音都比
较尖细,频率高,所以能够听到。

低频性耳聋的发病率较高。

过去这类突发性耳聋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主要是一些老年病
(如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压迫,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耳动
脉血流减少所致。

近些年,中青年白领低频耳聋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患病人群的特点是工作忙,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起居无规律。

咽鼓管狭窄、梅尼埃病、听神经病、分泌性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穿孔等都会导致低频性耳聋。

预防低频性耳聋首先要注意预防各种病毒、细菌等病原菌对耳部的炎症作用。

比如感冒后
应尽快对症用药,以避免炎症通过咽鼓管到达中耳,尤其孕妇、婴幼儿要避免病毒、寄生虫等
感染。

其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家族性遗传疾病的人如果出现低频听力下降,要警惕梅尼埃
病或听神经病等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必须尽快到医院进行抗免疫治疗,往往会有效,否则很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

听力下降诊断详述

听力下降诊断详述

听力下降诊断详述*导读:听力下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年轻人如果偶尔出现短暂的耳鸣,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这很可能是耳朵突然遭受噪音的刺激,或工作紧张、压力大、失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注意日常的生活和用耳习惯就会缓解;倘若持续1-2天出现耳鸣的情况,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不要以为只是耳鸣,并不影响听力就不当回事,因为有些高频耳聋最初只是单纯耳鸣,听力都不受影响,但时间长了会突然出现耳聋。

2.乘坐飞机的过程中,飞机在起飞时大气压力迅速降低,会让耳朵出现堵塞样感觉,少数人还可能会产生短暂的听力障碍及耳道疼痛。

这是因为飞机在上升或下降时,由于大气压的改变使中耳鼓室腔内气压异常,造成耳咽管受压阻塞,使得中耳鼓室腔呈负压状态,人体即会出现耳道堵塞、耳鸣、耳胀、听力下降等症状。

所以,可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嚼口香糖,随着咀嚼和吞咽动作,耳咽管会随时开合,空气就可自由地出入中耳腔,使得中耳内压和外界大气压力保持正常平衡状态,耳部不适感就会减轻或消失。

正在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腔出现问题的人,最好不要乘飞机,以免引发中耳炎。

3.年轻父母需注意,儿童尤其是婴儿很容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耳部炎症、听力下降。

特别是新生儿,在喂奶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平躺,尽量斜抱着,否则很容易呛奶,一旦呛到耳朵里排不出来,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耳部感染。

需与以下症状区分开来:听觉障碍,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听觉器官之构造缺损,或机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碍,导致对声音之听取或辨识有困难者;其鉴定基准如下:(一)接受自觉性纯音听力检查后,其优耳语音频率听觉达二十五分贝以上者。

(二)无法接受前款自觉性纯音听力检查时,以他觉性听力检查方式测定后认定者。

听力缺陷:中等程度的耳聋指听力水平下降到40-70分贝,重度耳聋指听力水平下降到70-90分贝,深度耳聋指听力水平下降超过90分贝。

当然,无论耳聋程度大小,都需要医学检测和医学治疗。

老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和治疗

老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和治疗

老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和治疗听力损失和耳鸣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患之一,为什么老人会听力下降,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老人听力下降的原因对于听力下降,很多老人会感到迷惑:噪音损害、本身没有耳部炎症、外伤和药物中毒等耳部疾病史,但为啥很早表现出听力下降。

实际上,这就需要考虑到浑身性疾病对听力的影响。

要知道,慢性肾炎患者多伴有高血压、水肿等,而高血压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慢性肾炎病人常常使用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等,病情严重者不得不使用点对听力有损害的抗菌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这些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

除此以外,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病因,经常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的表现之一。

有调查显示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耳聋轻重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如何预防老人听力下降?1、要避免药物中毒。

2、要防止感冒,常常感冒造成耳咽管功能的障碍,就会造成听力下降。

3、要尽可能地避免接触噪音,特别是长时间的高音量的噪声刺激,这是至关重要的。

4、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长时间的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不稳定,这些都可以造成听力损伤。

5、不少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等,这一类疾病也可以造成听力下降,我们要积极地预防。

6.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推荐:非常有效的耳部保健操。

⒌最好不要挖耳朵。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能弄坏耳膜。

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7.保健之道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减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可以多服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这些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说说突发性聋

说说突发性聋

说说突发性聋作者:鲍诗平董学瑾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9期一般来说,耳鼻喉科很少有急诊,但突发性聋是其中之一,而且患者大多处于三四十岁的美好年华。

只是不少人对这一耳科急诊不以为意。

待到就医时,大多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遗恨终生。

因此,中年朋友们要懂一点有关突发性聋的防治知识。

突发性聋(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分贝听力水平)。

其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但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

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可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4种类型。

低频下降型是指1000Hz(赫兹)及其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高频下降型是指2000Hz及其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 Hz处听力损欠≥20 dBHL。

平坦下降型是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 Hz平均听闽≤80dBHL。

全聋型是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 Hz平均听闽≥81dBHL。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为首发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部分患者听力下降缓慢,在三天以内方达到最低点。

听力损失为感音神经性,轻者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达20dBHL以上,重者可全聋。

如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耳聋可被忽视,待眩晕减轻后,方才发现患耳已聋。

耳鸣(约90%)耳鸣可为始发症状。

患者突然发生一侧耳鸣,音调很高,同时或相继出现听力迅速下降。

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虽可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耳闷胀感(约50%)部分患者有患耳耳内J堵塞、压迫感,以及耳周麻木或沉重感。

当心急性低频听力下降

当心急性低频听力下降

龙源期刊网
当心急性低频听力下降
作者:吴艳萍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4年第07期
王大爷一周之前受凉感冒,出现耳鸣症状。

起初,他以为是感冒引起的,没有在意。

几天前,他发现自己在与别人聊天时,常常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特别是当对方声音低沉时,听到的声音非常模糊,这才就医诊治。

经过听力和CT等检查,王大爷被确诊为“急性低频听力下降”。

医生说,急性低频听力下降,与过度疲劳、生活作息无规律有关系。

另外,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也可诱发。

急性低频听力下降是突发性耳聋的一种,常见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的人群,其发病机制复杂。

人耳耳蜗里有听感受器,它可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

声音分为高频和低频,震动频率比较高的声音叫作高频声音,震动频率较低的声音叫作低频声音。

疲劳、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自主神经紊乱,致内耳血管痉挛、缺血、缺氧,使听感受器营养供给不足而出现听力障碍。

若发生在感受低频听力部位,则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患者可出现听力范围变窄,当声音频率低于某一数值时听不清楚,除了听力下降,还可伴发耳鸣、耳闷等症状。

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急性听力下降在一周之内医治,治愈率在80%以上,拖延治疗有可能导致耳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类人群需注意“低频听力下降”
(文/张贺军欧仕达助听器高级验配师厦门)
年轻人经常熬夜,长期情绪紧张,要小心“低频听力下降”找上门来!有关专家指出,“低频听力下降”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于该病具有起病“低调”、反复发作的特点,经常过劳的金融界、IT界和传媒界人士需特别警惕。

金融界、IT界人士高发
35岁的林先生在银行工作。

两年前,在连续一个月加班后他突然出现耳鸣,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需要让对方重复说几遍。

到医院检查后,林先生被确诊为“低频听力下降”。

“‘低频听力下降’以前被列入突发性耳聋的一种形式,但近几年业界将其单列为一种耳病,认为需要得到公众的重视。

”陈锡辉说,“低频听力下降”的病人多具有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长期过劳等特点,金融界、IT界和传媒界等过劳行业常有病人“扎堆”。

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听力便受到损害。

该病的突出表现是病人的低频听力受到损害,听力范围收窄,当声音分贝超过某一区间时,病人就会觉得吵得无法忍受,当声音分贝低于某一数值时,病人又听不清楚。

由于男性声音低沉,很多病人反映“女人说话听得清,男人说话听不清”。

由于耳具有维持人体平衡的功能,除了听力下降,病人还会出现眩晕的症状。

熬夜工作后易发作
“低频听力下降”容易反复发作,症状从轻入重。

“首次发病时,如果及时治疗,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

如果频繁发作,听力可能逐渐受到永久损害。

”陈锡辉说,有的病人每隔几周就发作一次,甚至到了只要一熬夜工作就会“中招”的程度,令人苦不堪言。

由于“低频听力下降”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发病时容易被病人忽视,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

陈锡辉说,听力出现问题时最好在当天就诊,最迟不要超过一周。

激素和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是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还可采用“体外反搏”以增加包括耳部器官在内的头部血液供应量,或加上高压氧治疗。

“年轻人出现听力损害,往往与缺血没有太大关系,更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引发。

”专家建议,要保护听力,除了少用塞入式耳机,避免在高噪音环境下逗留太久,年轻人还要注意工作和生活松弛有度,不能24小时活在工作中,不要经常熬夜,以免降低免疫力。

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要及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