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说话越来越难,小心是听力下降
《老护理》第章老人的健康评估试题及答案

.皮肤老化,缺少皮脂滋润,角质层含水量极度降低
、关于生存质量地概念,下列说法错误地是( )
.生存质量是一种健康测量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对生存质量地概念主要强调个体地主观评价
.生存质量主要测量个体或群体地健康不良程度
.生存质量地测量具有文化依赖性
.目前较公认地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综合评价四个维度
.头发中色素减少
.脱发与头皮下血管供血不足有关
.毛根再生力减弱
.与大脑衰老有关
、加速老年性聋地因素有()
.耳毒性药物
.噪声环境
.营养缺乏
.老年性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精神创伤
、引起老年人味觉减退地原因( )
.味蕾萎缩
.长期吸烟、饮酒
.配戴义齿不适合
.维生素缺乏
.缺乏锻炼
、下列哪些属于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地老化改变问题( )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个因素易导致老年人进食意外地发生()
.给卧床老人喂汤时,食勺要从口正中直入,以免呛咳
.卧床老人进食时应使其头部转向一侧
.给偏瘫老人进食时,食勺应从健侧放入,尽量送到舌根部
.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
、下列关于老年期肝变化地叙述,错误地是( )
.肝细胞变性、数量减少
③选择适当地方法;
④运用沟通地技巧.
、功能状态评估可应用哪些量表测评?
功能状态评估常用量表有:
①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②功能活动调查表();
③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表等等.
、对生存质量地定义?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地个体对与他们地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地事情有关地生存状况地体验.
聋人与“听人”在语言交际方面的不同之处

聋⼈与“听⼈”在语⾔交际⽅⾯的不同之处(节选⾃张宁⽣主编的《聋⼈⽂化概论》,作者杨军辉)在当代社会⼈类学家和语⾔学家的⽀持下,这种语⾔和社会⽂化意义上的“聋”被掀开神秘的⾯纱,成为聋⼈群体的财富之⼀,从⽽“聋⼈”成为⼀种社会⽂化⾝份的名称。
以聋⼈为中⼼看世界,于是把与“聋⼈”⽣活⽅式不⼀样的⼈称为“听⼈”(也称“健听⼈”)。
我们通过⽐较聋⼈与听⼈在交流和交际⽅式⽅⾯的不同,进⼀步了解聋⼈的社会⽂化特征。
听⼈通常开⼝说话和侧⽿倾听,喜欢并排坐着或站着谈话;⽽聋⼈通常打⼿语谈话⽤眼睛聆听,喜欢⾯对⾯坐着或站着谈话。
听⼈讲话只要开⼝就能发⾳输出语⾔信息,⼿势动作和表情只是点缀;⽽聋⼈打⼿语需要全⾝参与,在空中挥动双⼿,头和⾝体做出姿势动作,还有⾯部表情和眼神也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语语⾔信号和喜怒哀乐都在⼿语的空间范围内展⽰出来。
不懂⼿语和不了解⾃然⼿语的⼈,往往误认为聋⼈动作太⼤,太容易激动,看不惯打⼿语的样⼦,有的还围观;通过媒体宣传和使公众了解聋⼈和⼿语以后,街头围观和冷嘲热讽的现象减少了。
使⽤有声语⾔和⼿势语⾔交流的环境不同,因此有不同的交际习惯,例如:光线和照明不妨碍听⼈谈话,听⼈有喜欢在幽暗的环境营造特殊的⽓氛;但是聋⼈看对⽅打⼿语需要有亮光,对⽅的脸不宜背光,夜晚乘凉时聋⼈通常聚集在明亮的街灯下谈话,聋⼈家居和⼯作的地⽅也是明亮的,还安装闪灯提⽰有⼈按动门铃或报警器发出信号。
玻璃窗往往隔绝了听⼈之间的声⾳传输渠道,隔着玻璃窗⽆法听到对⽅讲话;聋⼈仍然能透过玻璃窗谈话。
⼀扇不透明的门关闭了,使聋⼈不知道门外发⽣的任何事情,⽽听⼈还能通过门缝传来的声⾳来洞悉门外发⽣的事情。
聋⼈通常相信⾃⼰亲眼看见的,眼见为实,观察⼒⽐⼀般⼈敏锐,聋⼈从事绘画和其他视觉艺术有明显优势;听⼈通常⽿闻⼋⽅,道听途说的机会也⽐较多,因此⽐聋⼈知道更多更⼴的信息,思路就⽐较宽,在了解各种⼈的见解后,能减少固执⼰见和钻⽜⾓尖。
听力下降有哪些表现

1.耳鸣、眩晕:耳鸣和眩晕往往是耳聋的明显信号。
2.听力逐步下降:多数患者抱怨自己听得见却听不清。
所谓听不清,其实就是听力下降了,也是很重要的耳聋信号。
3.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早期耳聋患者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说话内容;打电话时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自己说话的音量也会不自觉加大;对于旁人之间的交谈,哪怕是近在咫尺也经常难以听准。
4.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早期耳聋患者首先表现为注意力方面的变化。
比如,时间稍长便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聆听对方交谈;经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打招呼。
5.说话的时候爱打岔或者答非所问:听力下降的症状比较明显,和其他人正常交流的时候会听不清楚,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经常答非所问,主要是听的内容不全面,出现理解方面的偏差,就会导致所问非所答,也会出现很多笑话。
6.侧耳倾听:听力下降的患者由于对声音的敏感度有所降低,所以在听声音或者和别人交谈的时候,都习惯侧耳倾听,不自觉的用一只耳朵来听声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侧耳倾听也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7.观察口型: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喜欢观察口型,这也是听力下降的一种表现,因为本身自己听力不太好,所以听别人说话也会引起误差,通过观察口型和倾听,能够基本猜测出对方的意思,才能够正常交流。
8.电视音量调很大:听力下降的患者在看电视或者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放很大音量,这也是听力下降的一种表现,而且和对方说话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提高音量,经常和其他人大声说话,也会凑到对方耳朵附近讲话。
听力言语残疾的预防(30道题)

骨导气导外耳中耳内耳神经听力言语残疾的预防(30道题)1.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组成?人耳有外耳 ——中耳—— 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图1耳的结构)(图1耳的结构)2.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至内耳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通过外耳、中耳传至内耳; 另一条是通过振动颅骨传至内耳。
当内耳感受到声压的变化时,可使内耳的耳蜗内液体流动,基底膜波动使毛细胞与盖膜磨擦,毛细胞兴奋,通过听神经可将此生物电变化传向听中枢产生听觉。
(图2声音传到途径)3.什么是声音的频率?听觉是人们的主观感觉,听到的声音实际是物体振动后引起的声波。
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振动频率不同。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其单位用赫兹(Hz )来表示。
例如:鼓声主频约在250—500 Hz (即每秒振动250—500次。
),属于低频;双音响筒声主频约在1000-2000 Hz ,属于中频;哨子声主频约在3000-4000 Hz ,属于高频。
4.什么是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强度越大,振幅越小,强度越小。
声音强度的单位一般用分贝(dB )表示。
例如:在夜深人静时,树叶的碰撞声、动物的呼吸声大约20 dB 声压级;两人正常谈话声约70 dB声压级;大声喊叫约85 dB 声压级;汽车鸣喇叭、火车通过声约100 dB 声压级;飞机起飞的声音约120 dB 声压级。
(图3声音强度 dB 声压级)5.什么是听阈?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称为听阈。
将各频率的听阈以线段连接,形成听阈曲线。
依据500Hz 、1000Hz 、2000Hz 、4000 Hz 听阈之和除以4获得的dB 数判定其听力损失程度,小于等于25dB 为听力正常人。
6.世界卫生组织对听力障碍是如何分级的?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听力障碍患者依其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级:26—40 dB HL 为轻度;41—60 dB HL 为中度;61—80 dB HL 为重度;大于80 dB HL 为极重度聋。
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

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二、如何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三、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危害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1、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1.1、自然衰老所导致的众所周知,年龄的增长对听觉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器官老化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主要由于耳蜗基底膜增厚、变硬,耳蜗毛细胞及听神经并无明显缺失。
1.2、经济和教育程度城市人口听力减退患病率低于农村,说明听力损失与地区社会经济差异有关。
听力损失和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形式呈负相关。
高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各频段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文化程度高,接受外界信息刺激较多,神经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神经传导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延缓或避免了听力损失。
1.3、部分慢性疾病糖尿病与听力损害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中、低频区听力下降。
老年人患糖尿病会引起缓慢、渐进性、双侧对称性的感音神经性聋。
高血糖老人听力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老人。
2、老年人听力下降吃什么好2.1、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耳朵的耳道也是由粘膜组成的,只有粘膜健康,我们的听力才会更好,而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来源,而维生素A就是保护粘膜的,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
因此,经常吃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对我们的听力是有保护作用的,含有胡萝卜素的蔬菜很多,比如胡萝卜、木瓜、南瓜等,都含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建议大家可以多吃一些。
2.2、富含镁的食物镁也是一种矿物质,耳动脉的健康需要大量的镁,耳动脉中如果镁元素缺乏会影响耳动脉功能,导致听力损害。
所以,适当的摄入含镁的食物,对保护我们的听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2.3、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耳朵里面有很多很小的骨头,用来传递声音,只有这些小骨健康,听力才好,如果这些小骨出现骨质疏松等,那一定会严重的影响听力,因此,想要听力更好一定要适当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含在动物肝脏、蛋类、蘑菇、银耳中。
3、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症状3.1、无原因的出现双耳平均听力一年不如一年,随着症状加重会出现同陌生人交谈时只能听到对方说话声音,但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导致渐进性听力下降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导致渐进性听力下降的原因
导语:现在的老年化是比较的普遍的,人年级大了就会出现耳聋眼花的现象,身体的一些机能开始出现下降,尤其是耳朵的听力是越来越差,老年人中比较
现在的老年化是比较的普遍的,人年级大了就会出现耳聋眼花的现象,身体的一些机能开始出现下降,尤其是耳朵的听力是越来越差,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是渐进性听力下降,这种现象是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十分的不方便,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样在生活中进行预防呢?
首先,自然衰老导致听力下降。
众所周知,年龄的增长对听觉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器官老化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主要由于耳蜗基底膜增厚、变硬,耳蜗毛细胞及听神经并无明显缺失。
听力损失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上升,70岁时维持一个常数,不再变化。
其次,经济和教育程度与老年人听力损伤有关。
城市人口听力减退患病率低于农村,说明听力损失与地区社会经济差异有关。
听力损失和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形式呈负相关。
高文化程度是老年人各频段听力损失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文化程度高,接受外界信息刺激较多,神经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神经传导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延缓或避免了听力损失。
老年人听力下降与部分慢性疾病有关。
糖尿病与听力损害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中、低频区听力下降。
老年人患糖尿病会引起缓慢、渐进性、双侧对称性的感音神经性聋。
高血糖老人听力损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老人。
到目前为止,高血糖引起听力损失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是高血糖、高血脂连锁反应引起血液渗透压紊乱综合征,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听力下降还能恢复吗

听力下降还能恢复吗听力不好人,要恢复听力是比较困难的。
严重的可能听不到车在马路上了按喇叭的声音,听不到歌声的美妙旋律,生活就如树根失去了养分的滋养。
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它把外界声音带给我们,那么,听力下降还能恢复吗?听力下降还能恢复,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还有助听器。
医学上一般将听力下降都统称为耳聋。
耳聋并不是指一点点声音都听不到,而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比如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至全聋几种情况。
医学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至全聋几种情况。
通常我们多按病变部位将耳聋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聋3类。
传音性耳聋是指由于声音的传音变压装置发生了障碍,影响声波传导所致的听力下降。
人耳的声音传导主要以空气传导为主,所以外耳道、鼓膜、听骨链等结构发生的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都是传音性聋,能引起传音性聋的病变主要有如下情况:⑴耵聍栓塞:耵聍阻塞了外耳道,妨碍声音的传导,引起听力下降。
⑵鼓膜穿孔:鼓膜发生穿孔以后使声波传入外耳道深部后发生能量泄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这就象在槌一只破鼓一样,响声肯定不及一只完整的鼓面。
⑶鼓膜内陷:多是咽鼓管功能异常的结果。
鼓膜内陷使鼓膜的张力增高,与声波的共振频率发生改变,影响了声音的传导。
⑷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腔一种非化脓性炎症疾病,由于鼓室内有积液,影响声音传导,使听力下降。
这好比一只内腔注满了水的鼓一样,敲出来的声音郁闷不响。
⑸化脓性中耳炎:不论是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影响到听力,主要原因是鼓室分泌物阻塞或造成鼓膜穿孔所致。
⑹听骨链中断:中耳外伤震荡造成关节脱位或中耳炎腐蚀了听骨链以及中耳炎后鼓室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声音放大效应降低,影响听力。
现在的生活噪音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马路边。
车按喇叭的声音总会超过80分贝的,尽量避免和减少噪音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条件,其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使我们的听力受到保护。
平时没事的时候按摩一下耳朵后的穴位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
发现自己听力下降的几个现象

发现自己听力下降的几个现象
听力下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是越来越常见的了,因为种种原因,种种不良习惯,比如长期戴耳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很多年轻人都患上了听力损失,那么在平日中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呢?
1.常常听不清他人在说什么
在和朋友或者家人聊天时,排除对方口齿不清这点,常常听不清或者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从而经常要求重复,你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2.听不见门铃声或者电话声
有没有发现自己常常听不见这类声音?
3.加大电视音量
在看电视的时候,你家人是否常常抱怨说你把电视音量调太大了?
4.加大自己的音量
当我们听力下降久了,自己的说话声音也会随之提高,你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5.打电话时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声
在日常交流中没问题,但是一打电话就听不清了,你有没有这类现象?
6.背对着别人说话就听不清了
当你背对着别人或者别人背对着你的时候,你会不会听不清了呢?
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说明自己有听力损失了,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听力损失的级别和性质,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人说话越来越难,小心是听力下降
不少人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听懂别人说的话了,于朋友打电话时也常常会不自主的加大音量,在公司开会时往往为了听清老板的要求会很努力的去听,平时别人和你讲话时,你稍微有个不注意就需要让别人重新给你讲一遍,出现了这些情况,基本上是因为你的听力下降了,你必须要比以往更认真,更集中的去听,去理解他人说的话。
长期的出现类似这些情况,我们基本可以称为听力下降,而短期的则叫做听觉疲劳,对于正常听力的人而言,长期的处于高集中度的去听声音也是会患上听觉疲劳的,那么面对听觉疲劳你需要如何去缓解呢?
离开噪音源,出去走走
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不妨离开当前环境,到外面走走,当然这个外面不是指大马路上,而是安静的小道或者寂静的环境,你去马路上只是换了个地方让你继续接受噪音的洗礼而已。
累了就去那些地方,去喝个茶,看个书或者眯一会也可以,不光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一下,也让自己的听觉放松一下。
多做深呼吸
深呼吸是个好东西,当你觉得沮丧,压力大等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深呼吸是可以清空大脑内的杂念,还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等。
尽可能的减少背景噪音
我们如果是听力损失患者,很难从那些噪音环境内听清他人说的话,所以,减少噪音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早干预早治疗
出现了听力下降后,早干预早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般而言听力下降的72小时之内是黄金治疗时期,一旦过了这个时间点,治疗的效果和恢复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不要觉得能拖就拖,尽早治疗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