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
34crnimo6热处理工艺参数

34CrNiMo6钢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重要材料,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热处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
对于34CrNiMo6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34CrNiMo6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一、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1. 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前,首先需要对34CrNiMo6钢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范围;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可以了解该钢材的组织特点,从而为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2. 在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时,还需要考虑到最终产品的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以及热处理设备的技术条件和能力。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二、34CrNiMo6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1. 固溶处理参数固溶处理是将34CrNiMo6钢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完全溶解后进行冷却。
固溶处理温度一般为950-1050℃,保温时间根据钢材的尺寸和形状而定,通常为1-2小时。
在固溶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好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以确保钢材的均匀加热和完全溶解。
2. 淬火参数淬火是将固溶处理后的34CrNiMo6钢急冷至室温,以使其组织变换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
淬火工艺参数包括淬火温度、冷却介质和冷却速度。
一般来说,34CrNiMo6钢的淬火温度为820-860℃,冷却介质可以选择矿物油、水或盐浴,冷却速度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3. 回火参数回火是为了降低34CrNiMo6钢的硬度和脆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
回火温度一般在200-650℃之间,具体温度取决于产品的使用要求;回火时间根据产品的尺寸和要求而定,通常为1-2小时。
在回火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及冷却方式,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三、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控制和检测1.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控制在34CrNiMo6钢的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温度控制、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和时间等。
34cr2ni2mo热处理工艺

34Cr2Ni2Mo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钢材,广泛应用于机械零部件的制造。
对于这种钢材的热处理工艺,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以便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以下是34Cr2Ni2Mo热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一、34Cr2Ni2Mo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1.34Cr2Ni2Mo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铬(Cr)、镍(Ni)、钼(Mo)等元素,其中碳含量较高,硫和磷含量较低,且含有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
2.机械性能方面,34Cr2Ni2Mo钢材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二、34Cr2Ni2Mo的热处理工艺1.淬火工艺(1)加热温度:通常情况下,34Cr2Ni2Mo钢材的淬火加热温度为850-880摄氏度。
(2)保温时间:加热后需要保温一段时间,以保证组织的充分均匀化。
(3)冷却介质:淬火冷却介质一般使用水或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速度。
2.回火工艺(1)回火温度:34Cr2Ni2Mo钢材的回火温度一般在500-650摄氏度之间。
(2)保温时间:根据具体工艺要求和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来确定回火保温时间。
(3)冷却方式:回火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以确保组织和性能的稳定性。
三、34Cr2Ni2Mo热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钢材的组织和性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控。
2.冷却介质和速度: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速度可以有效控制组织的形成,达到理想的性能要求。
3.回火工艺参数:回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对最终的组织和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
四、34Cr2Ni2Mo热处理工艺操作注意事项1.加热均匀:在进行淬火和回火工艺时,需要确保钢材的加热均匀,避免出现过热或过冷区域,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2.快速冷却:淬火时需要采用快速冷却介质进行冷却,以获得良好的强度和硬度。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钢的临界温度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1.低碳钢:低碳钢的临界温度大约在723℃左右。
2.中碳钢:中碳钢的临界温度在723-900℃之间。
3.高碳钢:高碳钢的临界温度超过900℃。
热加工温度范围1.锻造:一般情况下,低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1000-1250℃,中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900-1100℃,高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为800-1000℃。
2.滚轧:常见钢材的滚轧温度范围较宽,一般在800-1200℃之间。
3.淬火:淬火温度取决于钢材的合金成分和硬度要求等因素,一般在800-950℃之间。
4.高温热处理:高温热处理的温度范围较大,低碳钢的回火温度可以低至150℃,而高碳钢的回火温度一般在250-600℃之间。
1.淬火:淬火是通过加热钢材至适当的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等。
一般来说,加热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快,得到的马氏体含量越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也就越大。
冷却介质通常使用水、盐水、油等,选择冷却介质要根据钢材的合金成分和所需硬度来确定。
2.回火: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加热钢材至适当温度后冷却,通过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来调整其硬度和强度。
回火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冷却速度等。
回火温度一般低于淬火温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来控制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时间越长,回火效果越明显。
冷却速度可以选择自然冷却或控制冷却,根据钢材的要求来确定。
总结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热加工温度范围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于钢材的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控制临界温度和选择适当的热加工温度范围,可以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
而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则可以调节钢材的硬度、韧性和强度等性能,满足特定的使用需求。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热加工温度范围和热处理工艺参数是进行钢材生产和应用的基础。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一、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1、正火钢的正火就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
正火的目的是为了材料的组织均匀,增加强度与靭性,消除粗切削加工后的加工硬化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其后的淬火做细化晶粒的组织准备。
2、淬火钢的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适当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以获得较好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钢经过淬火后,其硬度和强度均显著提高。
钢的加热情况可以其灼热的颜色来判定。
钢加热温度的选择见表1。
钢经过淬火,虽然会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由于淬火会产生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进行回火。
3、回火钢的回火就是将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在水、油等介质中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减少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
钢的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3种。
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见表2。
表2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4、退火钢的退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然后在炉中缓缓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内应力和组织不均匀及晶粒粗大等现象,降低硬度,消除坯件的冷硬现象,提岛切削加工性能。
碳钢的退火规范见表3。
表3碳钢的退火规范注:临界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钢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二、几种常见零件的热处理1、齿轮机床齿轮的热处理见表3。
2、蜗轮蜗轮的热处理见表43、丝杠丝杠广泛应用于机床和各种机械的传动机构中。
丝杠传动能保证直线移动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均匀性。
为此,丝杠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较高的耐磨性和精度保持性。
丝杠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
经过热处理后,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最小的变形。
为了避免弯曲变形,丝杠的热处理通常都在井式炉中进行。
丝杠如果变形,必须进行校直(并且,最好是热校直)。
但是经过校直的丝杠,必须进行彻底的消除内应力的处理。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的工艺操作。
不同的钢材种类和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以下是常用的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介绍。
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指将钢材加热到达的温度。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不同的钢材对应不同的加热温度。
一般来说,较高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钢材的可塑性,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晶粒长大和氧化,影响钢材的性能。
因此加热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钢材种类和要求来确定。
2.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在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保持钢材在该温度下加热的时间。
保温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钢材内部组织变化的程度。
一般来说,对于较细晶粒的钢材,保温时间要相对较短;而对于较大晶粒的钢材,保温时间需要相对较长,以使晶粒细化。
3.冷却方式冷却方式是指将加热完毕的钢材迅速冷却到一定温度下的方式。
常用的冷却方式有水淬、油淬和空冷等。
不同的钢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水淬可以使钢材达到较高的硬度,但会引起变形和裂纹的产生,适用于一些合金钢的处理;油淬可以使钢材具有适中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适用于大多数中碳钢的处理;空冷则适用于一些低碳钢的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韧性。
4.空气冷却速度空气冷却速度是指钢材在空气中冷却的速度。
空气冷却速度直接影响钢材的硬度和韧性。
冷却速度越快,钢材的硬度越高,但韧性降低;冷却速度越慢,钢材的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空气冷却速度可以通过调整钢材的形状和表面积以及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来控制。
5.回火温度和时间回火是一种通过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一定温度下保温来改善冷处理后钢材的硬度和韧性的方法。
回火温度和时间是回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回火温度需要根据降低冷处理硬度和提高韧性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回火温度不应超过冷处理温度的一半;回火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厚度和材质来确定,通常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综上所述,常用的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空气冷却速度以及回火温度和时间等。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工艺参数)2012年10月15日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2.4几点说明 (6)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3.2其它钢种 (8)3.3几点说明 (8)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5.1淬火……………………………………………………………………………………………1 25.2 正火及退火 (14)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6.1氮化 (17)6.2渗碳 (20)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7.1锻模及胎模 (22)7.2切边模 (24)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8.2铜及铜合金 (26)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9.1第Ⅰ组钢 (27)9.2第Ⅱ组钢 (28)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表1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2.2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表2注:①回火后油冷。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快速冷却叫淬火.◆表面淬火•钢的表面淬火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
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
较为合适,其中D。
为工件的有效直径.◆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常用齿轮钢材的调质热处理工艺

常用齿轮钢材的调质热处理工艺
常用大型锻件用钢的正火、高温回火温度3
热装炉过冷、正火、高温回火
工具钢锭制件锻后热处理
热装炉正火、高温回火(Ⅰ组钢过冷400~500℃,Ⅱ、Ⅲ组钢350~400℃)
曲轴感应加热淬火常见缺陷及防止方法
钢的退火工艺分类及应用
加热速度及保温时间
退火工件一般是随炉加热,加热速度不会太高。
为防止及热过程中开裂,高合金大件退火时,在700℃ 以下加热速度应为30~70℃/h ,温度超过750℃后增大为80~100℃/h 。
正或工件厂采用热炉装料,大型工件应注意控制装料时的炉温。
保温时间决定于钢的化学成分、炉温、装炉方式及装炉量,一般可按1.5~2.5min/mm(厚度或直径)估算。
钢件完全退火工艺规范
常用结构钢退火及正火工艺规范
常用工具钢退火及正火工艺规范
退火及正火缺陷
Fe-Fe3C合金相图Fe-Fe3C合金相图描述
Fe-Fe3C合金相图的特性点
Fe-Fe3C合金相图的特性线
铁碳合金常用临界温度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工艺规程B/Z61.012-95
(工艺参数)
2012年10月15日
目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1)
2.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1)
2.2要求淬硬的钢种 (4)
2.3要求渗碳的钢种 (6)
2.4几点说明 (6)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7)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7)
3.2其它钢种 (8)
3.3几点说明 (8)
4.常用钢去应力温度 (10)
5.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范围 (12)
5.1淬火……………………………………………………………………………………………1 2
5.2 正火及退火 (14)
5.3回火、时效及去应力 (15)
5.4工艺规范的几点说明 (16)
6.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17)
6.1氮化 (17)
6.2渗碳 (20)
7.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22)
7.1锻模及胎模 (22)
7.2切边模 (24)
7.3锻模热处理注意事项 (25)
8.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26)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26)
8.2铜及铜合金 (26)
9.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27)
9.1第Ⅰ组钢 (27)
9.2第Ⅱ组钢 (28)
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热处理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它主要以企业标准《金属材料技术条件》B/HJ-93年版所涉及的金属材料和技术要求为依据(不包括高温合金),并收集了我公司生产常用的工具、模具及工艺装备用的金属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产品零件的热处理生产。
2.常用钢淬火、回火温度
2.1 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1
注:①采用日本材料时,淬火温度为960~980℃,回火温度允许比表中温度高10~30℃。
②有效截面小于20mm者可采用空冷。
2.2要求淬硬的钢种(新HRC>30)
表2
注:①回火后油冷。
②淬火加热时要加以保护,以防脱碳。
③回火脆性区为500~510℃,严禁采用。
④回火脆性区为470~530℃,严禁采用。
2.3 要求渗碳淬硬的钢种
表3
2.4几点说明:
⑴表1~3中提供的淬火、回火温度范围,是供生产时按具体情况选定参数用的,不是某一炉允
许的温度偏差。
⑵凡水冷的钢种(奥氏体钢除外)均应及时回火以防开裂。
⑶表1中的σs数值为σ0.2的数值。
⑷ 45、35CrMoA、40CrNiMoA为保证取样部位合格,毛坯送检硬度允许适当提高。
⑸对感应加热,快速加热的零件淬火温度允许适当提高。
⑹表中标有*者生产上尚未用过或较少用过,其参数不够成熟,尚待生产中进一步验证,生产中
允许在验证基础上进行修改。
⑺表1~3中冷却为水→油者,允许用水→空→水代替,具体方法为:水冷一段时间后将零件提
起空中(让零件反热后)再入水继续冷却。
3.常用钢正火、回火及退火温度
3.1要求综合性能的钢种
表4
3.2其它钢种
表5
注:①用于消除粗晶。
②Ⅰ用于软化;Ⅱ用于细化晶粒。
③用于消除粗晶。
④正火为消除过热组织及网状碳化物。
⑤模具翻新退火温度为720~740℃。
⑥模具翻新退火温度为710~730℃。
3.3几点说明:
⑴表5中列出的正火、回火、退火温度范围是供生产中在这区间内选用的,不是指一炉允许的
温度偏差,一般情况下选用中限。
⑵表4规定的回火,根据技术条件要求,均在正火后进行。
表5规定的回火,根据具体情况,
可在正火后进行,也可在锻后单独进行。
⑶渗碳钢消除渗碳层中网状碳化物的正火温度一律采用860~880℃。
4.常用钢除应力温度
表6
注:①经正火回火的铸件或型材件。
②用于Q235-A,对易变形焊接构件去焊接应力温度可选择中、下限,其余情况按上限温度
选择,但加热温度范围都应限制在±10℃。
③除焊接应力时按80℃/h升,≤60℃/h降,执行。
④正火后的回火温度
4.1几点说明:
1. 两种或两种以上钢材去应力并炉时,一般几种材料除应力温度温差不应超过20℃,并炉
后的除应力温度应以几种材料中最低除应力温度为准。
特殊情况下,在不影响材料原性能前提下,并炉范围可酌情放宽。
但氮化零件氮化前除应力时,温度不准低于表6规定,因而不准与除应力温度低于氮化件除应力温度的零件并炉。
2. 两种或两种以上钢材组合焊接时,除焊接应力温度应为几种材料中最低的除焊接应力温
度。
必要时采用专用工艺。
3. 除焊接应力的回火温度原则上为调质回火温度下限减(20~30℃),如表中未列除焊接应
力回火温度的材料牌号需进行除焊接应力时,可按此原则自行选定。
4. 氮化件氮化后校直时,去应力的温度应低于氮化温度,即:Ⅰ组钢为450~480℃。
Ⅱ、
Ⅱ组钢为500~520℃(钢的组别分类见表7)。
5. 各种热处理工序加热、冷却规范
5.1 淬火
⑴碳素、合金结构钢
5.2正火及退火
⑴“透”系指工件装炉后,炉子到温起至工件与炉膛火色一致止的时间。
⑵装炉温度栏之“不限”一般系指不超过曲线中保温温度以下的各温度。
(如曲线中有两个保温
温度,则应不超过第一段的保温温度)
⑶ 38CrMoAlA钢淬火保温时间应按规定再延长30%。
⑷要求淬硬零件的回火保温时间至少不小于1小时。
⑸除应力的时间:除机械加工和校直应力不得小于3小时;除焊接及铸造应力不得小于4小时。
⑹氮化件氮化后除校直应力时,除应力的整个过程均需通氮。
⑺按Z75.22-86 GH2136时效热处理为≤300℃入炉,随炉升温至710±10℃,保温烧透+12~
16h 出炉空冷,达HRC32~42。
6. 化学热处理工艺规范
6.1氮化
⑴氮化技术要求
表7
⑵工艺规范
②零件装炉时,所有要氮化的表面,不许互相接触,特别注意大工件不要放在热电偶的附近,
严禁工件靠在热电偶上。
对于局部氮化的零件,要检查镀锡部位是否正确。
对M16以下的螺孔和¢16以下的盲孔、通孔及经镀锡保护有螺纹的氮化件的螺纹部分、退刀槽,氮化前均进行涂料保护。
③氮化件入炉后应先通氮30分钟排除箱内的空气,氨气压力控制在100~150mm油柱,待空气
排除后按工艺要求调节压力控制分解率。
氮化过程中氨气自始至终不得中断。
④氮化冷却时,先停电随炉冷却至≤150℃时停氨,取出零件。
⑤炉内氨气压力只做参考,操作时以控制分解率为准。
6.2 渗碳
⑴固体渗碳
②气体渗碳剂:(a)苯一滴速:升温时控制在30~35滴/分,保温时控制在60~70滴/分。
(b)* 煤油+酒精各50%,滴速与苯同。
首次使用时先进行试验,确定合适的滴速。
③渗碳保温时间到达前1~1.5小时看预测试样,根据测得的结果决定出炉时间。
④气体渗碳装炉时零件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保持5~10mm。
固体渗碳装箱零件间或
箱壁间距不得小于15~20mm。
⑤渗碳后如果发现渗碳层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均应进行正火处理以消除。
7. 锻模热处理工艺规范
7.1锻模及胎模:
表8
回火
回火炉。
7.2切边模
⑵模具淬火加热均要保护锻模,保护见示意图,其它模具均应用生铁屑及干燥木炭保护其工作
面,以防脱碳,并将模具垫起50~100mm。
⑶淬火后均要及时回火。
⑷曲线中的保温时间=模具高度×加热系数(分/mm)。
“透”系指从炉膛到温起至工件各部颜色
与炉膛颜色一致为止的持续时间。
8. 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8.1铝合金的热处理
⑴热处理方法代表符号
T1-人工时效;T4-固溶+自然时效;
T5-固溶+不完全时效;
T6-固溶+完全时效;
⑵铸造铝合金
表10
8.2铜及铜合金
⑴温度
表11
⑵时间:
铜及铜合金保温时间依温度及装炉量不同而异。
高温退火加热系数一般按碳钢退火加热系数的0.7~0.8计,低温退火按去机械及校直应力的加热系数而计,此外,还有依装炉量的多少而适当调整。
9. 几种钢锻后防白点工艺规范
9.1 第Ⅰ组: 34CrNi1Mo 34CrNi3Mo 12CrNi3A工艺规范
① 12CrNi3A过冷温度为420~450℃。
9.2 第Ⅱ组:40CrNiMoA 5CrMnMo 9CrSi工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