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风格之辨析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风格之辨析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宋词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宋词以其精致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宋词中,婉约与豪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将详细分析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风格之间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婉约风格婉约的定义婉约是指一种温和、柔美、委婉的风格。

它以精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隐喻、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深情和意境。

婉约风格的特点1.轻柔细腻:婉约风格以轻柔细腻的笔触展现情感,不夸张、不直接,而是通过微妙的描写和间接的表达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2.委婉含蓄:婉约风格追求含蓄的表达方式,往往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3.柔和意境:婉约风格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创造出柔和的意境,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4.人文关怀:婉约风格注重表达对人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关注人性的善恶和生活的真实。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词以清新的意境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李清照《如梦令》:“罗帐暖,床帐凉。

梦里梦见你,梦醒泪沾裳。

”这首词以细腻的语言传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和眷恋。

豪放风格豪放的定义豪放是指一种大胆、激情、奔放的文学风格。

它以生动活泼、直接坦率的表达为特点,注重对情感的直接爆发和积极的表达方式。

豪放风格的特点1.激情奔放:豪放风格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不加掩饰,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冲动。

2.形象生动:豪放风格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情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热情和激情。

3.自由奔放:豪放风格崇尚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规范,大胆创新,充满个性。

4.爱情豪放:豪放风格在爱情词中尤为突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对爱情的狂热追求。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不道闲情是旧时,奈良天子今王师。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精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明苏轼的成功。
语言上,苏东坡也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口语,只要是能恰当的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词语他都敢用,从而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等等,都明白如话,自然清新,生动准确。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婉约”、“豪放”之分,最早始于明人张。

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也说道:张世文(即张)曰: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

……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

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据此进一步概括说:“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从此,豪放、婉约遂成论词之准则。

其实“豪放”与“婉约”只是对北宋词风一种粗线条的划分,还不能包括所有的词风(包括苏轼自己的词在内),但就广义的角度来讲,以“豪放”、“婉约”来区分北宋词坛的两大不同词风,还是符合创作实际与历史实际的。

“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

《国语·吴语》云:“故婉约其辞。

”之后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委婉含蓄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等。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镜,碧树红花相掩映。

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

”并评云:“亦婉约可爱。

”此诗情调一如小词。

“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

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他的名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看孙郎”的豪概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总结)

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总结)

豪放词与婉约词之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总结)在第二轮或第三轮高考复习只有必要对古诗词鉴赏作一总结。

本文试图从两首词的比较鉴赏去谈一下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或一些重要的注意点。

例词1: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例词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比较鉴赏及注意点:1、李清照与辛弃疾都是经历两宋过渡而主要生活在南宋朝的重要词人;不过,李清照是由名门望族而国破南渡夫亡,辛弃疾是早年长在沦陷区后高举抗金义旗而南投期望复国的。

李清照与辛弃疾二人的后半生均不如意。

--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之特点)。

2、在例词1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再现了词人少女时赏梅的情景和兴致;“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表现的是婚后六、七年间以泪对梅的忧伤情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包含着晚年无心插梅、赏梅的辛酸和哀愁。

而在例词2中,词的上片,作者“少年不识愁滋味”;词的下片,作者“而今识尽愁滋味”。

两首词都以点带面地概括二人一生的心路历程,且有意地把前后不同的心理作对比,并重点突出现在的心理状态。

正如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所言,“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这正说明了两首短词的共同点。

--以点带面的概括方法,对比中兼有衬托的手法。

3、在例词1中,作为婉约的女词人,作者展开了细腻的景物描写、神态外貌描写,并由景及情;在例词2中,作为豪放的爱国词人,作者重点叙述了对“愁”的不同理解的过程。

--不同古诗词的作者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4、在例词1中,作者插梅而醉。

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

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

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分析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分析

二、从题材上看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 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 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 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 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 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 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 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 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 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 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 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 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 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 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就是最能体
婉约派四大旗帜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 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论婉约派与豪放派
豪放派
代表词人:苏轼 辛弃疾 (两人齐名并称“苏辛”)
苏轼: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苏轼也 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洋溢,慷 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 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杆长短句》 两人不同点在于: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柔婉之美。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 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 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 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 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 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 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雨霖铃》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1、题材上
婉约词在题材主题上多以描
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 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所谓
“词为艳科” “无言不可入, 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
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2、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
含蓄婉约
豪放词直抒胸臆
3、意境味道不同。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大江、故垒、乱石、惊
波、楚天(实景)
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人 物 帐饮、执手相看泪 (周瑜)谈笑
行 眼,竟无语凝噎 动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 试比较苏轼的两首《江城子》 • 同样表达思念故土的爱国主题,
比较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李清 照的《声声慢》

9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鉴赏》 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鉴赏》 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鉴赏》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6 课时豪放婉约各美其美第9 课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阅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包括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它们呈现各自成熟、鲜明的风格,呈现出各自“生命的诗意”。

第9 课精选了三首代表性的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豪放词中的经典之作,《声声慢》与之前两首词决然不同,国破家亡的忧愁苦闷、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皆由朴素清新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全词通篇写“愁"直至最后才见“愁”字,这种借外物渲染愁情的写法值得关注。

同时,其叠字手法的运用也是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借此可以看到词人渐次深入的情感世界。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通过品读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通过第三单元魏晋诗歌、唐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知人论世和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技巧,但学生对诗歌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对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鉴赏诗词风格异同的方法很陌生。

新课标、新课程提倡语文学习要进入到深度学习的领域,这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注重思辨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

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也是学生目前学习能力的欠缺之处。

单元设计介绍: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单元人文主题”等要求,在“生命的诗意"的统领下,主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规划了9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如图所示:课时安排专题内容第1 课时出世入世情怀归一第2 课时亦真亦幻且真且实第3 课时飘逸见个性悲慨显深沉第4 课时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第5 课时感豪放之美悟生命诗意第6 课时豪放婉约各美其美第7 课时“生命的诗意”班级诗歌朗诵会第8 课时万紫千红总是春——第三单元整合第9 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以《琵琶行》为例魏晋诗歌比较的是出世与入世的生命态度,唐诗比较的是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诗风,宋词比较的是豪放和婉约词体风格,本节课在我单元整体设计中是第6 课时,主题为“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侧重在词作风格的鉴赏,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鉴赏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鉴赏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定义在宋代文学中,豪放派和婉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

豪放派注重个性张扬、情感宣泄,倾向于写实、奔放、豪情壮志;而婉约派则更加细腻、含蓄,注重修辞手法及意境营造,追求雅致之美。

豪放派纵横四海的豪情壮志宋代豪放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起源于苏轼的诗歌创作。

他们以自由强烈的个性为特征,笔锋犀利地抨击社会不公,表达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激情与坚定。

自然意象和形象描写豪放派喜欢使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他们常常运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并通过形象描写来赋予词句更加生动有力的感触。

借物言志及批判意识豪放派的作品往往通过借物来言志,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们善于利用具体的事物或比喻来突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满与关怀。

婉约派优雅和细腻的文学艺术表现婉约派在宋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注重修辞手法、形式美与意境营造。

他们将情感内敛、含蓄地表达出来,追求高雅、精巧的文学表达方式。

感伤与离别的主题婉约派词人常常以离别为主题,表达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伤之情。

他们通过细腻温柔的描写,展示出独特的情感美。

情爱之间微妙而纯粹的感受婉约派更加注重情感在爱情中的微妙变化,并通过细腻入微地描写情愫与心动来展现纯粹而深沉的爱情。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与联系虽然豪放派和婉约派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

实际上,豪放派词人也会运用婉约派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而婉约派词人在一些作品中也会包含一些豪放派的元素。

总体来说,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各自追求不同的美学境界,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照来展现独特魅力。

他们以自由张扬或内敛优雅的方式,赏析起来各具特色、发人深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单元学习活动
本单元学习宋词。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鉴赏
单元学习目标
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1、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2、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学会赏析,学会理解。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形成目标结构?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来自?是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