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回顾拓展四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导学案

普集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科十册导学案1、自由读课文选段。
2、根据段落内容自主完成文后问题。
3、小组交流。
4、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
里。
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笔。
(2分)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坎坷()明白()价值()情深意重()3、用“ ——--- ”划出反问句。
把它改写成陈述句(3分)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的代价。
(1分6、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3分)展示交流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
2、师点评。
3、学生自主完成文后习题。
4、集体交流。
5、师点拨。
6、学生纠错。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邻居是一对喜欢垂钓的夫妇,却有一个不爱钓鱼的女儿,每到周末这对夫妇外出钓鱼时,经常听见那小孩委屈的哭声。
.记得那是暑假的一天,正当我被一大堆作业弄得焦头烂额时,我听到一阵欢快的笑声,我寻声望去,看见邻居的阳台上伸出一根精致的钓鱼竿,末端垂的竟是一朵盛开的娇艳的百合花.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在绕着那朵百合花翩跹起舞,手握鱼竿的却是那不爱钓鱼的小姑娘.我好(hǎo hào)奇的走近问:“你在干什么?”小姑娘高兴地回答:“我用百合花钓到了一只蝴蝶。
”我的心猛然一震,记起了她曾悄悄对我说过她也喜欢垂钓,喜欢和父母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郊外风光。
但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鱼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每一次她都选择独自留在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内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他们让我感动”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2.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课时分配《再见了亲人》约2课时;《金色的预购》约1课时;《桥》约2课时;《梦想的力量》约1课时;口语交际约1课时;习作约3课时;回顾拓展约1课时。
总共约11-14课时。
14 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跟老师一起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2.读课题①读课题:再见了亲人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3.思考: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4.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二、明确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导学案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走进交流平台,交流课内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在交流中受到启示。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运用成语。
3.学习“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理解成语意思。
学习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启发。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并交流本组课文学习的收获。
自主学习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自由读对话,想想你们从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到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体会不同方式。
3.表达感情方式有哪些:比如,直接抒发感情,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把词语归类。
形容和平时代精神的成语:
形容战争时代精神的成语:
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2.我知道哪些词语中有历史名人的成语:
二、品读“程门立雪”
1.初读故事,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想象一下,当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是什么反应呢?
3.说说“程门立雪”的寓意,这个成语多用来赞扬什么精神呢?
4.说说在班级中有没有类似的“程门立雪”现象。
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
回顾拓展四
交流平台表达感情方式
日记月累成语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达标检测
1.我抄写日积月累。
2.说说我还知道那些成语故事。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 拓展四 公开课教案

回顾•拓展教学设计文本简析:1、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来进行设计,通过小林和小东两个人物对话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2、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通过揭示成语的内涵,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
3、成语故事本次安排的成语故事是“程门立雪”的典故。
这个故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知道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被感动。
2、积累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了解“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并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受到写作和阅读方法的启示。
2、积累成语,并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1、交流总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快速记住这些成语,并能运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知道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被感动。
教学重点: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受到写作和阅读方法的启示。
教学难点:交流总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主题同学们,在第四单元中,我们通过几篇感人的文章体会到了人间最真挚、最伟大的情感,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让我们能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激动、一起悲伤?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回顾旧知,分析对话【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看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优秀教案三_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优秀教案三_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优秀教案三课堂实录课文案例教后感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4.小结、归纳:(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②直接抒发感情;③借景抒情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桥》)──寄情于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日积月累”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⑴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⑴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
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1、自由读。
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14.再见了,亲人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魏巍魏巍(1920—2008) 河南郑州人。
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毕业于延安抗大,1937年参加八路军,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的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诗选》等。
2.拓展阅读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在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月25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课文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困难,不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材料,另外,教学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多的了解抗美援朝,为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做铺垫。
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出感情。
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创新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活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4.情境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b.从第四单元中选择一个词汇或成语,运用到作文中,并解释其含义。
3.口头作业:请学生准备一个关于第四单元主题的演讲,时间约为3分钟,内容包括:
a.简要介绍第四单元的主题及所学课文。
b.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感兴趣的课文或知识点,以及原因。
c.阐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4.小组合作作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3.情境创设: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本单元有关自然、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新课的学习目标上。同时,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盘点四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读读写写”里的22个词语和5个成语。
2、学会认识并理解“读读记记”里的20个词语和8个成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记词语。
2、难点:掌握词语用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1、读一读第四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他们一定会丰富我们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语盘点里面的词语。
二、自学体验:
1、把词语读准确。
2、用笔划出你爱错的词语。
3、在小字本上写一写这些词语。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交流。
2、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容易记错的词语以及认记词语的好方法。
四、归纳提升:
1、老师提出对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的识记要求。
2、学生读记词语。
3、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词语补充完整。
雪中()深()厚()()于尽
势不()无()无()()及待
热气()喜()望()跌跌()
2、解释下列词语
粗糙:咆哮:下旬:
筹集:雪中送炭:同归于尽:
一声不吭:势不可当:
六、总结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的习惯。
表达有条理、有感情;倾听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
2、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
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
2.同学们也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故事,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自学体验:
1.仔细回忆你所读过的作品,想一想他们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想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3.再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互说互相评: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评读自己的习作,找到令你深深感动的地方。
2.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小组互相阅读,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2.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比较好。
3.看语句是否通讯,文章里有无错别字。
4.最后对文章不满意的地方再进行修改。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
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上,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题目自己定。
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2.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
四、归纳提升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评价要点
(1)叙述清楚有条理。
(2)语句通顺连贯。
(3)重点内容是否具体
2.学生对比自己的习作,认真修改
3.小组互评互改。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六、总结反思:
回顾拓展四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今天我们来好好学习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小林和小东两个人物对话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二、自学体验:
1.自由朗读、同桌分角色读,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自主积累“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3.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
3.小组交流日积月累中成语的意思与用法,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有些成语还蕴含着成语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同学们概括地说一说.
四、归纳提升:
1,学生互读,互听写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学生比赛记忆这些成语的意思与用法。
3.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
4.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故事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移山()填海任()任()含辛()艰苦()扶()济()
()不屈千里()赴()蹈()惊慌()()尽瘁()奕奕
(1)形容人物神情的:
(2)形容人物意志的:
(3)形容不怕困难的:
(4)形容尽职尽责的:
2.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3.课外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