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唐玄奘西行取经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唐玄奘西行取经

一.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 (1)
二.记述玄奘西行取经的经过。(2--10)
三.介绍玄奘西行取经的影响。(11---13)
精选课件ppt
3
2.玄奘西行的原因是什么?
翻译的佛经错误很多
3.玄奘西行的时间、路线 是怎样的?
精选课件ppt
4
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到瓜州玉门关---
→大沙漠----→高昌---→经西域----→天竺----
11
中国古人为促进文化交流的故事: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郑和七下西洋 ,访问了30多个太 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
3、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五谷种 子、锄犁、工匠。
4、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中国的雕 塑、医药、建筑介绍到日本。
精选课件ppt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ppt
9
4.玄奘西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轰动长安 二.成果巨大 三.神话流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选课件ppt
10
在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印 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对此你 有怎样的感受?
选择下列题目,简要复述故事:
1.唐玄奘西游全过程 2.玄奘单人匹马行进在沙漠中 3.玄奘回到长安以后
精选课件ppt
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 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 不到达目的地,决不后退一 步。于是,他拨转马头,继 续朝西前进。
(心理)
精选课件ppt
8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玄奘
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
没有一点水喝,口干得像火烧
一样,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沙
漠上。
(行动)

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

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

zàng
奘 zhuǎng

kǎ 卡片 qiǎ 发卡
玄奘
身高腰奘
cáng 捉迷藏

zàng
宝藏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 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 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 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 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 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25
玄奘(602年-664 年),唐朝著名的三 藏法师,汉传佛教史 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 一,中国佛教法相唯 识宗创始人。俗姓陈, 名袆,出生于河南洛 阳。他是中国著名古 典小说《西游记》中 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zàng
zhú
玄奘、天竺、堡垒、缉拿 束手无策、不怀好意 索性、阔别、百折不挠 妖魔精怪、虚构 吴承恩、家喻户晓
读课文,思考每段都 讲了什么意思? 哪几个段落可以归在 一起?
思考: 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取经?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吗?
你如何评价玄奘?
学 识 渊 博 治 学 严 谨
观察插图,结 合课文,找出 玄奘西行路线 (都经过哪些 地区?)
长安 高昌
凉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门关
西域各国
天竺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步练习(I)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步练习(I)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7分)1. (3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肖________xiāo xiào像画恬________tián shé静捉________zhuó zhuō摸交涉________shē shè暂________zàn zhàn时嘴唇________cún chún2. (4分)形近字,巧辨析。

采________亮________边________直________彩________高________加________真________3. (6分)仿写。

如:一双鞋子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分)给加横线字注音雪崩________ 赞赏________5. (5分)读课文《唐玄奘西行取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6. (5分)读了《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最令你感动的是: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6分)7. (21分)阅读题生命桥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抓。

几分钟以后,羚羊分成了两类:年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

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着老羚羊走到悬崖边。

年轻羚羊后退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word教案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word教案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对唐玄奘一路经历的了解,认识唐玄奘的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

(“奘”读zàng,而不读zhàng;,“壮”与“奘”的区别)2、导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

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出示一组词语指名读玄奘(zhàng)缉拿(jī)高僧(sēng)天竺(zhú)堡垒(lěi)朝拜(cháo)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理清脉络一、(1)取经原因二、(2-10)取经经过三、(11-13)取经影响2)了解重点段层次默读(2-10)自然段,思考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_教案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_教案
(三)指名学生读相应段落,从而帮助学生理清
文章脉络。 1.取经原因(1 自然段) 2.取经经过(2—10 自然段) 3.取经结果(11—13 自然段)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 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 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 勤学好问的品质,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 要。
此环节既检测了学 生的读书能力,又对学生 进行了思维训练,同时让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 个整体感知,为下面更好
2.(展示第八屏)学生齐读。(板书:中国的脊 的升华。另外,也培养了
梁)
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3.布置作业。(展示课件第九屏)
(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
(2)课后搜集中国古人或现代人不畏艰险,为
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故事。
板书设计:
唐玄奘西行取经
严谨治学 百折不挠
中国的脊梁
3
游记》后,唐僧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展开教学,可以使教学明
3.现实中的唐玄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 析化,避免了琐碎的分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唐玄奘资料。教师予以补 析。
充。(展示课件第三屏)
4.我们通过《西游记》和查阅的资料对唐玄奘
师生之间轻松而又
有了一些了解。现在我们只看唐玄奘那取经的决心, 愉悦的谈话,更使学生增
从这两句话中体会玄奘的百折不挠的品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取经结果”
派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小结。
1.轰动长安 2.成果巨大 3.神话流传
四、略中求简,拓展“百折不挠”
1.玄奘西行经过了一百一十个国家,他被誉为
“丝绸之路上的无冕之王”,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什
此环节既是全文阅
么?
读的总结,又是学生情感
5.把最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再读几遍,说出你的 感上的共鸣。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

25 唐玄奘西行取经【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唐玄奘取经的坎坷经历以及行走路线。

3、体会唐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饶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

1. 导入:同学们都该看过西游记,知道唐玄奘是谁吗?你印象中的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西行求法的唐玄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他为什么要西行取经?取经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从《唐玄奘西行取经》这篇课文中来探知答案吧。

2. 板书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段号。

玄奘(zàng)缉(jī)拿高僧(sēng)天竺(zhú)堡垒(lěi)朝(cháo)拜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束手无策:束,捆绑。

策,计策。

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

挠,弯曲。

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

晓,知道。

家家明白,户户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3.迅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一)(1)写玄奘的身份和去天竺区取经的原因。

(二)(2—10)学玄奘取经的经过。

(三)(11—13)写玄奘取经带来的影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思考玄奘取经的原因,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唐玄奘的什么品质。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2.画出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

(公元629年到公元645年,玄奘从大唐长安出发,经过凉州、瓜州玉门关,穿越沙漠,路过高昌等地,最终到达天竺)3.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18年,行程五万多里,其中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玄奘历险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玄奘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五年级上册语文唐玄奘西行取经教案及原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唐玄奘西行取经教案及原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唐玄奘西行取经教案及原文往往语文教师在课前做的教案,也叫一节课的书面计划。

至于在课前如何做好《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备课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唐玄奘西行取经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唐玄奘西行取经原文玄奘是唐朝的一位和尚。

他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

在研读佛经时,他发现以前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就决定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zh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

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驻守边境的兵士发现,命他回长安去。

他设法绕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在瓜州,玄奘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才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

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玄奘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缉(jī)拿他。

如果经过堡垒,他―定会被兵士捉住;可是不经过堡垒,他又无法补充水源。

玄奘正束手无策,碰到了一个当地人,说愿意给他带路。

玄奘变卖了衣物,买了两匹马,连夜出发,跟着他混出了玉门关。

谁知走了一程,那人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

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就把他打发走了。

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

约莫走了八十乡里,才到了第一堡边。

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

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差点儿射中他的膝盖。

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

守堡的校尉王祥信奉佛教,问清玄奘的来历后,不但没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又送了一些食物,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给他指引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

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
瓜州 高昌 西域各国 天竺
• 西行时间:公元629(一说627)——公元645
• 3、影响:
一、轰动长安(11)。 二、成果巨大:翻译佛经,写《大唐西域记》(12)。 三、神话流传:吴成恩据此写成《西游记》(13)。
• 1、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中,他遇到 了哪些苦难?他又是怎样对待这些 苦难的?
• 2、在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 谈谈你的感受或想法。
语文S版五年级上姓陈,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 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 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 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甘肃、新疆、 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玄奘载满名震印度的声誉回到长安,夹道相迎的有数十万人之多。玄 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长达五万里,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 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土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译经家,开辟中国译经史的新纪元,同时 他还积极讲经弘法,热心佛教教育,门下人才辈出。玄奘的译经传教,使 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日本和韩国的僧侣也纷纷投到玄奘门下, 再把中国佛教传到各国。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他被称为“中 国佛学界第一人”,实在当之无愧!玄奘不愧为沟通中印文化的导师。
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 奘( 奘 ) 装(服装 ) 僧(僧人) 增(增加)
缉拿) 缉( 编辑) 辑(
•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 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 无解决办法。 •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 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 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5课《唐玄奘西行取经》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7分)
1. (3分)拼一拼,连一连
A.yìlì B.huīfù C.lǒng zhào
D.dǐng fèi E.qíguān F.shān bēng dìliè
笼罩________ 奇观________ 山崩地裂________
屹立________ 鼎沸________ 恢复________
2. (4分)形近字组词
钱________ 钞________
线________ 沙________
3. (6分)把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回家以后,我取出书把它轻轻地放在桌上。

________我先到卫生间,用洗手液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________双休日,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一本新书。

________然后我才双手捧着新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________接着,我细心地用挂历纸给书包上书皮。

4.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堡垒________ 凶暴________ 高僧________
5. (5分)读课文《唐玄奘西行取经》,回答
玄奘西行取经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6.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6分)
7.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蓝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________ 鲜艳—________ 锐利--________ 注视--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例: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小雨________下个不停。

小鱼________把头露出水面。

翠鸟________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4)把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抄写下来,读一读。

8. (15分)拓展阅读
小松鼠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回家,看见两只可爱的小松鼠。

它们那玲珑的小面孔镶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脑袋上长着对三角形的小耳朵。

它俩全身黑黑的,但有几条白色花纹。

它俩一个叫奇奇,一个叫菁菁。

小松鼠吃饭时很有趣,它们总是上半身坐着,把食物拿在手中,送进嘴里。

吃玉米时,它们手脚并用把玉米粒拿下来一粒一粒慢慢吃,还只.吃肉不吃皮。

并且它们这吃一点那吃一点,真是猴子掰包谷的写照。

小松鼠睡觉时就更有趣了,它们一个像小狗一样躺着,一个像小刺猬一样卷着。

你走过去只要发出一点声音它们便会立即醒来。

“它们警惕性真高!”我总是这样对妈妈说。

妈妈总是回答说:“因为大自然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

小松鼠如果不提高警惕那就会被吃掉的。


“那小松鼠不是不能睡好觉?真是好可怜!”妈妈总是淡淡一笑。

(1)找出描写小松鼠外形的语句。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适者生存:
②警惕:
(3)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松鼠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7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6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