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北师大版
-爱心行动的持续实践:维持学生的爱心行为,使其成为习惯,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计划设计的创新性:学生在设计行动计划时,可能缺乏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举例解释:
-对于情感体验的深入,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爱心的意义。
-为促使学生持续实践爱心行动,教师可设计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并反思。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爱心行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爱心行动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情景模拟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况下展现爱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如何在校园中展现爱心行动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在校园中实施爱心行动的场景。
举例解释:
-在讲解爱心的内涵时,可通过讲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爱心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关爱他人的实践中,教师可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关心和爱护。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的深入:学生往往难以体会到关爱他人的深层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来加深理解。

四年级下册心理教案10课爱心行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心理教案10课爱心行动教案

第(十)课爱心行动过程景。

爱,就在你我的身边。

(一)爱存在于亲情之中教师: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女儿和母亲之间的爱与被爱,不知触动了多少人埋藏在心底的对亲人的情感。

细微之处见真情,你和你的亲人之间也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吧,诸讲一讲,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讲述:略。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很感动。

对你们而言;这一份份爱的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珍惜!用-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份浓浓的亲情。

教师过渡:正如歌中唱道:爱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她不仅存在于亲情之中,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片:教师:你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学生:他是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之一,他叫“魏青刚”。

教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学生讲述:略。

教师:听了魏青刚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略。

教师:为了一个陌生人,魏青刚冒着生命危险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广博的爱。

这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和亲情的爱,她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医生对病人的爱,同学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当陌生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爱,还有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爱……想一想,在生活中,除了亲情,你还体会到了哪些爱?讲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关于爱的故事。

学生讲述:略。

教师过渡:在人生旅途上,爱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她使我们的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充满温暖的情怀和幸福的体验,成为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二爱的力量。

(一)爱可以帮助别人学生阅读教材52页心情话吧。

爱能带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二)爱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 |北师大版

爱心行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心中永远充满着阳光。

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2、通过说心里话,使学生懂得奉献着,自己也会快乐着!3、通过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更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从心里愿意成为助人为乐的人。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二、活动设计思路1、发现问题:现场进行情景表演《跳皮筋》,面对被别人嘲笑,不合群等情况如何解决呢?2、解决问题:学生的嘲笑、不包容,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3、说说心里话。

通过表白,知道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多包容,多谦让。

4、达成共识:通过上述活动,共同拟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让自己的心灵洒满阳光,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标准的小学生。

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揭示活动的主题。

三、活动口号:“让心灵充满阳光”。

四、活动实施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除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无病就能证明这个人健康吗?其实,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

先来看情境表演:(二)、情境表演《跳皮筋》1.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生:小芳不合群,说别人。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爱心与爱心行动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展示和传递爱心。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心行动。

二、教学重点1. 如何理解爱心并如何展示出来。

2. 如何开展爱心行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如何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心行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部分模拟了以下场景:教师短暂播放一部分有关爱心行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爱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爱心行动中。

2. 给爱心打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爱心,如何展示出爱心,并给予爱心行动的表现打分。

教师欢迎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心与爱心行动。

3. 开展爱心行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心行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3.1 收集信息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社区的信息并了解他们的需要。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邻居,家长或搜集咨询活动以获得关于社区需要的信息。

3.2 商议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计划,包括需要什么,如何开展,时间和场所。

组长需将计划、时间表以及其他细节汇报给教师,以便他们获得反馈和其他建议。

3.3 实施计划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实施计划。

例如,清理垃圾,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让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等。

3.4 分享成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感受和成果。

邀请社区邻居参加展示会,介绍他们的计划并分享他们所实现的成果。

策划人员还可以向社区组织或活动赞助商提交相关报告,并请求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好地执行他们的计划。

4. 课堂讨论勇敢的孩子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公民教育文章,叫做“勇敢的孩子”,阐述的是一个孩子如何勇敢地救了一名落水儿童的故事。

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勇敢地展示爱心和怎样做到坚定勇敢。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三课《爱心行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三课《爱心行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三课《爱心行动》教案爱心行动:关注他人,温暖人心的力量【引言】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爱心行动是一堂关于关爱他人、激发同理心的课程。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了解到关注他人的重要性,通过付出爱心,不仅能改善他人的生活,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小学心理健康第三十三课《爱心行动》的教案,分享在这堂课上的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爱心行动。

【教学目标】1.了解关注他人和付出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的热情。

4.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程PPT、图书《爱的小行动》等。

2.学生准备:纸笔、书籍等。

【教学活动】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播放一首与爱心相关的歌曲来启发学生对爱心行动的理解。

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关爱他人的事情?你对别人有什么影响?2. 学习关爱之道(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书《爱的小行动》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关爱他人的方式,如微笑、帮助、聆听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下自己的爱心行动计划,包括在学校和家庭中如何关心他人。

3. 探究爱心行动的重要性(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心行动计划,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计划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通过小组分享和整体讨论,学生将会意识到关注他人的重要性,以及爱心行动对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4. 案例学习(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爱心行动故事。

教师可邀请一些志愿者或社区工作者来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爱心行动的积极影响。

5. 游戏活动(2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爱心行动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个小游戏,如“感恩传递”,学生通过传递爱心卡片,将感恩和关爱传递给其他同学。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友谊,还能增强学生的乐于分享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

2.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

2. 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教学难点:1. 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行动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是爱心行动吧。

(播放爱心行动宣传片,视频时间为2分钟)第二步:了解爱心行动的内涵老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视频中,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行动吗?学生:是关心人们的行为。

老师:非常好,爱心行动是一种关心人们、帮助人们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看到有老人摔倒时,去帮助老人站起来就是爱心行动,当我们把自己的书籍、玩具、衣物等捐给需要的人时,也是爱心行动。

第三步: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老师:那么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1)找到有需要的人。

比如:住在贫困山区的儿童、身患重病的患者、需要帮助的老人等等。

(2)确定自己能做什么,想好怎么帮助他们。

比如:帮助他们捐款购买药品、向贫困儿童捐献公益衣物、向老年人送去关爱、去看望患者等等。

(3)开始行动。

为需求者捐款、捐物,为他们提供帮助,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第四步:实践爱心行动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实践爱心行动。

我现在有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叫李伯伯,现在生活十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学生:我们可以为他捐款,给他送去一些食物、衣服等。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行动起来了,大家可以开始伸出援手,为李伯伯送去温暖,为他的生活带去希望。

第五步:总结老师:通过我们的实践,你们感受到帮助需要的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爱心行动就是关心人们、帮助人们的行为。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 |北师大版

爱心行动活动主题:爱心行动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青海玉树学生地震后的艰苦学习、生活等音像资料,积极地理解爱的涵义,学会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体验爱的美好,培养他们关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给小伙伴献爱心。

3、学生能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及不幸的人,不嘲笑、不戏弄有缺陷的人,乐意付出爱的行动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从心里愿意成为助人为乐的人。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准备:学生分小组搜集青海玉树地震后灾区小伙伴的艰苦学习和生活的视频,自己准备爱心小礼物,爱心捐物箱,爱心空白小卡片,节目表演、搜集表现有爱心的小故事或文章等活动年级:四年级活动过程一、聆听歌曲,调动情绪,导入主题:1、今天老师要请大家先听一首歌曲,歌名是《爱的天空》。

(播放歌曲视频:公益歌曲《爱的天空》,出示歌词):和你紧紧相拥有一份爱在传送抬起头看到蔚蓝的天空拥抱的温暖在心中曾经受的苦痛曾经无助的懵懂化成心中的每一次感动那是你我的爱相融请相信你的痛一定会有人懂拿出我们的爱会让生命再转动心与心总相通爱会感动苍穹我们共有爱的天空曾经受的苦痛曾经无助的懵懂化成心中的每一次感动那是你我的爱相融请相信你的痛一定会有人懂拿出我们的爱会让生命再转动心与心总相通爱会感动苍穹我们共有爱的天空请相信你的痛一定会有人懂拿出我们的爱会让生命再转动心与心总相通爱感动苍穹我们共有爱的天空心与心总相通爱会感动苍穹我们共有爱的天空2、说一说:你听过这首歌吗?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请学生谈谈感受)3、小结:这是一首善公益歌曲,唱出了人们相互帮助的美好的心愿。

我们社会上或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身体患病或生活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联系献爱心活动,体验献爱心的美好感受师:亲爱的同学们,2008年青海玉树的大地震你还记得吗?全国各地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盛泽实小舜湖校区、实验校区、南、北校区的江村娃们也在同一时间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爱心行动心理健康教案(一)

爱心行动心理健康教案(一)

爱心行动心理健康教案(一)爱心行动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与爱心行动的关联。

2.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发展爱心并积极参与爱心行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心理上的状态健康,具备适应变化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特征:积极乐观、情绪稳定、自信自尊、适应性强等。

2. 爱心行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成就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减轻心理负担和焦虑,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增进社交交往,培养情感共鸣和人际关系。

3.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良好休息。

•积极应对压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会表达感激和接纳他人的帮助。

•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节情绪。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爱心行动案例,引起学生对爱心行动和心理健康的思考。

2.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与学生一起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解读爱心行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爱心行动经历。

4.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并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5.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心行动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

6.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或小组计划,积极参与爱心行动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7.结束课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1.针对教学目标进行问答测试,检查学生对心理健康和爱心行动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批改学生的个人或小组计划,评估他们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

五、拓展延伸1.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爱心行动实践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慈善机构,了解实际爱心行动的细节和效果。

3.鼓励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和爱心行动的相关新闻、书籍或影片,并进行分享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行动
活动主题:
爱心行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青海玉树学生地震后的艰苦学习、生活等音像资料,积极地理解
爱的涵义,学会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
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体验爱的美好,培养他们关爱之心,在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给小伙伴献爱心.
3、学生能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及不幸的人,不嘲笑、不戏弄有缺陷的
人,乐意付出爱的行动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从心里愿意成为助人为乐的人.
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准备:
学生分小组搜集青海玉树地震后灾区小伙伴的艰苦学习和生活的视频,自己准备爱心小礼物,爱心捐物箱,爱心空白小卡片,节目表演、搜集表现有爱心的小故事或文章等
活动年级:
四年级
活动过程
一、聆听歌曲,调动情绪,导入主题:
1、今天老师要请大家先听一首歌曲,歌名是《爱的天空》.
(播放歌曲视频:公益歌曲《爱的天空》,出示歌词):
和你紧紧相拥
有一份爱在传送
抬起头看到蔚蓝的天空
拥抱的温暖在心中
曾经受的苦痛
曾经无助的懵懂
化成心中的每一次感动
那是你我的爱相融
请相信你的痛
一定会有人懂
拿出我们的爱
会让生命再转动
心与心总相通
爱会感动苍穹
我们共有爱的天空
曾经受的苦痛
曾经无助的懵懂
化成心中的每一次感动
那是你我的爱相融
请相信你的痛
一定会有人懂
拿出我们的爱
会让生命再转动
心与心总相通
爱会感动苍穹
我们共有爱的天空
请相信你的痛
一定会有人懂
拿出我们的爱
会让生命再转动
心与心总相通
爱感动苍穹
我们共有爱的天空
心与心总相通
爱会感动苍穹
我们共有爱的天空
2、说一说:你听过这首歌吗?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请学生谈谈感受)
3、小结:这是一首善公益歌曲,唱出了人们相互帮助的美好的心愿.我们社会上或我们的
周围有很多身体患病或生活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联系献爱心活动,体验献爱心的美好感受
师:亲爱的同学们,2008年青海玉树的大地震你还记得吗?全国各地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盛泽实小舜湖校区、实验校区、南、北校区的江村娃
们也在同一时间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放08年盛泽实小各中队爱心
捐款时的场景)时至今日,寒冬将至,当我们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走进校
园,我们没有忘记,远在青海玉树的小伙伴们可能还在简陋的教室里上
课,课间没有丰富的课外书,供他们尽情阅读,也没有活动的体育用品,
在恶劣的天气里,他们只能在雨雪中搓着冻红的小手,来回跑动……(播
放录像)
1、同学们,你们当时看了青海玉树灾后的场景之后有何感受,你心情如何,谁
来说说?当你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之后,你心情又是如何?请学生来谈
感受
2、你想对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写一句话在爱心小卡
片上,站起来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地震灾区的小伙伴和我们一样,脸上写满稚气,心里孕育着梦想;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学业上孜孜以求,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
是,在贫困与天灾的夹击下,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与辛劳!
3、小组交流:
(1)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当时你是什么心情?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你又是什么心情?
(2)谈谈你了解的生活中体现“献爱心”的真情故事.(如身边的事情,学校的师生发动起来为南校区四(3)中队的身患中央神经细胞肿瘤杨佳玲同
学捐钱;学校的爱心小队定期到孤寡老人那边帮忙干活、陪老人聊聊天;
大学生捡垃圾读完学业并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读书等等)
4、小结:献爱心,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
安慰、真情的放飞.
三、分享“爱心”小故事
1、分享学生带来的小故事《给予树》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
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师:爱是美好的.爱存在于兄弟姐妹、邻里朋友之间,我们在接受它的时候
可以感受她的美好,我们付出它的时候也可以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3、想像自己献爱心获得愉快感受
全身放松,做三次深而慢的呼吸,然后想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爱心,到
处施恩助人,自己感到无限的安心与快乐,也不断受到他人的爱戴.
四、发出倡议,付出行动,献出爱心
师:各位同学,让我们从现在起,少买一份零食,少吃一顿肯德基,在班级中设立“爱心角”,随时捐献零用钱和自己不用的物品.
五、结束(全体学生演唱《爱的奉献》)
师: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个人的爱心也许有限,但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海;拳拳爱心,可以感
动一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你心里充满阳光,充满爱,脸上就会绽
出甜蜜的微笑.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手拉手,献爱心,共创一个美好的
节约型和谐社会.
活动收获:本节课通过回顾爱心捐赠活动、小故事等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同情,学会关心别人,也懂得了什么是爱的情感,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
责任感、使命感.活动激励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付出爱的行动,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