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习题集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及答案全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第一篇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章(上)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填空1.成均是出现于五帝时期的萌芽状态的学校教育。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我国真正意义的学校出现于商朝。
4.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由大司徒掌管。
6. 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教育为主,西周的经济实施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实施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7.稷下学宫位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的学校,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儒家的荀子。
8.“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
10.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11.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13.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14.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唐文宗还镌刻石经,以维护儒经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15.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14.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15.清代的官学除国子监还有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学。
二、选择(C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A)4.“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B)5.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B)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B)7、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C)8、“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B)9、“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B)10.“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D)11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A、国子学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馆三、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教育学习题集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主观性B 普遍性C 基础性D能动性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 外铄论B 内发论C 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老子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D自觉性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一、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 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4. 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是什么?5.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教育有何特点?二、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变革1.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 近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 近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4.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有哪些里程碑事件?5. 近代西方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三、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挑战1. 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 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挑战有哪些?4. 现代西方教育的特点是什么?5. 现代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四、中外教育的比较与借鉴1. 中外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 中外教育的相似之处有哪些?3. 中外教育的借鉴意义是什么?4. 如何在中外教育中找到平衡点?5. 中外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五、个人教育观与实践1. 你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2. 你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 你认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是什么?4. 你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何看法?5. 你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何计划?六、教育的未来展望1. 你对教育的未来有何展望?2. 你认为未来教育的主要特点会是什么?3. 你认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挑战会是什么?4. 你认为未来教育的主要趋势会是什么?5. 你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以上是中外教育简史习题集的一些问题,希翼能够匡助读者对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读者可以对自己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并思量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计划。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预到教育的发展中来。
《幼儿教育学》习题集

《幼儿教育学》习题集一、选择题A.游戏性B.情感性C.竞争性D.生活性A.0-3岁B.3-6岁C.6-9岁D.9-12岁3.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促进幼儿身心健康B.培养幼儿的创造力C.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D.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A.健康领域B.语言领域C.艺术领域D.数学领域A.安全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美观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二、填空题1.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包括: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________领域。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________活动。
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和________原则。
4.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教育法和游戏教育法。
5.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判断题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启蒙性。
()2.幼儿教育的任务不包括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3.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4.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5.幼儿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四、简答题1.简述幼儿教育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3.简述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
4.简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5.简述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小明在幼儿园的一天早上,小明在妈妈的陪伴下进入幼儿园,经过一番安抚,他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明参加了晨间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上午,小明参加了语言领域的课程,学习了新的汉字和故事。
在科学领域,他观察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了实验的乐趣。
下午,小明参加了户外活动,与同学们一起玩耍、锻炼。
在艺术领域,他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展示了他的创造力。
傍晚,小明在妈妈的带领下离开了幼儿园,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了自己在幼儿园的愉快时光。
教育学习题集

教育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揭示________的学科。
2、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出现了我国最古老的教育专著《_______》及古罗马_______ 所写的《______》,但都未形成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为开端。
4、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出现了“传统教育派”与“进步教育派”的对立。
前者是以_______为代表的;后者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5、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____________,揭示_____________、以指导_____________。
6、苏联教育家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是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的教育专著。
曾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
8、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________》,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二、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学记》B.《雄辩术原理》C.《论语》D.《大学》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的人是()A. 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卢梭D.康德3、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下列哪本著作?()A. 《民主主义与教育》B. 《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 《教育漫话》4、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A. 《教育论》B. 《论共产主义教育》C.《教育学》D. 《普通教育学》5、教育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A. 教育学B. 心理学C.教育社会学D. 学校管理学6、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教育过程》C.《大教学论》D.《教学与发展》7、近代西方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大教学论》D.《爱弥尔》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而未发”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论语》B.《学记》C.《中庸》D.《礼记》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2、教育科学3、教育规律4、观察法5、实验法6、调查法四、判断题1、教育的实践经验是发展教育学的源泉。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教育心理学》(编号为11003)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一、单选题1。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4。
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5。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6.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8。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9.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学前教育复习题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习题集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填空:1。
学前教育是指从到岁前儿童的教育。
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的科学。
3. 学前教育是指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和教育。
4。
学前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以、为主。
5。
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6. 第一个提出游戏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7.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 .8.蒙台梭利稫重视教育,她设计了一套材料让儿童自己摆弄,由此发展感知觉与动作。
9.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10。
陈鹤琴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和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
11.我国人民教育家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12。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从儿童内部构成的,要重视儿童。
13.夸美纽斯在其所著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中,提出是一所母育学校。
名词:1。
学前教育学2。
学前教育简答:1.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人是谁?简述他的主要贡献。
2.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3.谈谈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4.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是谁?谈谈他的主要贡献.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填空:1.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建立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2.1903年湖北武昌首先创办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 3。
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所制约。
4.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与的关系,一方面是学前教育与的关系。
5。
1903年,清政府制订《》,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简答:1.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填空:1。
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和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幼儿教育学习题集

幼儿教育学习题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幼儿教育学》习题集绪论一、填空题: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__岁幼儿__和幼儿教育机构的_____的科学。
二、判断正误:(1)幼师生只要能唱会跳、能弹会画就行,学不学幼儿教育学无所谓的。
()(2)幼儿教育学实际上是幼儿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有了多年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人未必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了几个答案,请选出其中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1、()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早学者之一。
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A、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B、陶行知乡村儿童团C、陈鹤琴南京鼓楼幼儿园D、陶行知南京燕子矶幼儿园2、1989年8月,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A、《幼儿园暂行规程》B、《幼儿园教育纲要》C、《幼儿园管理条理》D、《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3、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是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A、幼儿园改革家B、幼儿之父C、幼儿园之父D、游戏之父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清政府创办的()。
A、湖北幼稚园B、湖南蒙养院C、香山慈幼院D、集美幼稚园5、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A、湖北武昌幼稚园B、北平香山慈幼院C、南京鼓楼幼稚园D、南京燕子矶幼稚园6、()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A、张宗麟B、陈鹤琴C、陶行知D、张雪门7、幼儿教育机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慈善家的恩赐(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3)大工业机器生产的产物8、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欧文(2)洛克(3)福禄培尔(4)蒙台梭利9、提出“感觉教育”以及“手脑”并用的动作训练理论的是()(1)欧文(2)柏拉图(3)福禄培尔(4)蒙台梭利10、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是由()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习题集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方面。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规律: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
3、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人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A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1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C )。
A.决定因素
B.无关因素
C.生理前提
D.补充因素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13、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A )作用。
A.主导
B.制约
C.决定
D.辅助
三、判断题
1.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
(×)
解析: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解析:遗传决定论是对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片面理解。
3.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
解析: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四、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
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
2、环境
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遗传素质
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4、个性发展
是指人的自主性、独特性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充分发展,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五、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参考答案: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
2、简述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但,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3
3、简述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但,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5、简述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教育能够唤起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2)教育能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人的独特性的形成
(3)教育能够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六、案例分析:
1、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分析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
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答案要点: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
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
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
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2、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
(1)这是什么观点?
(2)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要点:(课本P45)
环境决定论。
错误。
因为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环境作用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等特点,对于环境的影响,个体存在适应与对抗。
虽然环境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但是人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环境的制约。
另外,环境对于人身心发展的作用还必须通过遗传因索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