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什么是赋比兴?其作用如何?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什么是赋比兴?其作用如何?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什么是赋比兴?其作用如何?什么是赋、比、兴?其作用如何?赋、比、兴,是指诗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

比是比喻、比拟,一般以具体的事物,比方抽象的事物。

兴是即物起兴,即从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写的对象。

赋、比、兴三者虽各有特点,但又是相辅相成的。

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

变抽象为具体、形象,比兴为优。

赋多易陷于平板,比兴多易流于晦涩,故三者多结合起来用。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此诗用赋的手法,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怀念远戍之情,遂误剪同心之花,亦能设想甚工,别开生面。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极为含蕃之句;曹松《已亥岁》一诗中,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警句。

可见用赋的手法写诗时,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含义深远的句子,或夸张,或拟人,或设问,或点睛,以抒发真挚的感情,才不致流于平庸。

照朱熹的说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在绝句中,这样的表现手法比较少见。

如按南朝刘勰所说'比显而兴隐'那比就是明喻,兴就是暗喻了。

这样,比兴难以区分,只好合在一起说了我们在作诗时,要特别注意比兴手法的运用,为它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诗人依靠着它,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能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如韩愈的《盆池》:'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此诗两用比喻而形象益彰。

韦承庆的《南行别弟》:'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这是诗人作于贬谪途中。

诗叶用'澹澹长江水',比喻抽象的深远的与亲人的离情別绪;用花落无声,比拟迁客之吞声饮悵,耐人寻味。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说到“比、兴、赋”,就不得不说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也就是说,“比、兴、赋”三种手法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

下面就此简约谈谈这三种方法。

一、比《诗经》里说:“譬喻叫比。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是这样解释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按照现代修辞学观点,所谓比喻,就是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一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另一种事物,使它更鲜明、更生动,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要描写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诗经·硕人》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几种。

1、明喻所谓明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一并出现,在它们之间加上“如”、“似”或“犹如”、“恰似”、“仿佛”等喻词,构成“本体”+“喻词”+“喻体”的格式。

例如,李贺《马诗·其五》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句子中,诗人将“沙”喻为“雪”,之间用了“如”字连接,把“月”喻为“钩”,之间用“似”字连接。

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之间用“似”连接。

明喻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本体与喻体有相似处,而且这种关系是最为明显的,也是构成比喻的最主要的特征——不同事物间具有相似性。

在古代诗歌中,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表现方法。

2、暗喻暗喻又称隐喻。

所谓暗喻,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在它们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喻词连接。

暗喻比明喻表意更进一层,本体和喻体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好似本体和喻体同为一体。

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诗词入门(四)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我们今天重点说说诗歌中比兴的用法及其作用。

也顺便简单讲一讲“赋”的用法。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指的是三种表现手法。

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一.什么是“赋”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叙其事。

一些长篇叙事诗为了陈述事情的过程往往运用“赋”的手法。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一段中用赋的方法讲述了刘兰芝的人生经历:从未出嫁的十三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婚后的不幸遭遇。

又如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讲述了自己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去探望家小的全过程。

也有不是陈述事情经过的。

比如柳永的一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也有通过赋的手法来铺陈人物的行动从而创造了某种氛围的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这里通过花木兰“东西南北”的奔忙写出了她积极替父参军的热情。

总之“赋”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诗经《关雎》一诗中开头运用了兴兼比的方法二.“比”和“兴”的手法因为“比”和“兴”经常一起运用,我们放在一起来讲。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举例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举例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举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至前7世纪,包含了305篇诗歌。

《诗经》的诗歌广泛使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这三种手法也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技巧。

赋:直接叙述,即直接描述事物或抒发情感。

比:类比,用其他事物的情状来暗示或比拟主体想要表达的意思。

兴:引起,引用某些事物或现象作为引子,借以引发对主题的联想和抒发。

在《诗经》中,赋比兴通常是交织运用的,一首诗里可能同时见到这三种手法。

下面是一个例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之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之沚。

在这首诗中:
赋:诗的开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赋的手法,直接描绘了一幅蒹葭(一种水草)茂盛、白露凝霜的景象。

比:接着通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伊人”比拟了作者心中所思念的对象,通过水草与水边的人的类比,隐喻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渴望与追求。

兴: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兴字句,但可以理解为整首诗的景象描写都在为表达“所谓伊人”这一主题服务,即通过描绘蒹葭的生长环境和状态,来引发读者对主题的联想。

这首诗通过赋法描摹景物,通过比法表达感情,虽没有明显的兴字句,但全诗以景物起兴,情感内敛而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赋比兴:朱熹《诗集传》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可以说“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兴”是触物兴词。

(赋比兴中,以赋为基础,往往交互使用。

赋比兴手法的使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太玄赋》。

既美且刺的主旨: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九体贾谊之后,骚体赋继有人作,多有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作品,如庄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

以“九”命名者,九章成篇,主题相似,形成“九体”。

P156七体1、《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

《文心雕龙·杂文》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

”2、《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在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七发》问世以后,后代模仿者渐多,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的体式——七体。

梁园文学汉初诸侯王好养文学与儒学之士,其中,以梁孝王刘武最为突出。

梁孝王筑有梁园,招揽诸多文学才俊如枚乘、庄忌、邹阳等,形成梁园文学群体。

楚辞:指西汉末刘向整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定而成的《楚辞》一书。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 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三、兴:由物及心
➢《汉广》首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 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兴而比
➢王昌龄的 《从军行》(其二):
三、兴:由物及心
➢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朱自清《诗言志辨》:“《毛传》‘兴也’的‘兴’有两个意义
,一是发端,一是譬喻;这两个意义合在一块儿才是‘兴’ 。” 心与物的关系
➢ 从理性上可以说清楚,有类比的相似之处 ➢ 不能从理性上解说,但必然有着某种感性的关联
➢ 其次再就其相互间感发作用之性质而言,则“兴”的感发 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必有理性的思索安排, 而“比”的感发则大多含有理性的思索安排。前者的感发 多是自然的、无意的,后者的感发则多是人为的、有意的。
三、兴:由物及心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兴:由物及心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
一、赋:即物即心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铺叙)
➢ 既可能为情意之相通,也可能为音声之相应 ➢ 既可能为正面之相关,也可能为反面之相衬 ➢ 而且相同的物象既可以唤起不同的感兴,不同的物象也可以唤起

举例说明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举例说明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一、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起源和意义1.1 赋比兴的概念和定义赋比兴是指通过对比、类比和象征等手法,将一个事物的特征、属性或情感,引申到另一个事物上,以达到抒发情感、描绘形象或表达思想的修辞手法。

1.2 赋比兴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赋比兴作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其意义在于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使抽象的情感、思想得以通过具象的形象得以表达和传达,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情况及特点2.1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出现频率《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在其中的运用频率极高,几乎贯穿于整个《诗经》的各个篇章中。

2.2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种类和形式《诗经》中的赋比兴主要包括对自然界景物、动植物的比兴,以及对人物、情感、社会现象的比兴等多种形式,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比兴尤为常见。

2.3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赋比兴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风物人情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象征意义等多种手法来表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意象和情感世界。

三、举例说明《诗经》中赋比兴的经典案例3.1 《诗经·小雅·节南山》“汝坟之绿,其叶萋萋。

汝坟之青,其叶修修。

”这里用“汝坟之绿”、“汝坟之青”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形象生动,情感强烈。

3.2 《诗经·大雅·思齐》“麀牛、斯文,中岁序年。

”这里通过对麀牛的比兴,表现了自然界岁月更迭和人生沧桑的意境。

3.3 《诗经·小雅·车攻》“攻车则前,颠覆倒亩。

”这里通过对车辆的比兴,表现了对战争的描写和对战争危害的警示。

四、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艺术特色及价值4.1 赋比兴为《诗经》增添了丰富的文学意境和表现力,丰富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4.2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审美观念和文化情感,具有历史、文学和民族情感的独特价值。

4.3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情感意蕴和形象塑造,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民歌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典籍。

其中,赋比兴是《诗经》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赋比兴是指用两种相似或相像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在《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它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简述《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

首先,赋比兴在《诗经》中常常用来描绘自然景物。

古人以自然为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理解,用赋比兴的方式来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比如《国风·鄘风·七月》中的“采葑采菲,无以下家”,这里通过将采摘葑菲比作摘取珍宝,来表达主人翁心情愉悦的情感;再比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里将木瓜比作良人,形象地描绘出了爱人相见的喜悦之情。

其次,赋比兴在《诗经》中还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形象。

通过将人物比作动物或其他具象化的事物,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比如《国风·齐风·十里之堤》中的“邢公旦旦,平曰执事”,这里将邢公比喻成马,以突出他勤勉工作的形象;再比如《国风·郑风·有女同车》中的“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这里将女子比作舜华(传说中的一种美丽的花卉),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高贵。

最后,赋比兴在《诗经》中还用来进行道德教化和美德的宣扬。

通过将美德比作容易理解的事物,使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比如《国风·魏风·和有草》中的“和有草木,其乐如何”,这里将和谐之美比作草木的舒展生长,以表达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再比如《国风·卫风·黍离》中的“钟鸟之类,聊畏如虎”,这里将楚国的善良人民比作钟鸟,以表扬其勇敢和尊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兴____
比、兴手法在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1、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兴
2、张智成《爱情树》:“我的生命是一棵树,
只愿成为你的归宿”。

3、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兴 4、《发如雪》:“你发如雪纷飞了离别”。 5、《找自己》:“挤在公车里象个比沙丁鱼,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赋_____.
1、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手法是__兴_____
2、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手法是__兴____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问: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比_____
以兴起,引出女主人公对昔日教训的总结
2、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枯黄飘落,使人联想到女子年老 色衰、憔悴被弃。
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来自赋、比、兴表现手法判断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赋、比、兴表现手法判断
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 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 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叶之润泽有光,使人联想到女子的 亮丽容颜。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 子不要迷恋男子。
《诗经》六义
内 容:风 雅 颂
表现手法:赋 比 兴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 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喻此物”,就是比喻, 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 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是联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 无怒,秋以为期。
北朝民歌《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经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诗经 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1、荑(tí):植物初生的叶芽。 2、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其身白而长。 3、瓠(hù):即瓢子,果实为细长的圆筒形,果肉可做蔬 菜。犀:指瓠子果中的子,其子洁白而整齐。 4、螓(qín):昆虫名,体形像蝉而小,额头宽而方正。 5、倩: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6、盼:眼珠黑白分明。
上班下班每天是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