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由之路。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发展,推动国家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双重转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目标、路径和举措。
首先,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双重转化。
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有素质高、学科交叉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才能在科技创新和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需要走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
另一方面,要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研发的市场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推动实施。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科技和教育管理,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提供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要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提供创新环境和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
总之,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由之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举措。
在一个快速发展、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引擎。
本文将从战略的定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实施该战略的建议。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定义及重要性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推动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走向世界舞台提供有力的支持。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创新能力,促进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2.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科技创新可以引领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服务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 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定义及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是指通过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储备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
创新人才可以为国家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 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和意义

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一、引言:科教兴国对中国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科技与教育的兴盛对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旨在通过加强科技和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动力转换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和意义展开探讨。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1.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
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以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可以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提高国家安全能力,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2.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1. 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和教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可以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2.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科技和教育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促进社会进步与公平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与公平。
通过加强科技和教育的普及,可以消除知识与技能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同时,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也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增加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提高国家安全能力科技创新对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可以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依赖性,提高国家安全风险的抵御能力。
四、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1. 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和科技的资金投入比例,为科教兴国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引言:科学技术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因素。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激烈的全球竞争,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1.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科技,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
2.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转型。
3.提供支撑和保障: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在面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时,科技的进步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关键。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影响:1.提高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2.推动科技进步:高素质人才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才能推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进步。
3.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促进社会进步:高素质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三、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措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改善科研条件,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的探索,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 是( ) ①人是实践的主体 ②人能够征服世界 ③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④人具有思维能力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 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 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 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质量。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必须பைடு நூலகம்挥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 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 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 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 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主要体现政治常识什么观点?坚持走 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家机构是人
民利益捍卫者,履行经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职 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2)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和社会长期可持 续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 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常识观点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本质、经济增长方式 与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等 哲学常识观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国家创新能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以期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
一、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科技创新。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以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
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2. 引导产业升级。
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因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产业人才,提升国家的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变。
这将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提升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攻关,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而降低对外技术的依赖性,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
二、推动经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促进经济的创新、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促进产业升级。
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3. 促进科技创新与应用的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结合,推动科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业孵化,将科技成果研发成为市场的新产品和技术,加快科技对经济的贡献。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竞争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目标和措施,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目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
2. 培养高素质人才。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3. 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科教兴国战略还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 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人才,同外国进行合作创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 加大科研投入。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能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的探索。
2. 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选拔和培训,鼓励人才从事创新活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5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d4523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8.png)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5篇]第一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1)加快科技进步。
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其次,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最后,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订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1995年5月,党中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再次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正确的,是极其必要的。
我们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的经济增长,走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而实现经济增长的轨道。
建立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自主创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富民强国之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必要性主要措施
一、“科教兴国”含义
1995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英明决策。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坚持教育为本。
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经验,并充分地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所提出的战略。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回顾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借助科技进步,一些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第一次产业革命促成了英国的掘起;继英国之后,德国成为又一个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
20世纪美国成为称霸世界的第一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以及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增长,都证明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世界上有些经济学家把今天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两种力量形成的经济格局称为“新世界经济”。
他们提出,今后评价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看其贫富,而是看其发展速度快慢,知识更新快慢,联网程度高低和是否完全信赖等四个方面的指标,此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极限技术等都将对社会经济,社会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知识剧增,信息爆炸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点。
这充分说明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和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教育的优先发展,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无从实现。
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已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问题,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正确实施和充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
1、加快科技进步。
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要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
必须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
略需求。
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
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幅度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居于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位置。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扩大教育规模,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必须统筹城乡教育,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必须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提高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的水平,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必须加强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必须努力建造宏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队伍。
一方面需培养我们自己的大批创新人才。
首先要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进入中学、大学后,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二,要使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因为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才能找到自己的源泉,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第三,要培养科学家的科学道德。
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宽容失败。
只有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救中国。
另一方面是吸收和引进外国人才。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坚定、持久的。
在对外开放中引进智力资源、引进科技人才是最为重要的。
从这一点来说,科学家可以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国界的障碍,而为全人类服务。
我们一定为国外科学家到中国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还应该使他们感到在中国他们的事业有发展的条件,他们得到中国的尊重,他们的成果得到中国的尊重,这就要保护他们独立的创造精神和知识产权。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强烈氛围,努力建造宏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自主创新,走建设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昌盛,我们的民族一定会兴旺,将永远屹立于“地球村”之中。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郑秀斌,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2
[3]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
[4]钱淦荣,邓小平理论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6] 杨金秀、尹明哲,发达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时代.2006.11
[7] 韩振峰,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当代经济价值[J],科技与经济.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