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张不合格处方分析
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

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一、背景介绍医院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为医院的患者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品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药房存在着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风险,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药房管理的效益。
加强对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分析,并改进药房管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二、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分析成药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合理搭配。
有的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往往将一些成分类似的药物搭配使用,甚至是同类药物的不同产品,导致患者药物过度重复和浪费。
二是超量配药。
有些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往往会过度配药,导致患者用药超量,消耗过多的药品。
三是不合理用药。
有些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导致患者用药不当,可能会出现用药过量或者用药不足的情况。
三、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1、规范处方推荐为了解决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医院药房需要加强对医生处方推荐的规范管理。
可以建立处方审核机制,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严格审核,发现不合理处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可以加强对医生的规范培训,提高医生的处方推荐水平和规范意识,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更加注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
2、加强药品配药管理为了解决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医院药房需要加强对药品配药的管理。
可以建立严格的药品配药标准,对各类药品的使用剂量和药效进行了解,提高配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可以加强对药品库存的管理,做好药品的进销存记录,避免过度配药和浪费。
3、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为了解决成药不合理处方的问题,医院药房需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
可以建立健全的患者用药指导制度,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了解,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可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宣教,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用药的认识,避免用药不当的情况。
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调查统计分析

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调查统计分析目的:通过对门诊药房的处方调查,统计出不合格处方,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2400张门诊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共114张,非医技方面的不合格处方8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8%,医技方面的不合格处方25张,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22%。
结论: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提高我院医师开具处方的合格率。
标签:处方;合理用药;用药安全处方是由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后,作为发药用的医疗文书。
我院实行不合格处方的点评制度,有药剂科药师对临床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统计分析不合格处方,及时发现问题,积极与医师沟通,从而保证处方用药的合理。
处方审核包括处方的书写审核(书写是否规范)和用药适宜性审核(临床诊断与药物是否相符、剂量与用法的正确性、剂型与给药途径的是否合理、是否重复给药、皮试药品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
共2400张处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并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处方合理用药》、《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专业书籍及药品说明书,对不合格处方中存在的书写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4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共有2286张,占比为95.25%;不合格处方共有114张,占比为4.7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有8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8%,用药不合理的有25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2%,见表1、2。
表1 书写不规范处方3 讨论3.1 内容审核不合格处方存在的原因(1)处方前记书写缺漏,只写患者姓名,漏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科别或开具日期等;(2)药品名称不全,尤其是通用名写成商品名,例如拉米夫定片,只写贺普丁;(3)药品剂型不完全,例如丁卡因凝胶,只写丁卡因;(4)处方未签章或签名、修改处也未注明修改日期;(5)处方类型选择不当:普通处方、精二处方、精一处方,麻醉处方等不能混用。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1

沈丘县2010年下半年各医疗单位门诊不合格处方公示按照《沈丘县卫生系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卫生局于2010年11月10日-20日对我县各医疗单位依照《处方管理方法》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
按照检查方案要求我们对每个医疗单位随机抽取门诊2010年5~10月共计8872张处方进行了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195张,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
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多为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
详细情况公示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处方8872张,进行11个方面的分析。
二、结果1.共抽查处方8872张,合格处方8677张,不合格处方195张,不合格处方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其中: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7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0.5% ;不合理用药处方84张,占不合格处方43.1%;其它不合格处方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6.4% 。
2.处方书写不合格的主要表现(1)处方前记项目内容不全。
主要有门诊号、科别忘了写,年龄数字不写“岁”“月”“天”字,族别和性别填反,错写病人姓名,给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带来一定的困难。
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符,对药师在审方中存在潜在临床意义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药物名称不规范通用名写成商品名、别名、习用名或名称前写注射用、名称后写注射液、名称前后都写注射液。
存在错字、别字、现象,如“龙血竭”的“龙”字上没有“点”、“氨苄西林钠/丙磺舒”的“丙”字上面没有“一横”等。
任意缩写或中文、拉丁文混写,如“缩合葡萄糖”写成“缩合糖”、“三磷酸腺苷二钠”写成“ATP”、“复方甘草片”写成“CO甘草片”等都是不正确的。
(3)有的药物不写剂型、规格、数量不写规格的,尤其以复方制剂、外用药(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最为多见。
不写剂型的如:阿莫西林0.25(是片剂?还是胶囊?),六味地黄丸1×2瓶(数量?),头孢氨苄胶囊0.125*2盒(多少粒?);规格、剂量书写错误的例如:乙烯雌酚片0.5mg写成0.5g,双黄连注射液10ml写成10mg,清开灵注射液10ml写成100ml等。
医院不合理处方分析

医院不合理处方分析为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根据医院文件:(2010)第六号处方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对我院门急诊处方进行处方评价。
现就本院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一7月药师在调配、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各类不合理处方。
2.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处方管理办法,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等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不合理处方按联合用药不适宜(配伍禁忌,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输液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剂量使用不当,给药频次不当等进行分类分析。
3.分析3. 1配伍禁忌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岀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表1静脉药物配伍禁忌统计输液除直接用作补充体液,电解质,营养物质,纠正体液酸碱平衡等用途外,更多的是用作其他注射用药物溶媒。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媒,如果溶媒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浑浊,变色或降效等配伍禁忌表2:常见输液溶媒选择不当药品统计与分析3. 3药物剂量使用不当给药剂量过大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给药剂量过小临床疗效又不明显,宜根据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剂量。
如阿莫西林可拉维酸钾注射液。
根据说明书显示:成人和常用剂量一次12岁儿童, 1.2g,每8小时一次。
严重感染时可增加至每6小时一次。
3个月至12岁儿童,常用剂量每公斤体重30mg,每8小时一次,严重感染时可增加至每6小时一次。
但临床中经常出现,12岁以下儿童一次剂量就使用1.2g 或大于1.2g o随意加大单 词用药剂量,会造成患者瞬间血药浓度过高,不会提高杀菌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增 加。
不合格处方原因分析

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
随机抽取2012年9月4日门诊药房处方进行点评,全天处方246张,典型不合格处方41张,不合格率36.67%,分类如下:
1.不写临床诊断处方11张,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26.83%;
2.临床诊断不适宜处方4张,分别诊断为:“健康查体”3张、“取药”1张;还有些处方诊断不具体,如“感冒”,是细菌性?病毒性?诊断“腹痛”,是“月经痛”?“阑尾炎”?“胃炎”?“胃溃疡”?“肠炎”?“胆囊炎”?提议我们的临床诊断书写更加准确、具体,这样才可以做到用药科学准确合理有效。
3.诊断不全、药品与处方诊断不适宜、或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23张,占不合格处方的58.97%,如下表:
4.给药途径不适宜处方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5.12%,如:利福喷丁胶囊,0.15*20*2瓶,sig 0.15,ivdrip qd,平常点评处方时还发现外用药、静脉滴注药内服,口服药、外用药静脉滴注等处方;
5.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5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2.82%;
6.药品处方量不在点评之列,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急诊处方3日量、门诊处方7日量,因为有些药品是自购备用,有些老干部处方量很大,有些慢性病长期服药,所以本每次点评不考虑此项;
7.有些处方不合格是电脑程序原因,如书写诊断的地方太小,写不开多种诊断,导致医师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遴选药品不适宜等处方;
结果:处方点评结果很不理想,尽管有些我们药学人员不懂的问题存在,导致点评错误,请医师们提出批评我们会虚心接受并非常感谢,但是明显的错误还是存在的,希望医师百忙之中,开完处方回眸一望,必有收获。
药剂科
2012.9.6。
临床常见不合理处方评析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
二、处方信息二
患者信息:男 ,55 周岁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注释:无1.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12.5mg*28粒)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50mg饭后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
2024
患者信息:女 ,67 周岁临床诊断:胃肠功能紊乱注释:有糖尿病史5年1.注射用氨曲南(0.5g*1支)用法:静脉滴注qd(1日1次)1次1g
2.葡萄糖注射液(100ml(5%))用法:静脉滴注qd(1日1次)1次100ml3.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7片)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20mgBiblioteka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解析
1.用药与诊断不相符。(1)注射用氨曲南用药与诊断不相符。解析:适应症不适宜。该患者为胃肠功能紊乱,无细菌感染指征,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停用氨曲南。
2.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注射用氨曲南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给药频次不适宜,氨曲南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用药频次为q12h。
临床常见不合理处方解析
背景
处方评析,是药剂科开展的对用药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处方评析工作能够改进医疗质量,提高药品临床管理和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优化,降低患者的医药负担。今天,咱们就分享临床上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解析。
不合理处方实例分析
一、处方信息一
2.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克拉霉素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克拉霉素片给药频次有误。克拉霉素片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给药频次不是一天一次,根据说明书应为一天二次。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 2.96%。
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
结论我院存在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2 结果在抽取的16780张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配伍的不合理2.1.1 药理性拮抗(1)琥乙红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先锋Ⅵ:阿莫西林、先锋Ⅵ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们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
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繁殖期,是繁殖期杀菌剂。
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为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它使细菌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β-内酰胺类的杀菌效果。
(2)多潘立酮+洛派丁胺: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而洛派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它的抗胆碱作用会对抗吗丁啉增强胃蠕动的作用。
(3)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 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为安全。
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
我院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统计分析

我院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统计分析张旭蓉邱贞琴(89医院潍坊261021)处方规范化管理是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对我院门诊药房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并对其产生的危害性进行分析。
1不合格处方统计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00年4~6月处方33469张,根据处方规则,将不合格处方结果统计于附表。
2 统计结果分析2.1 无规格或规格错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比例较大,无规格或规格错误容易造成用药剂量的混乱。
如“倍他乐克片1板,1片/3次/日,口服”,倍他乐克片有25mg和50mg两种规格,如此可能因药量不当而影响患者的病情,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2 无剂型处方占错误处方的35%,由此可以看出,本院医生忽略药品剂型的正确书写已成习惯,同时也给调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延长了调剂时间,医生应充分认识药物剂型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2.3 药物用法不清楚,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用前应做皮试,处方中没有写明,有可能导致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用药部位不明确,比如“皮炎平霜20g×1支患处外用2/日”,用药部位没有具体写明,容易使病人得不到最佳治疗效果。
2.4 其它不合格处方所占比例较低,患者年龄、性别遗漏虽直接影响较小,但年龄与剂量关系密切;处方涂改不签名或潦草,容易给调剂人员增大工作误差,造成不必要的差错。
2.5 统计中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5张,常见的是利福平与异烟肼配伍使用,由于利福平的酶促作用,会使异烟肼作用减弱并且其代谢产物的增加而引起肝中毒,故不宜配伍。
其次是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氨基糖甙类如丁胺卡那注射液配伍使用,易引起病人肾中毒。
3 讨论3.1 临床医师要进一步掌握药学知识,全面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用药水平。
3.2 药师应配合医师工作,及时把药品信息传递给医师,并通过电子邮件、讲课等方式向医师宣传合理用药的有关知识,使医师能正确使用药品,医药人员密切联系,确保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7年11月第4卷第32期418张不合格处方分析岳永焕.赵晓顺.孙武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药荆科,河南新乡453000)~・交流园地・[摘要】目的:丁解我院处方质量现状.加强合理用药。
方法:根据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药典》、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Ⅻ’龊及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检盎处方12524张,其中不合格处方418张.不合格率为3.34%。
不合格处方主要反映在处方前记、后记不全,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书写不准确,用法_}}{量不正确.重复用药厦不台理用药方面。
结论:加强临床药学工作是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f关键词1处方审核;合理甩药【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1(b卜¨5—02为规范我院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总结经验.对我院2I)07年5—6月所查出的不合格住院处方存在的瞄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桐应整改意见.以期提高全院处方质量投合理用药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来源于2007年5—6月我院住院处方。
12方法根据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药典》、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不台格处方进行分类和分析。
2结果在抽瞰的12534张处方中.发现不合格处方418张,不合格率为3.34%。
不合格处方主要反映在处方前记、后记不全,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不正确,重复用药及不台理用药方面。
属于前记、后记不垒的处方有52张,属于药品名称不规范的处方有278张,规格数量不准确的处方有46张,用法用量不正确的处方有15张,重复用药的处方有4张.不舍理用药的处方有23张。
不合格处方统计情况见表l。
3讨论31前记.后记不奎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
但I艋床医生经常漏填其中某项,后记漏箍名。
个别医生对处方的性质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书写处方规则的知识是导致处方缺陷的主要因素。
32药品名称不规范药品名称不规范是这次抽查叶1最突出的问题.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要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台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南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不得用化学分子式、*11名或自造简写。
其目的主要昆防止用药失误..单写商品名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学术交流,不利于患者用药查证,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33规格数量不堆确对药品的规格不熟悉也是这次抽查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规格、数量缺如或错误。
如:罗红霉素腔囊2盒、维生素c片30片、硝苯地乎l瓶等,这些情况反映出医生对药品规墨!墅§壁至量量丝立照进蝗丝堕垦项目前记、后l己药名规格数量用法用量重复堋药不合理用药处方数格、数量不熟悉。
.3.4用法用量不正确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星使用.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片j“遵睬瞩”、“自用”、“按说明书服用”等台糊不清字句。
处方中常出现按说明、外用或错谟等含糊不清的州法片I量。
如:①单硝睫异山梨酯缓释腔囊作为普通制剂给药.易发生蓄1I莩!中毒。
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有些处方2次/d给药,而此药每次口服可维持有效维度达24h。
③复方新诺明0.5#,bid,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没有加倍,叶醢结构中含有对氨苯甲酸,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其相似.对细菌合成叶酸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而对氟苯甲酸与二氢叶睫合成酶的亲和力远较复方新诺明强。
所以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必须明显超过对氪苯E}I酸的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用复方新诺明时首剂须加倍.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
35重复用药不良反应增加或造成浪费。
主要是医生对各种药物成分不清楚.造成严蕈的藿复用药。
如:④感冒发烧患者,肌注赖氨匹林.已有足世的解热镇痛药,但嘲张处方中还会出现对乙酰氮基酚、APc、复方氨酚葡锌等I司届解热镇痛类药物,特别对老年人或体质虚弱的病人,容易引起虚脱。
②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二者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i司,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于吉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不但其治疗效果达不到相加作用,If『i且增加r毒性。
36不合理用药如:①维生幕c+胰岛索,维生素c在体内脱氧形成可逆性氧化还原系统,可致胰岛素失活¨l。
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B一内酰瞎类、红霉索、克林霉素、磷霉素,每天1次CHINAMEDlCALHERALD巾雷医巧导报145 万方数据・交流园地・姗年11月第4卷第32期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临床分析张焕新,薛海蒙,李德亮(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9)I摘要】目的:观察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莪术油注射液10m∥(kFd)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7—10d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咳嗽、热退时问及肺部嗲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卸。
结论:莪术油针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l莪木油;毛细支气菅变;临床疗效I中围分类号】R562I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1(b)一146_01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我院2005年1月一2007年1月应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人均来自我院儿科住院病人,符合第6版《吏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其中,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0~3月15例.4—6月20例.7—12月10例,>l岁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龄O一3月10例,4—6月22例.7~12月10例.>l岁8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镇静、吸氧、纠酸、止咳、化疫等治疗。
治疗组加用莪术油注射液10m一(kg・d),加人5%葡萄糖静点,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病毒唑lO—15In∥(k・d)'7d为1个疗程。
疗效观察:显效:咳嗽、发热、肺部哆音3d消失;有效:咳嗽、发热、肺部嗲音5d消失:无效:咳嗽、发热、肺部罗音超过7d未消失。
2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3倒,占66%;有效加例.占20%;无效7例.占14%:总有效率86%。
对照组显效16侧.占32%;有效14例,占28%;无效20例,占40%;总有效率60%。
治疗组热褪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0J±15)d、(43±2.1)d、(58±29)d;对照组分别为【5.6±1.5)d、f6.5±2.3)d、(79±l6)d。
治疗组热退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T治疗组与对照组热榴时间、疃嗽消失时间殛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比较埘3讨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易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发作.呼吸道台胞病毒感染是其主要原因,其次为腺病毒。
莪术油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的灭活作用.对流感病毒A有直接灭活作用,对侵人细胞的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日。
应崩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直接起到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灭活作用.抑制病毒的复栅,减轻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反应.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具有明显疗效。
本文显示病人在热退时间、咳嗽及肺部嗲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唑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f参考文献1【l】吴璃平,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61166嘲阎田玉,周光延,鸯明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台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病理及发病帆科研究Ⅱ1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湘9—柳(收稿日期:2007—OB—14)给药,因其消除半衰期短。
应每天多次给药,单欢给药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儿童选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④双歧杆菌+诺氟沙星,双歧杆菌为一得活菌制剂,若与抗菌药物同时合用.可因后者的存在而被灭活或抑制,而抗菌药物因前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两者应间隔2—3h分别使用.处方是指由挂册的执韭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韭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棱,词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通过以上不合格处方的分析.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掌握不够全面.合理用药意识不强,有的在利益驱动下,违规滥用药物;另一方面说明药房调剂人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有限.未能严把处方质量审核关。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医疗单位都应针对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台理用药知识宣传工作,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处方实施动态篮测|醍超常预聱.登记并通报不台榕处方,对不台理用药及时干预,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素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t收稿日期:2加,枷B—22)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