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对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循环经济对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循环 对 经济 内蒙古经 济可持 展的 极意 续发 积 义
尉 磊 , 晓华 闫
001) 10 0 ( 内蒙古 自治 区医 院 , 内蒙 古 呼 和浩 特 摘 要 : 图 借 鉴 当今 先 进 的 循 环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理 论 , 探 讨 内 蒙 古 社 会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这 个 特 殊 时 试 为 期 。 其 是 增 强 环 保 生 产 意 识 , 少 环 境 污 染 , 自 治 区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奠 定 良 好 基 础 ; 文 强 调 循 环 经 尤 减 为 论 济 能 够 更 好 地 协 调 经 济 与 社 会 、 与 自然 之 间 和 谐 发 展 ; 提 高 资 源 利 用 与 循 环 , 解 生 态 压 力 , 现 经 人 能 缓 实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根 本 转 变 。 以 实 现 内 蒙 古 节 约 型 社 会 早 日 成 为 全 社 会 共 识 , 而 论 证 循 环 经 济 是 我 区 经 进 济 可持 续 发 展 可 操 作 强 的优 良模 式 。 关 键 词 : 环 经 济 ; 态 建 设 ; 持 续 发 展 ; 蒙 古 循 生 可 内 中 图 分 类 号 :0 6 9 2 6 F 9 .( 2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6 2 ( o 8 1 一 O 0 — O 1 0 m 9 12 o )9 OS 1 新 兴 的 循 环 经 济 是 与 传 统 的 线 型 经 济 截 然 不 同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线 型 经 济 是 一 种 高 耗 能 、 排 放 高 废弃 物的不循环 物 质单 向流动 的经 济 发展 模 式 , 不 仅 造 成 资 源 的 巨 大 消 耗 和 浪 费 , 对 生 态 和 环 境 造 也 成 严 重 影 响 。 而 循 环 经 济 是 一 种 以 资 源 的 高 效 利 用 和循 环 利 用 为 核 心 , “ 量 化 、 利 用 、 源 化 ” 以 减 再 资 为 原则 , 以低 消 耗 、 排 放 、 效 率 为基 本 特 征 , 合 当 低 高 符 代 我 国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的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 循 环 经 济 同 时 是 一 种 生 态 经 济 , 倡 导 的 是 一 种 与 环 境 它 和 谐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有 的 物 质 和 能 源 要 能 在 这 所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预测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预测评估

Mo Ri g e n ,W u Na , Z ha ng Ch u ny ua n
(1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 c a d e m y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H o h h o t 0 1 0 0 1 0 ; 2 .C h i n e s e R e s e a r c h A c a d e m y fE o n v i r o n en m t a l S c i e n c e s 。 8 e  ̄n g 1 0 0 0 1 2 )
t o t h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n e r Mo n g di a Au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c i r c u l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s y s t e m,p r o mo t e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y l e v e l
p o s i t e i n d e x f o r 2 . 0 3 i n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l e v e l i n 2 0 1 5,Un d e r t h e o p t i mi z e d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l e v e l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y i n I n n e r
a n d i mp r o v e t he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 c i r c ul a r e c o n o my. Th e de ve l o p men t o f r e c y c l i ng e c o no my i n t he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u t o no mo u s Re g i o n c o n—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7〕43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7〕43号)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布文号】内政发〔2007〕43号【发布日期】2007-05-14【生效日期】2007-05-1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7〕43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假设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水资源〔2002〕558号〕、《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内政字〔2006〕142号〕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等文件精神,结合内蒙古实际,现就我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水资源开发节约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节水措施,推进节水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形成节约用水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促进全社会自觉节水;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形成有利于节水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坚持节水减污和污水处理回用相结合,促进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相结合,完善节水综合措施;建立长效节水宣传教育机制,促进公众广泛参与。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最新)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最新)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最新)导读:本文是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最新),希望能帮助到您!以下是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欢迎阅读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1】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结构优质化、产业水平高端化。

要坚持以质取胜,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抓好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优势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要提升提速服务业,搞好国家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高标准建设国家会展中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层次和水平。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全面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更大转变。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全面增强科技引领、应用转化、品牌创造、标准制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要壮大创新主体,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要完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聚集创新人才,继续实施“千人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更多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

要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普工作体系,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使科技优势成为xx发展的最大优势。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注重整体设计,注重协调推进,注重互利共赢,注重成果普惠。

关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专题研讨材料

关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专题研讨材料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如何实现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讨,评估现状并提出建议。

一、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同时还有广阔的草原和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

在产业方面,内蒙古以煤炭、石油化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资源过度依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内蒙古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这方面,内蒙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内蒙古的区域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内蒙古地域辽阔,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民生改善和区域协调发展亟需重视。

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实现全区域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四、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了实现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

希望内蒙古能够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为核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愿意与内蒙古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为内蒙古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内蒙古能够实现经济繁荣、生态宜居、民生幸福的美好愿景。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

浅析霍林郭勒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浅析霍林郭勒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1 . 1 . 2
1 . 2 . 3 工 业 产业 链 条 单 一
工业产业链条 简单 , 不 能形 成有效 的产业链形成闭合 回路 的链式 发展 , 没有形成循环经济链 ,导致几处大面积的排土场的形成 和大量 有待处理 的垃圾 。尽管霍市依 托丰 富的煤炭资 源着力打造煤 、电、 冶 、化四大支柱产业 ,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延长了部分产业 的链条 ,但是尚未形成规模 的循环链条 。
1 ■林鼻勒■环经济震晨现状的啊查与分析
1 . 1 霍 林郭 勒循 环经 济 发展状 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早晨和晚上市区比较容易出现 “ 雾天” , 严重时能见度 目 测在7 0 0 米到 9 o 0  ̄ _ 右 ,甚至有 时会影响晨跑者和晚上 的行人。 1 . 2 - 2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严重的生态保护问题 是以前的粗放决策和 目前的矿山治理陷人两难抉 择。过去强调 资源开发 、轻生态保 护;强调重项 目 审批 ,轻环境监测 ;对环境管理 的环保执法态度消极 , 生态保护意识尤为淡薄 。现在即便加强了矿山 治理 ,也造成 了违法成本低 , 执 法成本高 的两难境地 。二是管理过程 中涉及部门较多 ,存在职能交叉 ,没有形成统一 的管理体系和标准 。 三是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执法 力度明显不够 。
关键 词 :经济 发展 ;循环 经 济 ;工业 ’
进入 2 l 世纪 ,人类社会 呈现 出经济迅 速发展 ,高新技术 日新月 异 ,但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又面临着人 口剧 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和生态蜕变 的严峻现实为背景 ,在国内外循 环经济有了一定 发展的研究基础上从循环经济 的理论的基本问题 、霍 林郭勒市循环经济现状的调查 与分析 、促进霍林郭勒市循环经济发展 的建议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 有重点分层次 的分析并找到 了促进霍林 郭勒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25•【字号】内政发[2013]79号•【施行日期】2013.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内政发〔2013〕79号2013年7月25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精神,全面推进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我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和化工废渣等,占全部工业固体废物的82%。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大,对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了极大挑战。

“十一五”期间,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6.2亿吨,新增堆存量3.5亿吨,总堆存量达11亿吨。

“十二五”时期,预计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将达到13.5亿吨,堆存量净增6亿吨,总堆存量将达到17亿吨。

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加强宏观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1.25•【字号】内政办发[2007]6号•【施行日期】2007.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07]6号2007年1月25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二阶段工作方案全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意见》(内政字〔2005〕261号)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扎实工作,大力开展对生产矿山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检查、对本系统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和参与办矿问题进行清查的“三查”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具体表现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全面清理;关闭小矿山的力度不断加大,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煤矿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步伐加快,“双轨制”全面并轨;规范工作全面展开,矿业开发的市场准入条件、规划体系、政府投入地质勘查的良性循环机制初步建立。

全区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但是,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区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扎实,特别是个别地区对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的意识淡薄,在利用当地矿产资源招商引资中越权配置资源,私自批准开工建设选矿厂,造成一些热点矿种开采秩序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 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

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从企业、工业集聚地区和典型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循环经济实践,在不同层面积累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

围绕煤炭产业,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牧业领域,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生活用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绿色产业优势突出。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产品品牌优势,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绿色食品原料监控面积达到1524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到80多家,产品数达到243个,绿色食品产品数和生产总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位居全国第二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环境良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为发展循环经济确定了方向,并将制定实施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相继还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区循环经济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应看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一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仍然存在,对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机制与保障措施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是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缺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

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较低,尤其是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在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