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教案

《变形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性异化的批判和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变形记》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有什么了解?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简要回顾小说的情节。

2.教师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

三、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四、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1.请同学们找出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描写。

2.分析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复习主人公变形前的心理状态。

2.复习主人公变形后的心理变化。

二、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四、讨论小说的社会价值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社会价值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

六、作业布置1.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第三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主题思想和社会价值有什么新的认识?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1.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变形?b.小说的主题思想对现实社会有何启示?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五、作业布置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小说主题思想对你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同学们对《变形记》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有何新的认识?二、课堂讨论a.小说中的主人公变形对你有什么启示?b.你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冷漠对待?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部编版六年级变形记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变形记课堂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变形记课堂实录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部编版六年级变形记课堂实录》第一章学习目标1. 理解变形记的故事情节,能够简单介绍变形记的故事及主要角色;2. 能够掌握变形记小说中的有关数学科学知识;3. 探究变形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特点;4. 通过变形记科学小说分析作者的风格及思想表达;5. 将变形记的故事情节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坚定信仰,弘扬先进文化价值。

第二章课前准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二、教学目的:1. 理解变形记的故事情节;2. 熟悉变形记的主要角色;3. 了解变形记的故事发展过程;3. 增强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活动准备:本节课准备“重要句子背诵”活动;2. 辅助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变形记前几章节的视频。

第三章课堂实录(一)热身活动1. 用问答的方式布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思考、交流。

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变形记》,那么,你们能够简单介绍变形记的故事及主要角色吗?学生:变形记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小朋友历经艰难终于发现了立方体的秘密,主要角色有小朋友班长以及塞瑞斯等等。

2. 播放变形记前几章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观看后问学生对变形记的印象,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老师:你们觉得变形记的内容很有意思吗?学生:有,很有意思,这本小说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科学知识。

(二)重点活动1. 带领学生分析变形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特点。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变形记中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学生:班长和塞瑞斯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很聪明,勇敢,有好奇心。

2. 探究变形记小说中的科学知识老师:我们一起来看变形记中,小朋友们学习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学生:他们学习了多边形、立方体等知识,又了解了三角形的相互关系等等。

(三)小结老师:今天的课我们就说到这里,你给自己一句话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吧!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变形记,了解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也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很有趣!。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

变形记语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变形记》的阅读与理解,探讨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历及其深层寓意,分析作者弗朗茨·卡夫卡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变形记》的情节、人物、主题和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并解读作者卡夫卡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变形记》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

2. 速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

3. 精读:逐段分析课文,深入探讨主人公变形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解读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分析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变形记》2. 故事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3. 写作手法:象征、暗示等4. 主题思想:人与社会的异化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变形记》为例,谈谈你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2. 答案要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思考,阐述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卡夫卡的文学世界。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解读。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变形记》教案变形记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2.了解卡夫卡;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4.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

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

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三、阅读讨论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问题A的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

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涉及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过及其家庭成员的反应,探讨小说中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深层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培养对现代派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及其家庭关系的变化,探讨小说的深层主题。

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格里高尔的变形所象征的社会异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变形记》原文、学习笔记、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初次变形。

3. 精读:分小组研读第二、三章,关注人物性格和关系变化,讨论变形的深层含义。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家庭地位变化。

b. 学生通过例句解析,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场景,如“房间”的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章节划分及主要情节。

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象征手法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变形”的理解。

答案示例:变形在小说中象征着主人公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深层主题。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形”现象,提高对社会现象的敏锐度。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

《变形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变形记》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变形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撰写评论性文章。

二、教学重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复印精选的《变形记》原文。

2. 编写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变形记》这本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变形记》的精选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背景是什么?主人公是谁?他有何特点?b. 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情节?c.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他们的感情和行为有何变化?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进一步讨论《变形记》中涉及的一些主题和象征意义:a. 故事中的蝈蝈形象代表着什么?它们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有何影响?b. 故事中的人物代表了哪些社会角色或者价值观念?c. 故事中的转变和变形有何含义?对人类存在和成长有何启示?4. 表达与创作(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选择的主题有:a.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b. 人类的社会角色和行为准则。

c. 人类的自我成长和变化。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文章,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化对相关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变形记》的理解和对相关主题的把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化对相关主题的理解。

例如,可以阅读《变形记》作者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1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1

《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变形记》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悟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相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悟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微环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探讨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

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状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苦痛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非常苦痛,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二、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情节心情或看法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格里高尔惶恐、回忆忍受苦痛无望秘书主任惊骇、逃走父亲愤怒、驱逐打击厌弃母亲惊骇躲避`昏厥冷漠妹妹关切生气厌弃其次课时探讨以下问题: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细微环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精确,让人可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简单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意细微环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探讨问题中的重点,要留意延长和拓展。

根本缘由是人性的丢失,人失去了自己原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丢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课堂实录
[师] 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反复阅读《变形记》课文了。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这篇著名的小说。

我们先来品读第一段。

(教师朗读课文第一段,以冷静而低沉的语气、语调渲染气氛,营造一种符合文本风格的课堂气氛)
[师] (问)格里高尔变形后的身体感觉如何?
[生] 格里高尔变形后身体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为了能够向右边睡,他足足试了一百次,一直试到腰间感到一阵阵“隐痛”才不得不停止。

[生] 他只不过为了挠挠肚子上的“痒痒”,就要承受“浑身一阵战栗”这样的痛苦。

[师] 请大家想想:翻身、挠痒,这些在平时轻而易举的动作,可是现在对于格里高尔来说却是难于上青天。

这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这次“变形”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师] 格里高尔的“不便”是不是就这两点呢?能否再从文中找到一处?
[生] 我觉得格里高尔开门那一段写得特别精彩。

[师] 就请这位同学表情朗读格里高尔开门的那一段文字。

[生] (缓缓而沉重地)格里高尔扒着椅子慢慢向门口移去……
[师]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味道,很好。

这段文字描写了格里高尔起床开门的经过。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们认为这个词应该是……?
[生] (齐答)艰难!
[师] 大家感受到他的艰难了。

请问,你们是从哪些词语、句子里看出他的“艰难”的呢?
[生] 他用嘴巴来转动钥匙,“这无疑已经给自己造成某种伤害了,因为一股棕色的液体从他的嘴巴里流出来,淌过钥匙并滴到地上……”我觉得这就是写格里高尔流着血在拼命地开着门。

开门,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格里高尔却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可见他的艰难。

[生] “他竭尽全力,死命咬住钥匙”也表明了开门的艰难。

[生] “他随着钥匙的旋转而绕着锁孔舞动”。

[生] 还有,他“吊在钥匙上,用全身的力量将钥匙压下去”也看出了开门的艰难。

[师] 还有吗?(学生停顿,教师启发)本段第一句中,格里高尔为什么要“扒着椅子慢慢地向门口移去”?
[生] (恍然)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已经无法像人那样直立行走,所以要借助椅子“移动”,到了门口,还要“用力撂下椅子”,再借着这股力向门口扑去”,最后又不得不依赖门板的支撑,才得以“直起身子”。

从床铺到门口,几步路的距离,但是格里高尔却走得如此艰难!
[师] (由衷地)分析得真好。

不过,格里高尔为什么要如此艰难地挣扎着去开门呢?
[生1] 为了上班。

[生2]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生3] 害怕因此而失业。

[师] 是啊,已经如此处境艰难了,还是这样惦记着家人,为家人着想。

联想到前面内容,当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为“甲虫”时,虽然身体极为痛苦,但他内心关注的似乎却不是自己。

大家说说,当时他关注的是什么?
[生1] 是要去及时上班。

[生2] 是要养家糊口。

[生3] 是不想让父母太过担心。

[师] 我有句话想问问大家。

当你突然遇到一件不幸的事,或者说你得了一场大病吧,你会怎么做呢?
[生1] 我一定会想办法治好自己的病。

[生2] 我至少要好好休息好好保养自己
(众生笑)
[师]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想法。

但我们反观格里高尔,不觉得他太反常吗?他真的对自己毫不关心?
[生] (沉吟)我想,恐怕是家庭生活的重压吧。

他要是太关心自己家庭怎么办?一个家庭总得有人要多做一点奉献的。

[师] 请注意:在这里,肉体的极度痛苦与内心的指向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冲突,一般而言,任何人遭遇这种不幸都会痛不欲生,但格里高尔却居然想着自己的工作。

这只能说明在他心中最有分量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工作!
我还想问一句:如果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格里高尔这样的人,你将怎样评价他?你会给他打多少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1] 我给他打满分。

我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了,完完全全的奉献,丝毫不讲求回报。

我敬佩这样的人。

[生2] 我只给他打60分。

因为他太没有自我!一个不关心自己的人,其实是对家庭的最大的不负责!因为,他是家庭中的支柱,他一旦倒下,他的家庭就完了。

所以,他不关心自己就是不关心家庭。

[生3] 我给他打90分。

我认为他对家人的真诚和奉献非常值得我们敬重,所以我总体上肯定他。

我扣他10分,看法和他(指[生2] )差不多,但我认为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他不关心自己,我觉得也是当时的情形所逼,人有时确实是会忘记自我的。

[师] 是啊,这就是格里高尔。

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

格里高尔在遭遇巨大不幸时,他的意力似乎并不在自己的不幸上!他始终牵挂的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工作。

格里高尔如此关心家人,他的家人在他遭遇不幸后如何对待他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后两节,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翻阅课本,认真勾画,教师巡视,7分钟后,学生陆续发言)
[生1] 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父亲用苹果轰炸他,其中一颗苹果居然深深“陷进”格里高尔的后背,我觉得这位父亲简直是残酷。

我觉得就是对一只小虫这样做都太过分了,何况是对自己儿子——一直深爱着家人的儿子!太没有人性了。

[生2] 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把他推进房内的一幕:“格里高尔当即血流如注”几个字让我痛心!
[生3] 妹妹从来不对哥哥说一句话,最后说的一句却是在训斥哥哥。

可是哥哥即使变成甲虫后却依然关心着妹妹。

可以说,哥哥最牵挂的就是妹妹了,但妹妹最后却这样对待哥哥。

我为此心里非常难受。

[生4] 我感受最深的是:格里高尔后,全家人都感到非常轻松愉快。

我一直在想,这家人到底怎么啦?当格里高尔好好的时候,大家都那么依赖他,一旦他没有价值甚至成为家庭负担时,大家就巴不得他赶快自己死去以免拖累自己。

如果我生活在这样家庭,我真的觉得还不如死掉!
(教室非常寂静,大家似乎都受到这一番话的感染。

教师于是插话道:)
[师] 那么,如果大家是格里高尔的家人,你会怎样对待这只“虫形人性”的大甲虫呢?
[生1] 我不会像他的妹妹一样,整天不和他说一句话。

我想,他一定更需要安慰,更需要关怀。

我会经常和他聊天,不管他能不能听得懂!
[生2] 我不会像他父亲那样粗暴地对待他,毕竟他是自己的儿子。

我一定会为他营造一个他感到舒服的空间。

[生3] 我决不会在他受伤之后对他不闻不问,我会竭力为他疗伤,尽量减轻他的痛苦。

[师] (追问)你不怕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会吓跑家中的房客以致失去经济来源吗?
[生] 我决不会为了金钱而丢弃亲情!
[师] (再问)你愿意常年与一只大甲虫生活在一起吗?
[生] (毫不犹豫地)他毕竟是我的亲人呀!
[师] (三问)当别人因为你的哥哥是一只甲虫而取笑你、疏远你,你还会一如既往地心他照顾他吗?
[生] 为自己的亲人受这点委屈,我无怨无悔。

况且,如果有人因为这件事而取笑我、疏远我,那么他就根本不值得我去和他交往。

[师] (四问)最后,如果你的一切关心和努力实际上都帮不了哥哥摆脱困境,你怎么办呢?
[生] (斩钉截铁地)即使我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我也永不放弃!只要我尽到自己的心,我就对得起自己的亲人!
(全班同学鼓掌)
[师] (动容地)我为你的爱心而自豪,我为你的父母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而自豪,我为你的班级有你这样的同学而自豪!你的爱心是我们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