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第9章 社会制度

第9章 社会制度
制度与制度之间要协调配套。)
制度变迁的规律
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表现为: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统一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 统一
3)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4)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三、中国的体制改革
(一)内容和特点 (二)积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
内容和特点
在一定意义上,体制改革表现为社会各重要领域的制度改 革,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 育体制改革等等。
2)宗教提供情感上的安全、认同感,并在诸多观念的冲 突中提供一种固定的参照点。
3)宗教使规范神圣化,并将群体的目标提升到个体的目 标之上。
4)宗教为对现存的社会模式的批判提供作为其基础的标 准,这是宗教的先知功能。
5)宗教使社会秩序合法化,为社会秩序提供稳定性,并 且经常帮助维系现状。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 四、社会制度的分类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 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
在我国,制度一词有特定的含义,“制” 是制约或控制, “度” 指限度。社会制度主要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而 设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机构与设施。社 会制度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对人制 约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学中,制度常常被认为是人为设计的,制度的形成 是人们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当某种行为或互动方式使人 们感到有好处时,人们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方式,于是这种 行为方式、互动方式被制度化。制度可以减少人们共同活 动的“成本” ,减少成本成了某种行为方式制度化的理 由。
制度化的作用
不同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因而有不同的作用,但从总体上 说,制度化的基本作用是:

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制度,是指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 质设备等要素的复合体。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 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 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的起源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2.杜林的暴力论
3.萨姆纳,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 求——饥饿、爱情、虚荣和恐惧。 4.白拉德,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欲望。 5.结构功能学派,社会制度起源于个人和群体 的相互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缺陷:忽视了满足需要的手段和途径,无法 解释社会制度的变异性。
当代中国家庭制度的特征: 1.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2.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3.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和 制度。 经济制度最初存于家庭制度中,后独立于家 庭制度。 经济制度的主要功能 规范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保障社会生 产和再生产的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 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特征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 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走向: 1.经济制度方面 2.政治制度方面 3.文化制度方面
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产生于满足 人类需要的手段和途径——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制度形成的途径 自发形成,民俗——民德——制度。 立法产生。 社会制度的本质 社会制度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固定化,是 把人类社会交往中各种关系,用规章、准则、制 度、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
社会制度的层次 第一,高层次的、广义的社会制度。总体社 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 制度。 第二,中层次的、中尺度理解的社会制度。 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 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等。 第三,低层次的、狭义的社会制度。社会生 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社会组织的 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

社会学PPT:社会制度

社会学PPT:社会制度
每个具体的社会制度,都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 来引导社会成员作出符合社会运行总目标的行为 选择。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 笑”。马诺此言一出,立刻招致网友对她潮水般 的批判,并被广电总局封杀。
2、社会规范体系(基本成分) 是协调个体与群体及社会的利益和目标
冲突的一整套机制和规范。包括: 社会习俗:表现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
2、 续
这种规范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社会的有识之士对其加 以比较、取舍、创新、改革,并加以组织化、条文化 就创造出适合时宜的制度。这种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 自然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系统模式就是自然形成的社 会制度,例如,家庭、婚姻、宗教、国家等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 体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作出一系 列行为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等,如银行制、 议会制、军事制度、教育制度。
社会制度
一、 1社会制度的概念 2、社会制度的构成、 3、社会制度的类型特征 4、社会制度的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重点:社会制度的构成和功能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 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
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如一 夫一妻制、现代企业制度等。
3、爱尔乌德、孙本文
制度是“系统化的社会习 而有系统的行为规则。那是社 会生活的工具,用以满足共同 生活的需要,以达到共同生活 目标”。 ——孙本文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 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值得与不值得等的一 种主观判断。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 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 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 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 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 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 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社会学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二)社会制度的含义
规范体系。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
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
范体系。 社会组织或机构。制度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系 统化的和稳定的程序或社团。 综合说。社会设置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 而设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机构 和设施。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制度变迁
1、制度变迁是社会运行的常态 2、制度的生命周期 形成阶段 成熟阶段 形式化阶段 消亡阶段
三、我国的体制改革
1、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制度依赖
3、体制改革中行动者参与的问题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普遍性
特殊性
相对稳定性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一)本原的社会制度和派生的社会制度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价值系统:关于该社会制度的目的和宗旨,是 一项社会制度所确立的根据和人们应当接受的 理由。 规范体系:社会制度中包含的一整套行为规则, 用以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组织系统 :实施社会制度的社会成员、群体 和组织机构。 设施系统 :社会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资源 。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一)社会制度的三个层次
社会经济形态层次。(Social System)
社会生活领域层次。(Social Institution) 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Rules and Regulation)
(三)社会制度的起源 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 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 人们预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 择、积累的结果。 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的共同生 活、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一、名词解释1.社会制度(社会设置)答: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2.功能主义答: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潮流,在20世纪的社会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德、帕森斯、默顿等人。

结构功能主义者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一个整体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和具体部分组成,而每个系统和部分又承担着整体社会的一部分功能,正是以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整体得以存在,因此,他们从社会整体存在的必要性出发来分析个体行为和社会制度、社会现象,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必然是某种功能性的体现,功能主义由此得名。

3.制度化答:制度化是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即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承担某种角色时,他们会按照彼此预知的,并被认为是正当的与合法的方式去行动。

制度化不但反映在微观的社会互动之中,也反映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

二、简答题1.社会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答:社会制度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这些要素系统包括五个方面:①规范系统;②策略系统;③知识系统;④组织系统;⑤设备系统。

(1)规范系统规范系统是社会制度的首要要素。

在社会学中,可以将规范理解为权利安排与行动准则的总和。

①权利安排决定的是在社会制度框架中社会成员进行社会行动的基本权利,也即责任和义务的分割,往往涉及的是制度中的社会成员如何利用制度框架中的资源来实现其行动目标,满足社会需求。

权利安排既可能是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可能是以各种非正式方式出现的习惯。

只要这些习惯涉及人们在社会行动中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的界定,就属于权利安排。

②所谓行动准则,一般是指社会行动者能够以话语方式表达的对行动进程的规定,往往涉及行动者在说明行动的理由、过程、结果时应遵循的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确定方式。

社会学_社会制度

社会学_社会制度


首先,它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双方权利 与义务的规定,这是社会性的外部规定, 对个人具有命令的一面。 其次,它是对一定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的 基本规定。
3.组织系统
Institution本身就有协会、学校、
机构等意思。制度是包括机构与设 施的。这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 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只有通过 组织的活动,社会制度才能使人们 接受其控制,发挥社会制度的特定 功能。
向功能。 第二,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制度具有社 会整合作用。 第三,从文化层面上看,社会制度起到了 文化积累和延续的功能。
(二)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1.从性质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
的功能:正功能还是负功能。 2.从层次的角度考察社会制度 的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
正功能 显功能 负功能
学校教育的功能
教育制度的载体是学校,
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有:



(1)社会化 (2)社会控制 (3)培养与筛选人才 (4)科学研究
二、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联系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系统中的分支系统,是一
般社会制度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存在形态和具 体表现。因此教育制度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社 会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被少数人垄断
1、制度的惰性
制度是既存的传统习惯的合理化行
为模式,这种模式一经制度化(被 公认的标准化而成为稳定的规定), 就容易形成刻板的东西,制度变得 僵化或形式化。
2、“制度化逃避”
它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违背制度要
求,但在现实中又行得通的行为与现象。 这种“制度化逃避”是形式上的制度与现实 中的制度的矛盾。 所谓形式上的制度,即是公认的、成文的制 度;现实中的制度,即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实 行着的制度。 从制度本身的要求来看,这两种制度重合的 程度越高越好。

社会学 第九章 制度51插图版

社会学 第九章 制度51插图版
第九章 制度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制度的类型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形成
三、制度的构成要素
制度
一、制度的定义
1、劳史(Ross)、霍伯特(Hobhouse) 2、季亭史(Grldings)、赫芝拉(Hertzler)
3、爱尔乌德(Ellwood)、孙本文

是由习俗和已接受行为所授予的。传统权威基于固定不变的、历史 悠久的地位,韦伯称之为“永恒的昨天”的权威。 是由一位领袖所具有的与其追随者建立特殊关系的能力而导致的权 力。它亦称“感召的权威”,来自于个人人格的某种素质,这种素 质与普通人不同,具有超人的特殊力量与品质。 其基础是基于理性建立的规则,这些规则反映了组织依据制度来达 到目标的系统性尝试。
5、五种社会活动领域
五种主要社会活动领域相应地形成了五种制度:

(1)经济制度: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调整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3)文化教育制度:为了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创造、运用、传 播而设立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执行,而现代社会,这些“少数人”就 是各种执行制度的专门机构与设备中的 工作人员。
第三节
制度的类型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教育制度
制度有哪 些。。。
一、政治制度
1、什么是政治制度? 2、政治制度的功能
3、政治权力
4、安全阀制度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科网页
1、什么是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王193-194) •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 派生的社会制度:是在本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分化、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它是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制度。 •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有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
后又发展为科学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后面增加社会制度构成要素 • (朱力的内容) • 1、观念系统 • 2、规范系统 • 3、组织系统 • 4、设施系统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王 192-193 ) • 1、普遍性 • 2、特殊性 • 3、相对稳定性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四个要素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又决定了不同时期社会 制度的差别。
• 如古代与现代教育制度的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 统,设施系统都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现代社会主要有五种社会活动领域: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 化活动、公共服务、私人生活相应形成了五种制度:
• (如婚姻制度、财产制度、生产制度、产权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 3、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而不是经常处于明显变化之中的。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王193-194) •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 本原的社会制度:那些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形成、并在社
• (1)经济制度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行为主体相互关系的调整等方面 的基本规范的总和;(2)政治制度 即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 位与相互关系、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3)文化教育制度 即为了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创造、运用、传播而 设立的各种规范的总和;(4)公共制度 即关于由政府机关或社会团体 举办的公共事业,以及对于社会成员的直接社会服务方面基本规范的总 和。(5)私人制度 亦称婚姻家庭制度,即关于婚姻、生育、亲属以及 家庭的私人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若细分还有科学技术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文化艺术制度、军事制度等
• 四、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朱的内容)
• 1、观念系统 指的是用来阐述制度的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 的理论基础。它们通常体现在一系列的社会学说,理论或思想
上。特别是集中体现在社会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上。它是一组价 值观念群,由几个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构成。当抛弃这些观念时, 这一社会制度也随之消亡。
• 例如:改革开放前,经济原则是建立公有制,遵循“一大二会三 纯”的观念原则,பைடு நூலகம்革后,市场经济......
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本 原社会制度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王193-194) •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 经济制度与家庭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两个基本制度,
即本原的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王193-194) •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有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
后又发展为科学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
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 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
•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 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等。它对正式制 度起到支持、补充等作用。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四、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朱力的内容) • 1、观念系统 • 2、规范系统 • 3、组织系统 • 4、设施系统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3、组织系统(institution)组织系统是实施社会制度的社 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机构。
• 这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也是主体部分),是制度及 其规范的载体。
• 只有通过组织的活动、社会制度才能使人们接受其控制, 发挥社会制度的特定功能。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所以,它研究的是这些规定所反映的社会结构方面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2、社会制度的起源 • 自然起源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被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
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是选择积累的结果。(举例:古代科举与 现代高考)人类学对制度的起源考察主要持此观点。 • 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 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认为理性地设计行为规范有利于减少合作 的成本,有利于实现目标和秩序。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政治领域。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王) • 1、含义:在社会学中,社会制度的研究选取中等层次的社会生
活领域层次,而非宏观的社会经济形态层次,及微观的具体社会 活动层次。
• 所以,在社会学中,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 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2、规范系统 它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起实际作用的要素, 是一系列关于人们特定社会行为模式的规定。
• 社会规范通常包括各种准则、条例、章程、纪律、程序 等。这些规范的综合就构成了制度。社会制度通过各种 具体规范来确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规定了社会成员在社 会生活中的角色身份。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 1、普遍性 :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
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王 192-193 ) • 2、特殊性: • 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 • 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
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 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4、设施系统 设施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和物质基 础。
• 设施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象征性的,如国旗、军旗、 组织的标志物,它是制度组织概念系统的物质化表现。
• 另一类是实用性的物质设施,如教育体制得以实行的学 校、教室;法律的载体,法庭、监狱等,经济制度得以 运行的生产工厂厂房,银行大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