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合集下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概述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的疾病。

患者常常表现为骨髓异常增殖,以及外周血和组织器官的浸润。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白血病治疗期间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1. 个人卫生•白血病患者的注重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洗漱用品以及保持卧室的清洁和通风。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定期更换被褥和枕头套,保持床单和衣物的清洁。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 饮食护理•白血病患者需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帮助消化和排便。

•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胃肠道不适。

•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3. 预防感染•对于白血病患者,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由于白血病导致造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保持居室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

•控制患者的访客数量,尤其是密切接触的访客。

接触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如果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避免与患者接触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如感冒、流感等。

4. 密切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护理•白血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并给予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和治愈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6. 规范用药•白血病患者常需要接受化疗、放疗和其他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文章目录*一、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1.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3. 白血病的症状*二、白血病吃什么好*三、怎么预防白血病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1、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1.1、身体清洁:白血病的本身及化学治疗均会造成白血球降低、抵抗力差,此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沐浴、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清洁。

进食前后都要洗手、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

因此,这是属于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式之一。

1.2、饮食方面:因白血病细胞抢走大量养份,故白血病患者应多补充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牛奶等,为避免用力解便造成出血,应食用高纤维食品,如:绿叶疏菜、水果,饮水每天3000cc 以上。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要注意食品选择须考虑清洁卫生,同时不吃生食,尽量避免咖啡、酒精及辛辣调味品,以预防肠胃道受伤害。

2、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2.1、病毒(10%):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

2.2、电离辐射和化学物质(15%):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2.3、遗传因素 (15%):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

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3、白血病的症状 3.1、口腔和皮肤:AL尤其是M和M,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45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

3.2、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可出现骨骼、关节疼痛。

3.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常见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白血病引起的贫血、代谢率增高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小板过低致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出血,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5)预感性悲哀:与白血病久治不愈有关。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根据病人的体力,活动与休息可交替进行,急性白血病病人以休息为主;慢性白血病病人治疗期间要多休息。

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将常用物品置于易取处,脾大者嘱病人取左侧卧位。

避免弯腰和碰撞腹部。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对食欲差者可少量多餐进食,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二)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头昏、乏力的程度,注意精神状态,注意面色、口唇及甲床是否苍白,注意血红蛋白含量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2)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发生的时间、部位、范围,注意生命体征及大、小便的颜色和量,注意病人有无头痛、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的征象,注意血小板计数。

(3)观察有无感染征象,注意体温变化及热型,注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对症护理病人在诱导缓解期间容易发生感染,粒细胞绝对值≤0.5×10°/L时应行保护性隔离。

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

有感染征象时应立即协助医师做血液、咽部、尿液、粪便和伤口分泌物的培养,遵医嘱用有效抗生素。

此外还应针对贫血、出血等情况进行对症护理。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护理规范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护理规范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是有关个人、社会或家庭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这些反应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并能通过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

合作性问题是不能通过护士的独立手段解决的由疾病、治疗、检查引起的并发症。

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来共同处理以减少或解决并发症发生的问题(表1)。

表1 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
以上分析中可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有明显区别,合作性问题不属于护理诊断,但属于护理工作范围内的项目。

它们根本区别在,前者是可以通过护理手段解决的问题,后者必须与医生合作解决问题。

在临床上,很多护士将合作性问题作为护理诊断来使用,如手术后出血、休克、心律失常等。

而这些问题又不能通过护理手段解决,因此,出现的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不能围绕护理工作来制定,使一些护理计划失去了临床指导的真正作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护理诊断的目标和措施是属于合作性问题范畴内的。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护士对两者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如果护士能通过深入地学习,弄清两者的概念,在临床应用中就
不会感到护理诊断制定的困难。

急性白血病病人护理

急性白血病病人护理

化疗主要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 段。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防治感染是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 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 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 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急性白血病分为: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能是人体在病毒、 放射、化学、遗传学因素作用下,机体免 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及消灭, 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
制定计划
四、治疗要点 ★
(一)化学治疗
1.化疗原则:早期、足量、联合、间 歇、阶段、个体化。
联 合 化疗
S
G2
G1
M
G0
2.化疗阶段
(1)诱导缓解阶段 是指从化疗开始到完全缓解的阶段。迅速
杀灭白血病细胞,使白血病的症状、体征 消失,无器官浸润现象,外周血象的白细 胞分类中无幼稚细胞,骨髓象中相关系列 的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之和<5%。
(2)合理休息 BPC<50X109/L时,要限制 活动,BPC<20X109/L时,绝对卧床休息。
(3)谨慎用药 慎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对 血小板明显降低的病人进行酒精擦浴。
(4)消除病人不安情绪。
(5)各部位出血的防护
▲皮肤出血防护 避免损伤皮肤。 ▲鼻出血防护 忌挖鼻孔,不用力擤鼻涕。少
量出血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大量出 血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口腔、牙龈出血防护 避免损伤。牙龈渗血 时,可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片、三 七粉、云南白药。
急早幼粒白血病化疗:用维甲酸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合作性问题是指病人某一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或结构的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用医疗和护理两方面的措施共同加以解决,而非护理措施独立解决的问题。

如“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体位不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不能活动的关”,等护理诊断,可由护士改变病人体位,拍背、雾化吸入,帮病人吸痰或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给予气垫床,随时翻身等护理措施来解决病人问题。

而对一些合作性问题,如潜在的并发症:“低氧血症与肺炎有关;”这一问题的处理护士需与医生合作,按医嘱给予抗生素、给氧。

又如合作性问题“潜在的并发症:颅内压增高”的观察需由护士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由医生决定处理方法。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是指由护士独立或相对独立完成的工作范畴之内所涉及的病人健康状况,它与医疗诊断有根本区别。

但又有一定联系。

病理变化常常与引起健康问题的原因相关,当然这些原因除了病理的,还可以是社会的、家庭的或认识方面的。

一个病人的医疗诊断确定后,常有相应的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需要护士去处理,但这一点又不是绝对的,相同医疗诊断的病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文化、遗传和社会背景,其行为反应必有不同之处,因此反应出来的健康问题必有差异。

即使健康问题相同,其原因也不会相同,所以护理诊断是绝对不会千篇一律的。

总之,护理诊断是护士独立性工作范畴的体现,它帮助决定护士对病
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临床表现
4.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表现
(1)髓外造血表现:
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肿大,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 以急淋较为显著。
(2)骨和关节浸润:
以四肢长骨、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部分呈游走性关节痛,常伴胸骨压痛。骨和 关节痛多见于急淋患儿。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学习小结
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为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各种浸润症状; 治疗原则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护理措施主要为预防感染、防治出血、用药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等。
谢谢
(3)皮肤黏膜的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及睡前用漱口液漱口;选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损伤口 腔黏膜。保持肛周、会阴部皮肤清洁,大便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盆,防止肛周脓肿。勤换内衣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避免预防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接种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 炎糖丸。
(5)及早发现感染征象: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检查口腔有无齿龈红肿,咽红、肿、痛,肛周及外 阴有无异常。
护理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 (1)防治出血:白血病本身及化疗后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50×109/L时可出现出血症 状。护理措施参见本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措施。 (2)熟悉各种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了解化疗方案及给药途径,遵医嘱正确给药。 1)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大,药液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坏死,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注射 前应确认静脉通畅,若药液渗出,立即停止给药,局部给予封闭治疗。 2)由于化疗的疗程较长,静脉给药者需有计划选择血管,目前多选择应用PICC。 3)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及过敏史,门冬酰胺酶按规定做皮试,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敏 反应。 4)某些药物遇光分解,如甲氨蝶呤静注时应注意避光。 5)鞘内注射时浓度不宜过大,缓慢推入,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摘要】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侵润到其它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

针对这些症状,我院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小儿白血病的预后有很大改善,从而延长小儿白血病患儿的生存期。

【关键词】白血病;临床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例为26例,均为白血病患儿,其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为12岁。

幼儿期14例,学龄前期8例,学龄期4例。

2 护理体会2.1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因素。

2.1.1 保护性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白血病患儿应与其它病种患儿分室居住。

患儿居住的环境要达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20min/次。

这样能及时减少室内的尘埃数,有效地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率。

同时可配备开放式或密闭式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为不允许进行开窗通风的患者进行紫外线消毒。

2.1.2 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白血病患儿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当温度环境适宜(22℃以上),身体状况允许时,可经常淋浴,但不要对皮肤进行搓擦,并在短时间内结束洗浴,以免大量消耗体力,引起不适,并勤换衣裤,保持汗液排泄通畅,减少毛囊炎和皮肤疖肿的发生。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2.1.3 严密观察感染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进行消炎,以达到促进局部吸收的作用[2],对合并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1.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1)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毒性作用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及化疗致食欲下降、营养消耗过多有关。

5.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与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病人难以接受、以及家长缺乏白血病的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休息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

长期卧床者。

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

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

以免交叉感染。

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

普通病室或单
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

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3)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

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3.出血护理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

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的护理措施。

4.使用化疗药物时应注意(1)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入,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减少不良反应。

(2)熟练穿刺技术。

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

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

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光照可因起某些药物分解。

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药物分解。

操作
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5.输血的护理骨葡暂时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疗的必然结果。

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

输注时应严格输血制度。

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调整滴速。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6.增加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鼓励患儿进食。

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7.消除心理障碍(1)热情帮助、关心患儿。

让年长患儿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2)向家长及年长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宜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达70%左右,部分患儿已获治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

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

(3)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

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

使患儿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

(5)定期召开联欢会,让新老患儿家长交流体会。

让初治者看到己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

8.缓解后的护理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的白血细
胞(约107个),这是复发的根源,还需坚持化疗。

化疗间歇期可出院,按医嘱给药及休养。

已持续完全缓解1~2年者,化疗间歇期可上学,但应监测治疗方案执行情况,并教给家长进行护理的技术。

9.健康教育鼓励患儿学习.注意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使患儿的疾病、心理均获得治愈。

持续完全缓解停止化疗者,应嘱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