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湖南花鼓戏动作教学设计

湖南花鼓戏动作教学设计

湖南花鼓戏动作教学设计一、引言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

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彩的动作设计使其成为了观众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适用于初学者的湖南花鼓戏动作教学方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湖南花鼓戏的动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基本知识和表演特点;2. 学习和掌握湖南花鼓戏的基本动作和姿势;3. 能够通过动作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4. 发展艺术表演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湖南花鼓戏基本知识- 介绍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分析湖南花鼓戏的表演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湖南花鼓戏基本动作和姿势- 活学活用花鼓戏中的基本动作,如行走、转身、鞠躬等;- 学习花鼓戏中的基本姿势,如手势、眼神等;- 实践演练,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表演这些动作和姿势。

3. 角色表演技巧- 教授角色表演的基本知识,如角色的性格、情感等;-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展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练习角色转换和角色表演技巧,如表现喜怒哀乐等。

4. 舞台练习和演出- 指导学生在舞台上进行动作练习,注意动作和姿势的流畅性和协调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出,让学生将所学动作和技巧应用到实际演出中;- 提供反馈和评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示范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看和学习到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2. 创造性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作设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和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运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表演技巧。

五、教材和教具1. 湖南花鼓戏相关视频和录像片段2. 角色表演练习的道具和服装3. 镜子和摄像设备(用于学生自我观察和改进)六、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3. 定期举办小型演出,以评估学生的表现和发展。

花鼓戏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花鼓戏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花鼓戏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课程背景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以鼓点和花样动作为主要表演方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为了传承和弘扬花鼓戏艺术,许多学校开始开设花鼓戏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教学计划旨在为中小学校开设花鼓戏课程的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以达到学生学习花鼓戏艺术的目标。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花鼓戏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熟悉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培养学生对花鼓戏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花鼓戏的起源和发展•花鼓戏的起源及其与其他戏曲类型的关系;•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流派。

3.2 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动作•学习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鼓法;•练习花鼓戏的基本动作和身段。

3.3 花鼓戏的经典剧目欣赏•介绍花鼓戏的经典剧目,如《貂禅传》、《庐山恋》等;•给学生观看与讨论经典花鼓戏剧目。

3.4 花鼓戏的表演实践•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花鼓戏表演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

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4.1 教学方法•组织文献查阅和课堂讲解,介绍花鼓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动作;•观摩经典花鼓戏剧目录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分组实践,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进行花鼓戏表演。

4.2 评估方式•考察学生对花鼓戏的理解并写出相关报告;•考察学生对鼓点和动作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表演实践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音乐教室设备:花鼓、鼓棒等;•视频及录像设备:用于播放花鼓戏演出录像;•书籍及资料:《中国戏曲全集》、《花鼓戏教材》等。

6.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12周,每周1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课程内容课时数教学形式花鼓戏的起源和发展2文献查阅、课堂讲解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动作4示范教学花鼓戏的经典剧目欣赏2视频观摩、讨论花鼓戏的表演实践4分组实践、表演7.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受到花鼓戏的独特魅力,并掌握花鼓戏的基本鼓点和动作。

钢琴基础教程2花鼓教学讲解

钢琴基础教程2花鼓教学讲解

钢琴基础教程2花鼓教学讲解
钢琴基础教程2中的花鼓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花鼓的基本知识:花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一个圆形的鼓面和一个鼓身组成,通常用手或击槌来敲击鼓面。

花鼓一般用来打出节奏,并能够营造出不同的音色效果。

2. 花鼓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

在学习花鼓时,应将花鼓放置在钢琴演奏者的旁边,并保持身体挺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花鼓的鼓面上,用手指敲击鼓面。

3. 节奏:花鼓的节奏特点是三连音,演奏时要注意保持节奏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型来提高节奏感。

4. 力度:花鼓的力度要求相对较低,但要求音色清晰。

在演奏过程中,要掌握好手指力度的分寸,避免因力度过大而影响音色的清晰度。

5.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花鼓的演奏方法。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花鼓的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演奏方式和音乐表现形式。

通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花鼓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在钢琴演奏中灵活运用花鼓,为乐曲增色添彩。

同时,花鼓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花鼓》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花鼓》的背景和特点学习并表演《花鼓》的经典场景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花鼓》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花鼓》的剧本和音乐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戏曲《花鼓》的背景和特点教师通过讲解戏曲《花鼓》的背景和特点,向学生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戏曲《花鼓》的背景和特点。

步骤二:学习并表演《花鼓》的经典场景学生进行《花鼓》经典场景的学习和表演活动,通过模仿和练习,学生能够学习并表演《花鼓》的经典场景。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表演《花鼓》的经典场景。

步骤三: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学生进行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活动,通过表演和训练,学生能够培养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和训练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步骤四:传统文化兴趣和热爱的激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兴趣和热爱的激发活动,通过学习和表演戏曲《花鼓》,学生能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戏曲《花鼓》背景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对《花鼓》经典场景的表演能力观察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展示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的展示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和比赛,展示他们的戏曲表演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 教学大纲与考核标准

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  教学大纲与考核标准

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教学大纲与考核标准戏曲表演讲究“四功”、“五法”。

“唱”乃四功之首,可见声腔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声腔是根据剧目的需要以及人物性格、情绪发展的需要而安排的,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文学形象,使观众的听觉感官获得美的享受。

因此须要演员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

如:气息的运用,声音位置的掌握,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等。

只有通过声腔课的严格训练和充分的舞台实践,才能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声腔课程考试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课程的考试模式改革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由单一的对付考试向理解与应用型转变。

如声腔考试采取擂台赛、进录音棚录音等平时测试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的演唱测试手段,考试方式有开卷考、表演形式组合考、学科教师集体评分制等等,形式多样。

通过考试不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教学唱念考核(1)考核方式A、分阶段性考试,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每一首曲调授完之后和每一段念白授完之后,进行随堂性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消化程度,同时便于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B、采取现场面试方式,要求学生必须是背唱,背念,严肃认真,积极投入。

C、分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要求教研组授课老师参加。

(2)考试评分标准评分依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A、具有正确的演唱发声,演唱状态积极,演唱站姿正确。

B、演唱和念白内容完整流畅,规范,能较好把握演唱节奏、演唱韵味、演唱力度,要求音色美、音准好、基本功扎实等。

C、能比较好的,完整地体现一首曲调,一段念白的内容与风格,有较全面的表演力,艺术感染力。

(3)考核主体根据本课程特点,考试分数比例一般由唱念教研组所有授课老师、现场专家及学生家长代表出据自己的分数,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2、视唱、练耳考核在训练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乐理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的,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花鼓》这个传统戏曲的故事和表演形式。

培养学生的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花鼓》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花鼓》的故事和表演形式:学生将理解《花鼓》这个传统戏曲的故事和表演形式,并进行讨论。

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将通过戏曲欣赏和表演训练,培养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

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提高:学生将通过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的训练,提高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将通过创作和想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将通过团队合作和演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花鼓》的故事和表演形式:学生理解《花鼓》这个传统戏曲的故事和表演形式,并进行讨论。

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戏曲欣赏和表演训练,培养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

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提高: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的训练,提高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通过创作和想象,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演出,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花鼓》这个传统戏曲的视频和音频。

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培养的相关训练和指导。

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提高的相关训练和指导。

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的相关训练和指导。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加强的相关训练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戏曲表演和训练过程,评价学生的戏曲欣赏和表演能力,以及舞台表演和角色扮演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表演评价和团队评价进行评价。

花鼓戏校本课程设计

花鼓戏校本课程设计

花鼓戏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花鼓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2. 学生掌握花鼓戏的基本唱腔、身段动作和角色分类。

3. 学生了解花鼓戏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演唱花鼓戏的经典选段,并能进行基本的身段表演。

2. 学生学会分析花鼓戏的剧本,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能够自主编排花鼓戏小片段,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花鼓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戏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艺术创造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以花鼓戏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传承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限,但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花鼓戏的历史与文化- 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 花鼓戏的艺术特点与地域文化2. 花鼓戏的基本表演技巧- 唱腔:学习花鼓戏的四大唱腔(生、旦、净、末)- 身段:基本步伐、手势、表情训练- 角色分类:了解生、旦、净、末各类角色的特点3. 花鼓戏剧本欣赏与分析- 经典剧本选段学习-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4. 花鼓戏实践与创作- 学唱花鼓戏经典选段,进行身段表演- 自主编排花鼓戏小片段,展示创作成果5. 花鼓戏与地方文化传承- 探讨花鼓戏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了解花鼓戏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花鼓戏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周:花鼓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唱腔)第三周:花鼓戏的基本表演技巧(身段)第四周:花鼓戏的角色分类与特点第五周:花鼓戏剧本欣赏与分析第六周:花鼓戏实践与创作第七周:花鼓戏与地方文化传承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对花鼓戏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花鼓戏的声腔介绍

花鼓戏的声腔介绍

综合性音乐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戏剧发展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音乐手段
来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和传达情感。
声腔的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
旋律与情感的关联
01
花鼓戏声腔的旋律优美动听,不同的旋律走向和音程关系能够
准确地传达出不同的情感状态。
节奏与情感的表达
02
节奏是花鼓戏声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不同的节奏型可以
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
情感表达
花鼓戏声腔演唱注重情感表达,演员 需深入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通过声 音的变化和唱腔的处理,表现出人物 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
角色塑造
声腔演唱是塑造花鼓戏人物形象的重 要手段之一。演员需通过不同的声腔 和演唱技巧,刻画出不同性格、年龄 和身份的人物形象,使角色更加鲜明 、立体。
花鼓戏声腔在当代的发展与挑战
发展现状
创新实践
在当代社会,花鼓戏声腔得到了更多 的关注和保护,一些地方成立了专业 剧团和传承机构,积极推动花鼓戏声 腔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花鼓戏声腔 也面临着观众群体老龄化、市场萎缩 等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一些花鼓戏艺人和传 承机构开始尝试创新实践,如将传统 声腔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新的 剧目和表演形式等,以吸引更多年轻 观众。
03
花鼓戏的主要声腔类型
川调
01
02
03
旋律特点
川调是花鼓戏中最主要的 声腔之一,其旋律高亢激 昂,起伏跌宕,具有浓厚 的山野气息。
节奏形式
川调的节奏形式丰富多样 ,包括散板、慢板、中板 、快板等,能够生动地表 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演唱技巧
演唱川调时,演员需运用 真假声、轻重缓急等演唱 技巧,以展现其高亢激越 的艺术风格。
的细腻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花鼓戏声腔》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湖南花鼓戏声腔教学是花鼓戏表演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戏曲的“唱、做、念、打”四项基本功当中,唱、念是戏曲组成的重要部分,又是构成其独具风格、区别于其它剧种的主要因素。

湖南花鼓戏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可将唱腔分为四大类:1、川调(弦子腔、川子调),是主要腔调,曲调灵活多变,表现力强,由大筒和锁呐等丝竹乐器伴奏。

2、打锣腔。

曲调性较强,适应于抒情和叙述,一唱众和,以锣鼓和锁呐在唱句间伴奏,既丰富完整,又具有民歌色彩。

3、牌子。

包括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保持着载歌载舞的特点。

走场牌子有大过门配合表演。

锣鼓牌子或称为锁呐牌子,以唢呐、锣鼓伴奏。

4、小调。

包括各种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多作插曲用。

伴奏乐器中以大筒为主奏乐器,锁呐为色彩性乐器,并使用打击乐器。

本门课程与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欧洲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奏、重奏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湖南花鼓戏唱、念发声方法和曲调调式、曲调类型、曲调风格、曲调演唱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基本掌握湖南花鼓戏唱、念的特点,提高演唱水平,提高唱、念处理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实用型人才。

1、初步掌握一些花鼓戏曲牌的基本唱法,掌握好花鼓戏润腔技法的特点。

2、掌握长沙话的正确发音。

3、学习韵白念白,初步了解戏曲行当的念白特征。

4、结合声乐课和表演课以加强花鼓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通过花鼓戏声腔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些适应自己特点的演唱风格。

三、学习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选用了具有浓郁的花鼓戏风格的优秀曲调,其中包括正调、小调和传统曲调所改编曲目。

[男腔部分]扯白歌、望郎调、渔古调、三流、十字调、采茶调、洞腔、西湖调、梁山调、夜落金钱、辞店调、反十字调、道情调、西湖调快板、姨娘调、木马调、宁乡讨学钱调、过江调、西调、麻城调、媒公调。

劝调、安童调、新编老辞典调、长沙反调、长沙讨学钱调、南数调、四六调、中秋调、八音联调、洞腔洋烟调、还魂调、过江比古调、游春调、铜钱歌、八音联弹、革命工作是整体(选自《补锅》唱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选自《沙家浜》唱段)、宁乡正调、反西湖调、浓茶调、神调、阳雀调、败调、反手调、游春调新编。

六音神调、反神调、骂鸡调、复情调、走场牌子、反情调、八筒牌子、补缸调、哈巴调、悔不该应婚事乱配鸳鸯(选自《花子奇遇》唱段)、怎禁这晓风凉冷透衣襟(选自《珍妃泪》唱段)、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选自《野鸭洲》唱段)。

[女腔部分]望郎调、麻城歌、夜落金钱、采茶调、花石调、和调、采莲船调、嫂子调、西湖调、西湖调转三流、反十字调、十字调、阳雀调、山川调、西湖调、渔古调、瓜子红调、西调、神调、下湖调、劝夫调、道情调、洗菜心、反西湖调、手扶栏杆、木马调、西湖调吟腔、过江调、安童调、黄皮正调、放风筝、辞店调、蝶恋花、比古调、长沙讨学钱、放羊调、哭五更、小送郎、渔鼓调花腔、玉娥郎调、喜报三元、九连环、四季相思、宁乡正调、十字调花腔、走场排子、宁乡讨学钱调、鲤鱼斗水调、南数调、长沙山歌、夜落金钱新编、还魂调新编、四六调、西宫调、长沙反调、劝夫还魂调、十盏灯、到春来、四季闹更、六音联调、快把真情告袁郎(选自《谢瑶环》唱段)、手拉风箱(选自《补锅》唱段)、五更留郎、谁但是谁的非你问问心间(选自《白蛇传》唱段)、十月飘、与皇上情意投(选自《珍妃泪》唱段)、甜滋滋的梦(选自《喜脉案》唱段)、听罢了肺腑言(选自《花子奇遇》唱段)、骂鸡调、扯白歌、八筒牌子、金堤柳岸(选自《野鸭洲》唱段)、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选自《沙家浜》唱段)。

四、“教”与“学”指南本课程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和现代的“定腔定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声乐训练方法丰富和加强花鼓戏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根据花鼓戏灵活多变的演唱特征,在传授本课程知识时有针对性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质。

“教”法:1、示范教学法:唱腔教师“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

2、“定腔、定调”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深度融合,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舞台演唱能力和艺术职业能力。

3、项(剧)目教学法:通过花鼓戏剧目唱段的学习掌握刻画角色、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使学生以自身创造性的演唱对作品进行直接地诠释,是教学训练的综合体现。

4、课堂教学突出分行当的小组化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施行“面对面、一对一”个别启发引导和“一戏一聘”等“导演制”教学方式。

5、有针对性的、有重点地培养尖子生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

6、任务驱动教学法:由相关老师负责,以学生为任务主体,完成从声腔训练到编排到演出的全过程。

7、案例教学法:精选其他剧种(或专业)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法:1、以模仿打破神秘: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体会教师对曲调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曲调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将主观转为客观:学生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途径不同,使得唱歌者主观追求与客观旁听效果的不一致。

学生相互听课,学生自己可采取多听,多看名家的演唱,从观摩学习中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3、用心学稳中求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花鼓戏唱腔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技巧。

4、理论结合实践:加强视唱、乐理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提高识谱和唱曲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观看DVD、听录音、上网收集等方式,学习优秀的花鼓戏演唱曲目,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艺术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

五、考核标准本课程在严格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考核实践技能为主,采用能力测试方法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考核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考核要逐步向考察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向发展。

按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学生应当具备的演唱技能,考查学生的舞台技能掌握的熟练水平。

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基本舞台表演技能的掌握以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1、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

采用了笔试、口试、操作、自创作品舞台展示等多样考察方式。

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等。

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课堂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2、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根据课程特点,分阶段性考试,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每一首曲调授完之后和每一段念白授完之后,进行随堂性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同时便于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同时在期末进行总体测评。

3、多种评价主体合理分配。

采用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学校、专业团体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4、学生作业的完成以舞台表演为主,既培养了学生基本技能,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演和舞台实战能力,增强了团体协作能力。

六、课后习题第一学年[理论部分]1、湖南花鼓戏剧种特色和音乐特色;2、湖南花鼓戏声腔的分类;3、湖南花鼓戏优秀传统剧目欣赏。

[实训部分]1、长沙语言的正音;2、湖南花鼓戏基本演唱技法;3、传统湖南花鼓戏唱腔教学;[男腔部分]《扯白歌《望郎调》《渔鼓调》《三流》《十字调》《采茶调》《画眉钻山》《洞腔》《西湖调》《梁山调》《夜落金钱》《辞店调》《反十字调》《道情调》[女腔部分]《望郎调》《采茶调》《花石调》《和调》《采莲船调》《西湖调转三流》4、湖南花鼓戏念白教学。

(主要选取一些花鼓戏剧目中的人物台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的安排进行一些增减与选择)。

第二学年[理论部分]1、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分析;2、长沙方言声调分析;3、基本乐理与湖南花鼓戏音乐欣赏;4、湖南花鼓戏表演风格赏析。

[实训部分]1、舞台语言训练;2、增加表演训练、试唱训练内容;3、选择部分改编湖南花鼓戏曲调训练;[男腔部分]《西湖调快板》《姨娘调》《西调》《木马调》《宁乡讨学钱调》《过江调》《麻城歌》《媒公调》《劝调》《安童调》《新编老辞店调》《长沙反调》《长沙讨学钱调》《南数板》《四六调》《八月十五月光明》(中秋调改编)[女腔部分]《劝夫调》《洗菜心》《嫂子调》《巴山古渡觅尚林》(新编花石调)《安童调》(林十娘唱)《洞腔》《西湖调》(雪梅吊孝)《长沙讨学钱》《渔鼓调花腔》《五更留郎》《劝夫还魂调》《到春来》4、湖南花鼓戏念白教学。

(主要选取一些花鼓戏剧目中的人物台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的安排进行一些增减与选择)。

第三学年[理论部分]1、湖南花鼓戏“川调类”曲牌及衍生曲牌;2、湖南花鼓戏各唱派艺术赏析;3、湖南花鼓戏锣鼓基本知识;4、湖南民歌赏析。

[实训部分]1、湖南花鼓戏行当语言的训练;2、引入多种湖南花鼓戏演唱形式(对唱、联唱、表演唱等)进行训练;3、唱腔老师、声乐老师、表演老师共同进堂联合训练;4、学生独立摹唱训练。

[男腔部分]《洋烟调》《还魂调》《过江比古调》《游春调》《铜钱歌》《八音联弹》《革命工作是整体》(洞腔改编)《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十字调改编)《宁乡正调》《反西湖调》《浓茶调》《神调》《阳雀调》《败调》《反手洞腔》《西湖调》之二[女腔部分]《十字调花腔》《辞店调》《蝶恋花》《喜报三元》《夜落金钱》《思情鬼歌》《木马调悲腔》《还魂调新编》《快把真情告袁郎》《放风筝》第四学年[理论部分]1、戏曲表演理论知识;2、戏曲声乐与民族声乐基础理论;3、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理论研究;4、湖南花鼓戏声腔与舞台人物造型研究;5、花鼓戏声腔论文。

[实训部分]1、人物语言创造性的训练;2、增加湖南花鼓戏改编、新编曲调的训练;3、湖南花鼓戏改编曲调演唱训练;4、湖南花鼓戏剧目教学片断演唱训练;[男腔部分]《六音神调》《反神调》《骂鸡调》《复情调》《走场牌子》《西湖调》之三《木马调》之二《十字调》之二《反情调》《八筒牌子》《补缸调》《哈巴调》《悔不该应婚事乱配鸳鸯》(反十字调改编)《怎禁这晓风凉露冷透衣襟》(西调改编)《我定要让铁牛奔驰在田头》(反神调改编)《西湖调》之四[女腔部分]《谁的是谁的非你问问心间》《甜姿姿的梦》《听罢了肺腑言》《莫负今宵山海盟》《花石调新编》《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喜脉案胡涂氏唱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