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民居的特点-苏州特点

合集下载

苏州独特的民居及古镇

苏州独特的民居及古镇

苏州民居大致可分三种:一、前街后河的面水民居,夹于两河之间,“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

这类民居多深院大宅,幽静雅致。

二、河街并行的临水民居,建在河、街之间,紧贴河道,屋室半悬,即人们常说的“枕河人家”。

三、跨水民居,住宅横跨小河两端,以廊桥相连,或将住宅入口设在河对岸,一宅一桥。

苏州传统民居,为青砖、粉墙、黛瓦、砖木结构,楼房一般不超过两层。

由于多临河而筑,街景、宅景、河景融为一体,风姿独特。

今日的甪直、周庄、同里等古镇仍有这种民居。

甪直、周庄、同里等古镇是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

江南水乡古镇主要位于太湖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光和丰厚的文化背景。

古镇周边河湖环列,镇内河港穿错,整个布局疏密有致。

加以鳞次栉比的传统建筑簇拥在水巷两岸,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河渠廊坊,驳岸石栏,蓬勃林立,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互印衬的水乡景色。

多桥之镇——甪直古镇甪直古镇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位于苏州东南,北枕吴淞江,南抱金澄湖。

“甪直”一名始于唐代以后,据说是因河道形状像“甪”字而得名。

由于水流纵横,全镇桥梁密布,以往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曾有宋元明清各式石桥72座半之多,人称“三步两桥”。

如今全镇尚存的古桥也有41座。

古剎古塑、明清宅院随处可见,令甪直充满古风流韵。

镇内民风质朴,农家女子的水乡服饰尤具韵味。

从高空鸟瞰,甪直宛若莲叶密接的荷塘。

枕河人家靠水吃水,灵秀的风光和膏沃的土地为这小镇带来“水云之乡,稼渔之区”的美称。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周庄古镇位于苏州昆山,建镇已有九百多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周庄古称负丰里,北宋年间,一周姓乡绅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乡里百姓感其恩德,于是更名为周庄。

三十多条大小河道,把周庄编织成“井”型格局。

河上跨桥,串连依水建成的街道,傍河而筑的传统民居。

各水乡之美共冶一炉,令这小镇独具韵味,赢得“中国第一水乡”的美称。

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在周庄比比皆是。

苏州传统建筑类型解析

苏州传统建筑类型解析

苏州传统建筑类型解析【摘要】建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类型是形成其鲜明城市特色的主要元素,同时也是苏州传统文化的物质空间表现形式。

本文主要通过对苏州传统建筑形式的分析及其类型的研究,来对苏州城市建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苏州城市印象。

【关键词】苏州,传统建筑类型,解析【Abstract 】building city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Suzhou 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ts building type is forme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cit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uzhou material space form of expression.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Suzhou architecture form and its type of research, of Suzhou city buildings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And on this basi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Suzhou city impression.【Keywords 】Suzhou, traditional building types, analytical.在笔者的理解下,苏州传统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园林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和商业建筑。

马祖铭:苏州洞庭山岛古民居

马祖铭:苏州洞庭山岛古民居

马祖铭:苏州洞庭山岛古民居一太湖,泱泱三万六千顷,碧水青山皆美景。

洞庭山是太湖中的两个大岛。

东山后因湖泥淤积至清代末年渐与陆地相连成了半岛。

一九五四年才通公路。

该岛63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6万多;西山79.8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4.7万。

目前,洞庭山岛民居约有32万间。

其中建于明代和清初的约占5%,建于清代中期至清末的约占40%,建于民国的约占10%,建于当代的约占45%。

传统民居非常讲究,尤其是明清住宅更有特色。

其特点是外观恢宏简朴,造型庄重,粉墙黛瓦,色彩素雅,院落层次丰富而明快,内观梁架结构工整而圆熟,细部装修冼练,雕刻精细,彩绘秀美。

加上环境良好,山上绿树成荫,花果丛丛,湖中风帆片片,湖鸥绣波;银杏、香樟、柑桔、桃李、枇杷、石榴点栽房前屋后,景色如画,令人心醉。

洞庭山岛地处万顷太湖中,远离城池。

岛上丘陵起伏,峰峦叠翠。

堪称地狭民稠,力耕不足。

村民们为了谋生,或上山植树种果,栽桑养蚕,或冲出山岛,走南闯北,争雄商坛;或步入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读书做官。

故而该岛手工作坊不多,商业不繁华。

为此民居中多非商业用房,前坊后宅,前店后宅,以及下坊上宅,下店上宅很少。

洞庭山岛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区的北缘,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多。

为了减少热幅射造成荫凉效果,天井横长狭窄,住宅多以三合院为一进,沿着纵轴线从前向后排列着,而不作北方的四合院。

东南二个方向,日照长,通风好,在风水中被称之青龙朱雀,所以房屋力争朝南偏东,以求大吉大利。

同时在建筑高度上一般也是前低后高,这样既有助于通风采光又讨了“步步高升”的好口彩。

只有西山明月湾的古民居,因用地紧张,所以通常将前后三进房屋都作楼房,而且高度相近,寓意“一升到顶”。

第一进大门作家堂楼,楼下为轿厅,停放山轿,楼上供奉祖宗牌位并开设小窗,可随时观察外界动静,防备湖匪入舍抢劫;第二进楼厅是全宅的主体建筑,专供庆典礼仪和会客之用。

因而,陈设讲究;楼上招待女宾,楼下接待男客,功能分开。

苏州的古建筑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的古建筑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的古建筑有何独特之处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大地。

在苏州的城市画卷中,古建筑无疑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们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苏州古建筑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其精妙的建筑布局上。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古建筑的代表,其布局之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以拙政园为例,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回廊错落有致,相互呼应。

通过巧妙地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将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如远香堂前的荷花池,与周围的建筑相互映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而留园则以其狭长的布局见长,通过曲折的回廊和移步换景的设计,让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种布局不仅注重美观,更考虑到了实用性和舒适性,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在建筑结构方面,苏州古建筑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大量采用了木质结构,木材的温润质感赋予了建筑一种自然的亲和力。

斗拱、榫卯等传统结构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更加稳固,还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例如,苏州的古寺庙建筑,如寒山寺,其大殿的结构严谨,斗拱层层叠叠,支撑着巨大的屋顶,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而在民居建筑中,常见的穿斗式结构则使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性能,适应了江南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苏州古建筑的屋顶造型也别具一格。

常见的有歇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具有实用功能。

例如,歇山顶的屋面坡度较为平缓,有利于排水;攒尖顶则常用于亭台楼阁,使建筑显得轻盈灵动。

屋顶上的瓦片排列整齐,瓦当和滴水的装饰精美,常常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增添了建筑的艺术价值。

建筑装饰更是苏州古建筑的一大亮点。

木雕、砖雕、石雕在苏州古建筑中随处可见,其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花卉、动物、神话故事等。

这些雕刻作品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比如,在苏州的传统民居中,门窗上的木雕常常以吉祥图案为主题,如蝙蝠、如意、寿桃等,寓意着幸福、吉祥和长寿。

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的特点

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的特点

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的特点苏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因其独特而优美的园林及建筑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民居园林及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讲究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

苏州的园林及建筑通常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闭合的空间。

前部是一个开放的院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中部是住宅的核心区域,包括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后部是一个私密的空间,通常是一个庭院,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自然的美景。

这种空间布局创造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到安宁和舒适。

其次,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

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自然界的景观,如山、水、云、雾等,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修建,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建筑中。

例如,苏州的一些园林会利用山体作为屏障,水体作为景观,以达到增加景观层次和景观变化的效果。

此外,苏州园林中常常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色,增加了园林的美感。

再次,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

苏州的园林及建筑通常采用了许多独特的装饰元素,如雕刻、壁画、瓷砖等。

这些装饰物既可以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又能够表达主人的品位和文化素养。

此外,苏州的园林还注重小品的设置,如假山、亭子、廊桥等,通过这些小品的设置,使园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苏州民居园林及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苏州的园林及建筑常常将自然景观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与之融为一体。

例如,苏州的一些园林会在湖泊中修建亭台,使人们可以在亭台上欣赏湖景;又如一些园林会在建筑周围种植花草树木,使人们可以感受四季的变化。

这种与自然的融合不仅增加了园林及建筑的美感,也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享受自然带来的快乐和宁静。

综上所述,苏州的民居园林及建筑具有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的特点,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注重细节和装饰,以及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苏州园林及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展示了苏州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苏州园林基本建筑特征与特色

苏州园林基本建筑特征与特色

苏州园林基本建筑特征与特色
1、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传统建筑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
活变化。

2、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

3、细致精巧的内外装修:苏州园林建筑的装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都是技术和艺
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建筑装修处理灵活,注重与环境相协调,常用岁
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富有书卷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
涵。

4、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

建筑都较开敞,使建筑显得通透,无闭塞感。

苏州园
林建筑以大片白粉墙为基调,黑灰色的小青瓦屋顶与青灰色水磨砖门框窗框,栗色或深灰
色的木梁架装修,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 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 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 开始兴起。
苏州园林主要在大中型民居中出现,
在以前是住宅主人的私家后花园。总体上看, 苏州园林由功能性建筑(门厅、轿厅、大厅、 上房等)的传统围院式布局和湖水景观组成。 从博弈论上看,在西方文化中,自然是人们有 限博弈、反复博弈、推进博弈的客观体,是与 我分离的,是没有性格的,有既定博弈规则的。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是有人性的,是存 在偶然博弈、无限博弈的综合体,人与自然天 人合一,可以去感知,去倾听自然。因而苏州 园林集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几何化的规 则园林,也不同于西亚的高台式“空中”园林 花园。园林规模较大,布局主次分明,房屋功 能明确,与景和谐相融。其中不规则布局、山 水掩映、框景、空间透明性与流动性、曲径通 幽、步随景移等造园方式和木饰窗框、各式挑 檐、理水(各式构造水景)、叠山等特色建筑 构件以及大开间房屋、三合院、四合院、亭、 各式长廊、湖上桥等众多建筑形式构成了闻名 遐迩的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普通民居
由于规模较小,为普通百姓服务,普通民居建置较为灵活,更注重 实用性,构造也相对简单,经济节约,朴素而自然。其虽然规模较 小、层高较低,但是平面造型比较多样,有长方形、曲尺形等,有 三合院也有四合院形式,都因生活实际和建筑选址密切相关,没有 一个既定的型质。其中长方形平面的三合院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 为中间天井、前大门、后正房、左右厢房的布局形式。当然苏州民 居也有一些并未沿水而建,但形式上大同小异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袁学澜故居轿厅——圆作,三间七檩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正厅亦称大厅,是全宅主体建筑,其体量大、开间阔、装饰也最精美。 正厅的梁架通常用扁作,即其梁架都用扁方料制作,常有前廊轩、前轩、 内四界、后轩、后廊轩几部分组成,可酌情省减。而在梁架上部覆加草架, 屋面做成双层,冬暖夏凉。各梁、枋、轩上常施以精致雕刻,尤显富丽堂 皇。
艺圃“执义秉德”门楼 (三飞砖墙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山塘街雕花楼“祥云瑞日”门楼 (三飞砖墙门)
耦园“平泉小隐”门楼 (三飞砖墙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耦园“诗酒联欢”门楼 (牌科墙门)
山塘街雕花楼“嗣宗泽远”门楼 (牌科墙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网 师 园 正 厅 万 卷 堂 前 的 砖 雕 门 楼 与 玉 兰
——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留园厅前的玉兰与金桂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袁学澜故居
正 厅 外 观 正 厅 前 的 天 井 和 砖 雕 门 楼
正 厅 内 部 家 具 摆 设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张家港鹿苑老街普通民居 左为披门式,中为一门二闼,右为一门一闼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的小型古民居中,还有 还有一种骑楼式民居,多为中 小商人、店主居住,常建于路 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底层做店 堂,用装卸方便的揌板门,上 层为住宅,伸出的后坡是厨房, 后面是河,可以下台阶上船装 卸货物,进行水上贸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敛内张的风格
苏式建筑注重的不是外部的张扬,而是内在的表达,张 得雅致而富有情趣,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大门简约,内门华丽。 (二)用材贵重。 (三)景观丰富。
庙堂巷王宅——畅园大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一)大门简约,内门华丽。
苏州庭院民居大多建在小巷深处,苏州民居中的大门一般都非常简单, 常见的有:板门、竹片门(苏州人称为竹丝门)、石库门、将军门等。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的古民居中,小 型民居多为城镇贫民或 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居 住。其开间一般为一至 两间,多门闼式,有一 门一闼和一门二闼两种, 多数进深为六架,前面 是灶头和工场,后面是 卧室。前面一般居中分 开,左边是单扇木板门, 右边分成上下两格,装 有活络板,下格裙板 (亦称矮闼)可以拆卸。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备 弄
中轴线上各进的库门平时很 少开启,日常生活的通道就是 备弄和连廊。备弄是房屋之间 的夹弄,是古民居中内各进之 间的通道,不仅起着连接作功, 还有隔离男女、主仆的功能, 把建筑群是原本复杂的空间联 系变得十分便利,既体现封建 宗法制度的尊卑、等级,又能 保持大家庭的和睦共处。备弄 的尽头或是折角处,留有小天 井,不过几平方米大,小的仅 有一二平方米,苏州人谓之 “蟹眼天井”,不仅可通风、采 光,还可排水,天井内有竹石 点缀,是民居内最富变化之处, 亦是民居景观中的点睛之笔。
汤家巷旧陆宅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悬 桥 巷 洪 宅 平 面 图
苏州的古民居除 单体建筑外, 凡有 一定规模的建筑群 都由数个、数十个 院落组合而成,而 每个院落则由一进 房屋、一个天井组 成,有的还以高墙 围合。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东花桥巷汪宅平面图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V1.0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古民居鸟瞰
陈从周:就目前保留的大量旧式住宅和园林来看,除北京外,首推苏州。就丰富的建筑形式、精湛的雕刻水平来看,苏州 远在北京之上。(ddywy)出品
一、布局形式
苏州古民居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河街平行,宅在街边,小巷迂回曲折,“小浜别脉, 旁夹路衢”。 (二)小河居中,两岸屋宇,水栈、河埠嵌筑其间,拾级 而下可就水而洗,或有廊桥连接两岸,是谓水巷(水街)。 (三)前巷通后巷,几落几进,围以高墙,形成深宅大院。 此种民居中多有备弄连廊,设有天井、门楼,有的还有小 型花园。 (四)园林宅第,居宅豪华,花园较大,园中巧设亭台楼 阁,山水佳卉交相辉映。如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原均为 私家宅第的游憩之所,园中房舍厅堂也原本是主人园居生 活的载体。
网 师 园 正 厅 万 卷 堂 前 的 砖 雕 门 楼 与 玉 兰
——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留园厅前的玉兰与金桂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袁学澜故居
正 厅 外 观
正 厅 内 部 家 具 摆 设
正 厅 前 的 天 井 和 砖 雕 门 楼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留园东宅平面图
(已毁,现为留园停车场)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许多深宅大院的门厅与普 通民居相去不远,质朴无华, 但跨进门槛,经轿厅从砖雕 门楼进入,便是一个相对宽 阔的石板天井,左右种植金 桂、玉兰,寓意金玉满堂。 上台阶就是正厅,一般面宽 或三间或五间不等。正厅是 主人接待贵客及宴请宾朋之 所。一般为整个院落中建筑 规格最高之处。正厅背面又 是一座砖雕门楼,中间还有 一天井,两旁设花坛,过天 井就是内厅(通常为二层楼 厅),内厅底层是接待女宾 的女厅,二层是宅主、女眷 们生活起居之处。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院落一般轴线规整排列,沿 纵轴线排列的一组院落称一“落” (也称“路”),横向的建筑及院 落称“进”。在全宅主轴线上排列 的一组院落称“正落”,正落两边 的院落组合称“边落”,又称“次 落”。按照传统礼制和江南地区 传统族居方式,正落是长辈们居 住生活的地方,在正落这条轴线 上的房屋,特别规整、严谨、对 称,按功能要求,一般依次构建 为门厅(门房)、轿厅(茶厅)、 正厅(大厅)、内厅(女厅)、 楼厅(堂楼)等,深的可达五进、 六进、七进……一进又一进的厅 堂,一个又一个的庭院,构成了 充满园林趣味的私家住宅。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肃封里的备弄
孝友堂张宅的备弄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袁 学 澜 故 居 的 备 弄 与 连 廊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天 井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天井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山塘街沿河宅景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平江路地区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平江路及平江河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周庄水巷
甪直水巷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阊门横街民居鸟瞰
张家港鹿苑老街普通民居 左为披门式,中为一门二闼,右为一门一闼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苏州的小型古民居中,还有 还有一种骑楼式民居,多为中 小商人、店主居住,常建于路 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底层做店 堂,用装卸方便的揌板门,上 层为住宅,伸出的后坡是厨房, 后面是河,可以下台阶上船装 卸货物,进行水上贸易。
山塘街桐桥会的竹片门
卫道观前潘宅的竹片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耦园的竹片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鹤 园 入 口 板 门

平江路民居板门

吴云故居板门
原盛家带民居揌板门
苏州古民居的特点 石库门
——寡人有疾(ddywy)出品
留园石库门
听枫园石库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