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23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3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3年冀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生活周围的事物1.1 主题:认识环境中的事物1.1.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并命名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描述词语描述这些事物;- 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1.2 教学内容:- 身边的常见事物:家具、玩具、水果等;- 事物的特征:大小、颜色等;- 事物的分类。
1.1.3 教学活动:- 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命名和描述;- 小组合作,将事物按照特征分类;- 制作简单的分类卡片。
1.1.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的表现;- 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分类卡片评价学生的分类能力。
1.2 主题:认识环境中的动植物1.2.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并命名环境中的一些常见动植物;-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描述词语描述这些动植物;- 学生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2.2 教学内容:- 环境中的常见动植物:树木、昆虫、家禽等;- 动植物的特征:颜色、形状等;- 动植物的分类。
1.2.3 教学活动:- 观察环境中的动植物,并进行命名和描述;- 小组合作,将动植物按照特征分类;- 制作简单的分类卡片。
1.2.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动植物时的表现;- 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分类卡片评价学生的分类能力。
第二章:认识物体的性质2.1 主题:认识物体的形状2.1.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并命名物体的一些常见形状;-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2.1.2 教学内容:- 常见的物体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2.1.3 教学活动:- 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并进行命名和描述形状;- 小组合作,用简单的物体进行形状分类;- 用纸板剪裁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2.1.4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形状时的表现;- 教师评价学生制作的纸板物体形状是否准确。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如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各种常见的物体,如玩具、水果、文具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小实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跳舞的盐”“会漂浮的鸡蛋”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神奇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这都是科学的奥秘。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科学的世界!”(二)认识物体1、拿出一个玩具熊,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2、再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征,如“红红的、圆圆的、甜甜的”。
3、依次展示其他物体,如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三)观察比较1、把两个形状不同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一个是圆形的,一个是方形的”。
2、拿出两个颜色不同的水果,让学生比较并说出颜色的差异。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和描述。
(四)简单分类1、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物体,如水果、文具、玩具等,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
2、引导学生按照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3、小组合作,将给定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分类结果和理由。
(五)科学小游戏1、“猜猜我是谁”游戏:把一个物体放在盒子里,让学生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猜猜是什么物体。
2、“找朋友”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物体的名称或特征,让他们找到对应的物体或同学。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走近科学【教学目标】1.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2.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问题的意识2.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2.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雨是怎样形成的?4.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5.火车怎样跑的更快?二、达标检测1.向两片纸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现象?2.纸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3.科学课是什么?4.你喜欢科学吗?5.通过牛顿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眼、耳、鼻、舌的作用。
2.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2.耳朵能够帮助我们什么?3.鼻子能够帮助我们什么?4.舌头有什么作用?5.皮肤有什么作用?二、达标检测1.感官器官有哪些?2.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3.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4.未知的物体为什么不要随便闻或尝?5.利用感官器官观察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放大镜【教学目标】1.说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用途。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物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什么物体?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小花吗?3.生活中,当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办?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5.你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细微的东西?二、达标检测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报纸的字有什么变化?2.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3.简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使用放大镜有哪些注意事项?5.你最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为什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9 观察金鱼 教案

9 观察金鱼教材分析:《观察金鱼》是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设计了观察金鱼结构、运动、吃食、呼吸四个环节,让学生了解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学情分析:学生对金鱼的熟悉程度与家庭是否饲养金鱼有关,可是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对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究,但是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半学期,也只掌握了简单的观察方法,而本课观察金鱼呼吸部分,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科学探究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的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二、教学重点能够说出金鱼的三个特征三、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并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四、教学准备1、每组3条金鱼、少许鱼食、捞鱼工具、抹布、报纸、纸、笔2、相关图片及视频五、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复习观察方法(借助感观和工具,观察的顺序方面,例: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眼耳鼻舌手的作用吗?眼睛看,看颜色、形状、大小;耳朵听声言)[为后面的观察作铺垫]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伙伴,但它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才肯出来,你们要不要见见他,那好,听好老师的谜语圆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
碧绿水草衬着它,好象一朵漂亮花。
(打一水中动物)2、观察开始提问:在我们观察金鱼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怎样观察?你需要什么?(板书下来)在我们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出示幻灯片)[注意事项:想观察吃食,少量,每人喂一粒;想摸一摸的由组长捞出来不能离开鱼缸,轻轻摸;不要敲鱼缸吓小鱼…) 你们小组想观察哪方面?(可以是一方面,时间充分也可以是多方面。
小学科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走近科学【教学目标】1.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2.提出关于科学兴趣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培养提问题的意识2.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2.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3.雨是怎样形成的?4.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5.火车怎样跑的更快?二、达标检测1.向两片纸中间吹起会发生什么现象?2.纸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3.科学课是什么?4.你喜欢科学吗?5.通过牛顿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后记】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眼、耳、鼻、舌的作用。
2.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2.耳朵能够帮助我们什么?3.鼻子能够帮助我们什么?4.舌头有什么作用?5.皮肤有什么作用?二、达标检测1.感官器官有哪些?2.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3.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我们的感官器官?4.未知的物体为什么不要随便闻或尝?5.利用感官器官观察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放大镜【教学目标】1.说出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用途。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2.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物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学习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什么物体?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小花吗?3.生活中,当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办?4.放大镜有什么作用?5.你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细微的东西?二、达标检测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报纸的字有什么变化?2.总结放大镜的特点。
3.简述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4.使用放大镜有哪些注意事项?5.你最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为什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2、初步感知科学研究需要制定计划,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探究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给物体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特征。
学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探究实践:对不同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物体分类的方法。
2.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
2.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物体(如玩具、文具、水果等)、分类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特征1.导入(5分钟)展示物体: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铅笔、小汽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不同呢?2.新课学习(30分钟)观察物体(15分钟)教师分发:教师将一些物体分发给学生小组,让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特征。
学生描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总结特征(15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记录特征:学生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下物体的特征。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物体的特征和观察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时:单一标准分类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物体有哪些特征?如何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确定分类标准(10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确定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并说明理由。
进行分类(2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示范根据确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如将红色的物体放在一起,蓝色的物体放在一起。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热爱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下基础。
2.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研究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热爱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气球、孔明灯、课件、橘子或苹果、纸箱等。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课程?你们对科学有什么想法?2.探究科学:当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探究科学了。
大家想探究科学吗?3.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出示图片,例如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等,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更多问题。
4.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例如纸张会向两边分开还是向中间靠拢。
然后让两位同学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发现折纸飞机,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折纸飞机经验。
5.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研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理解正确使用感官的重要性。
6.课后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通过活动一,我们了解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通过活动二,我们发现身边有很多放大镜,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预设:学会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了解了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关于科学,你还想研究什么?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科学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来研究周围的事物。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1、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难点:学生体会到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大家想探究科学吗?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思考并提出问题: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雨是怎么形成的?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火车怎样跑得更快?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出示图片:吹A4纸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预设:o纸张会向两边分开0纸张会向中间靠拢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
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大家喜欢么?三、本课总结: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预设:知道了2、我的感官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2.学会正确使用感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会正确使用感官难点:学会正确使用感官。
教学准备课件:橘子或者苹果纸箱(玩具)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知识的?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出示课件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使用他们的?眼、耳、鼻、舌、手、《活动二》、观察橘子(苹果)拿出橘子,问大家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么?怎么知道的?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尝一尝《活动三》、盒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们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是本学科的起始单元,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的非常有趣的学科。
1、走进科学
2、我的感官
二、植物
“植物”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二单元,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
“植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季节的因素,能够保证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校园和其他活动场所有充足的植物资源供学生学习。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4身边的植物
5认识植物
6观察蒲公英
三、动物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
由于身边的动物离学生很近,也很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本单元安排了探究动物的内容。
“动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季节的因素,为了保证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校园和其他活动场所有充足的动物学习资源。
7、身边的动物
8认识动物
9观察金鱼
10动物的感官
四、物体
继“植物”“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本单元开始对物质科学的探究。
“物体”单元是物质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
本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物体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物体,认识这些物体的基本特征。
11认识物体
12给物体分类
13常见材料
14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