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补液原则
外科术后补液

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0ml计算补什幺?
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①晶体液(电解质)常用:
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②胶体液常用: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肠外营养起步时,由于对输入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质和量及相互比例了解不够,其临床使用效果不佳;如果现在再用同样的营养底物,其临床营养支持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不是临床医生知道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就懂得所谓的肠外营养的。
二、应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准则:
1、TPN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
1、生理需要量:
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Kg.h)计算,其中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
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②颈静脉 Nhomakorabea盈程度:
平卧时两静脉充盈不明显,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显甚呈怒张状态,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补随过多
③脉搏:
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表示补液适当:
若变快,变弱,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
④尿量:
尿量正常(每小时50ml以上)表示补液适当
⑤其他:
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有无肺水肿发生,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等.
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9g,250ml:2.25g,500ml:4.5g)3。钾,一般指氯化钾,3-4g(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外科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 (Kg.h)计算,其中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就本病例而言,如果每天补液超过3-4L则提示严重的蛋白质丢失,应补白蛋白。
临床补液分析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 —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lo根据体重调整2o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 —5ml/kg。
3o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瘦;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lo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5g,250ml: 12.5g, 500ml: 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10g, 250ml: 25g, 500ml: 50g)2o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镭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 0.9g, 250ml: 2.25g, 500ml: 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 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 lgo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lo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o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补液五大原则

补液五大原则补液是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液体来补充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补液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补液的五大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补液的基本原则。
我们来介绍补液的第一原则——补足前负荷。
前负荷是指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液体量,包括血容量以及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的含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前负荷状态,避免过度补液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或引起水肿等不良反应。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前负荷状态十分重要,以便确定合适的补液量和速度。
第二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
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胶体液则可以进一步分为天然胶体和人工合成胶体,如白蛋白溶液和羟乙基淀粉。
胶体液能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毛细血管渗漏,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液体类型、剂量以及渗透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补液方案。
补液的第三原则是按需进行补充。
在患者发生失水或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指征和监测指标来确定补液的时机和量。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尿量、血压和心率等。
对于失水较为明显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尿量的变化、血液电解质浓度以及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液,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第四原则是遵循从浅入深的补液顺序。
在补液治疗时,我们需要确保患者先补充足够的液体体积,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深层组织和腔隙的补液。
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输注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稳定,然后再使用胶体液来补充失去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这样的补液顺序能够确保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最后一个原则是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调整。
补液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2外科补液

3.皮褶厚度与臂围 通过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中点周径及 上臂肌肉周径的测定可以推算机体脂肪及肌肉总量,间接反映 机体营养状况。 4.握力测定握力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肌肉功能十 分有效的指标,肌肉力度与机体营养状况和手术后恢复程度相 关。因此,握力是机体营养状况评价中一个良好的客观测量指 标,可以在整个病程过程中重复测定、随访其变化情况。正常 男性握力≥35kg,女性握力≥23kg。
负平衡与发生营养不良及血源性感染相关,并直 接影响病人的预后
能量补充原则
不同疾病状态、时期以及不同个体,其能 量需求亦是不同的。
应激早期,合并有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20~ 25 kcal/kg/day,“允许性”低热卡喂 养
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 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 等。
钠、氯
胰液 700ml
碳酸盐
胆汁 500ml
钠、氯
如何补液
量
正常生理需要量 已经丧失量(第一天补一半) 正在丧失量
如何补液
补液原则 :
先快后慢 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晶胶比为4∶1) 纠酸补钙 见尿补钾
如何补液
成分
抗生素 三大要素:蛋白、脂肪、糖 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微量元素:镁、钙、磷 电解质:钾、钠 抑酸药物 胰岛素 其他:碱性药、降压药、平喘药
肝功能不全病人的补液 注意维生素,特别是VitK1的供给 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时应增加 支链氨基酸的供给,并降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 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人,非蛋白质热卡以糖 脂双能源供给,其中脂肪补充宜选用中长链脂肪 乳剂。
不同危重症的代谢特点与补液原则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补液 在尽量减少总量的基础上,输液速度控制在3040滴/分 注意CVP监测,严防心衰 控制钠盐的液体量 心衰病人的营养支持宜选择热卡密度较高的营养 配方 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比例,并严密监测心脏功能
外科补液原则及内容

外科补液原则及内容哎呀,谁能想到,咱们平常看着那些医生护士,做的就是这么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事情。
补液,大家都听说过吧?不过,具体是咋回事,能有多少人懂呢?咱们说白了就是给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听起来挺简单,但真要做到合适、得当,保证啥时候补,补多少,怎么补,那就有点学问了。
今天,咱们就聊聊外科补液的原则和内容,别担心,咱不扯那些深奥的医学词汇,咱讲的是“接地气”的话。
首先呢,补液不仅仅是喝点水就完事了。
你想,咱们人体可是个复杂的系统。
咱们体内的水分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流动系统,细胞、血液、淋巴,什么地方都离不开水。
可是,外科手术一做,身体的水分就像漏水的水管,流失得一干二净。
手术切口出血、体内失衡、药物影响,都能导致身体的“水分严重短缺”。
这时,补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讲到补液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得看“人”。
什么人要补多少液,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你看,有的患者就是个大胖子,体重有点吓人;有的患者瘦得像根小树枝,体重轻得让你怀疑他是不是跟空气商量过。
补液可不是一刀切的,得根据每个人的体重、年龄、性别和基础健康情况来调配。
补液时,可不光是水,咱们还得考虑电解质的平衡,尤其是钠、钾、钙这些东西。
少了它们,咱们身体的“电路”就乱了,甚至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别小看了这些电解质,弄不好就是“大事”!说到补液的第二个原则,那就是“量”。
不能随便给,得精打细算。
俗话说得好,“吃不胖不怪锅”,但是补液可不能随便给。
一个患者的补液量可得根据他手术的种类、出血的量、身体的状况来决定。
有的手术可能流血不多,患者的体液丢失也不严重,补液量就不用那么多;可有的手术,比如大手术,出血量大,补液量就得翻倍。
更有意思的是,补液不能一次性给太多,最好分多次慢慢补。
否则,身体一下子接受不了,心脏都得负担不起,搞不好会水肿、肺部积液,这样一来,岂不是“好事变坏事”?再说了,补液的成分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加点水就完事。
神经外科补液原则

神经外科补液原则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神经外科补液的几个原则:
1. 个体化补液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剂量。
2. 注意维持循环稳定: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导致大量出血或液体丧失,因此需要注重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及时调整液体的输注量和速度。
3. 电解质平衡:神经外科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钠、钾等重要电解质的浓度。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预防感染: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患者对
感染的抵抗力较差。
在补液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感
染的发生。
5. 注意过敏反应: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某些药物或液体可能
会引发过敏反应。
在选择液体和药物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循环稳定、
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和注意过敏反应。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

外科补液的五大原则外科手术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医疗过程,补液是其重要的一步。
外科补液有着五大原则,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是外科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第一原则:确定补液的目的和依据补液的目的和依据是外科补液的第一原则。
外科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的类型、术中术后的可能血液流失量和代谢水平等。
根据这些不同的目的和依据,我们将会采用不同的补液策略。
例如,外科手术时可能需要快速补充盐水以替代流失的液体,而一些其他类型的手术则需要更温和的液体来恢复患者的体力状态。
第二原则: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致命性错误往往源于错误牵扯到液体的选择和管理。
在外科补液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是第二个重要的原则。
液体类型包括等渗盐水、胶体、血制剂、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生理盐水等多种类型。
补液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血塞度、补液率、出量和输液速度等要素会在不同的时期或状况下发生变化。
了解液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液体是保证该原则实现的关键。
第三原则:保持正常PH值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外科补液的重要原则之一。
PH值是一个尺度,它用来测量液体的酸度和碱度。
正常人体PH值范围是7.35-7.45。
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变化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外科补液中,我们需要确保体内的PH值始终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第四原则:控制液体的总量和输出量在外科手术中,控制患者液体总量和输出量是非常关键的。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血链指数、心率和血压。
通过合理掌控液体总量和输出量,我们可以有效的防止房间内充满水分导致患者血液循环方向减小的危险。
第五原则:定期监测补液后和排液后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是手术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在外科手术中,我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电解质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元素,例如钠、钾和氯等。
酸碱平衡指血液中酸和碱的比例。
实用外科补液原则教程

• 补液顺序:先扩容,后调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晶体后胶 体
•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
水钠代谢失衡
• (1)脱水 • ①等渗性脱水 水↓↓~钠↓↓ • ②低渗性脱水 水↓~钠↓↓ • ③高渗性脱水 水↓↓~钠↓
• 等渗性脱水
• 外科临床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常见病因:消化液的 急性丧失,如肠瘘、大量呕吐
(二)已经丧失量:发病至今的累计损失量。
• 对已有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者,表示细 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
• 按成年男子体重60kg计算,则需约3000ml液体 。
• 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可按½~⅓,即 1500ml~2000ml。
• (三)继续损失量:即额外丢失量 (日失量),指在治疗过程中每日 继续丢失的体液量,如呕吐、腹泻 、胃肠吸引、体腔引流、气管切开 、高热、出汗等丢失的体液。
• 补钠量计算 • 需补钠量(mmol)=(血钠正常值-血钠测
得值)×体重(kg)×0.6(女性为0.5) • 举例:女性病人,体重60kg,血钠浓度
130mmol/L。 • 补钠量=(142-130)×60×0.5=360mmol • 以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氯化
钠量约21g。
• 补钠量21g,当天先补1/2量,即10.5g,加每天正常 需要量4.5g,共计15g氯化钠。
高钾血症
• 血清钾>5.5mmol/L • 常见原因:进入体内的钾量太多,如补
钾过多、大量输入保存期较长的库血; 排钾障碍:肾功能不全;组织释放:溶 血、组织损伤。 • 临床表现:肌肉乏力、室颤、心博骤停 、T波高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