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读后感

合集下载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

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第一篇: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养心以养生——读《庄子养生主》有感一代始皇帝嬴政,骁勇善战,其统一六国、“车同轨”等壮举为后人所称赞。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一帝”,在“长生不老”的诱惑面前却甘愿一次次地被糊弄,他多次花重金派船队远航寻找不老之术,尽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或不知所踪。

古代皇帝如此,现代新人亦如此。

上年有段时间,绿豆身价暴涨,原因居然是有许多养生专家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专栏等频繁透露绿豆可治百病,利于养生,绿豆便一时成为人们眼中的“补品”。

看来,从古到今,人们对“万寿无疆”都心存向往,然而,恰恰是无尽的欲望会使人深陷痛苦,超然的心态则会令人感到幸福,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庄子》的内篇之一《养生主》用四个小节,三个故事为世人道出养生的“秘诀”。

文章短则短矣,意却犹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这句话使我感到很困惑。

自小便被灌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学到老,活到老”这样的学习观念的我,不免对庄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身心的”这样的观点产生质疑。

但是,经深入思考之后,便发现庄子的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并没有驳倒自己一贯的学习理念。

想想,如今大多数的人都是因名利的需要而学习,为考试、为文凭、为工作、为成名等,多不胜数,而真正为了充实自己而吸取知识的可谓凤毛麟角。

当你拼命吸取的知识量却不足以达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心的时候,无尽的欲望便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影响了你的身心健康。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因而懂得何处下刀,宰牛时自然“游刃有余”。

牛的机理是复杂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复杂多变呢?只是,生活和牛一样,有着各自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能透解、领悟生活的道理,摸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从而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养生主》中的最后一节。

【优质文档】养生主读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优质文档】养生主读后感-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养生主读后感养生主读后感养生主读后感庄子的人生哲学,不是一种救世学说,而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

<<养生主>>这篇文章就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来”养生主” 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这篇文章似乎就是说养”生”的了.的确这篇文章的前部分是讲养”生”之道的,但是我想这”生”的含义不止是和死相对的,它还包括死.这篇文章共有七段,主体部分由庖盯右师、泽雉、秦失四个寓言故事组成。

由生讲到死.先来看看养生: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首先要忘却功利名声,甚至知识.而要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可谓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事了. 其次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这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之事中得以体现.解牛时要避其骨,就其虚方能游刃有余,使牛得以全解.这正如生活中我们要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道理一样.摆脱了这些事的纠缠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才能贴近人的自然本性.这第三就要讲到自由了.”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自由是一切生物的天性.一切违背天性的人和事对于”生”来说都是不利的.这一点在<<庄子>>的整体哲学思想中占据很大的分量.庄子的思想和孔子是不同的,庄子讲求的是生,而不在于”为”.孔子恰恰相反,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生活困苦,但用功于”为”,这得到孔子的极大赞赏.这差异源于孔庄的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的差别.孔子认为”生”就是为着人的伟大、道德的庄严崇高美。

读《庄子.养生主》-

读《庄子.养生主》-

读《庄子.养生主》-庄子通过《逍遥游》,说明人要解脱;通过《齐物论》,说明人要会解脱。

要解脱、会解脱的目的是什麽?是要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

自在地活着很不容易,有尊严地活着更难,因为有一些很重要的观念性、技术性问题。

《养生主》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庄子不仅思想超前,说理雄辩,而且看事透彻,很善于比喻。

庄子在《养生主》里用了三个比喻,或者说讲了三个故事,就是要说明如何才能自在。

大家耳熟能祥的是“庖丁解牛”,至于“公文轩见右师”和“秦失吊孝”,可能生疏点。

但这三个比喻是密不可分的,要给我们讲很重要的道理。

外国人对“养生”这个词不甚了了,对“自我”很熟悉;国人恰恰相反。

养生与自我有些关联,但又容易混到一块,一混淆就会出大问题。

还记得《齐物论》中所主张的“吾丧我”吧,那可是“无我无不我”,与单纯“自我”大相径庭。

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文、史、哲、医不分,不像希腊人在古代就搞了个“哲学”出来。

但他搞不出“国学”,“国学”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

无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差不多等于白活一世。

通文就必须通史,通医就必须通文,通文、史、医,哲就在其中了。

读庄子的《养生主》,需要知道一点中医知识;读庄子的所有文章,需要有一点哲学头脑。

《养生主》这篇文章我主张倒着看,就是分析的时候,从“秦失吊孝”入手,“庖丁解牛”放最后。

为什么?下面说说理由。

(一)薪火相传,安时处顺,祛除哀乐,天人合一。

“秦失吊孝”是说秦失这个人去看死去的老子,结果发现不少人嚎啕大哭,还言不由衷地絮絮叨叨。

于是,秦失只号喊了三声,就算完事。

老子的学生很不满意,挡住秦失质问,说“你还是我们老师的好朋友哩,人都死了,你干喊三声合适吗!”秦失说,“合适。

刚开始我还以为老子有真传弟子呢,一听你们这般的哭,就知道完了!不是真心哀痛而来吊孝,不是真心悲戚而在那哭天抢地,这哪是老子教育出来的学生!”“‘遁天赔情,忘其所受,遁天之刑。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死乃常事,有谁能躲得过!受命于天,归命于天,这是很自然的变化。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庄子传世的现存著作有许多经典,正如内篇中的这个《养生主》,它给我们透露了先哲的智慧,为迷失在现代化里的我们指明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养生主》并非是说一个喜欢养生的人的故事,而是讲养生的主旨。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与右师问答、薪火的例子,外加一段精辟的议论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养生主张:顺应自然,忘却情感。

而事实上“顺应自然,忘却情感”只是文中的惠文君所理解到的东西,庄子所表达的则有更大的智慧。

想要深刻透彻的了解《养生主》,还是要从文本出发,全文可以按表达的强度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述:一、与自然和谐,尽天理,穷人道与大多数,现存的对庄子《养生主》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庄子所提出的顺应自然,不是对自然的百依百顺,而是与自然和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确实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吧!这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的探索。

而在探索的同时,庄子提出两个指导策略:尽天理,穷人道。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天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违背人伦道德。

二、与社会和谐,无是非、无争辩社会的构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说到底就是与人的和谐。

这与《齐物论》中,“齐论”的观点如出一辙。

人们的想法,看法和观点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事物的本源就是那一个,不如探求本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固守自己的态度。

庄子所主张的“顺应天理”,其中的“顺应”二字并非屈从与恐惧,而是一种谦让,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不争是非,不纠缠矛盾的大胸怀。

《养生主》之所以回归到讲是非对错,其意义还是在传授于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不争是非对错,顺应自然,趋避害处。

三、忘却情感,依乎天理金庸的名作《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小龙女,在初期就是一个忘却情感的人。

从小生活在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不懂得世俗种种,只有她的师父教导她人生来没有什么悲喜哀乐。

以至于,活死人墓中的老奶奶为搭救杨过而丧命后,小龙女并没有掉半滴眼泪,也未从心底真正的伤心。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精选11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养生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篇1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著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文中,庄子还表达了对儒家道德的轻视,从其对于死亡的看法便可以洞悉。

他认为人的生死皆是天命,无需拒绝,极为潇洒大度。

这种顺应,近乎乐观,对人心境的开阔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我觉得儒家思想也是平常生活的一般规范,毕竟千年的积累也是精华。

只是结合了庄子的思想更能发展人自身的修养,不是么?庄子养生主读后感篇2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言:“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义地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意思呢--为善嘛,千万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获得好的名声的地步,而为恶嘛,也千万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计后果以至于触犯刑律的境地。

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

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

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范文、党团范文、演讲范文、心得体会、合同范本、条据书信、礼仪范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ample essays, party and youth group sample essays, speech sample essays,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tract sample essays, normative letters, etiquette sample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养生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养生主》养生观

《养生主》养生观

从《养生主》“三辨”看庄子的养生观摘要:《养生主》阐释了庄子的养生哲学,庄子在《养生主》一开篇就提到了自己养生哲学的主旨——缘督以为经,即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

庄子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主要从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和出入之辨三个方面了阐释“缘道以为经”的主张。

关键词:庄子《养生主》养生哲学《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一篇。

顾名思义,《养生主》中谈论的就是关于养生的问题。

养生主即养生之主,是养生的宗旨。

庄子在文章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养生观:“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保护身体,“全生”是保全生命,“养亲”是养护精神,“尽年”是享尽天年,“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四者是评判一个生命是好是坏的四个标准,要做到这一切就应该“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庄子认为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不为自己的“成见”所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了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游刃,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而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缘督以为经,我认为庄子是通过对三组相对意象的辨析来进行阐述的。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将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出入之辨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养生观。

一、天人之辨在《养生主》的几则寓言故事中,最突出的一组相对的意象就是天与人。

天即道,是主宰万物之所在。

它可以是构成万物的规律,也可以直接化为万物本身。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与消亡的根本缘由,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存在。

人指代一切与人相关的概念,人与天不同,天是无形的,其概念宽泛而抽象,而人是有形的,关于人的概念可以变得很具体;天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是逍遥的,而人则往往受制于其它,是不自由的;天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共性,而人则充满了变数,是一个个体。

人需要“为人”,但更需要“顺天”以此达到平静身心,修身养性的目的。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文慧王惊叹于庖丁熟练地解牛手法,于是说出了:“嘻,善哉!技盖至此乎?”面对如此夸赞,庖丁却没有欣然接受,而是一本正经的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篇一: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在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我对于庄子的其他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庄子内篇中,我选取了《养生主》一文阅读。

时值夏秋之交,坐在寝室的阳台眺望,大学城里的树木依旧苍翠,郁郁葱葱宛如盛夏。

每想到如此鲜活的景象也会在冬季偃旗息鼓,便感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天地之间的万物皆是如此,况人之渺渺乎?
由此,我感到了养生之必要,顺从自然之必要。

而庄子一生所求有二,一是无所凭借的自由精神,二便是顺从自然。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如此,便“可以养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平时,我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全然无视的,吃饭不准时,作息时间也不固定,饱受病痛之苦。

当然,庄子所谓养生,并非只是生命的休养,更是性格的保全及道德的修养。

在中国,儒家思想有着庞大而稳固的根系。

这种情况下,人无不以儒家为正统,以孔孟为先师,以其著述为道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个性。

庄子十分看重人的个性特征,即使是天生的残疾也是自然的恩赐。

防止我们思想固化方面,庄子真是有着莫大的贡献。

诚然,与其千篇一律,不如“鹤立鸡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主读后感
学完《养生主》一文后,感想颇多。

整篇文章贯穿着庄子的处事思想,乍见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想来却充满着大智慧。

开篇,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以为这又是一篇教育我们需抓紧时间学习的文章,但看到后面才发现,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是危险的,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而应当抛却外物,“缘督以为经”,追求自然的内心,方可活得充实而有意义。

接下来,庄子又讲了几个深刻却不失有趣的寓言小故事。

庖丁通过不断观察,思考牛的骨骼纹理并加以不断练习,做到了刀锋一如十九年一样的锋利,甚至在解牛时牛都不曾发觉。

庄子由浅及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传达着人生大道。

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方能游刃有余。

骨肉之间天生有缝隙,而这缝隙之中又隐藏着自然规律,如果以蛮力割之砍之,无论对刀对人,都有一定损害。

而后庄子以公子轩见到只有一只脚的人的故事为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并非人为。

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接下来讲了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

在笼子里纵然很神气,但并不快乐。

这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
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

所以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而追求人心中自然的内心。

然后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

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

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

最后,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外物虽然终究会消失而不可传,但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这篇文章,我感悟到生命的本质是最为重要的,其意义即在自然。

故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在寻找自己性情,因为生命是不可受委曲,只有顺适自然,生命才能自由自在。

面对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勾心斗角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永远保持一颗清静淡泊、安时处顺的心,不被世俗困扰,视生死如一,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少许多痛苦和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