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常规放疗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41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田伟成,王玮莉,李 娜,刘德志*(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疗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41.01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鼻咽癌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较高,高发年龄为40岁至50岁[1]。
鼻咽癌早期以耳鸣、鼻塞、流鼻血等作为临床表现,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也常出现误诊情况。
鼻咽癌一般以低分化鳞癌常见,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化疗、放疗均较为敏感,而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
放疗能够将癌细胞进行破坏或杀死,对其繁殖和生长产生抑制,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易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以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200例、2017年6月~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为(48.51±1.32)岁。
鼻咽癌放化疗有哪些后遗症

鼻咽癌放化疗有哪些后遗症由于鼻咽部粘膜受照射后充血肿胀,出现与口腔粘膜相似的鼻腔粘膜反应,患者常有鼻粘膜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严重者可影响休息与睡眠。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在长期存活的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后遗症。
整理了关于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1.口干、张口困难。
2.渗出性中耳炎。
3.鼻出血和鼻咽膜粘连。
4.面颈部皮下水肿及放射性丹毒。
5.齿龈炎、牙齿脱落。
6.视力减退、失明。
7.脑水肿、脑坏死。
8.放射性皮肤损伤和软组织纤维化。
9.放射性脑神经损伤。
后遗症的产生情况要看患者的总体体质,如果在放疗时有很好的耐受力来接受整个治疗,也未必一定会产生后遗症,所以在放疗期间增强自身体质与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如中医药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陪同患者适当的进行文娱及体育活动,调节生活,以增加体力,减轻放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鼻咽癌放射治疗(1)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颅底无明显骨质破坏者;CT或MRI 示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颈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上;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淋巴结转移大于10cm。
经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况有改善,症状消失,远处转移灶能控制者,可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禁忌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下;广泛远处转移者;合并急性感染病者;放射性脑脊髓损伤者。
再放疗原则放射治疗后复发再放疗原则,具有下述情况者不宜再放射治疗:同一靶区包括鼻咽及颈部靶区放疗后复发时间未满一;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或放射性脊髓病;鼻咽部靶区总疗程不宜超过三个疗程,颈部靶区不宜超过两个疗程。
(2)放射线的选择因鼻咽癌原发灶位置深在,周围有重叠的骨质包围,故应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 钴或直线加速器的高能X线。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一、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癌(疾病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恶性肿瘤(疾病编码:C11.901)(非M1且治疗中不出现影响放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症状:涕血、鼻出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颅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症状。
2.体征:鼻咽部、颈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间接鼻咽镜、纤维或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增强CT和(或)MRI、全身骨扫描或PET检查。
4.病理学[鼻咽部和(或)颈部转移灶]明确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11版《中医肿瘤学》。
鼻咽癌临床常见证候:1.1、热毒蕴肺型: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头痛发热,心烦失眠,咽干口苦,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黄,鼻腔粘膜充血甚至溃疡,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或滑数。
1.2、瘀血阻络型:鼻塞脓涕,涕血色紫黑,头痛,耳鸣,复视,口干喜冷饮,鼻咽部肿块,颈部肿块凸出,质坚硬,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弦细或涩。
1.3、痰浊内阻型:鼻塞涕多,头晕头重,胸闷痰多,恶心呕吐,纳呆,口干不欲饮,耳内胀闷,大便溏薄,鼻咽粘膜水肿,分泌物多,颈部有转移性肿块。
舌质暗淡或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或濡细。
1.4、气阴两虚型:神疲乏力,少气自汗,头痛,五心烦热,失眠,口干咽痛,间有涕血,唇焦舌燥,形体消瘦,影像吞咽,尿赤便干,口咽粘膜充血、糜烂,舌质红少苔、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滑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中国鼻咽癌诊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年)、《2012ESMO临床实践指南:鼻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鼻咽癌精确放疗与普通放疗的区别

鼻咽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鼻咽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出现鼻咽癌后需要积极的治疗。
对于鼻咽癌的治疗,目前西医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有放疗,许多人对于放疗的认识还局限于影视剧中的一些情节或者是日常细碎、凌乱的知识碎片,自从在临床医学的使用中来,也经历了一定发展阶段,开始出现了精准放疗。
那么鼻咽癌精确放疗与普通放疗的区别是什么呢?普通的放疗一般就是指常规二维放疗,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是靶区的剂量分布较差,对关键组织和器官的保护较差,副作用相对较大。
除了常规二维放疗,还有一些其他放疗,其中就包括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相对高精度的放疗。
利用CT图像重建肿瘤和正常组织,通过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照射野,尽量使高剂量区分布与靶区一致,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降低。
而调强放疗又是三维适形放疗的高级形式,不但要求射野的形态与靶区一致,而且射线束的剂量强度能够按要求进行调整,不仅能使靶区接受较高剂量和均匀剂量照射,而且能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通常可以增加肿瘤照射剂量,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使某些常规不能治疗的患者得到治疗(多靶点,邻近重要器官);图像引导放疗是一种四维放疗技术,它是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考虑到了肿瘤及正常器官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在治疗前和中利用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做到更高层次上的精确放疗。
说了这么多的专业术语,可能还是会有患者听起来云里雾里,通俗点讲就是,因为放疗是利用不同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以期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手段,为了保证对癌细胞足够的杀伤力,不得不扩大照射的范围来杀死周围正常组织可能存在的癌细胞。
这样却会给正常的组织和体细胞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引起放疗毒副作用的原因。
而精准放疗则是能够更加精确地划分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界限,从而更好的确定放射线照射的区域,因此,会减少普通放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减少一些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疗效对比

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疗效对比摘要】目的:了解调强放射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8例鼻咽癌病患作观察组,行调强放射治疗;另选取28例作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比各自治疗结局。
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71.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病患疗后发生口干、皮肤等急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均可用于鼻咽癌治疗,但调强放射效果显著,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调强放射;常规放射;鼻咽癌【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35-02鼻咽癌因解剖结构复杂且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采用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又分为常规放射与调强放射两种。
其中常规放射治疗可能会因剂量分布不均而伤及正常组织,诱发远期并发症。
而调强放射(IMRT)治疗照射技术的出现则较好的弥补了常规放射治疗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强放射与常规治疗照射技术的效果,本文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展开了对比研究,现将比较过程与结果作如下汇报: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0~71岁,平均(61.2±0.5)岁,病理类型:鳞癌31例,未分化癌25例;TNM分期:Ⅱ期39例,Ⅲ期17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
协助病患取仰卧位,模拟定位后使用常规分割剂量给予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2Gy,5次/周,先取面颈联合大野与下颈部前切线野,照射剂量达36Gy,再依次为脊髓、脑干,最后为鼻咽部,照射至总剂量为66~76Gy,淋巴结转移灶总剂量为60~68Gy,颈部预防照射总剂量为52~56Gy。
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的剂量学研究

C E hnza g, A G S eg u z A hny ,IN h a ME e u eat etfR dai H N Z e — n HU N hn - , H I e—u JA G M 曙一u , I — .Dp r n o a it n h f Z Z r m o
d ae o e n h w ed ie e i ig d s f T 1 Gy 1 fa d Dm 5 y 1 f it d d s ,a d t e t o f lsgv n r man n o e o / 0 n i D 9 2 G / 0 .Wh n p seo e vc r n u a ed i a i - e o tr e ria t a g lrf l r da l i i r
Fv ainswt al u tetdNP eeslce .P a fu cin moigw sd sg e njit f i trla ilcria ed iep t t i ery nrae C w r ee td lno n t vn a e in di on l ea ca—evc l ls e h j o oba f i f
n a ,a d 。 o z n l a hn et o on f l vr p iga o t . c og p n h r o t t igt it e soel p bu 5 m.D s f h of l a 2 G / O .T r i e ・ 0 i am c h w j d i a n 0 oeo te w e s s 0 y l f he dm n t i dw e
W h l h o v ni a th n a r ie te c n e t on lmac i gpln we e DT 6 27 ±1 81 n . 5. . Gy a d 1 49 ±8 9 m r s e tv l. S aitc ldi ee c sfu e 2 .2 c e p ci ey ttsia f r n ewa o nd b — f
鼻咽癌的放疗计划与剂量调整

鼻咽癌的放疗计划与剂量调整鼻咽癌是指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其中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鼻咽癌的放疗计划以及剂量调整的相关内容。
一、放疗计划1. 肿瘤定位与模拟放疗前,首先需要进行肿瘤定位与模拟。
通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鼻咽癌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在模拟过程中,可以采用头颈部定位器,使患者能够保持头部的固定位置,确保治疗时的准确性。
2. 靶区划定根据肿瘤的位置和扩散情况,确定放疗的靶区。
常用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灶、颈淋巴结等。
靶区的准确定位是放疗计划的关键,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解剖学位置、临床病理特征、转移风险等因素。
3. 剂量分配放疗过程中,需要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剂量。
常见的放疗方案有标准分割、加速分割和超分割等。
标准分割指将总剂量均匀地分为若干个小剂量,每日或每周给予一次。
加速分割则是将总剂量分为更多的小剂量,每日给予一次。
超分割在加速分割的基础上更快地进行,每日或每周给予多次。
二、剂量调整放疗过程中的剂量调整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放射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剂量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1. 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放疗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炎、咽喉炎、皮肤反应等。
在放疗期间,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如适当调整剂量、给予支持治疗等。
2. 总剂量的调整放疗的总剂量调整是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来确定的。
对于早期鼻咽癌,一般采用标准分割的放疗方案,总剂量为70-74Gy。
而对于晚期鼻咽癌,可能需要加速分割或超分割的放疗方案,总剂量可以增加到常规剂量的1.2-1.5倍。
3. 靶区的调整靶区的调整主要是针对颈淋巴结的治疗。
如果放疗期间出现颈淋巴结的进展或转移,可以对靶区进行调整,增加剂量或扩大靶区范围。
4. 治疗时间的调整治疗时间的调整主要考虑到既要保证肿瘤的灭活效应,又要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鼻咽癌放疗的方案

鼻咽癌放疗的方案放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规疗法之一,鼻咽癌在手术治疗后通常会配合放疗、化疗。
那么鼻咽癌放疗方案是怎样的?以往常规分割放疗采用每周连续5次照射,每次照射2Gy,放疗总剂量为70~8OGy的方法,单纯放疗的5年总生存率可达到40%一70%。
但是对于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降低转移及复发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放射生物学的发展,伴随放疗技术的进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非常规分割照射如超分割放疗或加速超分割放疗,或通过一些放疗新技术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及调强(IMRT)的应用,以期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鼻咽癌非常规分割治疗鼻咽癌超分割及加速超分割放疗是近年来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疗研究,以缩短总治疗时间,提高局部剂量。
通过研究表明,鼻咽癌癌细胞的加速冉增殖与放疗疗程的长短有关,疗程越长,再增殖的细胞数越多,放疗疗程每延长l 天,需要额外增加0.6Gy的剂量才能杀死新增殖的肿瘤细胞,可见要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就要在相同的疗程时间内增加放疗剂量。
我内学者应用每次照射1.1Gy,每天2次,总剂量为72Gy的超分割治疗28例鼻咽癌患者,其3年局部控制率达86.7%,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的64.6%<0.05)。
2、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使照射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肿瘤病灶)形状相似,在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将高剂量集中于鼻咽癌组织,提高治疗增量的物理措施。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治疗与重要器官邻近的恶性肿瘤。
鼻咽癌浸润性生长、向四周侵犯的生物学特性和规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指征应严格把握,对初治鼻咽癌不宜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作为常规放疗手段。
目前3DCRT使用于鼻咽癌治疗过程中的局部推量治疗,如初治鼻咽癌后程的缩野推量,或者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残存病灶追加剂量,或复发病例的全程放疗或后程再放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 ICRU 第29号第50号报告中规定
PT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计划靶区包括:
临床靶区(CTV)、照射中患者器官的移动(ITV) 由于摆位、治疗中患者体位的重复性误差 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以确保CTV得到规定的治疗剂量 计划靶区决定照射野的大小
颈部淋巴结残存:
单个淋巴结残存:
观察2个月后行局部手术切除 局部组织间插植补量
多个淋巴结残存:
观察2个月后行同侧功能性颈清扫
鼻咽癌常规放疗流程
选 择 适 当 的 体 位 ( 仰 卧 位 ) 选 择 适 当 的 头 枕 体 位 固 定 ︵ U 形 或 头 颈 肩 面 罩 ︶
鼻咽癌常规放疗流程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 科
颈 部 淋 巴 结 分 区
UICC颈部淋巴结分区
LevelⅠ: ⅠA:颌下和颏下三角淋巴结包括颏下三角(前正中线至二腹肌前腹 与舌骨下缘之间的区域) ⅠB:颌下三角区(下颌骨上缘、二腹肌前腹与颌下腺后缘间的区域)
Level Ⅱ:
舌骨下缘以上至颅底(颈上深淋巴结)
总剂量:54~60Gy/7w
鼻咽癌放疗靶区的确定
靶
GTV
区
临床检查、CT和MRI所发现的肿瘤病灶 临近肿瘤的软组织或淋巴结(鼻咽、咽后间隙、咽侧间隙、颅底、 蝶窦下部、翼腭窝、鼻腔和上颌窦后1/3及上颈淋巴结) 淋巴结预防照射区(亚临床灶或微小转移灶)
CTV1
CTV2
鼻咽癌的推荐靶区
临床分期 T1-2N0 CTV1 P + IN + CN (Ⅱ,RPLN) P + IN (Ⅰ- Ⅴ, RPLN) + CN (Ⅰ-Ⅱ, Ⅴ, RPLN) P + IN + CN (Ⅰ-Ⅴ,RPLN) CTV2 IN + CN(Ⅲ-Ⅴ)
随诊频率:
首次随诊:根据不同情况可在1-3个月
原发灶残存:放疗结束后1个月复诊 颈部淋巴结残存:放疗后2个月复诊
2年内:每3个月随诊一次
2-5年内:每6个月随诊一次
5年后:每12个月随诊一次 3年内最好不拔牙
练习张口:并告知方法
鼻咽癌放疗后的随诊
随诊项目
原发肿瘤情况
大淋巴结+热疗
鼻咽癌放疗靶区的确定
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 ICRU 第29号第50号报告中规定
GTV: 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
指肿瘤的临床灶
为一般诊断手段(包括临床检查、CT/MRI/PET)能够诊 断出的、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
包括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灶
P值
0.022 0.112 0.708 0.660 0.244 0.052 0.075
鼻咽癌残存灶的处理
鼻咽腔内残存:
腔内近距离治疗,6~8Gy/F,共2~3F
咽旁间隙残存(包括咽后淋巴结残存):
外照射加量
常规外照射 IMRT 立体定向放疗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
鼻咽癌残存灶的处理
14/19 (74%)
106/364 (29%) No data 120/383 (31%)
2/5 (40%)
21/134 (16%) No data 23/139 (17%)
12/14 (86%)
85/230 (37%) 59/91 (65%) 156/335 (47%)
CT/MRI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肿瘤区(GTV)的确定
当肿瘤已行根治术后,则认为没有肿瘤区 确定肿瘤区的意义:
对于根治性放疗:要给予肿瘤区以足够的剂量, 使肿瘤得以控制 便于观察肿瘤随剂量的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 ICRU 第29号第50号报告中规定
CTV: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颞颌关节(左右) 腮腺(左右)
40Gy 54Gy
50Gy
50%的体积受照射量 <30~35Gy
鼻咽癌IMRT剂量处方(医科院肿瘤医院)
GTV: 2.2Gy/F(2.1~2.3) 30F 5F/w 总剂量:63~69Gy/7w
CTV1:2.0Gy/F(2.0~2.1) 30F 5F/w 总剂量:60~63Gy/7w CTV2:1.8Gy/F(1.8~2.0) 30F 5F/w
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Mir data)
临床淋巴结转移
病例No N+ Level Ⅰ Ⅱ Ⅲ Ⅳ Ⅴ Other*
115/164 鼻咽癌 70%
10/115
67/115
11/115
11/115
26/115
3/115
8%
58%
9%
9%
31%
2%
#:就诊时双侧淋巴结转移28%,对侧淋巴结转移3% * :腮腺、耳后和颊淋巴结
体检 间接鼻咽镜 光导纤维鼻咽镜
增强CT/MRIRESIST 疗中评价的意义:
对肿瘤的放疗敏感性进行评价 作为缩野的依据
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疗终评价
最终疗效评价
急性副反应评价
放疗副反应 化疗副反应
如有残存:决定进一步处理方法
鼻咽癌放疗后的随诊
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临床 灶 (GTV)、亚临床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根据这个定义:同一肿瘤区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临床靶区的情况
肿瘤区和临床靶区的特点
是根据临床检查和结合静态影像(如:CT、 MRI、PET)确定的 不考虑器官的运动和治疗过程的误差
与所采用的内、外照射方式无关
鼻咽癌模拟定位片+勾画照射野(全束)
鼻 咽 癌 模 拟 定 位 片
加 速 器 射 野 验 证 片
鼻咽癌常规放疗流程
鼻咽癌模拟定位片+勾画照射野(半束)
鼻咽癌常规放疗流程
Shaper
剂量计算
整体铅模
MLC
治疗机 EPID/射野验证胶片
实施治疗
与模拟定 位片比对
鼻咽癌放疗前的准备
病史:
放疗+化疗:
手术治疗:
单个残存:局部淋巴结切除术
多个残存:功能性颈清扫
鼻咽癌放射治疗原则(医科院肿瘤医院)
早期(Ⅰ、Ⅱ期):
单纯外照射 外照射+腔内近距离治疗
晚期(Ⅲ、Ⅳ期):
同步放、化疗
PDD 30mg/m2,weekly Taxol 30-60mg,weekly
鼻咽癌Rouvier’s LN转移(After CT ERA)
Incidence of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 (%)
Total Mclarghlin et al. 1995 Chua et al. 1997 Chong et al. 1995 Total N0 Neck N+ Neck
诊断 肿瘤侵犯范围的确定(靶区的确定) 分期 2D/3D治疗计划设计 疗效评价 随诊
鼻咽癌的治疗
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常规外照射 计划性外照射野+腔内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 3D-CRT/IMRT
诱导化疗 辅助化疗 同步放化疗 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的手术切除 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存或复发后的营救治疗
区域淋巴结情况
易发远转部位 急性放疗反应(粘膜、皮肤、耳、放射性脊髓炎等) 晚期放疗反应(粘膜、皮肤、唾液腺、听力、CNS等)
临床表现:七大症状,三大体征 体格检查:KPS、五官科检查、颈部触诊、颅神经检查、听力检查
间接鼻咽镜检查、光导纤维鼻咽镜检查 活检 头颈部CT / MRI 胸片、颈腹部超声、骨ECT 血清学检查:EBV(VCA-IgA,EA-IgA) 血项、血生化、肝功能
特殊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化验室检查:
ⅡA:颈A前 ⅡB:颈A后
Level Ⅲ: 中颈淋巴结(舌骨下缘至环环状软骨下缘) Level Ⅳ: 下颈淋巴结( 环甲膜至锁骨上缘)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后界:斜方肌前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 下界:锁骨,上界:颅底)
ⅤA: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
ⅤB:环状软骨下缘至缩骨上缘区 Level Ⅵ: 颈前淋巴结(后界:颈动脉鞘前方,上界:舌骨, 下界:胸骨切迹) Level Ⅶ: 上纵隔淋巴结(至主动脉弓上)
鼻咽癌IMRT剂量规定(医科院肿瘤医院)
处方剂量: 是指包绕至少95%的PTV的最低剂量 PTV接受>110%的处方剂量的体积应<20% PTV接受<93%的处方剂量的体积应<3% PTV外的任何地方不能出现>110%的处方剂量
危及器官限量(医科院肿瘤医院)
脑干 45Gy
脊髓 视交叉(1.50.5cm)
分期及详细描述肿瘤大小和部位 口腔处理
鼻咽癌放疗中注意事项
每周应进行:
肿瘤情况的详细记录(原发灶和颈淋巴结)
急性副反应的评价
放疗反应:RTOG分级标准 化疗反应:WHO分级标准
血象监测 营养摄入的监测
放疗中期评价
在DT50Gy时应进行疗中疗效评价
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