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初中历史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共3课)(2024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目标】①知道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时空观念)②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概况,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提示:古猿教师指导: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活动。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找出我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遗址并根据教材信息进行分类。
教师指导: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而智人又可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古猿在走向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哪一个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恩格斯在他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在劳动中学会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与动物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石器时代的工具与生活方式- 火的使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农业革命-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作物的种植与畜牧业的兴起- 农业对人类定居生活的影响3. 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与金字塔- 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城市规划与建筑- 早期的文字系统- 古代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 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贸易路线- 文化交流的方式与影响 - 语言与宗教的传播2. 战争与征服- 古代战争的特点- 著名的征服者与战争- 征服对文明的影响三、古代文明的遗产1. 文化遗产- 建筑艺术- 文学与哲学- 科学与技术2. 宗教与哲学思想- 古代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 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影响3. 法律与社会制度- 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 社会结构与阶级制度四、历史学习的方法与重要性1. 历史学习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 历史事件的年代学研究- 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2. 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的培养- 从历史中学习与借鉴- 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可能包含的知识点的结构。
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应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所使用的教科书来确定。
教师在准备课程时,应该详细研究每个主题,并提供具体的历史事实、例子和案例研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封建社会
- 定义: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占有土地、农民为主要劳动力、
建立了制度的社会形态。
- 特点:地主占有土地、农民进行劳动、劳动受到的严格约束、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 制度:土地和官职可以,子承父业。
2. 夏商周三代史
夏朝
-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奴隶制度、王权神权合一
商朝
- 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封建制度、社会等级固化、成立了最早的都城、出现了最早的金属器的铸造
周朝
- 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 地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
- 特点: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分封制度、奴隶制度逐渐衰落
3. 周朝政治制度
- 天子:君主,掌握最高的政治权力
- 诸侯:地方领主,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 中央官员:辅佐天子处理政务
- 地方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 常备军:周朝建立了常备军,由天子直接领导
4. 周朝经济
- 农业:周朝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粟、黍、稻,养殖牲畜
- 商业:随着手工业和手工艺的发展,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交通:以水路为主,黄河是主要的交通干线
5. 春秋战国时期
-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 特点:诸侯争霸、兵器军事技术的发展、思想家的活跃、学问的蓬勃发展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参考资料:
- 《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灵长类动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使用石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使用石器、陶器和织物-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兴起,阶级的产生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国之兴1. 古代中国的兴起- 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中国的起源- 夏朝:建立者禹,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商朝:首都商朝,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周朝:周武王,使用青铜器,封建社会2. 古代印度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建筑华丽的城市,使用印度字母写字,定居农业社会- 阿育王统一印度:推广,建造大雁塔,统一了印度次大陆3. 古代埃及的兴起- 河流带来的财富:尼罗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农业发展- 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建造金字塔,奴隶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国力逐渐衰弱4. 古代巴比伦的兴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统一的法律,使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古代和的传播与交流- 的起源与发展:吠陀时期到吠陀文化的成熟- 的起源与发展:佛陀的生平和教义,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进入中国:明帝国和的发展,在中国的普及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1. 秦朝的统一- 西周的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分裂- 秦穆公的改革:实施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 秦始皇的统治: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万里长城2. 汉朝的兴起- 起义军的崛起:刘邦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 刘邦的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武帝的扩张:汉朝的疆域扩大,丝绸之路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发明的进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文化艺术的繁荣:孔子的学说传播,歌舞、诗词的流行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1. 东西方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设: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文化传播:、景教、回鹘文化的传播2. 东亚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的东传: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传播- 唐朝与新罗: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借鉴中国文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的形成- 五:北方各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衰弱-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文化的融合- 文化艺术的交流:北方和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交流融合- 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3.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隋朝的建立和统治:隋朝的兴起和隋炀帝的统治- 唐朝的开创: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盛世的开始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隋唐盛世- 隋唐经济的繁荣:推行均田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运河在隋朝时完成,对交通运输有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结束语本文档详细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点,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起、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和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等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综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主要涵盖了古代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和重要事件。
本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回顾这一时间段的核心历史内容,包括重要的时间线、历史人物、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本单元首先介绍了远古时期的人类起源和发展,包括传说中的黄帝、炎帝等先祖的贡献。
随后重点介绍了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包括分封制、井田制等核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接下来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描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大繁荣。
此外秦汉时期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结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述,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1. 简述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一阶段的历史学习不仅是对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初步探索,更是构建个人历史文化认知体系的基础。
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变迁的基本线索。
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致框架和脉络。
同时历史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使其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因此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 介绍第一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史前文明的出现。
这部分内容将介绍人类早期的生存状态,包括狩猎采集时代、农业革命以及城市文明的萌芽等。
学生需要了解史前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各个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必背重点①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③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必背重点|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500 年。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必背重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
2.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注: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三、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必背重点三、西周的兴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必背重点一、战国七雄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二、商鞅变法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必背重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 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必背重点|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三、《诗经》和“楚辞”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秦统一中国必背重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涿鹿之战。历史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 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 仓颉造 字
• 养蚕 织布
• 尝百草,创 医术
• 指南 车
• 指南 盘
•造 船
•
黄帝
•
建宫 室
“黄帝”和“皇帝”
“黄帝”和“皇帝”的不同在于: 黄 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部落联 盟首领,而皇帝则是秦朝始设的古 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最高 权力的象征。
氏族贵族
战俘、犯 罪的平民
私有财 产出现
早期奴隶主
早期奴隶
漫长的原始社 会走向终结
前2070年夏朝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
1.距今四五千年,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活动着___ 和__两大部落,他们结成联盟在___一战中大败 ___部落。此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___ 族。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____”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____,地点: ___省____县。会不会______是人和动物的 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古人是____,地点: _____的山洞里。过着_____生活,会使用 ____,还会保存________。
1、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 北京地区考察到下列哪一个古人类遗址
B.黄帝打败了蚩尤 C.黄帝部落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D.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有人问小明姓什么,他回答说:
“我的姓同中国第一个王朝名称一
样。”请问他姓什么
A、夏
B、商
C、周
D、唐
3、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 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尧帝
舜帝
材料:
传说舜年老时,召集部落联盟会 议,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 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斯,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 首领。
问 么材种: ?料民该反主材映推料的选反是 首映禅 领了让 的什制 制么。 度制它 。度的?实其质实是质一是什
生产 发展
贫富 分化
剩余产 品出现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元 谋 地点: 云南元谋县 人
生产生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活情况:
地位: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北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京
人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 生活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 的遗址,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 下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
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元谋人
D.蓝田人遗址遗址
A
D B
C
木耜
人面网盆 半坡出土的粟、粟籽
居民 生活流 工具 粮食 房屋 陶器 其他
域
作物
河姆渡 居民
长江流域 磨制石 器、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元谋人
中
原始文明---远古居民 北京人
华
山顶洞人
文 明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农耕文明
的 起
半坡的原始农耕
源
人文始祖
远古的传说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尧舜禹的禅让制
③烧制陶器
④ 拥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
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
尊称为什么?黄帝;人文始祖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 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都会搭建房屋 4.陶器的风格不同,半
5.都会制作陶器 坡居民会制作彩陶
6.饲养家畜
5.其他:
1、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 到下列哪一现象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青铜器工艺精美
2、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 表述正确的是:
A 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 于黄河流域 B 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河 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 C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 种植水稻 D 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 落会制造彩陶
3、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
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①已经工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线织布
水稻
干栏式
黑陶
水井玉
器乐器
骨耜
等
磨制石
半坡居 黄河流域器、耒 粟
民
耜、石
刀、箭
头
半地 彩陶 纺织 穴式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 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1.使用磨制石器 1.生活流域不同
2.出现原始农耕 2.种植的作物不同
3.过着定居生活 3.搭建的房屋样式不同
远古人类、居民
Hale Waihona Puke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炎帝黄帝
尧舜禹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朝代时序
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封建社会
南北朝
第一单元复习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活动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最__早___人类
(1)确定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的依据是 什么? (2)元谋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2.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首领还 有_、 __、__。在原始社会用____的办法来推 荐部落联盟首领。
3、原始社会终结:原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____越来越多。标志:__年,____建立___朝。 影响:____社会结束,___开始。
1.台湾各党派领导人如连战、宋楚瑜等到祖 国大陆访问时拜谒黄帝陵(如右图),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 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