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茶文化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文本(2016)

策划方案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二〇一六年七月

千载儒释道

万古山水茶

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冈仓天心

茶道,是在日常染污之间,因由对美的倾慕而建立起来的心灵仪式,茶道教人纯净和谐,理解互爱的奥义,并从秩序中挖出浪漫情怀,它是一种温柔的尝试,试图在我们所知的生命无穷尽的不可能中,来成就那些微小的可能。——冈仓天心

冈仓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山水之旅和敬清寂,探寻传统文化之旅

永安中国茶海综合驿站建筑效果图一

永安中国茶海综合驿站建筑效果图二

小型驿站建筑效果图

茶海段慢行系统

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3:48.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何悦[导读] 摘要:桥梁景观在旅游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节点作用。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2000摘要:桥梁景观在旅游公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节点作用。设计并建设好旅游公路桥梁景观,对于提升公路品质,打造旅游景观特色,增强桥梁综合作用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周边旅游景观分布做出详细调查,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做出深入调查,从而采用高水平的设计方法,使桥梁景观的设计,真正达到旅客旅游过程中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为旅游事 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旅游公路;桥梁设计;景观公路交通出行,在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自驾旅游的方式,在旅游模式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支持下,旅游公路的建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在其设计建设过程中,公路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提升客户的旅游体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1、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中面对的问题 旅游公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与普通公路桥梁的相关要求完全不同,必须从各方面出发,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明确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 尽管旅游公路桥梁本身作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旅游体验的提升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共同出发点,但是由于公路桥梁在公路中所处的节段不同,周边的旅游景点的分布不同,还是存在着对于桥梁本身明确定位的要求。对于旅游公路的桥梁景观定位,一般认为有三种方式:旅游公路的最终目的地;旅游过程的配套设施;旅游公路的亮点景观。区分不同定位,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以桥梁带动旅游的意识不足 国内旅游公路的建设起步较晚,其中很多更是从传统公路的交通设施中分离出来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对桥梁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其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在传统桥梁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桥梁对于交通的连接和承载作用,仅考虑车辆的通行需要。在部分地区,由于环境因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甚至还存在“路宽桥窄”的现象。不仅本身缺乏游览的空间,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很难再根据旅游的需求,增加桥梁游览的空间,更不要再说如何进一步进行景观的设计。 1.3 景观设计缺少特色 在旅游过程中,公路周边的环境和景观变化相对比较单一,在遇到桥梁时,多数游客都会采用暂时停留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但是在现有的旅游公路中,多数桥梁景观的设计特色比较单一,无法与周边的地理特色和景观特点融为一体,缺少文化性和景观性,不能成为公路旅游的经济增长点。 2、公路桥梁景观的设计方法 2.1 做好前期调查和定位分析 旅游公路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沿线的景观元素分布情况。在前期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查找资料,实地调查的方式,从而准确的取得第一手资料,调查清楚公路沿线的景观类型,以及各种景观在行车状态下的视觉体验。在对前期所需资料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交通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对公路进行分类,并确定出其合适的定位。在调查过程中,需要对沿线的桥梁分布和周围的景观特点进行重点调查,以方便在后期设计工作中,确定合适的设计方向和思路。 2.2 进行综合性规划 旅游公路的设计要求与普通公路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是在满足交通需要的前提条件下,要求道路设计的等级和目的都是以旅游为中心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公路在公路生态、公路景观和交通人文的综合功能。因此,在旅游公路的设计中,既要从整体出发,加强路网整体规划,还要注重细节,整合桥梁景观等旅游资源,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 2.3 做好桥梁景观的标志性和亮点设计 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无论是桥梁结构的设计,还是桥体各方面的设计,都要满足景观设计的标志性部分能够充分融入到旅游文化中去,同时在设计中还要突出其亮点,以桥梁景观为基点,进行旅游产业的拓展,配合公路旅游过程中“慢游”的需要,与沿线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休息、体验、健康、文化、教育的等各方面功能复合在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2.4 根据桥梁整体设计需要,对不同分区进行景观区分 旅游公路桥梁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依照景观的不同特点,对桥梁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和衔接,以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在不同的旅游公路中,桥梁作为重要的旅游节点,可以为依托相连的景点,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不同功能,这些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就主要依托科学的景观设计进行区分,从而推动公路桥梁由单一性的通行需求向综合旅游服务区进行转变。 3、桥梁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遵循行业设计规范 随着建设行业的发展,相关的建设规范不断出炉,虽然旅游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还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并实施了《公路桥梁景观设计规范》,可以作为相应的指导依据[2]。在规范中,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过程做出了整体要求,然后从梁桥、拱桥、缆索承重桥梁、跨线桥和附属设施等几个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依据规范的相关条款进行设计工作,可以更好的开展设计工作,更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3.2 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与土建等设计部门深入沟通的情况下,以安全第一的原则为基础,对桥梁功能进行添加,从而体现桥梁工程的旅游需要。在对原有桥梁进行景观添加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原有桥梁结构的适应能力,确保“行车安全”为第一要务。 3.3 整体协调原则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贵州的“苗族 文化”更是远近闻名。 以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为例 【摘要】当前,在新的市场经济竞争趋势下,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而旅游业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日渐凸显。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中国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问题很多,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在这个问题上有人提出见解但并未深入研究。随着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变成了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成都的“熊猫文化”更是远近闻名。笔者对通过成都的大熊猫旅游纪念品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剖析,调查,思考和分析,为其进行品牌设计的 总体战略和具体方案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其研究结果可供由相关部门参考,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拟从美术学、品牌学的角度并整合民俗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多向度的思考研究尝试。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必然性和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契合,根据品牌的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对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进行了品牌的规范,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问题:一、对熊猫旅游纪念品进行识别系统也就是其包装进行简要规划;二、对品牌化的熊猫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识别研究;三、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品牌化的方法研究,特别针对品牌中产品设计的延续问题进行研究;四、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品牌文化设计;五、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品牌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对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黄陂民间泥塑手工艺为中心 【摘要】近几年,从只重视旅游路线的开发到注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目前湖北旅游纪念品市场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档纪念品较多,设计制作精美,中低当产品缺乏湖北地域特色。其次缺乏特色和本地名牌产品,湖北旅游商品种类繁多,但是能叫的响的似乎没有几个,市场上缺少品牌响亮能够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纪念品,缺乏设计、生产、品牌一体化。最后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低,湖北旅游景点多,旅游产品多,但是宣传的少,虽然近几年也看到一些宣传广告,比如咸宁温泉、汤池温泉,但是也只是个别行为,大部分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还不够。关于旅游纪念品具有地方性特色是目前各个地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提高湖北旅游纪念品的艺术含量,设计出具有湖北地域特征的旅游纪念品迫在眉睫。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如何设计好具有湖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呢?本文针对这个 问题从产品造型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主要从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对湖北的泥塑工艺产品进行创新型分析,分析探讨其他地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产品是怎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应用到湖北旅游纪念品中,设计出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文章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首先,本文通过对湖北各地民间泥塑工艺,

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

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 摘要:公路在通道和屏障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因此,修建公路必然会改变景观的空间格局,使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旅游公路建设必须保护沿线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尽量使公路与周围景观协调。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线性设计彩色路面 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有车人数逐年增多,自驾车旅游是景区旅游的一大亮点。据调查统计,近几年旅游人数剧增,而且,人们在景点内旅游的同时,也希望在途中享受“人在画中游”的乐趣。因此,旅游公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应提供优美的道路景观。因此,有必要把传统的旅游公路变成“公路旅游”。 1、景观选线融入自然 选线阶段,进行生态环保路线的多方案比选,要以工程师的智慧,艺术家的工艺,打造好旅游公路。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采用环保选线——不扰为上、利用为本,地形选线——形态吻合、总体协调;地质选线——躲避为主、处理为辅;安全选线——平面均衡、纵面平缓。 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景观要素,尽量保护和利用沿线的景观资源,使路线融入周围环境;避开或远离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旅游公路建设对地形、地貌、沿线植被及水域的破坏。 2、线形设计灵活自然 旅游公路在设计阶段对平、纵、横线形应进行灵活设计:平面曲线自然流畅、顺势而为;纵面曲线低填浅挖;横断面灵活、贴近自然。最终取得良好的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 2.1平曲线自然流畅 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灵活采用技术指标,使路线顺应地形。尽可能地优化平纵线形,不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顺势而为,形成连续、流畅、协调的曲线公路景观,提供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舒适性,提升路线与环境的自然协调性。 2.2纵曲线低填浅挖 纵面线形设计时需注意纵坡的均衡性,注重适应平面线形的地势变化,平

S-106成都-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说明

S106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公路景观初步设计方案汇报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为配合实施四川省旅游大发展战略的需要,迎接第五届旅游大会在都江堰市的胜利召开,并向各地游客展示四川的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当地人民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创造美好明天的气概,同时表现成都交通在当今建设生态、自然、环保的公路工程的浪潮中,打破传统旧观念的束缚,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向青城山、都江堰提供一条与其“双遗产”地位相符的旅游公路的需要。 二、项目宗旨: 公路工程产品,不应仅仅其产品本身,更应当是体现建设者的个性、理念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而形成的精美的构造物,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信仰。在“把S-106公路建设成四川省一流的旅游公路”这个大前提下,多方面深刻挖掘成都、都江堰乃至四川省内的文化历史资源,充分利用和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生态优势,在保证和完善公路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这条旅游公路的地方特色。向公路的使用者和沿线的人民群众提供一条生态、环保、自然和安全的绿色通道。在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工程产品的同时,尤其注重道路与周围自然相协调的景观开发工作。

三、设计理念: 立足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地区的发展需要,采用四川浓郁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资源,特别是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人文特色为创造源泉,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素材,以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事业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独特风貌为目标,争取将这条旅游公路建设成有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历史特色的绿色通道的同时,宏观规划,分步骤实施,兼顾周边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创造出人与环境的新的共生关系。我们的景观理念是以下设计源动力的综合体现: 1:自然化的设计 有史以来我们都习惯依赖自然而生存,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深藏有对户外事物的渴望,渴望土地、石、水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们希望亲近它们、观察它们、接触它们。我们需要和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生活于自然要素和自然环境中,并将自然带进我们的家园和生活。人们希望亲近自然而不能成功是往往因为缺乏和自然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汽车的涌现,带给我们的是令人振奋的空前的时空自由。旅游公路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流动和连结通道。应能为穿越景观的人们带来愉快难忘的经历。 2:设计来源于解读历史和文化 人类在走向更高文明的过程中,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和持续利用同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样重要。它是先人留给当代人,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最珍贵的遗产。公路建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 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1、红色旅游 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一下是主要路线: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遵义(遵义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区)、仁怀、习水、赤水(红军四渡赤水)二、贵阳、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烈士陵园等)。三、贵阳、镇远、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等)。 2、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主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和内容之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贵州省黔东南州更是号称百节之乡。此外,香纸沟布依寨、雷山西江苗寨、雷山郎德苗寨、凯里寨瓦苗寨、清镇黑土苗寨、镇宁石哨布依寨、水城青林苗寨、水城海坪彝寨、六枝坝湾布依寨、安顺娄家庄苗寨、榕江三宝侗寨等,这些都各自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作者:来源:时间:2007-02-27 点击:573 上传:paya 第1 章编制依据与工程概况 1.1 、编制依据: 1 、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绿化与景观工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施工图纸书。 2 、本工程采用技术规范。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BJ08-18-91 《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程》DBJ08-19-91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94 《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53-96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7-97 《园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G/TJ08-701-2000 3 、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4 、公司内部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5 、工程现场有关情况。 1.2 、工程概况:神农架木鱼坪至兴山昭君桥旅游公路。1 、工程范围本项目起点于兴山县高阳镇昭君村. 全线里程5 2.96km . 其中, 神农架境内21.6km 兴山境内31.36km 。

2 、工程量:本标段绿化里程约26 公里左右, 种植各类乔灌草及沿线景点的小品设施。 1.3 、计划工期:2006 年11 月1 日开工, 2007 年11 月1 日竣工,共12 个月。本项目缺陷责任期为交工验收后2 年。 第2 章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采用项目管理施工,公司与项目部签订该项目施工承包合同, 其施工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项目部,在公司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协调服务的前提下,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施工等项目管理工作全面负责。(附件1 :工程组织机构框图)。 1.1 、组建工程项目部 主要任务与目标:1 、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合同,确保本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质量达到优良;2 、完成与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任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主要职能:负责对业主、监理、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公司总部的联系、协调工作。另外负责项目部各部分的组织、协调、工程计划工作,并完成各类资料的收集、信息统计、档案资料管理。由项目部经理负责项目部工作。 1.2 拟建部门及职能。 1 、财务部:要负责本工程项目的合同用款计划编制、各款项收支结算等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负责人负责。编员 2 人。 2 、技术部 主要负责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技术措施的选定、工程进度计划的安排,材料、设备人员调运计划编制等工作,以及配合监理对本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编员5 人。 1 )测量与放线组。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土质、气候、地下水、环境等因素的调查统计工 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供技术部参考。以及负责施工时的测量、放线等工作。 (2 )质监组。负责各种材料进场检查,工程施工中的各工序自检、复检,以及配合监理、业主对本工程的

公路景观评价技术

1、公路景观评价技术 1.1 公路景观评价 公路景观评价是景观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景观方案比选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合理地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依据。公路景观评价是找出景观被感受的美感,根据公路景观的视觉质量排定景观的等级,表达对景观的偏好,评定不同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所产生的视觉美学效果,或预测公路建设给景观和视觉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和潜在影响,提出景观环境保护、美化、利用、开发及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质量是一个总体视觉概念,要求美与和谐,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那么公路景观评价中所指的景观则体现在更加重视人的感觉与客观实体存在,更多地关注自然与生态。公路景观评价通常偏重于宏观形态评价,注重行人对公路景观总体的反应与感受,是对公路沿线视觉范围内景观环境的客观存在予以评估而加以展开的一系列审美活动。公路景观的美学质量是公路景观环境系统与行人审美意识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的功能表现,也即公路景观的美学质量不但取决于景观的客观特征,还取决于行人的主观审美趣味。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讲,公路景观评价过程是行人不断接受外部公路景观环境刺激的过程,在景观与行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信息供求关系,景观的审美感受也就体现在这种信息的供求关系之中。因此,对公路景观的评价应立足于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原则基础之上,将公路本身及沿线一定范围内的自然与社会的综合作为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来研究,而不应仅停留在传统的追求视觉美学效果和对景观意义的一般理解的层次上。 1.2 公路景观评价的特点 1.2.1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公路景观评价把评价目标和对象放在公路整体系统内分析,找出所有可能作为评判准则的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公路景观评价所设立的项目体系要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明确,既便于抓住主要因素,又要兼顾次要因素,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1.2.2 定量与定性相相结合 公路景观评价旨在寻求构成公路景观环境的景观元素特征和行人的知觉审美反应之间的关系,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公路景观应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定性问题数量化,便于用数学模型进行处理,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客观性。 1.2.3 动态性和可预测性相结合 从时间上来说,公路景观即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一年四季)、时相(一天中的早、中晚)、位相(人与景的相对位移)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可持续发展要求公路建设必须注意对沿线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永续维护和利用,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划人的生活和生存空间,使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的、稳定的、前进的态势。因此,公路景观评价既要能够反映景观系统的动态状况,又要具有可预测性。 1.2.4 专家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公路景观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结果必有显著的差别。旅行者、观赏者多以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沿线居住者多以出行是否便利、生活环境是否受到影响等方面考虑;公路规划者设计者重视的则是行驶的功能要求及舒适性。因此,公路景观评价在充分尊重专家决策的基础上,更要反映公众的意向与利益。 1.3 景观评价学派 1.3.1 景观评价的主要学派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景观资源开发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对景观感知及景观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专业人士的重视,除了风景规划专家和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外,有相当比例的心理及行为学家、

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与衡量报告材料

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1. 绪言 1.1 调查区介绍 赤水市位于省西北部,距市400余公里,处于赤水河中下游,与南部三县接壤,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赤水风景区规划面积为328平方公里,分为十丈洞、四洞沟、天台山、丙安(月台)、七里坝(月亮户)、九曲湖、七大景区和18个独立景点。这里地貌奇特,山峰挺秀,森林葱郁,沟壑纵横,百川竞流,物种繁多,天朗气清,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有“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竹海国家级森林公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均以原始古朴,自然天成著称,被中外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丹霞之冠、长征遗址、桫椤王国”五大特色。 1.2 目的 通过对赤水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3 要求 在掌握大量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西双版纳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一班——程婉银、嘉、冉新雨、靖宇、鲍塑石 1.4 工作期限及工作量 工作期限:截至到2018年1月7日在掌握大量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赤水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2015级旅游管理普高1班——程婉银、嘉、冉新雨、靖宇、鲍塑石。

工作量:包括赤水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1.5 成果 对赤水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我们主要对赤水大瀑布、燕子岩和丙安古镇三个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它们进行了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这三个景区的基本情况。为赤水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2.赤水旅游资源状况 2.1 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赤水市位于位于东经105°36′35″、北纬28°17′02″,地处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带,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境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总人口近31万人,居住着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 2.1.2 历史沿革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曾长期隶属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今复兴镇),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中),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府划归,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设赤水县,1929年,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省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通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景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分析

景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分析 司宏图 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拥有众多独特迷人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公路是目前国内种类最多的一种旅游公路类型,大多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而建,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通往旅游区和旅游区内连接各景点,能够满足游客的审美要求并为其提供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信息等需求且整体美观、管理有序的公路。 1旅游公路的作用 1.1旅游公路是体现交通运输服务型行业的窗口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和成熟的服务产业,旅游公路正是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交集之所在,所以做好旅游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体现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的窗口,具有明显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1.2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赖于旅游公路的完善 公路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包括旅游公路在内的各类交通运输,将有力地促进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旅游公路优美流畅的线形、自然和谐的公路构造设施、清晰独特的各种交通和旅游信息标志无不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游客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路与景达到高度的统一,公路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旅游景区公路的特点 2.1安全性近年来,到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的团队越来越多,而旅游团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旅游大客车或中巴车,旅游公路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突出。 2.2游览性景区公路满足交通廊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旅游者沿途的审美要求,所以旅游公路应具有明显的游览性,无论是景区内连接各景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及其发展思路 杨刚 摘要:旅游业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比较热门的行业,而开发喀斯特山区作为观光、休闲旅游圣地是喀斯特地区开发旅游的首选之地。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多民族文化交融,给本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贵州的众多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了必然。想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就必须对其资源特色有个大体的认识,必须认清其开发的优劣势以制定旅游业发展思路、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吃穿的物质生活,而是开始注重提高修养和知识水平的精神生活,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其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 1、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

占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2、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8.9%,世居少数民族18种。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走进民族村寨,人们会发现,汉晋遗风,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 3、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人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在这里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变。在距今4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这一带曾几经海浸。在贵州发现的大量古生代的鱼、龙化石表明,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现在这里。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时期,牂牁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的大国之一,春秋后期夜郎国取代牂牁,日渐强大,今天,在贵州仍不难寻觅到夜郎文化的遗踪。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调集30万大军到贵州屯田驻军,“开一线以通云南”,使江南文化与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屯堡文化。被称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代启蒙思想先导”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开一代学风,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变革;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则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最具浓重色彩的一笔,是“长征文化”的经典。[①]

泸水县跃进桥至片马红色旅游公路改建工程4标段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我司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管理班子,组织技术素质高、能打硬仗的劳务队伍进场,运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按“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服务”五个一流的要求建设本工程,特郑重承诺如下: 一、对本工程施工工期的承诺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12个月,本公司如若中标,将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图纸及工程量清单范围内全部施工任务—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2月26日,计划交工日期2016年12月26日。 二、质量目标 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质量标准为一次性验收合格。我公司如若中标,将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以及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省、市的相关规定,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标准。 三、文明施工 我们将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的有关规定执行,争创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四、安全施工 严格遵守国家、省、大理州颁布的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与教育,严格执行国家、省、大理州有关防火、施工安全规定。 我公司将专门成立安全监察小组,制定安全计划,按施工阶段、施工进度情况详细制定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施工,不得有任何人为的安全事故,并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本工程的安全目标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将轻伤频率控制在0.12%以下。 五、人员、机械设备落实承诺 我司保证选派素质高、作风正派、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施工项目管理层及多年道路施工经验的施工班组来参与本工程施工,并配备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预备队,以确保本工程工期的实现。

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三级公路改造建设项目经市镇两级五年多来的共同努力,终于于2011年12月列入国家交通部“十二五”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规划,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今年五大战役的民生项目,根据宁德市交通局的计划安排,要求今年6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方便3万多老区人民群众出行,又能从根本上改善溪柄柏柱洋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是溪柄老区人民盼望已久的民生项目。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从2011年上半年,我镇即着手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施工初步设计工作,目前正进行环评、水土保持、林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及建设规划许可、用地许可申请等,预计于今年6月将可全面完成前期工作。 项目建设规模及路线走向。项目全长18.08公里,总投资7727万元(不含前期费用)。路线起点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扆山村,终点于溪柄柏柱洋(楼下村)。该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1)溪楼三级公路全长11.88公里,拟投资515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44万元(每公里补助130万元),其余要求地方配套:路线起点溪柄镇扆山村,沿茜洋溪防洪堤路至溪楼公路坂边段相衔接,经东坑店、寨下、老蛇岗,溪南、茜洋、竹柄、立新、田头、三村、斗面、大洋中,终点至楼下村。(2)溪茜四级公路(红色旅游回头路)全长6.2公里,拟投资2572万元,均为自筹。公路起点扆山村北侧G104,向东沿现有水泥路经大桥头、槟树下、甲厝村、马盾中桥、下楼坂,利用现有桥梁于溪南村接上溪楼公路,全长6.2公里。 项目设计建设标准。溪楼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路基、小桥、涵洞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溪茜段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共51个涵洞、四个中桥。

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思路及现实意义阐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6223398.html, 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思路及现实意义阐述作者:黄娟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9期 摘要:首先针对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概述,然后研究了旅游公路沿线景观的主要设计思路,最后结合苏州环太湖旅游公路实例,对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策略展开探讨与分析,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1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必须与常规公路景观设计一致,遵循可持续发展、动态性、经济性以及整体性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旅游功能沿线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等因素,在沿线景观的设计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旅游公路沿线景观必须兼具舒适性与快捷性,而提高舒适性与快捷性的前提则在于确保交通的安全可靠。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的感受与道路景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道路景观应当尽可能为驾驶人员提供舒适且不乏有趣的行车环境,如在考虑道路沿线树木配置以及景观小品的设置时,必须考虑驾驶人员的驾驶视线,以保证行车视距,不影响驾驶实现通透性为基本前提。又比如,弯道区域外侧树木应当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以此种方式预告道路的线型变化,从而诱导行车视线,以策安全。 1.2生态性原则 公路建设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线生态环境,因此,在沿线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体现生态性的原则,基于对公路沿线所处地区生态规律的调查,最大限度地修复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硬质景观,通过植物造景达到满意的景观视觉效果。 1.3融合性原则 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景观以及文化的高度融合,在景观单元中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与风貌,展现与延续地方文化,以概括性方式反映公路沿线的地域性旅游资源。 2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思路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红色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

求实 2006. Ⅰ经济理论与实践 红色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 王立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作者简介〕王立东(1952-),男,副编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线路是旅游产品具体和集中的表现,如果说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性产品,那么这种组合主要体现在旅游线路上。因此,线路设计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红色旅游 产品的设计也是如此。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 (发表于《求实》杂志2005年第Ⅱ期增刊)一文中,本人将红色旅游产品从结构的角度进行了横向剖析,在不考虑价格、服务、交通等因素的前提下,历史过程、革命精神和物质景观构成了红色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因素[1],而作为红色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红色旅游区、旅游点都不可缺少这些核心吸引因素;红色旅游线路,则是根据需求,把这些红色旅游区和旅游点加以串连,使其中的历史过程、革命精神和物质景观能够得到更科学、更完美展现的载体。 线路设计可以有多种角度,如有人提出了“中国红色旅 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 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 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和“赣闽粤红色文化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等设 想[2];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更是从全国范围、总体性布局的角度,提出了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3]。为使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市场导向的原则出发,对现实中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考虑,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主要可分成以下四类: 一、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旅游短线 此类线路的特点是,客源以大中城市为主,具有相对稳定和集中的市场优势;客源层主要是城市里单位、团体、学校中有组织的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或学习班、培训班成员,以及周末的休闲观光散客。线路的交通条件良好,红色主题简明,活动内容集中,旅游时间较短。其不足之处,是因日程较短造成旅游形式比较单一,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结合不多,因而减弱了旅游的趣味性。例如,北京—西柏坡旅游线, 两地距离不远,有高速公路相通;旅游内容主要是展示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迁到西柏坡直至新中国开国大典期间的历史活动过程;旅游主题是学习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即通过旅游方式进行艰苦奋斗、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革命的思想教育;红色旅游点主要是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和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天安门等;客源地主要是西柏坡周边的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中城市。 这类红色短线在全国范围内还有不少。如上海—嘉兴旅游线,也是短程旅游,其主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中共一大的召开;长沙—韶山线,其主题是革命伟人———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历程;南昌—井冈山—瑞金线,其主题是中国革命早期红色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西安—延安线,其主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革命圣地的抗战历程;哈尔滨—牡丹江线,其主题是东北抗联英雄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光辉事迹;北京—乐亭线,其主题是寻访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的活动踪迹;北京—天津线,其主题是五四时期京津两地的新文化运动,等等。 在现实中,这种短线的红色旅游表现为两种情况:组织形式较强的团体旅游是需求主体,其行程时间短,旅游内容集中,教育目的明确,较易进行引导,旅游团很少参观其他性质的旅游区或旅游点;组织形式松散的散客旅游作为补充,其行程时间相对长,旅游内容变化大,受教育目的不突出,一般还要游览其他性质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因此,需要红色旅游区和旅游点提高产品的精神感召力与展示水平。 二、以革命历史为专题的旅游长线 此类线路的特点是,现实的客源面较窄,但市场发展的潜力较大;当前的客源层主要是中青年中有条件的历史旅游爱好者,值得注重的是,此类线路对国外有关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也有较强的吸引力。这里所说的旅游长线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线路的实际长度要视专题的需要而定。这种线路以 8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