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竹轩诗兴》 宋·张镃

合集下载

古诗竹轩诗兴翻译赏析

古诗竹轩诗兴翻译赏析

古诗竹轩诗兴翻译赏析《竹轩诗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镃。

其古诗全文如下: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前言】《竹轩诗兴》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

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注释】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翻译】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鉴赏】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

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

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近三年诗歌鉴赏一.(2014全国卷1)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4全国卷2)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①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②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古代诗歌赏析张镃《竹轩诗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张镃《竹轩诗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分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整体作答作为一点呈现,视答题点的角度判断给分。)16.(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5.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既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来自我改 正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 “变”与“不变”的道理,
综述: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 竹,实写夏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 也是衬托手法,更加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 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 颈联侧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 表现出诗人闲 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A.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 为主。
B.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 而洒脱。
C•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 的程度。
D.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 更有幽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竹轩诗兴
【宋】张镃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在大家的期待中,大型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在大家的期待中,大型诗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
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禽言诗“以鸟名象声取义”,把布谷鸟的叫声谐音为“脱却破裤”,生动有趣。
B.南山昨夜下雨,溪水上涨,布谷啼叫,早春季节,农民要渡过溪水劳作去了。
C.这首诗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句式参差,讲究韵律,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
D.布谷声声催促,农民岸边犹豫,虽想脱掉破裤渡过溪水,但又怕水寒伤身。
15.“诗言志”即说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态度,就此咏物诗,概括作者的
情态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九后菊 廖行之①
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谁知璞玉浑金态,尽作红尘紫陌②妆。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应付与梅香。来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觞。
(注)①廖行之:字天民,号省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景情事融合,再现军队赴边的过程,景真情真,以情动人,质朴刚健。
B.“日起”二句描写白日行军场面,早晨霜寒,太阳辉映剑戈,急风吹卷连旗。
C.诗人精心组合红尘、黄沙、清笳、边马等意象,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前气
氛。
D.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事,曲折表达了诗人情感,有感荡人心的力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镃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文鉴赏专题复习--张镃作品精选精练

张镃作品精选精练竹轩诗兴【宋】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烟: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B.颔联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得自然而洒脱。

C.颈联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对应地写竹,达到了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D.尾联描写“此时”“墙下一株梅”的美好,烘托出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

2.此诗“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6分)1.D(此时尚在夏季,由“预想”一词可知,作者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并非对“此时”之景的实写。

)2.分述:①首联通过描写“柴门”“狭径”“竹林”等,整体起笔,展现出简朴清幽的竹轩生活环境。

②颔联采用视听(动静)结合,局部展现画面。

诗人轩中静坐,细细的竹影洒落在茶碗里,竹叶的清音似乎随着篆烟轻轻飘来,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③颈联虚实结合,“倦卧”实写,“闲吟”虚写,展现诗人夏夜轩内倦卧看星,冬天对雪闲吟,诗兴大发,展现诗人轩中吟诗的闲情。

④尾联虚写,预想梅花盛开,与竹相衬,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综述:⑤全诗描写竹轩之景,点面结合,先交代环境,后描写修竹;虚实结合,写竹,实写夏季眼前情境,虚写冬季雪压修竹之状;主次分明,写冬季情状和梅花,也是衬托手法,更加突出竹轩具有的情韵;各有侧重,同是写竹轩生活,颔联侧重写竹本身带来的情致,颈联侧重于竹林中的生活状态闲适雅致。

表现出诗人闲适、洒脱、高雅的人生志趣。

(分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整体作答作为一点呈现,视答题点的角度判断给分。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②月洗高梧,露淳幽草,宝钗楼③外秋深。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张)

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张)

炼字、炼句和诗眼型
炼字型常见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么作用?
●某字能否替换成另一个字?简要说明理由。 ●请对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答题要点
⑴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⑵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 ⑶点出该字用的手法 ⑷点出该字表现了意象的什么特点,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
【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013年辽宁卷】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 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 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 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 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 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 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谢谢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竹轩诗兴》宋·张镃
竹轩诗兴
宋·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
看出本身的志趣。

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
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在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
主。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

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

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

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从诗句中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
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

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

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
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
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
格外宜人。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

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

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

所以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
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此诗清而不瘦,隽而不寒。

句句扣题,但并不拘泥。

尝从杨万里学诗,得起自
然清丽。

就此诗来说,风格也和姜夔相近,姜夔诗风俊雅,受到杨万里的激赏。

杨万里报姜夔诗云:“新拜南湖为上将,近差白石作先锋。

”南湖就是指,白石
是指姜夔。

有《南湖集》,为诗得力于诚斋(杨万里)、放翁(陆游)诸人,
是南宋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方回对他评价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