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诊原理

合集下载

正常肺脏叩诊实习报告

正常肺脏叩诊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正常肺脏叩诊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本次实习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通过临床实践,深入了解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相结合的重要性。

本次实习报告将重点描述我在正常肺脏叩诊方面的学习体会。

二、实习内容1. 肺脏叩诊的基本原理肺脏叩诊是利用手指对患者胸壁进行敲击,通过听取声音来判断肺脏的状态。

声音的传导与肺组织的密度、胸壁的厚度和胸膜的状况密切相关。

正常肺脏叩诊时,呈清音。

2. 正常肺脏叩诊的操作方法在进行正常肺脏叩诊时,医生一般采取坐位或站位,以右手手指尖端敲击患者胸壁,左手手掌紧贴胸壁以感知声音。

敲击力量要均匀,避免过轻或过重。

叩诊时,要从肺脏的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央移动,全面覆盖肺脏区域。

3. 正常肺脏叩诊的临床应用正常肺脏叩诊主要用于判断肺脏的体积、位置、边缘和肺实变等状况。

通过叩诊音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肺组织的密度和胸膜的状况。

例如,肺气肿时,叩诊音呈过清音;肺炎时,叩诊音呈浊音;胸腔积液时,叩诊音呈实音。

4. 正常肺脏叩诊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正常肺脏叩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因疼痛或不适影响叩诊结果;(2)叩击力量要均匀,避免因力量过大或过小导致误判;(3)注意听诊与叩诊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性;(4)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胸壁较薄,叩诊时更要轻柔。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正常肺脏叩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进行肺脏叩诊,掌握了叩诊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同时,我也认识到,正常肺脏叩诊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肺脏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临床操作技能,也增强了我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信心。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叩诊

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叩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评估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叩诊作为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了解肺部、心脏等器官的生理状态。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叩诊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对叩诊结果的判断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叩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会正确使用叩诊锤;3. 掌握不同部位的叩诊技巧;4. 提高对叩诊结果的判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基本原理叩诊是利用叩诊锤轻轻敲击身体表面,通过观察和听取产生的音响变化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状态。

叩诊音分为清音、浊音、鼓音和实音等,根据叩诊音的特点,可以判断肺部、心脏等器官是否存在异常。

2. 操作方法(1)准备:首先,确保叩诊锤清洁、干燥,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叩诊部位。

(2)手法:右手握叩诊锤,中指指腹放在叩诊部位,其余手指支撑于患者皮肤上。

左手握患者手或手腕,引导患者呼吸。

(3)叩诊顺序:先从肺尖开始,逐渐向下,覆盖整个肺部;然后从心脏左侧开始,向右侧进行叩诊。

(4)力度:叩诊力度要适中,过轻可能导致叩诊音过强,过重可能导致叩诊音过弱。

3. 不同部位的叩诊技巧(1)肺部叩诊:肺尖部叩诊时,患者取坐位,叩诊锤轻敲肺尖,观察叩诊音;肺底部叩诊时,患者取仰卧位,叩诊锤轻敲肺底部,观察叩诊音。

(2)心脏叩诊:心脏叩诊时,患者取仰卧位,叩诊锤轻敲心脏部位,观察叩诊音。

4. 判断叩诊结果根据叩诊音的特点,可以判断肺部、心脏等器官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浊音可能表示肺部有炎症、胸腔积液等;鼓音可能表示肺部有空洞、气胸等;实音可能表示心脏有增大、心脏瓣膜病变等。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叩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对叩诊结果的判断能力。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叩诊技巧对叩诊结果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练习,提高叩诊技巧。

3. 本次实训使我们认识到,健康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叩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胸腹叩诊知识点总结

胸腹叩诊知识点总结

胸腹叩诊知识点总结一、胸腹叩诊的基本原理1. 叩诊方法(1)直接叩诊:直接用手指或手掌直接敲击患者体表,通过振动传导到体内器官,观察和判断器官的情况。

(2)间接叩诊:用敲击器等工具,例如叩诊锤或听诊锤,通过工具的振动传导到体表和体内器官,观察和判断器官的情况。

2. 叩诊音(1)清音:当在正常肺组织上进行叩诊时,所打出的声音为清音。

(2)浊音:当在肉瘤、炎症、实质性肿瘤、液体积聚等病变部位叩诊时,所打出的声音为浊音。

(3)鼓音:当在肺大泡病变或腹腔积液时,所打出的声音为鼓音。

(4)实音:当在肝脾肿大等器官病变时,所打出的声音为实音。

3. 叩诊部位(1)胸部叩诊部位:包括胸骨、胸腔两侧、胸腔下部。

(2)腹部叩诊部位:包括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

二、胸腹叩诊的常见应用1. 肺部疾病的诊断(1)肺气肿:在肺气肿患者叩诊胸腔时,会产生鼓音。

(2)肺实质性病变:在肺部炎症、肺结核、肺癌等病变时,常会出现浊音。

2. 心脏疾病的诊断(1)心包积液:在心包积液时,常在胸部叩诊区域出现浊音。

(2)心肌病变:在心肌病变时,胸骨上方会出现心音过饱满的区域。

3. 肝脏疾病的诊断(1)肝脏肿大:在肝脏肿大时,腹部右上腹区域会出现实音。

(2)肝脏功能异常:在肝功能异常时,腹部右上腹区域会出现急性胆囊炎样叩击痛。

4. 脾脏疾病的诊断(1)脾脏肿大:在脾脏肿大时,腹部左上腹区域会出现实音。

(2)脾脏功能异常:在脾功能异常时,腹部左上腹区域会出现脾脏摩擦音。

5. 腹部疾病的诊断(1)腹部积液:在腹部积液时,会出现鼓音。

(2)腹部肿块:在腹部肿块时,会出现浊音。

三、胸腹叩诊的注意事项1. 技术要点:(1)叩诊的力度要适中,太轻则难以产生有效的振动,太重则容易造成误判断。

(2)叩诊的频率要均匀,避免频率不一造成判断困难。

2. 环境要求:(1)叩诊要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

(2)叩诊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

3. 仪器要求:(1)使用合适的叩诊工具,保证敲击的力度和频率。

胸部叩诊的内容

胸部叩诊的内容

胸部叩诊的内容胸部叩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胸部内部器官的状态和功能。

它是通过敲击胸部并观察声音来确定胸部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异常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胸部叩诊的相关内容。

一、叩诊的原理和方法叩诊是通过敲击胸部表面,利用声音传导和回音的原理,来判断胸部内部器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不同的组织和空气在叩击时会产生不同的音响,从而可以推测出胸部内部结构的变化。

叩诊的方法包括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

直接叩诊是指直接用手指或锤子敲击胸壁,间接叩诊是通过敲击中间介质(如手指、橡胶管等)传导声音来判断。

二、叩诊的常用技巧1. 有节奏地敲击:叩诊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敲击力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叩诊结果。

2. 对称性比较:对胸部不同区域进行叩诊时,应进行对称性比较,以便发现异常。

3. 区分不同声音:正常情况下,胸部不同区域的声音会有所不同,如清音、浊音等,需要进行区分。

4. 结合其他检查:叩诊往往是结合其他体格检查方法使用,如触诊、听诊等,以全面评估胸部病变。

三、叩诊的临床应用1. 评估肺部病变:叩诊可以评估肺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如肺气肿、肺炎、胸腔积液等。

2. 判断心脏边界:通过叩诊可以判断心脏的大小和位置,评估心脏边界是否正常。

3. 诊断胸腔积气:叩诊可以帮助诊断胸腔积气的情况,如气胸。

4. 评估肝脾病变:通过叩诊可以评估肝脾的大小和位置,判断是否存在肝脾病变。

四、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松弛的状态,以利于叩诊的进行。

2. 叩诊时应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掌握,避免过度刺激。

3. 叩诊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

4.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叩诊时需特别谨慎。

总结起来,胸部叩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敲击胸部表面来评估胸部内部器官的状态。

它可以用于评估肺部、心脏、肝脾等器官的病变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进行叩诊时,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正确掌握,以及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口腔叩诊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叩诊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叩诊知识点总结归纳1. 叩诊的基本原理叩诊是利用声波传导的原理,通过手指敲击或拍打身体,产生声音,根据声音的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在口腔叩诊中,医师通过敲击牙齿和颌骨,根据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牙齿、颌骨以及其他口腔组织的健康状况。

2. 叩诊的作用口腔叩诊能够帮助医师判断口腔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对于一些炎症、肿块、脓肿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叩诊还可以帮助医师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手术操作等。

3. 叩诊的方法口腔叩诊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方法。

(1)直接叩诊:医师直接用手或专用工具敲击患者的牙齿或颌骨,通过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病变的性质。

(2)间接叩诊:医师用手指或其他工具敲击患者的颌骨,再用手指放在颌骨上感受振动,根据振动的频率和强度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4. 叩诊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口腔叩诊时,医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的协助:患者需要配合医师的操作,保持头部和颌部的姿势,让医师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叩诊。

(2)力度的掌握:医师在进行叩诊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叩诊的准确性。

(3)频率的选择:医师在进行叩诊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频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叩诊的效果。

(4)病史的了解:在进行口腔叩诊前,医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叩诊的进行,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

5. 叩诊的应用范围口腔叩诊可以应用于各种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1)龋齿:通过叩诊可以判断牙齿的龋洞的位置和大小,指导医师进行相应的治疗。

(2)根尖周围炎:通过叩诊可以判断牙齿的根尖是否有脓肿或炎症,指导医师进行根管治疗或手术治疗。

(3)颌骨肿瘤:通过叩诊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质,指导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颞下颌关节紊乱:通过叩诊可以判断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和活动度,指导医师进行相应的治疗。

6. 叩诊的局限性口腔叩诊虽然在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受限于声音的传导:口腔叩诊受限于声音在口腔内的传导,因此对于一些深部的病变可能无法准确判断。

叩诊的名词解释

叩诊的名词解释

叩诊的名词解释叩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判断人体内部器官的状况。

在叩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手指或特殊的医疗工具,通过敲击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获得音响反馈。

这些声音会告诉医生有关内部器官的信息,从而辅助他们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诊断。

叩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音的传导特性,通过手指或工具的敲击刺激身体表面,从而产生不同音响反馈。

不同区域和器官的声音特点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含义。

医生通过判断这些声音的变化和强度来判断器官的状况是否正常。

在叩诊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使用手指或特制的叩诊锤来敲击患者身体的不同区域。

常见的叩诊部位包括胸部、腹部、头部等。

胸部叩诊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部疾病。

医生会在患者的背部和胸骨上敲击,并根据声音的变化来判断肺部是否受到感染或积液。

正常肺部叩诊会产生鼓音,而异常肺部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浊音、实音等,这些都可能是肺部发生异常的表现。

腹部叩诊主要用于评估腹内器官的状况,如肝脏、脾脏、肠道等。

医生会通过手指或叩诊锤在腹部不同部位进行敲击,并根据敲击时产生的声音来判断器官的大小、位置和异常情况。

正常的腹部叩诊会产生鼓音,而异常情况下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浊音、实音等,这些声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肿块、积液等问题。

另外,头部叩诊也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颅内压力和骨骼结构。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头部的不同区域进行敲击,并观察声音的变化和强度。

正常头部叩诊会产生清脆的声音,而异常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沉闷音、异常共鸣等,这些声音的变化可以指示颅内疾病、颅骨骨折等问题。

总之,叩诊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部器官的状况。

通过观察和判断产生的声音,医生可以辅助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虽然叩诊只是评估的一种手段,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触诊、听诊等相辅相成,共同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临床信息,为患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心脏叩诊知识点总结

心脏叩诊知识点总结

心脏叩诊知识点总结一、心脏叩诊的原理心脏叩诊是利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在胸壁上敲击心脏区域,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从而初步判断心脏的状况。

心脏叩诊的原理是基于心脏在心包膜内的位置以及心脏的厚度、容积和收缩功能等因素,当心脏受到敲击时,会产生相应的震荡声音,这些声音可以反映心脏的大小、位置、运动和功能等情况。

心脏叩诊的主要用途是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功能状况,对一些心脏病变如心包积液、心肌增厚、心室扩张、心包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心脏叩诊的方法心脏叩诊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

1. 直接叩诊:直接叩诊是指医生用手指直接在患者胸腔上敲击心脏区域,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直接叩诊需要医生有一定的手感和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心脏震荡声音的特征,对心脏病变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间接叩诊:间接叩诊是指医生用工具如听诊器或梳理等在患者胸腔上敲击心脏区域,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间接叩诊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听取心脏震荡声音,对一些心脏病变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直接叩诊还是间接叩诊,医生都需要掌握正确的叩击力度和频率,以及正确的叩击部位和方向。

叩诊时,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配合医生做好呼吸指导,以利于医生准确地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

三、心脏叩诊的临床应用心脏叩诊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脏的状况,对一些心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叩诊常用于以下情况:1. 初步诊断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是导致心包腔内积液的一种病变,常常会导致心脏位置的改变,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包积液的存在及其程度。

2. 初步诊断心肌增厚:心肌增厚是一种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心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和厚度增加,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肌增厚的程度和部位。

胸部叩诊的内容

胸部叩诊的内容

胸部叩诊的内容胸部叩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心脏、肺部等器官的健康状况。

这种检查方法简单而有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胸部叩诊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一、胸部叩诊的目的胸部叩诊是通过敲击胸部,利用声音传导原理来评估胸腔内器官的状况。

它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评估肺部状况:通过叩诊可以判断肺部是否有积液、肿块或其他异常情况。

2.评估心脏状况: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位置、大小和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心包积液等情况。

3.评估其他器官:胸部叩诊还可以用于评估其他胸腔内器官,如肝脾等。

二、胸部叩诊的步骤胸部叩诊一般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1.直接叩诊:医生直接用手指敲击胸部,通过听觉来判断胸腔内器官的情况。

(1)让患者坐直或卧床,保持舒适的姿势。

(2)医生用手指敲击胸部不同部位,注意敲击力度和频率。

(3)通过听觉判断胸腔内器官的声音,如清音、浊音或鼓音等。

2.间接叩诊:医生用中间工具(如听诊器)来接收敲击胸部产生的声音,通过听觉来判断胸腔内器官的情况。

(1)让患者坐直或卧床,保持舒适的姿势。

(2)医生用手指敲击中间工具,使其接触到胸部。

(3)通过听诊器听取敲击胸部产生的声音,判断胸腔内器官的情况。

三、胸部叩诊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胸部叩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患者舒适:患者在叩诊过程中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检查。

2.敲击力度和频率:医生在叩诊时应控制好敲击力度和频率,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注意叩诊部位:叩诊时需要注意选取适当的叩诊部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胸部叩诊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听诊、X线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四、胸部叩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胸部叩诊在许多疾病的诊断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疾病中胸部叩诊的应用:1.肺炎:在肺炎的早期,叩诊可以发现肺部出现浊音,提示肺实质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叩诊
(一)叩诊的方法与顺序
叩诊时病人宜采取坐位或仰位。

解开衣服,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检查前胸时,胸部前挺;检查背部时,病人头向前略垂,躯干稍向前弯,两肩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膝上,必要时两手抱对侧肩部或肘部,以使背部平坦。

叩诊顺序应先胸后背,自上而下,左右对比,即由肺尖部向下,沿肋间由前向后进行叩诊,注意辨别轻微叩诊音的变化。

叩诊前胸及两侧时,板指应与肋间平行。

叩背部板指可与脊柱平行,叩肩胛下角水平以下的部位时,板指仍保持与肋间隙平行。

叩诊力量要均匀一致,叩诊的轻重应视被检查部位胸壁的厚薄,肌肉的状态而定。

(二)正常的肺部叩诊音
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肺组织复盖心脏,肝脏实质脏器部位的叩诊音为浊音。

左下胸部,因正常的肺组织与含气的胃泡相重叠,所以叩诊时有一鼓音区。

正常肺部叩诊音的音响强弱及音调高低与肺脏含气量、胸壁的厚薄等因素有关。

前胸上部较下部叩诊音稍浊。

因上叶体积较小,含气量较少,且该部肌肉较多,右肺上部叩诊音比左肺上部稍浊,系由于右侧胸肌比左侧稍厚及右上肺体积较小之故;背后叩诊音较胸前稍浊,因背后肌肉较多。

但上述这些正常差异一般不明显。

(三)肺部定界叩诊
1.肺上界
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检查方法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移向外侧,当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记号,再由外叩向内侧,至清音变为浊音,此清音范围即为肺尖的宽度。

正常肺尖上缘在锁骨上2-3厘米,右侧较为稍窄,因右肺尖的位置较低,且右侧肩胛带的肌肉常较发达。

一侧肺上界缩小,见于肺尖部结核;明显狭小可为该侧肺尖纤维性变或萎缩;肺气肿时叩诊音可增强。

2.肺下界
(1)正常肺下界及其改变:叩诊肺下界时,一般先叩右侧、后叩左侧,在平静呼吸时,自上而下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角线等各垂直线进行叩诊。

除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音由清音先变为浊音(称肺肝界,即肝上界),后由浊音变为实音处为肺下界,在其他垂直线上由清音变为实音处,即为该垂直线上的肺上界。

正常人肺下界的位置,右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第六肋间隙;腋前线上第七肋间隙;腋中线上第八肋间隙;腋后线上第九肋间隙;肩胛下角线上第十肋骨。

临床检查时常简用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的位置(第六、八肋间隙、第十肋骨)。

左肺下界除锁骨中线的下端因受心脏浊音区及胃泡鼓音区的影响,不易确定外,其它均与右肺相同。

肺下界的改变:在生理情况下瘦长体型者其肺下界可低一肋;儿童及矮胖者可升高一肋;妊娠末期,两侧肺下界上升。

病理情况下,两侧肺下界下降常见于肿气肿;两侧肺下界上升常见于腹内压升高,如高
度腹水、气腹、鼓肠及巨大腹腔肿瘤;一侧肺下界上升,见于同侧肺不张、胸腔积液、肝、脾肿大、膈下脓肿等。

(2)肺下界移动度及其改变: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约为4-8厘米。

肺下界移动范围与肋膈窦的大小有关。

因此肺下界的移动范围在胸腔各部位亦不同,在腋中线及腋后线处最大。

叩诊方法:先让病人平静呼吸,一般在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上进行自上而下叩诊,先定出肺下界,再让病人深吸一口气后暂时屏住,重新测定肺下界;最后深吸一口气暂时屏住,再重新测定肺下界,如此测定肺下界的上下移动范围。

当肺有炎症或水肿,肺组织弹性减低(肺气肿)、局部胸膜粘连时,肺下界移动度减少;当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胸膜完全粘连、膈肌麻痹时,肺下界移动度可消失。

(四)肺部异常叩诊音
正常的肺脏,除掩盖心、肝部分外,叩诊时均为清音,如出现浊音、实音、鼓音或过清音则为异常叩诊音,提示肺及胸膜、胸壁的病理改变。

异常叩诊音的程度取决于病变的大小,部位及性质。

深部的病灶(离胸壁表面5cm以上)、小范围病灶(小于3cm)或少量胸腔积液(250ml以下),常不能发现叩诊音变化;散在疏松的病灶可引起轻度浊音;大面积致密度高且接近胸壁表面者可出现明显浊音;大量胸腔积液则为实音。

1.病理性浊音或实音
(1)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不张、高度肿水肿及广泛的肿纤维化。

(2)肺内形成无气组织如肺癌、包囊虫病等。

(3)胸膜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病变(胸壁水肿、肿瘤等)。

2.病理性鼓音
(1)肺内较大空洞如肺结核、肺脓肿形成的空洞,肺内肿瘤或囊肿破溃后所形成的空腔可为鼓音。

但空洞一般要大于3-4cm,并且靠近胸壁。

(2)气胸
3.过清音
又称过度反响,其音调较清音高而强,较鼓音低,为介于清音、鼓音之间的叩诊音。

见于肺气肿者。

二、音响的物理学特点
借助叩诊音来判断人体的某些病变,需掌握音响的物理学特点,简要说明如下:
(一)组成音响的三要素,为音调、音强与音色、音调的高低决定振源的频率即频率高音调也高;音强则决定于振源、振幅的大小即振幅愈大音响愈强;而音色决定于倍频组份,相同的基频和振幅如倍频组份不同二个音响其音色仍有区别,肉耳可分辨出此二个声音。

(二)音时的长短、与物体振动时间长短和波速在介质中衰减的快慢有关。

物质振动期长音时也长,波速在介质中衰减缓慢其音时也长。

(三)介质对音响传递的影响。

音响在介质中传递时,介质密度大、弹性好时音响传播快、密度小,弹性差的物体其音响传播缓慢。

人体的组织器官因弹性及密度各异,故其叩诊时发出的叩诊音各异且传递的速度不同,如肺组织为含气的肺泡所组成,其振动频率低、弹性好振幅大、振动期长,故音调低但音响强、音时长。

三、叩诊音的种类和性质
由于人体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含气量以有距离体表深浅不一,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临床上将此区分为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和过清音五种。

(一)清音(resonante) 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强、音时较长的叩诊音。

为叩击富弹性含气的器官时所产生,可见于肺组织弹性良好含气量正常的胸部叩诊时。

(二)浊音(dull note) 是一种高音调、音响较弱、音是较短的叩诊音。

在叩击复盖有少量含气组织的实质器官时产生。

见于肝脏、心脏部位的胸部叩诊时,在肺炎因肺含气量减少在胸部叩诊时也可出现。

(三)实音(flat note) 为音调比浊音更高、音响更弱、音时更短的叩诊音。

为叩击不含气的实质性脏器如肝、肌肉时产生,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完全实变也可出现。

(四)鼓音(tympante) 是一种比清音音响强、音时长而和谐的低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人见于胃泡区及腹部叩诊时,可见于气胸、气腹或有较大肺空洞的患者。

(五)过清音(hyperresonante) 是一种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叩诊音,可见于肺组织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肺气肿患者。

四、叩诊的注意事项
(一)被检查者体位要舒适、叩诊部位肌肉要松驰否则影响叩诊音调与音响。

(二)叩诊时用力要均匀且不可过重以免引起局部疼痛和不适。

(三)叩诊应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的运动。

(四)叩诊时除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外还应结合手指所感受的局部组织振动的差异进行综合考虑判断。

开放性气胸原理
①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因而受限;②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

纵隔扑动能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此外,吸气时健侧肺扩张,吸进气体不仅来自从气管进入的外界空气,也来自伤侧肺排出含氧量低的气体;呼气时健侧肺呼出气体不仅从上呼吸道排出体外,同时也有部分进入伤侧肺。

含氧低气体在两侧肺内重复交换将造成严重缺氧。

开放性气胸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和发绀,循环障碍以致休克。

胸壁伤口开放者,呼吸时能听到空气出入胸膜腔的吹风声。

除伤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外,还有气管、心脏明显向分侧移位的体征。

胸部X线检查示伤侧肺明显萎陷、气胸、气管和心脏等纵隔器偏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