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

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
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

文献1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1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社区化”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

2 作者/ 时间倪梅生储金龙/2013.02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城乡规划》期刊

4 文献级别核心刊物:国家级

社区是城市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

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义上

5 研究内容

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

求特征。本文将研究如何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居住

区规划中。

研究方法

通过与传统模式下的居住区规划进行比较,得出“社区化”理念

6

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及思路

并以合肥市大圩新市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进行验证。

7 研究创新从城市社区体系结构组织、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组织、社区资源

配置四个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模式。

“社区化”理念引入城市居住区规划,一方面使得社区规划的相

关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居住区中得以体现,提高了社区规划的可实

施性;另一方面使得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注入

8 研究结论

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性交往的关注,塑造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尺

度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相关社会问题。“社区化”理念下的城

市居住区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相

关规划的整合,意义深远。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社区化”是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解决当前城市社会问题的一种

科学理念。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

义上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求特征。“社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指运用社区规划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的实践过程。“社区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即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融入居住区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指导城市居住区建设。通过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实地项目的考察研究为例进行验证,得出了“社区化”理念对于居住区规划具有巨大的良好效果。本文也

对于居住区“社区化”建设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文献2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3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半开放性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2 作者/ 时间李博/2013.05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住区分为三个级别,

分别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实际操作中居住区规划设计因

为居住区规模较大, 所以通常处理为多个居住小区的组合, 各居住

小区间通过城市道路来分割; 而组团因为规模较小, 在我国当下住

区总量中数量很少。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占建成住区比例最大

5 研究内容

的居住小区级别住区。半开放性住区是本文提出的关于居住小区

开放程度的一种设想, 其内容是在居住小区规模的基础上, 以居住

组团为单位, 将原居住小区级的封闭化处理降一级, 组团单元内实

施封闭, 在居住小区的级别上对城市开放。因为开放了居住小区而

封闭了居住组团, 所以从封闭的程度上来说应该是半开放性住区

而不是开放性住区。

1) 以城市规划为主线, 以建筑学为辅线, 并结合城市设计、城市社

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文化研究、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多领域

6

研究方法

及思路

综合研究;

2) 通过参考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经验, 以时间为线索, 纵向梳理中国城市居住区的流变。

3) 结合亚太区城市规划的类似经验和理念, 以地域为线索, 对城市居住区领域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

4) 结合实例调查分析。

理论层面上,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国内住区研究的视野,更全面综合地考虑居住区规划和诉求。从土地供应方式、城市用地规划尺

7 研究创新度的角度思考大体量居住区对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服务配套不均

匀以及住区缺乏活力等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城市规划的

视点结合城市设计、城市社会调查和城市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因素,

并重点与亚太地区其他类同城市做出横向比较。

半开放性住区是本文提出的关于居住小区开放程度的一种设想,

其内容是在居住小区规模的基础上,以居住组团为单位,将原居住

8 研究结论

小区级的封闭化处理降一级,组团单元内实施封闭,在居住小区的

级别上对城市开放。本文探讨的是半开放性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模式。

10 文献价值中

简要评述:

在亚太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居民喜闻乐见的线性公共交往空间—街道,是发生这三类活动的最佳场所。而如果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将住区封闭,则会切断这种广泛的交往机会,居住区成为城市中的一个个社会孤岛,而社会性活动也仅仅只能在很浅的层面上发生或者干脆消

失。改变现有土地使用性质的单一性, 向使用性质的综合性方向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突破

原居住区规范限定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个大幅度跨越的既定规模, 改变大型居住区粗暴割裂城市脉络的现状, 使其回归城市, 成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住区规划操作层面提出建议, 使规划实践中更系统地制定城市住宅用地区域的划分。

文献3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5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时间缪朴/2014.05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时代建筑》期刊

4 文献级别核心刊物:国家级

文章对中国居住区规划的流行模式—封闭式小区所产生的社会问

5 研究内容

题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一个既能保证安全又可避免这些问题的规划

模式。

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我国封闭式小区的特点,找出城市生活的癌症,并与与

6

传统坡市相比较,提议一个新的设计模式。

及思路

1. 作为防卫单元的建筑群

7 研究创新 2. 取消私有街道

3. 作为公共中心的共享街道

4.取消小区

封闭式小区的问题不是单靠物质手段可以解决的。市政府必须为

街道提供专业份力巡逻再加上改替了的居民自然监视,这一套综

合措施会有效地防范犯罪。由整个城市来支持巡逻队伍其成本对

8 研究结论

居民来说肯定会比每个小区各自维持自己的保安更经济。但要使

这些成为现实,我们首先必须推动政治改革以增强地方政府回答

普通市民需求的资任感.必须对公众开展教育以增进市民对社会

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在经历了单位大院. 七十到九十年代开放式居住小区, 以及目前居民收入水准仍相对多样化

的封闭小区以后. 有些发展商最近开始弹冠相庆“先进“的第四代居住形态终于在我国城市

中出现t 这不仅是指封闭的而且是专门为一个“特定阶层”及其“共同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准则` ’设计的居住区。这意味. 我国城市空间将会被更为割裂及巴尔干化. 不同居民群体之间

的隔离将会更趋严重.以至有朝一日在群体之间形成敌对心理。本文详尽的剖析了我国封闭

式小区的特点,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提议一个全新的相对封闭式小区更完善的居住区设计模式。

文献4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7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

2 作者/ 时间赵蔚赵民/2002.06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城市规划汇刊》期刊

4 文献级别核心刊物:CSSCI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从不自觉到

自觉的一种调控过程。正是在这个人类不断发展自身和生存

环境的过程中, 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彼此交互作用, 形成了各

5 研究内容自相异的社会关系, 因此, 城市规划从其产生初始就不可避免

的带有其社会方面的属性。规划专业人士已渐渐认识到这些

问题, 因而有必要通过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导入, 借鉴其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体系, 帮助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从居住区规划到社

区规划。

研究方法

文首先讨论住宅区、居住区、社区等概念, 并介绍社区发展与社区6

规划的缘起及内容。然后探讨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社区规划问题, 及思路

涉及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演进、社区规划的原则等问题。

整意义上的社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工作方

式, 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工作路线和方案;

(2) 弹性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非量化方面内

7 研究创新

容的弹性, 其二是量化指标的弹性;

(3) 持续滚动原则。一方面规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一

次规划中应包括社区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与策略( 内容详

细程度可不同), 另一方面社区规划应随社区发展而跟踪研

究, 根据社区结构的发展变化定期修编。

目前, 政府发展计划中的社区规划主要由民政部门安排、社会学意

义上的社区研究由社会学家承担。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中并没有

8 研究结论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社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

尚没有合法的地位和相应的规范。虽然城市规划在社区发展问题

的实践中尚处于摸索阶段, 但多学科的渗透和优势互补必定会有

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

10 文献价值中

简要评述:

城市规划中本来并没有社区的概念, 但随着规划师对人类居住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的发

展, 及随着规划职业自身在理论及方法论上与相关学科的互补发展, 社区的概念和理论被引

借到城市规划中。但是社区概念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区别( 见表1), 社会学中的社区( 以自然意愿形成共同联系), 是作为与社会( 以理性意愿形成相互关系) 相对立的概念进行研究的; 在城市规划中, 社区多数时候与城市、居住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是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群及其所处空间的总和, 因此, 笔者文中的社区特指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居

住社区。城市规划中对于社区规划的实践一直大体停留在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学科对于社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 综合而言, 与原有住区规划的理念相比, 社区规划在社区的地域界定、规

划工作方式、核心内容、规划目标、关注层面, 以及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和规划师的角色上存

在明显的区别。本文基于以往居住区中存在的社会关系问题探讨解决了“社区”建设的问题。

文献5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9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初探

2 作者/ 时间周萱/2005.05.06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

5 研究内容论文选择“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

括两个基本概念: 住区与交往。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调研发现住区

6

研究方法

及思路

空间环境与居民交往模式的矛盾与问题, 并引发思考。将住区看作一个社会空间系统, 借鉴了城市社会学、人类学、行为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 并结合建筑学理论与方法, 对城市住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增强住区的归属感、凝聚力和活力为目的, 探讨满足当代居民交往需要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通过对大量居住区进行调研与资料收集, 实地观察居民行为模式

7 研究创新与交往活动的特征, 运用建筑设计与规划学科的专业知识, 结合社

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促进交往的住区

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

本文以社会人文研究为视角, 研究内容突出了“人”在居住空间中

的主体性地位, 侧重研究住区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物质

8 研究结论空间环境的关系。将居民的日常交往作为研究的对象与落脚点,

去研究居民交往行为心理与物质空间环境的互动规律, 并进一步

指导具体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居住空间本质的探寻就是实现对

“人”的终极关怀。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城市住区作为城市系统的子系统, 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特征, 它应该与城市在信息、能量、物质上进行交流。住区自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特点。它还是一个“开放系统”, 可以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住区的系统性

与整体性特征要求居住社区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空间环境与经济效率的关注, 还要对社会结构、居民生活、交往行为、文化观念等进行关注。论文以“如何优化住区空间环境

以促进交往”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住区现状的剖析,借鉴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物质空间结构支持住区社会结构”的观点,并分析了一系列设计原则,总结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文献6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21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2 作者/ 时间高飞/2006.06.12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

5 研究内容通过对居住区环境与室外空间的设计探讨, 力争创造适合于居住

的室外空间环境和人文景观.

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和居住区发展趋势及其对居

6

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以及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影响因素. 总及思路

结出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并得出结论。

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应根据环境的功能特

性合理布局小区空间, 特别是应符合人的需求。一个良好的人居绿

7 研究创新地环境是建立在环境的质与量之上的, 这就需要兼顾构思、总体布

局以及单体与细部的进一步处理以到居住区空间环境功能性、合

理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 为居者筑造一个可持续的完美人居

空间环境。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定居基地, 居住区这一地域的空间构成和

环境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新世纪的中

国来说, 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 在社会领域, 我

国已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在经济领域, 处于8 研究结论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住宅制度由福利分房向货币分房变革

的进程之中; 在文化领域, 人们追求更多的是文化品位, 追求精神

生活的享受。这些领域的变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也必然影响我国居住小区的功能和空间构成以及内部布局和内容

的变化, 因此,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呈现出许多新趋势。

10 文献价值低

简要评述:

文章对城市街区的概念、构成及合理规模进行阐述,从而有助于我们对街区型城市住宅区的

主要物质载体——城市街区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然后,对街区型城市住宅区的概念、

分类及特点进行解析,从而建立对街区型城市住宅区的正确认识和系统研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对居住区环境与室外空间的设计探讨,力争创造适合于居住的室外空间环境和人文景观.系统地论述居住环境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文献7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23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2 作者/ 时间周晓源/2007.01.28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旨在探讨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5. 试图搭建起一个针对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的综合性基础理论框5 研究内容

6. 掌握住区交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

7. 指导城市住区良性发展

1. 规范研究的方法

由于现有的统计数据缺乏权威性和全面性,本文将从国外已有的

对居住区道路体系的理论研究入手,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

6

研究方法

及思路

杂志,搜索相应网站后,对资料进行汇总,运用归纳与演绎、分

析与综合的方法,建立人性化住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2. 实例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若干居住区交通系统的案例研究,实地调查、取证、

收集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可以揭

示、验证普遍的内在规律和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为城市的住区

和交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可持续的住区道路系统应:关注公共交通的核心与凝聚作用,发

7 研究创新展混合的住区形式,加强住区中步行为主和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

系统,在生态方面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并在住区的社会与经济

方面达到平衡的考虑。

1.汇总和分析了国内外住区交通组织方式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提

出了对我国住区交通组织规划的有益启示。

2.分析了我国私家车普及与居住区环境塑造的尖锐矛盾,分析了

国外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8 研究结论3.选取上海市不同类型住区的道路系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

数据的汇总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建议。本文认

为住区的地理区位、规模档次与社会因素等都会对住区交通产生

影响与作用,住区道路交通应当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规划。

4.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考虑我国住区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分析

了影响住区交通发展因素,提出了住区道路系统的发展目标、设

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标准。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住区交通体系会随着时代的推进及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而不断发展,并且受技术、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大,这些因素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观念。只有依照科学的发展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居住区道路,以实现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相结合的住区交通方式。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来的住区交通发展趋势究竟如何还有

待时间的检验,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发现可能出现的交通需求与交通问题并加以引导和避免,为未来的住区交通发展留有余地,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参考价值所在。

文献8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25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现代小区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时间董怡娜/2011.12.27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以现代小区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为研究重点,结合国内外

相关理论以及现阶段我国小区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寻求一

条适合我国国情,顺应国民意愿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性化规划5 研究内容

思路,通过小区交通系统的合理设计,解决现阶段小区中存在的

主要交通问题,从而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小区的活力

与凝聚力,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的

协调发展。

人们认知一个事物一般会经历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6

研究方法

及思路

问题的循环过程。同样,针对私家车大量普及在小区中引发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和社会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归纳总结出现阶段小区中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实质,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通常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实例分析

现阶段对于小区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只有做到人车分流,才能减少小区的安全隐患,保证小区道路系统的良性发展。其实这句话是有失偏妥的,随着住宅的郊区化发展,以及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小区交通问题已经不再单单的局限于小区内部道路系统是否安全、通畅、可达,也影响到

7 研究创新小区居民的出行方式、步行半径,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

运转。倘若一味的实行人车分流,不仅不利于小区居民间的交往

互动,而且对于规模较大的楼盘来说,居民会因为出行步行半径

过大,而增加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增加小区和城市的道路运行

负荷。由此可见,人车分行并不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一把万能

钥匙,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应该根据小区的具体特点,做到因地制

宜的选择小区内的道路交通组织形式。

(1)通过分析国内外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在各个时期、背景下的

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出现阶段我国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重点。

(2)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的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归纳总

结,结合我国小区道路系统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总结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3)通过对各种小区道路交通系统组织模式的比较以及优缺点的

8 研究结论

分析,提出各自的适用范围。

(4)对不同规模、不同物业形态、不同区位的小区道路系统的规

划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来印证某些设计方法是否合

理以及人性化。

(5)在综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区道路交通系统人性化设

计的原则、方法以及目标,希望对今后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 文献价值中

简要评述:

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小区交通系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可以看

出,随着汽车时代的不断推进,西方国家在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混行动的态发展过程,这种表面上看似轮回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体现

出“提倡城市宜居性”、“土地利用节约化”等规划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私家车经历

了抑制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普及,根据城市机动化发展的特点,我国目前正处于汽车交通时代,

这对我国城市以及居住小区中的交通问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小区道路系统的人性

化规划设计,来应对私家车快速增长所引发的各种矛盾,是当今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借鉴西方国家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模式,对我国小区交通系统的人性

化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写作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对小区道路系统的人性化设

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今后小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从而为居民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文献9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27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住区交往空间研究

2 作者/ 时间于冬亮/2007.03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4 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结合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社会心理学, 从人的角度出发5 研究内容

进行研究, 并且结合大量已有实例的分析, 来探讨更有效的户外交

往空间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研究方法: 论文采取的是理论分析与实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研究主要是运用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等边缘学科

的理论与建筑领域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研究方法

料以及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借鉴它们的理论以及对相

6

关实践的分析, 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研及思路

究体系和框架。

实态调研部分主要是在明确自己所关注角度的情况下, 对所

拟定的几个住区进行实地观察, 录像, 访谈, 问卷调查等方式, 再进

一步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和比较,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论文分别对住区中心交往空间、住区院落交往空间、住区道

7 研究创新

路交往空间和入口交往空间进行了分层研究, 并且结合对住区的

实态调研, 提出了相对应的设计手法。

8. 人群非均质的特征使居住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特征、

交往方式也各不相同, 空间环境的优劣最终只能有使用者来评述。

因此, 了解住区的主要使用对象的年龄构成, 职业状况, 并且了解

不同使用对象的交往方式、使用需求、行为心理特点是邻里交往

空间设计的前提。

9. 老人和儿童是住区交往的主要人群并且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因8 研究结论

此在进行住区空间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

要, 并应注意两者交往活动空间之间的结合和互补。

10. 各个层次交往空间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 决定了服务对象的不

同和使用方式的不同, 但都是整个住区空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

机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因此, 对整个小区空间层次的划分是重中

之重。在设计时不光要对整个住区交往空间进行多层次性质空间的划分, 而且要对每个层次的空间根据人们的交往需求做进一步

的层次划分。在划分出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基础

_上, 再进行小范围内的交往空间设计就容易得多而且更能符合人

们的交往需求。

11. 只有增强空间的功能综合性, 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居民的交往。在

这里要注意不光要加强对私密性不同要求的交往空间和对不同活

动的交往空间的多重复合, 而且要发挥同一块场地的多功能作用。

12. 空间领域性的界定是能否创造出利于交往的空间环境的关键所

在。而且要注意空间的归属感、趣味性和安全性的创造。

13. 由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段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

求是不同的( 例如在冬天人们喜欢在向阳的空间活动, 而夏季则喜

欢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 所以应该考虑满足各种物理和生理性质

交往空间的合理配置。

14. 空间的比例、尺度、距离直接影响居民的交往行为。要根据不

同的活动特性和私密性要求来确定以上几个要素。

15. 由于每一层次邻里交往的交往人群、交往方式和交往特点的不

同, 使得各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有所差异, 但其中有许多对空间的

处理原理是相同的。例如对空间安全性、领域感的建立, 边界空间

效应, 对空间细部划分和处理的要求, 柔性边界的处理等等。

16. 绿化的多层次性对空间的划分、遮阳和私密性的创造等都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时要注意绿地的可进入性。

17. 各种园林景观要素和环境设施要素的合理设计和配置是促进

居民交往发生的最直接有效手段。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可以使人们

是人们心情舒畅, 从而增加人们在户外逗留的时间; 而合理的环境

设施可以使人们有停留的物理依托, 从而促使人们之间有交往的

机会。

18. 由于居民对住区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住区居民的构

成、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变化, 住区的交往空间也会相应

的产生一定的变化, 所以应对未来未知变化预留出一定的可变化

余地, 并且应该通过居委会、工会等部门随时了解居民的需要而采

取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本文通过以上对四个住区的调研与分析, 可以得出在进行住区中心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空间的层次性、住区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儿童游戏区的布置、座椅的设置、体育场地及设施、高差的处理、植物的设计、照明设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 了解人们在户外空间的

交往和活动状况, 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从而纠正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并且为更适合人的交往

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

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

读书笔记该怎么写

读书笔记该怎么写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study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另一个博客中找到的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英文文献阅读技巧

一.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二.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个人版本2.0)(1)

文献阅读(实习)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

目录 文献1: (3) 文献2: (4) 文献3: (5) 文献4: (6) 文献5: (7) 文献6: (8) 文献7: (9) 文献8: (10) 文献9: (11) 文献10: (12) 文献11: (13) 文献12: (14) 文献13: (15) 文献14: (16) 文献15: (17) 文献16: (18) 文献17: (19) 文献18: (20) 文献19: (21) 【鼠标左键单击目录内容中任意区域,再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 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自动更新目录内容及也页码】 【若还需要大批量添加文献阅读记录(超过19个),则在复制未填笔记的空白模板后连续粘贴多个。 粘贴完毕后,用鼠标选定“文献××”的数字部分,将鼠标对准数字部分,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 择“选择相似文本”命令,即可完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编号更新。若觉得此操作过于繁琐,可直接手 工更改编号。】 (上述两段说明若不需要可删除)

(注:若目录的总页数为奇数,则需要再插入一个“下一页”的分隔符,以确保打印时正文第1页的位置,若不需打印可忽略此操作)

文献1: 编号:时间: 标题: 来源(期刊/书籍名称): 年,卷(期):页 作者: 国家或组织名称: 文献价值:高中低无阅读内容:文摘、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要点:(可以是好的问题、好的语言表达、好的文章结构、好的方法。实习的同学可以写一天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思考:(文章的不足,有没有办法解决等)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精编版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 Title:Distributed Virtual Inertia Based Control of Multipl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Autonomous Microgrid Author:Won-Sang Im, Member, IEEE, Cheng Wang, Student Member, IEEE, Wenxin Liu, Senior Member, IEEE, Liming Liu, Senior Member, IEEE, and Jang-Mok Kim, Member, IEEE Source: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4, NO. 3, JULY 2017 Research question: Since an autonomous renewable microgrid usually has much smaller inertia, the control system must be very fast and accurate to fight against the small inertia and uncertainties. To reduce the demanding requirements on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inertia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rough inertia emulation. 在摘要中作者简要叙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即:寻找一种方法来增加PV系统的惯性以降低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在Introduction部分,作者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Methods: The inertia emula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

. 文献阅读(实习)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资料word .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专业资料word . 目录

文献 1: ................................................................................................................................................................... .. (4) 文献 2: ................................................................................................................................................................... . (6) 文献 3: ................................................................................................................................................................... . (8) 文献 4: ................................................................................................................................................................... .. (10) 文献 5: ................................................................................................................................................................... .. (12) 文献 6: ................................................................................................................................................................... .. (14) 文献 7: ................................................................................................................................................................... .. (16) 文献

英文文献阅读技巧 怎么样看文献最有效

看了大半年文献,没有什么经验,前几天去实验室和老板聊天,觉得自己看文献就像看历史书,呜呼!悲哉! 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总结得不错,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觉得好就回复一个! 1.牛人一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 7篇first author.) 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 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 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 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2.牛人二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文献阅读笔记(样例供参考)

文献阅读笔记 1、文献题目: 学生对电学中高斯定理及对称性的理解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symmetry and Gauss’s law of electricity) 2、作者:Chandralekha Singh (匹兹堡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3、摘要内容: 我们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calculus-based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的困难,这些概念对运用高斯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需要同时满足: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以及各处的电场方向可以确定。另外,有效应用高斯定理需要理解电场的叠加原理。本研究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帮助他们学会在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如何选取合适的高斯面,而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解释学生在“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的困难,我们采用了自由发言(free-response)、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questions)测试以及利用“出声思维法或有声思维法”(a think-aloud protocol)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针对学生在上述概念理解上的困难并为了获得关于这些困难的定量信息,我们也编制了相关选择题。被测试的学生541人,这些学生分三部分:基础物理课上的本科生,高年级电磁学课上本科生,参加助教研修班(a teaching assistant seminar course)的研究生。研究表明,本科生在上述概念的理解方面存在某些共同的困难。 4、研究目的:为了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存在哪些困难,并对此困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正确运用高斯定理。 5、方法及过程: 1)给定题目让学生自由发言及采用“出声思维记录法”,涉及知识内容是对称性及高斯定理等。具体: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将学生按10-20人分为一组,给每组30道题目,让他们自由发言、讨论,并给出各自的理由。同时运用“出声思维记录法”对5个学生进行访谈,更深入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关于上述概念学习困难的定性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后面选择题试卷的编制。 2)选择题测试。分三部分进行: A. 大学基础物理上(非物理专业)541人,8个不同班级,平均分49% B. 电磁学(物理专业)课上(分前后测)前测:33人平均分44%后测:28人平均分49% C. 研究生(助教研修班)课堂上33人(大多数是研一的)平均分:75% 疑问:为什么结果电磁学专业的学生前测成绩不如基础物理课上的学生? 6、结果分析: 在不同年级中测试分数对比可知: 1)A部分的测试结果与B相比:两部分成绩相差不大,对矢量计算的深入学习与否对学生理解“对称性”“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影响不明显。 2)C部分的测试表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上述概念的理解较好,虽然他们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与本科生相似的学习困难。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及对学生的访谈将学生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电荷、电通量是标量 举例:在1题中,学生常见的错误是认为“电通量”与“电荷都是矢量”。在访谈中,学生说电通量是矢量,因为它的公式中涉及两个矢量;电通量有正负之分;等。 2)叠加原理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笔记篇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

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精编版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 Title:Distributed Virtual Inertia Based Control of Multipl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Autonomous Microgrid Author:Won-Sang Im, Member, IEEE, Cheng Wang, Student Member, IEEE, Wenxin Liu, Senior Member, IEEE, Liming Liu, Senior Member, IEEE, and Jang-Mok Kim, Member, IEEE Source: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4, NO. 3, JULY 2017 Research question: Since an autonomous renewable microgrid usually has much smaller inertia, the control system must be very fast and accurate to fight against the small inertia and uncertainties. To reduce the demanding requirements on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inertia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rough inertia emulation. 在摘要中作者简要叙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即:寻找一种方法来增加PV 系统的惯性以降低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在Introduction部分,作者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Methods: The inertia emula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charging/discharging of the direct current (DC)-link capacitor over a certain range and adjusting the PV generation when it

文献阅读笔记模板

文献阅读记录 一、文献:文献的名称 二、文献出处:期刊名称***年第***期第***卷***-***页 三、文献主要内容:主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结构模型,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方法进行***工作,说明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四、主要贡献评论: 1、将霍尔三维结构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将以前没有运用过的东西引入,是一种创新。通过时间维、知识维、逻辑维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三维结构,其中逻辑维分为阐明问题、明确目标、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方案选择、决策和实施;时间维分为勘测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知识维分为水工规范和合同管理。 2、研究对象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寿命周期,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文献所研究的诸如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等单个阶段的风险,将大系统理论的知识运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评估当中。 3、结合了霍尔三维结构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为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评估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五、局限性评论: 1、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大系统三维结构的划分没有很好的体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即对于霍尔三维结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色,缺少三维结构的优化。 2、对于层次分析法没有进行具体的运用分析,只是进行了方法描述,没有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缺少例证。没有说明霍尔三维结构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文章的结论说服力不够。 六、后续研究设想: 1、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霍尔三维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更加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特色的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2、通过实例证明霍尔三维结构结合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适用性。

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 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个人版本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 版)(个人版本.)

————————————————————————————————作者:————————————————————————————————日期:

文献阅读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

目录 文献1: (3) 文献2: (4) 文献3: (5) 文献4: (6) 文献5: (7) 文献6: (8) 文献7: (9) 文献8: (10) 文献9: (11) 文献10: (12) 文献11: (13) 文献12: (14) 文献13: (15) 文献14: (16) 文献15: (17) 文献16: (18) 文献17: (19) 文献18: (20) 文献19: (21) 【鼠标左键单击目录内容中任意区域,再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 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自动更新目录内容及也页码】 【若还需要大批量添加文献阅读记录(超过19个),则在复制未填笔记的空白模板后连续粘贴多个。 粘贴完毕后,用鼠标选定“文献××”的数字部分,将鼠标对准数字部分,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 择“选择相似文本”命令,即可完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编号更新。若觉得此操作过于繁琐,可直接手 工更改编号。】 (上述两段说明若不需要可删除)

(注:若目录的总页数为奇数,则需要再插入一个“下一页”的分隔符,以确保打印时正文第1页的位置,若不需打印可忽略此操作)

文献资料读书笔记

文献资料读书笔记 【篇一: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 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

文献1 阅读时间:2017 年9 月11 日 序号项目内容 1 论文题目“社区化”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 2 作者/ 时间倪梅生储金龙/2013.02 3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城乡规划》期刊 4 文献级别核心刊物:国家级 社区是城市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 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义上 5 研究内容 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 求特征。本文将研究如何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居住 区规划中。 研究方法 通过与传统模式下的居住区规划进行比较,得出“社区化”理念 6 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及思路 并以合肥市大圩新市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进行验证。 7 研究创新从城市社区体系结构组织、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组织、社区资源 配置四个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模式。 “社区化”理念引入城市居住区规划,一方面使得社区规划的相 关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居住区中得以体现,提高了社区规划的可实 施性;另一方面使得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注入 8 研究结论 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性交往的关注,塑造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尺 度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相关社会问题。“社区化”理念下的城 市居住区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相 关规划的整合,意义深远。 10 文献价值高 简要评述: “社区化”是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解决当前城市社会问题的一种

科学理念。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

义上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求特征。“社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指运用社区规划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的实践过程。“社区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即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融入居住区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指导城市居住区建设。通过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实地项目的考察研究为例进行验证,得出了“社区化”理念对于居住区规划具有巨大的良好效果。本文也 对于居住区“社区化”建设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完整版

读书笔记该怎么写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study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另一个博客中找到的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科技论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微生物燃料电池 摘要 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其独特的高效、清洁、适应性强的优点而得到人们青睐,并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1]。本文综合了五篇有关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及应用的核心论点,结合自己的思考,讨论了如何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最后还展望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开发新能源和医疗环保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传质效率,能源,环保 1.我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原因 由于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十八大提出的要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也不例外,于是才开始查找既能产生能源又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新科学技术。最终我找到的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简称MFC,是集污染处理和发电于一体的绿色高效产能技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可用于发电、产氢、污水处理、传感器、生物修复等方面[2]。 2.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的思考和对策 在我阅读的五篇论文中,主要讲述了MFC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产电、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五篇论文关于MFC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现摘抄如下。环保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在阳极区,微生物利用电极材料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底物氧化,这个过程要伴随电子和质子(NADH)的释放;释放的电子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电子传递介质转移到电极上;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阴极区,同时,由NADH释放出来的质子透过质子交换膜也到达阴极区;在阴极区,电子、质子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随着阳极有机物的不断氧化和阴极反应的持续进行,在外电路获得持续的电流[3]。 论文中提到现今MFC还未能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上面的主要原因是MFC的功

文献的读书笔记

文献的读书笔记 【篇一: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教学文案

目录 1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to measure patron benefits of reference desk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y (1) 23 34 45 56 注:只要不改变下面“标题与编号”项下的格式,填写完文献阅读笔记后,将鼠标对着本页目录内容,可通过:“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单击左键–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在本页生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目录。

编号与标题: 1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to measure patron benefits of reference desk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y ●来源(期刊/书籍名称):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年,卷(期):页60(1): 59-69. ●作者:Harless D W & Allen F R. ●国家或组织名称: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in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Associate Dire 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Lib-raries ●文献类型:[实证研究] 理论探讨在线网页或资源 ●文献价值:高[中] 低 ●阅读内容:[文摘]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结论 要点: 1 评估参考咨询台服务的用户受益价值应包括使用价值(使用图书馆文献的受益)和选择价值(当潜在用户获知可选择该服务内容后的受益)[见摘要] 2.共设置了3个问题来计算用户的支付意愿值(WTP),包括“维持现有服务时间”、“每周多开放18个小时”和“多开放18.5个小时”,使用10%切尾均数(trimmed mean)表示WTP平均值,结果显示该项服务的RIO可达 3.5。[见摘要] 3.莫芬曾提到过使用WTP评估价值的方法,但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她认为,对于一直免费使用或者认为该免费使用的服务,用户会拒绝考虑去花钱购买,因此他们会拒绝对WTP作出估计。 4.既往对参考咨询台研究所用的评估方法存在局限性,只评估“使用价值”而忽视了其“选择价值”,使该项服务的价值被低估,他们综合采用CVM、消费者剩余和时间成本法对本校的该项服务进行价值评测。 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