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章节教案

相互作用章节教案
相互作用章节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如何通过作图来表示力呢?

1、力的图示

课本图3.1-2可以把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表示出来。

2、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重力

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1、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到其他力等情况无关。

2、重力的大小

G 计算,其中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

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式mg

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值增大。则重力如何变化呢?

3、测量

问题:如何测重力的大小?

重力仍可以用弹簧秤测量,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弹簧秤要保持竖直、静止状态时读数。原理:二力平衡

4、方向

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导学生找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不能说是垂直向下也不能说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问题: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是怎样确定的呢?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心。

思考: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举例。

讨论:

对于非匀质物体和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决定呢?观察课本图3.1-4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演示悬挂法和支撑法找重心(适用于薄板)

原理: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是对平衡力,绳的反向延长线必过重心

点评:1、力的图示

2、重力方向

3、重力是非接触力

4、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三、四种相互作用力(自学)

思考:自然界中存在着哪几种相互作用,其区别是什么?

1、万有引力相互作用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

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3、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

4、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小结

力在我们初中已接触过,但其概念的理解仍是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的地位是相同的。重力的学习中,重点应放在重心上。

作业布置

弹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人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步骤:

一、回顾

问题1: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这四种基本力是物体直接接触就能起作用的,但我们所观察到的是接触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阻力等,按性质分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

问题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3:能不能列举一些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分析: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加外力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弹性形变和弹力

演示:用弹簧、橡皮筋、塑料直尺演示,(1)改变外力大小,观察形变量的大小。(2)当外力撤去后物体可以恢复原状。

问题:若拉弹簧的力过大,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

1.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做弹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演示

1.用激光器和平面镜演示桌面的微小形变。

2.用椭圆形的瓶子演示瓶子的微小形变。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要知道“放大”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

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2、几种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

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

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3、胡克定律

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问题:要想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需要哪些器材?怎样实验?怎样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到规律?

F=

弹簧弹力:kx

N/

-

k劲度系数单位牛每米符号m

弹簧“硬”,“软”指的是k不同

x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适用条件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

三、小结

1、弹力及产生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弹簧弹力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摩 擦 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直引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

请同学回顾什么是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思考与讨论:

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呢?

桌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无静摩擦力?

手推桌子,桌子与地面有无静摩擦力?

新课教学

??

??????大小:由具体情况而定方向

产生条件、弹力种类概念、形变21

一、 静摩擦力

以手推桌子为例分析摩擦力的概念

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桌子受力情况。

②再用稍大的力去推,还是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

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

分析:桌子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桌子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桌子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桌子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力。

结论: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活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4.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5.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书P61实验结论: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它的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个范围内:max 0F F ≤<

最大静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

6.关于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一:根据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二:假设法

例:斜面上有一物体,质量为m ,在斜面上静止不动,m 受摩擦力吗?为什么?

7.静摩擦力的作用

课本62p “说一说”

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

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练习:

2、如图,物体在F 的作用下静止,当F 的大小变化时,分析物

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情况。

思考:1、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中的“静”应该是指的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它应该是指的相对静止.

2、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做.

观察:当拉力大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体由静止变为了运动.

提问:这时候物体与地面之间还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

物体与地面之间仍然有摩擦力,不过摩擦力的性质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下面就来研究一下滑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以手推桌为例,继续增大推力直到桌子开始运动,一旦物体运动物体就受滑动摩擦力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上面的实验,然后说出什么叫做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根据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我们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3.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学生活动)粗糙程度,正压力,材料等

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N F 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

4.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N F F μ=

F 为摩擦力,N F 为压力(对物体表面垂直的作用力),μ为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素。

5.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虽然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要把相对运动方向跟运动方向这两个概念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练习:

例题:

小结解题过程:

1、 根据题意,画受力分析图;

2、 列方程,代数据,得结果。

学生练习

若该物体在F=40N 的作用下沿墙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0.2,求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思考:

1、静止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吗?

举例说明:皮带传送机把货物运往高处,物体是运动的,当相对于皮带没有滑动,受到静摩擦力。

一个人端着一杯水走路,杯子受到手的静摩擦力。

人走路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

物体沿斜面下滑,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同时斜面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斜面是静止的。

2、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

摩擦力只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皮带传送机上的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拉着货物向上运动是动力,同时它阻碍了货物相对于

皮带的运动。

三、滚动摩擦力

什么是滚动摩擦,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间滚动的作用力,叫做滚动摩擦力.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举例:1、地面有沙子,易滑倒。

2、滚动轴承。

了解流体的阻力。

小结板书设计:

1.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方向2)静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产生原因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1、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

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

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2、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

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

为静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力的合成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准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进行新课

一、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课本66页,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题:力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1、用作图法解:

①选择标度,用1 cm代表15 N.

②用三角板作出两个力的图示.

③作出和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线,完成平行四边形.

④连接两力之间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

⑤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⑥通过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之间夹角,得到合力大小是5 N,与45 N力夹角是53°.

2、解直角三角形法

思考:若F1和F2的方向相反(夹角为180°),求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若F1和F2的方向相同(夹角为0°),情况又怎样?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

θ= 0°;0°<θ<90°;θ= 180°;90°<θ<180°;θ从0°到180°变化,合力F 的大小变化。

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最大值为多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最小值为多大?

合力F是否总大于原来两个力F1、F2、?

当F1、F2、相等时:θ= 0°;θ<60°;θ= 90°;θ=180°的情况。

小结:a.当?=0°时,F=F1+F2,合力F与分力F1、F2同向.

b.当?=180°时,F=|F1一F2|,合力F与分力F1、F2中较大的力同向.

C.合力F的取值范围,|F1一F2|≤F≤F1+F2.随夹角的增加而减小

d.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

e.合力可能大于某一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分力.

课堂练习:

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一般情况下物体都受到多个力作用,那么如何求这些力的合力?

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二、共点力

让学生自学共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以检验其自学情况: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

4、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适用于什么情况?

作业 :

小结并板书:

1、力的合成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教学后记:

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决矢量问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畅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的分解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区分矢量与标量。

4、会用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相加

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重点、难点

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所遵守的法则是什么?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

引入新课题――力的分解。

进行新课

1、力的分解

展示3.5-1耙的示意图和工作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1、斜向上对杆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3、F1和F2与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个能用F1和F2来代替F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1、一个效果是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个效果是把耙向上提。

2、一个水平的力F1使耙前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把耙向上提。

3、可以。

教师总结引导:

1、F可以用F1和F2来代替,F1和F2就是力F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

分解。

2、而F1和F2的合力就应该是F。这说明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怎样的关系?

说明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既然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那么力的分解也必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

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而我们知道一条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个平行

四边形,那么在进行力的分解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组解。

(可以在图中比较一下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练习:

小结:在下列条件下,力的分解有唯一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不能随意分解呢?

演示:让同学一手叉腰,另一同学按该同学的肘部,体会上臂和腰部的受力情况来完成。

同学们经过亲身体会,讨论以下问题:

1、上臂和腰部有什么感觉?

2、这种感觉说明压肘部的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若用两个力来代替压肘部的力,这两个力的方向怎样?

4、这两个力与压肘部的力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用这两个力来代替那一个

力呢?

5、这两个力与压肘部的力是什么关系?

亲身体会,讨论问题结论:

l、上臂有被拉伸的感觉.腰部被刺痛的感觉。

2、一个是拉伸上臂,一个是压紧腰部。

3、一个沿上臂方向向外,一个沿下臂向腰部。

4、可以。

5、这两个力压肘部的力的分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l、压肘部的力可以怎样分解呢?

2、为什么这么分解呢?

讨论后作答:

1、压肘部的力可以分解成一个沿上臂方向向外的拉力,一个沿下臂向腰部的压力。

2、因为压肘部的力在这两个方向上产生了两个效果。

引导学生总结: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现在我们知道,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桥,而一些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

这是为什么呢?(关于什么是引桥教师要给予简单的解释。)

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车辆经过高大的桥时,要先上坡,再下坡,我们能不能把车辆的运动看作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呢?

演示:用薄塑料板做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要沿斜面下滑,那么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

现象:斜面被压弯,同时小车沿斜面下滑。

小结得到: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

提问:既然重力产生了这两个效果,那么重力应怎样分解呢?

可以分解为: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1,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

假设这个斜面的倾角为θ,那么重力的分力与倾角有什么关系?试写出表达式。

1 2sin cos

F G F G θθ

=

=

通过这个表达式分析:

1、当θ变化时,F1和F2的大小如何变化?

2、在车辆上桥和下桥时,F1各起到什么作用?

3、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再来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小结:

1、当θ增大时,F1增大,F2减小。

2、上桥时阻碍车辆前进,下桥时使车辆越来越快。

3、引桥越长,θ越小,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

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

2、对“矢量相加的法则”的学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都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力的合力时,不能简单地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个矢量――位移,两个位移的合位移应如何求解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个解决问题。

位移相加时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个位移与它们的合位移又组成一个三角形,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l、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一样吗?

3、什么是矢量?

4、什么是标量?

教师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

一个物体的速度v1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2 ,你能根据v1、v2,按照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Δv吗?

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定则,让学生体会:末矢量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

于初矢量与变化量之和。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后,讨论并回答。

小结并板书

一、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概念:求一个力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在下列条件下,力的分解有唯一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3.分解的原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4.例题.

二、矢量的相加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三角形定则

教学后记:

对于力的分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力的分解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一点,较难理解.这节课多处增加了学生参与,并通过亲身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的这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力相互作用教案

力的相互作用 一、力的定义 力存在的前提是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是不能有力的(选择题)二、力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找出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书对桌面的压力 磁铁对铁定的吸引力 三、力的示意图粗略方向、反向、作用点作图题要会画 力的图示精确方向、大小、作用点 四、重力 1、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别是谁? 2、重力加速度g G=mg 地球上不同纬度g不同(极地与赤道),不同海拔高度g不 同(降体重的方法)(选择题) 3、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 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就是其重心 不规则物体,悬吊法 五、弹力 物体由于力的作用产生了弹性形变,物体要恢复原状所产生的力 弹力有那些;压力支持力(球受到支持力方向)弹簧绳杆 弹簧弹力胡可定律:F=kx x是什么(计算选择实验) 思考题原弹簧劲度系数k 在弹簧1/3处剪断后求两段的劲度系数分别是多少? 六、摩擦力(计算选择)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同一个模型最大静f稍大于滑动f)

滑动f 大小f=Fn*u 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反(计算) 静f 大小通过平衡力来判断,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选择) 效果上都可以是动力和阻力 七、力的合成分解 合成;用一个力来代替多个力工具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分解;用不同方向的力来代替一个力、、 正交分解 八、受力分析平衡力(所有考试必考) 1、一个物体变力通过矢量三角形 2、一个物体恒力通过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 3、两个物体通过整体发分离法来判断(系统外力用整体法,系统内力用分离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相互作用》10

[物理-fx1] 期中复习课(一) 第一章 力 一、 知识网络 ?????????????????? ??????????????????????????????????????????????????????????????????????????????????????????→???→???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 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弹力、重心=重力:力学中的三种力拉力、压力等动力、阻力按效果分电磁力重力非接触力有相对运动(或趋势)有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直接接触产生条件摩擦力接触面上产生形变直接接触产生条件弹力接触力按性质分力的分类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效果、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mg G 二、物理方法 1、 具体——抽象思维方法:力的概念、力的图示。 2、 等效替代法:合力与分力、重心。 二、 例题 【例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 ( )

A. 1μ=0 2μ=0 B. 1μ=0 2μ≠0 C. 1μ≠0 2μ=0 D. 1μ≠0 2μ≠0 【解析】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受力平衡,则地面与B 之间必有摩擦力,2μ≠0.选项A 、C 错,又因为A 、B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 、B 之间没有摩擦力,则A 、B 之间是否光滑对系统的平衡没有影响,1μ为零不为零都可以.答案B 、D. 【例2】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 ,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拉力为 ( ) A .2μmg B .4μmg C .5μmg D .2 5μmg 分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求法和平衡条件的应用。求解物体所受摩擦力时,要注意物体有几个面与其他物体接触,有几个接触面就有可能受到几个摩擦力,黑毛巾有三个面与白毛巾接触,有一个面与地面接触,自上而下这四个面受到的正压力为 21mg 、mg 、2 3mg 、2mg .所以 F =4321f f f f +++=21μmg +μmg +2 3μmg +2μmg =5μmg 答案:C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钢尺(或塑料尺)、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教学过程 物体对物体的这种压、拉、提、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就是力。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不能,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 你赞成谁的观点? 能举例哪些事例来支持你的猜想?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是施加力,一个是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到力 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和笔尾,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手指很疼 疼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2:你用手推墙,你有什么感觉? 有向后退的感觉

实验3: 大量事实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举例说明:形变:挤压皮球,皮球变瘪 改变运动状态:把铅球推出去, 活动: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举例 (1)力的大小 实例: (2)力的方向: 实例: (3)力的作用点 实例: 三、课堂练习: 1.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知道重心的含义。 7.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8.通过“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9.通过学生动手知道力的三个要素表示方法。 10.理解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12.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大统一论。 ★教学重点 1.力的特性的理解 2.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特性。 2.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中离不开力,毽子受力在空中跳动;门受到推力作用,打开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关闭了;手对开关施力,控制灯泡;手摁键盘,使得键盘形变。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力,重力。 本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学习:1.观察“视频”,思考后归纳力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先练后教”理解力有图示和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3.“知识大寻找”充分发挥课本、资料的作用,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以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一、力 1、观察“视频”,思考: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些“视频”,大家思考这些反应了力的什么特性。 2、学生讨论,归纳 同学们相互探讨一下,谁来告诉我通过视频,你得到了力的哪些特性。 学生回答: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变 化),或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决定力的作用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同学们试着将力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画出物体受力。 A:手对单杠的拉力50N; B:自行车轮胎受阻力20N; C:磁铁对小球引力10N; D:手拿磁铁15N;E:小球重40N 教师通过手机将学生做的情况在电脑中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1、力的图示: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方向,有向线段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上加刻度(一般两至三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合力表 现为分子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 少,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 化更快。 3.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 斥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空隙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当两个分子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此时分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二、分子动理论 1.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统计规律 (1)微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 (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

统计规律的支配。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2)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3)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4)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5)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6)分子间的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当压缩物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物体“反抗”被压缩,这时分子间还有引力吗? 提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斥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此时分子间仍存在引力。 (2)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为什么大量分子能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而不散开? 提示: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分开。 (3)无缝钢筒中的高压油,当筒中压力达到足够大时,为什么会有油从筒壁中渗出? 提示:尽管钢材坚硬、致密,但它也是由分子组成的(金属原子或离子),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在高压下,油分子就会穿越钢筒渗到外部。 对分子力的理解 1.结合弹簧小球模型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关系分子力弹簧小球模型r=r0F引=F斥零 r<r0 随r的减小,F引、F斥都增大,F斥比F 引增大得快, F斥>F引 分子力表 现为斥力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word教案 (14)

xx 时间:20x x年 课题 教学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难点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流程 【活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 【演示】教师演示课本P57图8-34实验,学生观察。 图8-35

游泳赛艇 Swimming Rowing 【试一试】(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什么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交流】(1)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感觉橡皮筋(弹簧)地在拉手; (2)用你左手击打右手,左手有被右手打疼痛的感觉; (3)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弹向上运动。 【提示】只要有力存在,必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议一议】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小结归纳】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典型例题】 1.如图,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当电风扇转动时,小车将向_____运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发生的. 3.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对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4.当磁铁靠近铁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磁铁和铁钉不接触,则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铁钉,但磁铁对铁钉没有力的作用 C.磁铁和铁钉是互相吸引的 D.磁铁吸引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引磁铁的力5.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有关碰撞时相互间力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D.两只鸡蛋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6.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

相互作用教案A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平衡力与作反的区别 3。重力概念与重心确定 一.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牛顿第三定律 1,力的发生涉及二个物体,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涉及对象不同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一直线 4,作反力与平衡力区别: 是否一定性质相同? 同时存消? 作用于不同物体? 二.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O,单位是牛顿(N) 2,力用带箭头线段表示:明确作用点O及箭头方向、标度、长短3.力的作用效果引起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力相等条件是两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不存在 D,产生作用力后立即产生反作用力 三.重力的概念与重力测量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因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但地球吸引力(万有引力)不完全等于重力 2,重力G=mg,地面附近为定值,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质量≠重量 3,重力测量原理(两力平衡原理+作反力概念): 弹簧秤示数等于重力的条件 a,物体静止或匀速状态 b,物体仅受两力作用 c,悬线竖直或支持面水平

【例2】书放在桌面上静止,书受的重力G就是书对桌 面的压力,对否? 1,压力和重力的性质(本质)不同→弹力,万有引力 2,压力和重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不同,两者作用于不同物体 3,压力和重力有时大小或方向不一样→其他力作用,速度 变化,支持面不水平 四.重心及重心位置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效果可认为集中于一点 2,质量均匀分布的规则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圆环,直角尺 ) 3,重心位置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 物体变形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变化 4. 两次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两次悬线交点即为重心位置 两力平衡原理:物体仅受拉力和重力静止平衡时, 拉力和重力必等值,反向,共线 【例3】试用作图法确定图示规则均匀薄 板的重心位置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用线悬挂物体静止时,线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任何性质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E,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2.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2021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 【知识和技能】 ⒈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力的类别 ⒋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和方法】 ⒈通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⒊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的物体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研自然的兴趣,知道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力、重力、重心的概念。 力的图示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难点

力、重心概念的深入理解 教具 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 教学过程 新课准备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看书P54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 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看书P54后举例。 【思考】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要想使物体发生形变有哪些方法? 其它物体对它作用。 新课教学 1.力 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力是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力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N 测量:测力计 (3)力是矢量(结合实例分析) 【想一想】怎样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加速直线运动? (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木块浮于水面 先定力的单位标度——再画出力指向的方向——最后画出。 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思考】苹果从树上由静止下落是受到什么力作用? 2.重力 (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G=mg g=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重力作用点(用悬挂、支撑实验说明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于某一点。) 3.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弹力、重力、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教具准备: 溜冰鞋两双,小电动车,木板,PC管20cm2根,弹簧秤若干每小组两个,实验小车两辆,磁铁两块,铁块一块,拉力器一个,气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拉拉力器。问:什么是力?涉及几个物体?分别是? 师:同学们刚一位同学拉拉力器,你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发现? (鼓励: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等于解决十个问题) 生:这个同学的手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 二、讲授新知 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 生假设与猜想:受力! 师:这仅仅是假设与猜想,实验才能检验。 活动一:手压笔尖,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生:疼! 师:手压笔尖,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的是笔,那么疼说明什么? 生:手给笔尖力的作用,笔尖也给手一个作用力。 活动二:右手击左手,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有些麻疼的感觉。 师:说明什么? 生: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 活动三:全体起立,手提自己的板凳,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手对板凳有拉力,板凳对手有拉力。 活动四:双人溜冰,后边推前边的同学 师:同学们喜欢溜冰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找了两位高手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好吗?

两名溜冰,其他学生掌声 后边的同学推前边的同学,其他同学看到什么现象? 生:前边的同学向前滑动,后边的同学也向后滑动。 师:说明什么? 生:后边的同学对前边的同学有推力,前面的同学对后边的同学也有推力。 师:好,我们再回来我们提出的问题,以上的几个小实验能否说明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生:能! 生:提出新的问题,说刚刚的小实验中,都是人与物体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实验,能否做一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实验呢? 师:那好,这一章咱们学了哪些力? 生:压力,拉力,重力,摩擦力 师:压力和拉力都属于? 生:弹力 师板书:弹力,重力,摩擦力 压力作为弹力的代表,我们来做一个分组实验。 活动五:尺子压气球 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说说你观察到现象? 生:球发生了形变,尺子也发生了形变。也就是说尺子给气球施力,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 板书:尺子对气球压力,同时,气球对尺子也有压力 活动六:演示实验磁铁与铁块吸引 复习什么是重力?用磁铁代表地球,铁块代表大楼 生:观察实验,说说看到的现象? 1、压住磁铁,让铁块靠近磁铁并放手 2、压住铁块,让磁铁靠近铁块并放手 3、靠近同时放手生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磁铁对铁块有吸引力,同时铁块对磁铁有吸引力。说明:地球对大楼有吸引力,同时大楼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板书:磁铁对铁块有吸引力,同时铁块对磁铁有吸引力。 活动七:演示实验 1电动小汽车在木板上行走 2电动小汽车在垫有pc管的木板上行走 生:观察实验,说说看到的现象? 集体交流:木板对小车有摩擦力,同时小车对木板也有摩擦力(板书) 复习:分子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生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大量事实说明: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四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关键字】八年级 四、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所学和几种特殊力的复习,引出力的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知道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对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的探究,和推门的实验,引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知道还可以用力的图示;通过对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阅读“高空王子“阿迪力,了解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等。 2.演示器材:学生实验器材、旱冰鞋两双。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五、教学设计

附:随堂练习。 力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变为。(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必定有。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接接触(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3、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力时,脚也会感到,这一现象说明。请再举出相类似的事例:。 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各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 5、重50牛的铅球被抛出在空中,用力的示意图作出铅球所受的重力。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高一化学一学期教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沪科版)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些常见晶体材料; (2)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关注生活、生产所用材料、及其与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关系。 (2)通过对有关材料的调查、讨论、实验,感受实践创新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材料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意义。 (2)通过讨论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体验辨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同意的观点。(3)通过对材料的优劣分析,感触事物的双韧性及环境保护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教学难点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涵义。 三.教学用品 几种硬度不同的物质,利用Flash软件模拟原子间相互作用过程。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提出问题:“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然后展示:许多元素组成类似的物质,而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因此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不同,使物质呈现不同的性质;告诉学生从本节课起将对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作初步的探究,接着引出课题,逐一探究。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展示几种硬度不同的样品。设问:“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 [探究活动1]证明这几种样品硬度的大小。 [学生讨论1]为什么各种物质会具有不同的硬度?而同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其硬度差异又会这样大?(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说明物质硬度大小的原因)。 [归纳1]物质的硬度等某些性质不仅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关,还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北京市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1)

【高频考点】北京市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相互作用教案新 人教版 一、会考考点 力,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A) 重力,重心(A) 弹力,胡克定律(B) 静摩擦力(A)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动摩擦因数(B) 力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B) 共点力的平衡(B) 说明: 1.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和分解,主要考查作图法,在计算方面,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应懂得矢量有不同标量的运算规则。 2.物体的受力分析只要求处理受力情况比较简单的问题。 二、高频考点讲练 考点一:受力分析 1.如图1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的受力 情况,正确的是 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受重力、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2.如图9所示,一个小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 关于小物块的受力情 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为零 B.合力沿着斜面向下 C.只受重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3. 如图1所示,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 A.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D.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4.如图2所示,一个小物块从固定的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 不计空气阻力.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是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下滑力和正压力 D.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和正压力 5.如图3所示,一个小物块沿光滑斜面向下滑动. 小物块在下滑的过 程中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和支持力图1 v 斜面 小物块 图9 图3 图

最新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力的相互作用一、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位移。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叫力的图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3. 重力,重心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的重心。 (2)测量重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需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的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胡可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5.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

保持相对静止)。 大小:(1)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满足 0≤F≤F max;(2)最大静摩擦力F max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2)动摩擦因数μ取决于接触面材料及粗糙程度,F N为正压力。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7.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 (1)遵循规律: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均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θ,其合力大小为F合,当夹角θ变化时,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丨F1-F2丨≤F合≤ F1+F2。 力的分解: (1)遵循规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分解原则:分解某个力时,一般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的方法。 (4)分解步骤:①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坐标系,②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沿坐标轴方向分解,③分别算出x轴和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合力等于在该方向上所有力的代数和,④求出合力的大小,⑤求出合力与x轴方向夹角。 8.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平衡: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使F合=0。 (3)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4)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通过平移可构成封闭三角形。

高中物理必修一 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知识梳理 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 力——氢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氢键的实质、特征、表示方法及形成条件,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一、氢键 1.氢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概念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表示方法 氢键的通式可用A—H…B—表示。式中A和B表示F、O、N,“—”表示共价键,“…”表示氢键。 2.氢键的形成条件 (1)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大的元素X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如H2O中的氢原子。 (2)要有一个电负性很大,含有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电荷的原子Y,如H2O中的氧原子。 (3)X和Y的原子半径要小,这样空间位阻较小。 一般来说,能形成氢键的元素有N、O、F。所以氢键一般存在于含N—H、H—O、H—F键的物质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的醇类和羧酸类等物质中。 3.氢键的特征 (1)氢键比化学键弱,比范德华力强。 (2)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4.氢键的类型 (1)分子间氢键,如水中,O—H…O—。 (2)分子内氢键,如。 (1)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2)氢键存在则必然存在范德华力,但存在范德华力不一定存在氢键。 (3)在A—H…B中,A、B的电负性越大,氢键越强;B原子的半径越小,氢键越强。 例1甲酸可通过氢键形成二聚物,HNO 3可形成分子内氢键。试在下图中画出氢键。 【考点】氢键的形成及存在 【题点】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答案 解析依据氢键的表示方法及形成条件画出。 例2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 ) A.NH3B. C.H2O D.C2H5OH 【考点】氢键的形成及存在 【题点】氢键的形成条件及存在 答案 B 解析形成氢键的分子含有N—H、H—O或H—F键。NH3、H2O、CH3CH2OH都能形成氢键但只存 在于分子间。B中的O—H键与O—H键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O—H键与 间形成分子内氢键。 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当形成分子间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升高。 (2)当形成分子内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降低。 2.氢键与水分子的性质 (1)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2)接近沸点时形成“缔合分子”,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偏大。 例3下列与氢键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卤化氢中HF沸点较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

个人复备 第八章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2.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 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个物体上,大小, 方向,作用在。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活动8.7 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1.各小组选择或者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 实验1 如课本图8-32所示,用手指压铅笔尖,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实验2 如课本图8-33所示,两位同学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其中

个人复备 一位同学用力推另一位同学,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3 如课本图8-34所示,将固定磁体的小车向固定铁块的小车靠近, 至一定距离时释放小车,固定磁体的小车会运动吗? 2.小组交流:交流各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 什么问题? 3.实验小结:大量的事实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 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没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 4.活动探究: (1)活动: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小组讨论总结: ①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 ②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两个 不同物体)上。它们的大小(相等/不等),方向 (相同/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称为 和。 (二)读一读 阅读课本P58 “读一读 奇思妙想”,交流: 你认为小明和小华的妙想运用了力的什么性质?

广东省2021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教案.doc

第2章相互作用 考纲展示 考纲汇总 备考指导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形变、弹 性、胡克 定律(Ⅰ) T18(1)T54T34 本章考查学生 对不同性质力 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是弹力和 摩擦力,所考查 的题目往往要 用到运动状态 判断、受力分析 等知识,不少题 目会同时考查 多个考点,而且 受力分析的方 法在后面的电 场、磁场问题中 也会常用到. 滑动摩 擦、静摩 擦、动摩 擦因数 (Ⅰ) T5(1)、 T11(1)、 T21、T33 T32、 T33 T10、T34T34、T53T11、T33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矢量和标 量(Ⅱ) T5、T6(1)、 T7(1)、T13、 T34 T4、T11T5T6、T7T5、T12T6 共点力的 平衡(Ⅰ) T11、T13、 T19、 T19(1)、 T33、T34、 T34(1)、 T35(1) T11、T12、 T35、T52 T11、 T36 T11、T18、 T34、T54 T3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可用力的图示形象描述. 2.力的基本特性 (1)依赖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首(或箭尾)画在作用点上. (4)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5)力可以按其性质和作用效果分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等. 3.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两极最大,赤道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越小).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质量分布不均或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采用悬挂法粗略确定. 4.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4)大小 ①与形变程度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 ②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F=kx.(式中的k被称为劲度系数,它的单位是N/m,它由弹簧本身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研究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本的重力 B.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书本上 C.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 D.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答案] C 2.(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一根弹簧未悬挂重物时,其自由端B的指针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