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内容设计;考核方式;实践

研究生课程是储备基础知识理论引导学生从学到研的重要载体,其传授模式、方法、质量对研究生后续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传统的教学存在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考核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引导一个学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不同的院校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套新的授课体系。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去。

一、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

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相较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其不仅仅要起到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获取应用知识,创新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目前,国内院校普遍借鉴的教学思路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前者特点是基于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而了解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能力,知识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后者特点在于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专业性,通过对某一领域的专业学习研究从而获取解决该领域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前者能够使学生短时期能快速获取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后者更多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现实中也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时,目前我国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和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对课程教育的功能认识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有些老师过于轻视课程教育的作用,因此,课程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现过于刻板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有些院校过于专注课程本事而忽略了其主要目的,用对待大学生的方法来对待研究生教学,缺乏实践。因此,虽然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普遍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科研实际能力薄弱以及机械工程学科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实践应用多的特点,在部分课程教学上我们借鉴LPC(Lecture、Presentation和Comments的缩写)讲授(L)、团队学生讨论(P)、教师点评(C)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TQC(Task、Question和Comments的缩写)任务(T)、问题(Q)和评价(C)的新教案改革。任务包括了两个大部分,第一老师的任务,梳理讲解课程中最重要知识基本点,给出主要章节的专题模块。第二学生的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老师拟定的专题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然后搜寻资料、总结最新、最重要的内容以老师的角色讲解分享给大家。

问题(Q)是指,老师或学生对讲解的内容的提问,质疑,交流彼此的见解。评论(C)指参与者对彼此所做的事情的内容、质量的综合评价。

二、课程改革实践内容

应用改革课程教学方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把任务、问题、评价有机的组合的一起。在此,选取《机械制造装配与自动化》为案例来讲解我们的具体实施过程。分析该课程内容其主要涉及一些比较先进的新型的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理论、功能和使用范围,其核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的一些先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要想让课程专而博,即让学生立足于此课程尽可能的都了解该专业的内容与最新发展趋势,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交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改革后的课程安排如下:

1、授课老师应用课时的大约20%给学生梳理课程内容,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分专题罗列出供学生扩展讲解的内容。引导教导学生收集知识,进入专题。

2、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进一步细化成不同小方向,彼此合作,整理知识,进一步把整理的知识转变成便于讲授给其它同学的教课材料比如PPT,电子教案等。

3、学生在课堂上以交流式授课的方式将所准备的知识材料进行讲解。

4、同学们和老师对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供讲解者回答和进一步一起讨论。

通过应用以上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改革后的教学课程客观上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老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要教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开放。第二,博众人之才,广众人之智。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更为全面的收集了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和技术,综合到一起给大家每个人都带来来一场全面、丰富的内容呈现。客观上通过这种任务、交流式的教学首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围绕问题寻找质料、解决问题为以后解决科研任务具有引导作用。讲授知识、答辩质疑、互动交流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补充了学生间的知识盲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进去,具有启发学生钻研、创新的作用。

三、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对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结果目前仍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传统的通过出勤、作业、考试成绩给出课程综合的评价方法,对于研究生教育显然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难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新的教学模式匹配我们采用了新的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模式,即学生自评(10%)+互评(20%)+研讨作业(20%)+小论文(50%)最终给出学生课程学习综合成绩评价。

通过小论文的质量,以及后续的讨论反馈,了解到学生普遍认可这种新的教

学模式约占授课人数的91%,其中8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增强,75%的同学也认为新的授课方式对自己的自主学习勇于实践、激发创新有帮助,同时表示,通过参加课程,讲授交流自己的知识观点很有成就感。

四、探索与展望

对于工科研究生课程教育根本目的可以归结于培训学生的科研、创新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尽快具备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学生学习耗时较多,学生教授内容可能宽泛等问题,但其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实践尝试。各个院校结合自身的培养目的、基础设施、师资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革新方可共同推动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共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