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动画影片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析《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和价值观传达

解析《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和价值观传达

解析《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和价值观传达作者:刘桂华孙晓男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17期20世纪6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是一部神话题材的彩色传统动画长片,通过闹龙宫、反天庭等典型片段,塑造出集猴、神、人特征于一体敢于反抗天威神权的经典动画人物形象——孙悟空。

影片以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在1978年的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上,《大闹天宫》被评为“最佳影片”,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的一篇评论,称赞它是“1978年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影片优美生动,叙事方法简洁、流畅,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1]影视动画作品受欢迎,究其实质,是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本文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解析《大闹天宫》中“反抗”精神和价值观的表现与传达,挖掘这部经典动画作品更多的社会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更希望能够指出一个影视鉴赏分析的独特视角,从而解释那些我们用通常的设计原则无法解释的作品内核价值观,与观众的共鸣等,为我国影视动画设计创作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动画影视设计表达1895 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公开出版合著《癔症研究》,确立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

1900 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此书标志着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审美和文学艺术研究的开始。

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代表人物荣格以精神分析学为基础进行发展和创新,创立分析心理学[2],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部分。

意识在人的头脑中清晰存在,个体可以清楚认识和感知到;个人潜意识源于个人经验,它曾经被个体感知和体验过,但后来被压抑和制约从而不再属于意识层面;而集体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从来没有出现在人类的意识中,它的存在是经过千百年祖先的遗传而残存在记忆深处的原始意象。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这种原型不是物化的,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保留在人类意识里的种族的原始意象记忆。

论动画创作的时代性——《大闹天宫》与《森林王子》对比研究

论动画创作的时代性——《大闹天宫》与《森林王子》对比研究

( 1 ) 好的影 片必定符合它创作的时代背 景。从创作 主题上 看, 两部影片能够在当时 当地引起广泛的关注 , 无不与创作的时 代背景想贴合 。中国6 o年代正好处于革命 与建设 的新 时期 , 国 家 以各种形式 的艺术创作作 为宣传的武器 , 拍摄和制作 了大量
的电影 、 戏曲、 歌 曲、 动 画等 等 , 所 有 的艺术 形式 都 与《 大 闹天
◎人 文 科 技 ◎ 政 府 强权 的 自由思 潮 盛行 , 此时《 森林 王子》 这 样 一 部 影 片 最 的科技条件 和思维
的限制。造成《 大 闹天宫》 动 作形式倾 向于舞 台戏 曲表演这 一
结 果 是 因 为 当时 中国 正 处 于 盛 行 样 板 戏 的 年代 , 广 大 群 众 的 观 影 思 维深 受 样 板 戏 的影 响 , 所 以导致表 演具有 一定 的程式化 。 但是《 大闹天宫》 在艺术 形式上对 中国传统文化 的借 鉴和发 扬 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 对比7 O年代 的动画影 片, 可 以看 出一 时 的文化运动对 动画艺术 的影 响之大 。而《 森林 王子》 则是在 迪 士尼动画技法的瓶颈期 出现 , 当时社会变革思潮涌动 , 体现在动 画上则是该片突破以往 的运动风格 , 给人耳 目一新 的感觉 , 甚 至 影 响 了 以后 几 十 年 的 动 画技 法 的发 展 , 而 当三 维技 术 出现 后 , 美 国动画敏锐 的察觉到三维技术 的发展空 间和优 势 , 果断 的转 变 了已经发展到极致的二维传统动画技术 , 所 以, 即便 是当时最 巅 峰 的 动 画技 术 和 形式 , 也摆 脱 不 了 科技 的发 展带 来 的变 革 , 也 不 能独立于科技革命所带来 的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 的变化。 ( 3 ) 动 画 的运 营 方式 和 市 场 效 果 受 到 它 所 在 时 代 的社 会 环 境的限制 。从两部动画的后续影响来看 , 相 比《 森林 王子》 , 《 大

《大闹天宫》观后感

《大闹天宫》观后感

《大闹天宫》观后感《大闹天宫》是一部中国经典的动画电影,由万籁鸣导演,于1961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率领猴子大军闹天宫的故事。

作为一名专业影评人员,我深深被这部电影所打动,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瑰宝,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性的探索。

首先,我要赞扬《大闹天宫》的艺术表现。

尽管这部电影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但其动画技术和美术设计仍然令人惊叹。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细腻的细节和精心的构图,使得整个故事世界栩栩如生。

特别是在描绘孙悟空和其他神仙的形象时,导演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此外,电影中的音效和配乐也相当出色,它们与画面相得益彰,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除了艺术表现,这部电影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与神仙的关系。

孙悟空作为主角,他的形象既有英雄的光辉,又有人性的弱点。

他勇敢、聪明,但也容易被自己的骄傲和自负所蒙蔽。

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能够在他身上找到共鸣,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电影中还通过孙悟空与其他神仙的对话和争斗,探讨了人类与神仙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神仙们被描绘为高高在上、傲慢自大的存在,而孙悟空则代表了人类的自由和反抗精神。

这种对人类与神仙关系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对自身与权威的关系的思考,进而引发了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除了对人性和人类与神仙关系的探索,这部电影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行为实质上是对权威和体制的挑战,他试图打破既定的规则和秩序。

这种挑战引发了对权力和正义的思考。

电影中的神仙们代表着权力和正义,他们通过法律和规则来维护秩序。

然而,孙悟空的行为却揭示了这种秩序的脆弱性和不完美性。

他的反抗和自由精神使得观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自由,以及权力对人类的影响。

总的来说,《大闹天宫》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是一部探索人性、权力和正义的作品。

《大闹天宫》创作赏析

《大闹天宫》创作赏析
当时万籁鸣前辈规定大闹天宫所有制作人员都被要求学习京剧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翻云手舞花棍大小亮相等京剧的表演的招式他们对着镜子画图画台本要求的动作和表情有的效法孙悟空与二郎神凶猛开打有的学者仙女们偏偏起舞从镜子中自习端详自己的动作与表演然后把它画下来不断表演不断修改画稿知道导演满意为止
大 众 文 艺
・ 影视传媒 ・
《 大闹天宫 》创作赏析
秦 琪 高 黎 ( 陕 西科技 大 学 设 计 与艺 术学 院 陕 西西安 7 1 0 0 2 1 )
摘要 : 《 大闹天 宫》可 以说 是 中国小孩和 成年人 都爱 看的一部 好 动 ,活 泼 。孙悟 空 色彩 主 要采 用 中 国 民间传 统 色 的黄 、 红 、绿 动画片 ,其每年的发行量也是 名列前 茅。经过 了四十 多年 ,这部 经典 三种 颜 色 。黄 色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和 中华 文 明 的象 征 , 同时也 是 中 动画影片依然活跃在 荧屏 上,活在A 4 r l 心 中。 《 大 闹天 宫》算是 中国 华 民族 的主 色调 。直 到现 在 ,黄色 和 红色 都是 中国的 主色 调 。 动画影片的里程碑 ,本 文以赏析 《 大闹天宫 》的创作 ,探讨新 时代 中 表演风格 。 《 大 闹天 宫》 主 要 借 鉴 的是 中 国 的 国粹 京 剧 , 国动 画创作 具有 民族性 的作品 ,用 中国 “ 语 言”在 国际舞 台上 “ 发 在 表演 风 格上 主 要运 用京 剧 中程 式 化 的风 格 。很 多 东西 不 是凭 捏 言” ,拥有 中国 自己的一方领土 。 造 ,它 总 是 能在 生活 中 的各 个 方面 找到 其根 源 。 《 大 闹天 宫 》用 关键词 : 《 大闹天宫 》;中国动 画创作 ;中国 “ 语 言”

京剧 的舞 台表 演风 格 非常 适 合 ,其 中精 彩 的动 作表 演 为 动 画 的动 作 设计 提 供真 实 的 资源 与参 考 。 当时 ,万 籁 鸣前 辈规 定 《 大 闹天

春节动画片生动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

春节动画片生动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

春节动画片生动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作为中国人,新年的到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而春节动画片正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通过对几部春节动画片的分析,生动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

一、《大闹天宫》《大闹天宫》是一部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之作,该片以中国民间故事《西游记》为基础,通过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在这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对于尊敬和崇拜神灵的传统观念。

孙悟空不仅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角色,更是传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于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思考。

通过他的冒险和成长,观众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尊重长辈和师长的价值观。

二、《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是一部广受欢迎的中国动画系列片,该片以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一群可爱的动物角色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始终被视为最基本的单位,其价值观念强调了亲情、友情和扶持他人的重要性。

《喜羊羊与灰太狼》不仅在故事的情节中体现了这些价值观,还通过角色的性格和行为表达了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尊重。

三、《大鱼海棠》《大鱼海棠》是一部高水平的中国动画电影,该片通过剧情和唯美的画面诠释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个蛇的转世之后,与人类之间的一段动人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中对于尊重自然和与之和谐相处的重视。

影片中的故事背景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诗意和山水画的理念,展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独特的审美观。

四、《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是一部以中国动画形象“熊大”和“熊二”为主角的系列电影。

这部动画片通过角色的互动和故事的发展,传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友谊和守护的价值观。

从整个系列来看,观众们可以看到这些动画片通过角色之间的友情和相互扶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

《大闹天宫》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形象异同《大闹天宫》是1964年全本首映的中国动漫电影的瑰宝,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彩色长篇动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201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被称为“近十年来殿堂级别”国产动漫电影下文将要浅析这两部影片中孙悟空形象的异同.《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桃心脸穿着鹅黄上衣,腰束虎皮短裙,一条红裤子,脚踏黑靴,还有一条翠绿色围巾。

从整体来看是十分惹人喜爱的,衣着、动作与性格和人们想象中的本领高深不谋而合。

他那张脸谱化的面孔有着强烈的京剧特色,写实、夸张、符号化并用的混合造型风格,使其带上了神秘色彩,还具备了中国诸多传统文化的痕迹。

孙悟空爽朗坦率,光明磊落,甚至有一种天真活泼的稚气,对同伴和蔼可亲,对统治者的神威不惧。

孙悟空带着花果山水帘洞所独有的自由与快乐唱进了貌似庄严的天宫,他与天上尊神之间引人发笑的冲突,较深刻地表现了性格与环境的矛盾。

《大圣归来》中孙悟空面容沧桑,有明显的肌肉和发达的上肢,躯体上下比例大致为2:1,与我们见过的诸多孙悟空形象大相径庭,可仍然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热爱。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主要讲的就是从人到神的蜕变,影片开头讲述了他大闹天空最后沦落于五指山受难,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他失去了法力,不再身如玄铁,火眼金睛,也忘了七十二变。

而江流儿的出现是他完成了自身的救赎,他对于正义与善良的执着并未随着时间褪去,所以在最后他又重新找回了破碎的战甲,红色的披风也昭示了他的成神之举。

在许多人眼中孙悟空更像我们自己,可是像的更多的是从猴到人的成长,而更多人被无形之中的许多座大山压垮了成神之路。

两部影片的相同之处则是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齐天大圣式英雄”,而这种英雄都表现出了桀骜不驯、追求自由、敢爱敢恨、不惧权贵,拥有反抗精神的性格特点。

而他们这两个故事所讲的也是我们的成长历程,从孩童长大到少年再到青年,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以上这些分析只是对于方向与主体上的粗浅解析,深入探究还需要结合前人研究综合探究,不断补充完整。

浅谈动画《大闹天宫》人物造型设计与性格塑造的互文性——以孙悟空形象为例

浅谈动画《大闹天宫》人物造型设计与性格塑造的互文性——以孙悟空形象为例

浅谈动画《大闹天宫》人物造型设计与性格塑造的互文性——以孙悟空形象为例作者:吴静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摘要:如今,贴有中国风标签的艺术作品已经被世界观众所追捧,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大闹天宫》是最具有民族风格的经典动画作品之一。

其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为影片增添了些许色彩,成功的动画人物形象依据于外在造型设计与内在性格塑造两者的结合。

本文将从面貌造型、服装设计、动作设计三个角度来分析《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如何使二者完美契合表现的。

关键词:经典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人物性格塑造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印有“中国风”的艺术作品更是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捧与喜爱。

动画艺术是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形式,动画师们也在一直探索真正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可近几年的市场效果却不太可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成就最多、知名度最高的生产基地,曾创作出很多经典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依旧活跃在当代银幕。

其中,当属万籁鸣导演创作的《大闹天宫》,这部影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一致赞誉的最具有民族风格与色彩的优秀动画影片,现如今依然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成功的动画之一。

塑造一个成功的动画人物形象是成就动画作品的关键,而孙猴子这一形象其本身已有非常灵动的性格包装,是动画创作当中珍贵的造型资源。

《大闹天宫》的成功离不开片中形形色色既生动又饱满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经典的形象当然非孙悟空莫属。

《大闹天宫》根据《西游记》前七回篇章进行改编,影片在结尾部分根据主题及剧情需要稍作改动,原著中“闹天宫”之后的孙猴子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而影片将原著前七回章节改编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所以影片结尾设计为“孙悟空闹天宫之后打败天兵天将,回到了花果山继续过幸福安逸的生活”。

这种情节设计主要是为了烘托影片的主题,《大闹天宫》旨在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来表达“自由、平等、尊严”,是为了弘扬孙悟空身上散发的敢作敢当、反封建反束缚的优秀品质,用神幻故事包装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反抗意识。

浅析《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视听语言的差异

浅析《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视听语言的差异

浅析《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视听语言的差异作者:胡阳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9期摘要:动画电影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借鉴了影视视听语言的特点。

声音,画面与剪辑手法是影视视听语言的核心,同样也是动画电影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着重从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视听语言上的差异性。

关键词:视听语言;动画;声音;剪辑作者简介:胡阳梅,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2一、我国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的发展现状1926年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美术片的开始;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一经播出,取得很大成功;2015年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得9.56亿元票房的好成绩。

将近九十多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从2D电影到3D电影取得了很大突破。

而视听语言作为动画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视听语言,将有助于制作出更多精品动画电影。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

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

目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体系还不太完善,缺少培养专业人才的成套体系,迫切需要研究和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如果在理论上不能创新,那么在实践上自然落后。

二、《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视听语言的差异(一)叙事方式的差异《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叙事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在镜头组接,蒙太奇的运用上有很大区别。

《大闹天宫》的小景别居多,玉皇大帝宣孙悟空进殿这段,一个大远景,然后近景接近景,近景接全景。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面的镜头景别也比较丰富,江流儿被山妖追赶遇到齐天大圣那一段,描写时,先是全景接远景,近景接特写,摇镜头接空境,再接远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造型
《大闹天宫》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经典动画,源自于它对民 主文化的体现的追求。动画片《大闹天宫》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 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 化无形为有形。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 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
人物造型
由著名工艺美术家张光宇、张正宇兄弟设计的人物形象和背景, 渗透着中国民族特点,浪漫、夸张和优美。影片中人物造型借鉴 了传统京剧中的脸谱,例如,猴王的桃子脸、三瓣嘴;巨灵神的 黑眼圈,玉皇大帝的柳叶眉等等。影片线条流畅,节奏紧凑;人 物腾挪跌宕,引人入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造型
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宏伟,将神佛等在传统造型的基 础上做了夸张处理,突出了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该片 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 充分展示。
孙悟空大战二郎神视听语言分析
对于镜头,应用最多的是摇、移镜头;跟随场景中角色位置的变化, 始终将视觉中心放在角色身上,但也并非简单的摇,而是照顾到了景 深的变化,使画面深度上不至于单调。在二郎神和悟空变化斗法的追 逃打斗中,逃者悟空,先变化然后出画,表示逃跑;而追者二郎神, 则是先入画,再变化。为了体现出打斗动作和变化的精彩,更多地使 用了中、远景镜头。在这个段落中电影的基本运动(角色的运动)、 二级运动(摄像机的运动)、三级运动(镜头之间的剪接变化)很好 地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受。
因此中国动画片一出现,注定在艺术风格上会走一条完全有别于 欧美卡通片之路。带着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立独行,举手投 足间蕴涵着强烈的东方神韵和中国气质。
中国元素应用
角色造型上使用了很多民族元素,尤其从京剧脸谱中吸取了精华。 如悟空的面部形象,巨神灵的面部和头饰,土地神的服饰和胡须, 都有明显的脸谱元素
玉帝又接受太白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 管蟠桃园。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 有请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籍,他独自开怀畅饮,又 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搜罗了所有的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 仙酒会。玉帝暴怒,下令捉拿猴王。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被 擒。太上老君送他进炼丹炉,结果他不但没被烧死,反而更加神力无比。 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猴王胜利了,回到花果山,重树齐天大圣旗幡,与猴孙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第九讲
影片介绍
影片《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巨作。分为上下两集, 于1961年和1964年完成,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改编,是 中国文学古典名著《西游记》动画版最好的诠释。导演是中国动画界享 有盛誉的万氏兄弟(万籁鸣)总长近两个小时,数十名动画创作人员历 时四年的才完成。
1959年,在“中国美术片要走民族风格之路”观点的引导下,万籁鸣执 导并集中了中国美术片行业的中坚力量,为了寻找人物原型,负责动画 设计的严定宪等人来到北京,从京城的古建筑、泥塑、壁画中获取创作 灵感。
1960年初,当时没有电脑制作,所有的动画设计全凭画笔,50分钟的上 集和70分钟的下集原画数量超过7万张,仅绘制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这部影片的投资在当时大约是一百万元。
影片介绍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 发展出现缓慢趋势。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 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 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
然而大闹天宫这样的佳构:万氏兄弟的扛鼎之作,中国动画史的 颠峰。现在看来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大片,万氏导演、张光宇的造 型设计、上译的经典配音、美影厂的精兵强将,群贤毕集,堪称 鼎盛。
有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 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 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影片从我国先秦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以及民 间皮影等多方面吸取营养,兼收并蓄,形象特征鲜明, 创造出自己的造型风格。
配乐
在影片中运用的配乐,也极其具有民族特色。采用戏曲的鼓釵来 体现打斗的场景,生动的体现了猴王的灵活感和场面的宏大,激 昂顿挫。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与戏曲艺术完美地结合成了具有浓烈 民族意蕴的动画片。
在神话题材的动画片中,意境的创造不仅能够增加神秘的气氛, 而且能达到境能夺人的效果。《大闹天宫》吸取了唐代佛像画和 敦煌壁画的瑰丽鲜艳的色彩,以独特的手法创造出了变幻莫测的 神话意境。
大闹天宫中的动作充满了曲线的美感,与古朴的场景和活生生的 人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中国元素应用
厄瓜多尔第五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9]
分析目录
故事情节 人物造型 视听语言分析 中国元素应用 配乐
故事情节
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 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拔出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 当猴王拔走宝物后,龙王反悔,并去天宫告状。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 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猴王知道受骗后,一 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对抗。玉帝发怒, 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
1:14:35
中国元素应用
相对于西方传统的写实风格,中国动画更注重精神意象,注重气 势意境,注重泼墨挥洒间体现民族神韵。
中国动画片这种风格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是受到中国戏 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戏曲是我们民族娱乐与情感表达方式最直 接、最深刻的反映,它在广大民众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审美娱乐 方式和观赏习惯,对中国早期电影“影戏”的出现以至动画片的 产生,都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
影片介绍
《大闹天宫》获奖记录
1962年 1962年 1963年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1983年
捷克斯洛伐克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 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8] 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
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