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我愿意是急流》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六、意象探析
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 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 等各种比喻,运用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加强语意 ,增添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4
六、意象探析 2.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表现了诗人为爱情真诚无私地奉献一切的精神。
16
七、主题小结
这首诗既是一首爱情诗,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我愿意 是急流》写于1847年,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 战争的前夜。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爱情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 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 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 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 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
6
二、写作背景
裴多菲曾经说过:“爱情是我写诗的源泉。”他同尤丽 亚结婚后,他觉得他自己无比幸福。结婚不到三年,裴多菲 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感人的爱情诗。他不仅有着共同 的理想与生活目的。正如他在《致尤丽亚》(1847年)一诗 中写道:“我不仅爱她外形的苗条,更爱她心灵的美丽。”
3
政治抒情诗 ⑴《我的歌》
还忍耐什么,受苦的奴隶们? 为什么不起来,不砍断铁链? 只是等待着——难道上帝的恩惠, 能把铁链从你们的手上锈断? ⑵《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4
[匈牙利]裴多菲
7
三、品读节奏
强调式读法——情感 重读——厚重而饱满 舒缓——平和而安详 加速——激越而奔放 轻柔——甜美而舒畅 先听读,再自读。
我愿意是急流(优秀)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9
我愿意是急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崎岖”和“快乐” 形成对照。小鱼在 水中“游来游去” 是悠闲欢快的,而 急流、小河在崎岖 的小路上跋涉是艰 辛痛楚的 。这写出
了为使爱人安逸, 而不畏风雨。
朗读品味
• 朗读提示:这首诗以朴素明朗 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 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要注意读 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
思考与讨论
本诗的格式是怎样的?
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我愿 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
最新版整理ppt
6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可这几类意象各 有什么特征?
十二种意象
两大类:①诗人的自喻——阔大、粗犷, 富有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
②喻“爱人”的意象——娇小、细腻, 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最新版整理ppt
7
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诗中作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 丰富多彩。意境开阔,画面舒展。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 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 个更高的境界。
最新版整理ppt
我愿意是…… 只要我 的…是…
最新版整理ppt
27
最新版整理ppt
28
“飘来飘去”和“鲜
艳的辉煌”形成对照。 “珊瑚似的夕阳”显出 了“鲜艳的辉煌”,这 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 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 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 的漂泊和苍凉。这里写 诗人只要能衬托出夕阳 的辉煌,诗人甘愿漂泊。
艺术特色
1. 鲜活的意象,澎湃的感情。
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 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 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 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 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ppt课件3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自由朗读
意象
• 凌霄花 • 鸟儿 • 泉源 • 险峰 • 日光 • 春雨
世俗的爱情观
• 一方攀附的爱情
• 单方痴恋的爱情 • 一味奉献的爱情
木棉
——象征女性阴柔之美 平等、独立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心 心相印,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3)你有你的铜枝铁叶,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爱情中的女性保持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彼此 独立,互相欣赏,互相尊重。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PPT文档45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5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 树我愿意是急流》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爱情诗二首—舒婷致橡树中职PPT课件

第37页/共42页
四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主题讨论: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 立怎样的爱情观?怎 样看待现代的中学生 的早恋问题?
第38页/共42页
启示:
爱情是美妙的,被爱是幸福的。 我们 必须认识到,现在应该学会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棵向上的树。只有这样才会 有沉稳坚定的步伐、自信坦诚的目光,才 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 真正的爱情。
凌霄花 鸟儿
极力攀附 单方痴恋
泉源 、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
世俗 的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观
(否定)
第13页/共42页
朗读诗歌第二部分。 思考:
对前面几种爱情观,作者都 是持否定态度,那么,作者 真正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第14页/共42页
男:橡树
女: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指出了什么?
第1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第3页/共42页
一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 舒婷:
•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 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 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 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 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 船》、《也许》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 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 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共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苦难 共同分享人生沿途美丽的风景、分享快乐和成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第19页/共42页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理
四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主题讨论: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 立怎样的爱情观?怎 样看待现代的中学生 的早恋问题?
第38页/共42页
启示:
爱情是美妙的,被爱是幸福的。 我们 必须认识到,现在应该学会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棵向上的树。只有这样才会 有沉稳坚定的步伐、自信坦诚的目光,才 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 真正的爱情。
凌霄花 鸟儿
极力攀附 单方痴恋
泉源 、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
世俗 的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观
(否定)
第13页/共42页
朗读诗歌第二部分。 思考:
对前面几种爱情观,作者都 是持否定态度,那么,作者 真正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第14页/共42页
男:橡树
女: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指出了什么?
第1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第3页/共42页
一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 舒婷:
•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 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 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 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 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 船》、《也许》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 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 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共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苦难 共同分享人生沿途美丽的风景、分享快乐和成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第19页/共42页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理
《我愿意是急流》ppt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愿意为自己所爱 之人奉献一切的炽热情怀。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 《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 《致》时代更替
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 越“崎岖的路”和层 层“岩石”,说明我 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 有重重的艰难险阻 痛苦
浪花中的“小鱼”, 多么自由,多么活泼 可爱 快乐 悠闲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
问题探究
1
1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进行自喻,哪 几种意象喻所爱之人?
2 这两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3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 在一起的?
《我愿意是急流》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小鱼 小鸟
只 要
常春藤 我
火焰
的
夕阳
爱
人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自喻(刚劲、苍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断章》卞之琳
谢谢
主题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 多菲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 一首抒情诗。
诗中用一连串的"我愿"引出构思巧 妙的意象,反复咏唱对爱情的坚贞 与渴望,向恋人表白着自己的爱情。
该诗20世纪在中国引起了青年中的 爱情诗热潮。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 《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 《致》时代更替
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 越“崎岖的路”和层 层“岩石”,说明我 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 有重重的艰难险阻 痛苦
浪花中的“小鱼”, 多么自由,多么活泼 可爱 快乐 悠闲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
问题探究
1
1 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进行自喻,哪 几种意象喻所爱之人?
2 这两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3 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 在一起的?
《我愿意是急流》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小鱼 小鸟
只 要
常春藤 我
火焰
的
夕阳
爱
人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自喻(刚劲、苍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断章》卞之琳
谢谢
主题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 多菲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 一首抒情诗。
诗中用一连串的"我愿"引出构思巧 妙的意象,反复咏唱对爱情的坚贞 与渴望,向恋人表白着自己的爱情。
该诗20世纪在中国引起了青年中的 爱情诗热潮。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共15张PPT)

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3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
说每段内容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2
0
此
2 3
《我愿意是急流》
处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我 愿 意 是
急流、小河(崎岖经过——痛苦) (快乐——悠闲)小鱼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①只要一组意象就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为什么
诗人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②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 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
0
此
2 3
要点:①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
处 可 编
年 版
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2 0
第三节:废墟
此
2 3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处 可 编
年 版
第四节:草屋
辑 修 改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致橡树》比较)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和《致橡树》 比较)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2 0 2 3 年 版
我
愿
意 是
┇
┇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
爱情诗二首 课件

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知识补充:现代诗的特征
•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 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 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 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 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 闽西山区。
• 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
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本阅读:
• 这些意象美在何处?各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
讨论明确: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 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 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 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 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 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 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 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 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 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 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知识补充:现代诗的特征
•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 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 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 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 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 闽西山区。
• 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
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本阅读:
• 这些意象美在何处?各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
讨论明确: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 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 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 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 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 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 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 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 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 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 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恋忠贞——意象叠加——循环复沓 博喻——反复——对比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和《致橡树》 有什么不同?(从国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它们矛盾吗,为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我愿意是急流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 愿 意 是 ┇ ┇ 急流、小河 荒林 废墟 草屋 云朵、破旗 小鱼 小鸟 常春藤 火焰 夕阳 只 要 我 的 爱 人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 (刚劲、苍凉)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娇媚、温馨)
第一节:急流、小河(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 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 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 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 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 迹天涯、东游西荡 )
用不同国家的文Βιβλιοθήκη 写出爱情中文:爱情 德语:die Liebe 西班牙语:amor 英文:love 法语:amour 葡萄牙语:amor
意大利语:amore
日语:爱(あい)
俄语:любовь
韩语:사랑하다
肯尼亚语:nakupenda
爱情漫画
朦胧诗派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 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 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 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 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 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 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 自成一个王国。
正确的爱情观
心 心 相 印 平 等 独 立 祸 福 与 共 互 勉 共 进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 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 泼, 真挚温柔,坚韧独立
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菲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 “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 《使徒》《亚诺什勇士》《农 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 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 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 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 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 下光辉的一页。
谢谢观看!
致橡树朗读
意象分析
•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泉源 险峰
日光
鸟儿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分担 : 寒潮、 风雷、霹雳
共享 : 雾霭、流 岚、虹霓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 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 半年内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 》《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 春天》《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结 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 感人的爱情诗。这首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 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便嫁给 了他。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导入新课
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诗,《最遥远的距 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 爱你„„”这是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同学 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这首诗的内容是 关于什么的?
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 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 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 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 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人 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 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 在爱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 出不同的特征。
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2艺术上意 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 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其代表作家及作品 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 《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
致橡树
作者:舒婷
作者简介
•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 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 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 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 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 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 诗潮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