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七章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10(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若点A(m,-2),B(1,n)关于原点对称,则 m= -1 ,n= 2 .
10、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 |y|=2,则P点的坐标是 (3 ,-2) 。
11、点P(a-1,a -9)在x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4 ,0) 。 12、点A(2,3)到x轴的距离为 3个单位 ;点B (-4,0)到y轴的距离为 4个单位 ;点C到x轴的 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 点坐标是 (-3 ,-1) 。 13、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上有一点p ,且 OP=5,则P的坐标为
(0 , y) (- , -) (X, 0) (- , +) (+ , -)
第四象限
每个象限内的点都有自已的符号特征。
1、点(-1,2)与点( 1,-2)关于 原点 对称, 点(-1,2)与点(-1,-2)关于 x轴 对称, 点(1,-2)与点(-1,-2)关于 y轴 对称。 2、若点A(a-1,a)在第二象限,则点B(a,1-a) 在第 一 象限。
1 1 1 2 2 2.5 2 2 6.75 1 2.5 3.25
第六章达标检测题
一、精心选一选 :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 3)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 2.若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B( a ,-b)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xy >0,且x+y<0,则点M(x,y)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点N位于y轴右方距y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x轴下方x轴距x 轴5个单位长度,则点N的坐标是( ) A、(3,- 5) B、(- 3,5) C、(5,- 3) D、(- 5,3) 5、若点M(x,y)的坐标满足xy=0(x≠y),则点M必在( ) A、原点上 B、x轴上 C、y轴上 D、x轴上或y轴上 6、过点(5,-2)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 ) A、横坐标都是5; B、纵坐标都是-2; C、横坐标都是-2; D、纵坐标都是5
10 第七章 建筑施工图(1)概述

③ 图名
图名:10号字;比例:5号或7号字
1—1剖面图
1:40
④ 图线
1
1
凡是被剖切面剖切到的截交线(剖线) 用粗实线绘制;凡是剖切面没有剖切到, 但沿投射方向可以看见的部分(看线),用细实线绘制。 ★ 剖面图中不再画虚线
女儿墙
天沟 屋面 装饰 线条
窗
勒脚
阳台
散水
小结:
1、承重:直接或间接支承风、雨、雪、人、物和房屋自重等荷载 房屋是由许多构件、配件和装饰构造组成的。 ____屋面、楼板、梁、墙、基础等
建筑构件主要指承重的墙、柱、楼板、屋架等,建 2、防护:防止风、沙、雨、雪和阳光的侵蚀或干扰 ____屋面、雨篷和外墙等 筑配件是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
公共建筑: 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 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生产过程: 立项 设计 施工 交付使用
一、房屋的组成
在混合结构中,墙既是承重构件,也是围护构件。当它承受由屋顶 虽然各种房屋的使用要求、空间组合、外形处理、结构形式和规模 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时,它起着承重作用,被 大小等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由基础、墙、柱、楼面、屋面、门窗、楼 称为承重构件。除了承重以外,外墙能抵御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对室内 梯及台阶、散水、阳台、走廊、天沟、雨水管、勒脚、踢脚板等组成, 的侵袭;内墙可以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起着围护作 如下图所示。 用。所以,墙也被称为围护构件。在框架结构中,内外墙基本都不承重, 内墙 故是围护构件。
太原理工大学 高等代数第七章10第七章课堂练习题

令k1=x1+2x2,则T的值域为 的值域为 T(R2)=
1 k1 k1 ∈ R 2 2 2 − 1 k2 ∈ R
上页 下页
由x1+2x2=0,得x = (2,-1)T,则T的核为 , , 的 T-1(0)= k
返回
上页
下页
4. 设A, B是n维线性空间 的线性变换,它们适合条 维线性空间V的线性变换 是 维线性空间 的线性变换, )时 必有A=B. 件( B )时,必有 ( 它们的值域 值域与 分别相等; (A) 它们的值域与核分别相等; 如k1≠k2≠0 . )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a (B) V 中有 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 1,a2,L,an ,使 L A(ai)=B(ai),i=1,2,L,n ; ), L 的秩相等; (C) A, B的秩相等;同(A) ,秩r(k1)=r(k2)=n . ) 的秩相等 ( 有相同的特征值. (D) A, B有相同的特征值 有相同的特征值
返回 上页 下页
2. 设V是数域 上的一维线性空间,写出 上的所有 是数域P上的一维线性空间 是数域 上的一维线性空间,写出V上的所有 , ∈ , 为 上一取定的数 线性变换 设k(α)=kα,α∈V,k为P上一取定的数 3. 在P 3中定义线性变换 Ax=(0, x1, x2), x=(x1,x2,x3)∈P 3,则 , ∈ A2的值域为 A2的核为 {(0, 0, x1) | x1∈P} , {(0, x2, x3) | x2, x3∈P} . .
4. 是否存在 上的线性变换,它将一组线性相关的 是否存在 上的线性变换,它将一组线性相关的 存在V上的线性变换 向量组变成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向量组变成线性无关的向量组 变成
10第七章喷灌工程

第七章喷灌工程技术学习目标:学习喷灌系统的类型、喷灌设备、喷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能够进行喷灌工程的规划设计。
学习任务:1.了解喷灌系统的类型与适应性,能合理选择喷灌系统;2.了解喷灌设备的特点,能够合理选择喷灌设备3.掌握喷灌工程规划设计方法;能够进行喷灌工程规划设计。
第一节喷灌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喷灌是一种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
一、喷灌的特点(一)喷灌的优点喷灌是一种新的灌溉技术,它与地面灌溉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喷灌具有以下优点:1.省水喷灌可以控制喷洒水量和均匀性,避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水的利用率高,一般比地面灌溉节省水量3O~50%。
对于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的沙质土地,则节水效果更为明显,用同样的水能浇灌更多的土地。
对于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地区,采用喷灌的方法,可严格控制湿润深度,消除深层渗漏,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次生盐碱化。
同时,省水还意味着节省动力,可以降低灌水成本。
2.省工喷灌提高了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大减轻了灌水劳动强度,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
喷灌取消了田间的输水沟渠,不仅有利于机械作业,而且大大减少了田间劳动力使用量。
喷灌可以结合施入化肥和农药,省去不少劳动力使用量。
据统计,喷灌所需的劳动量仅为地面灌溉的l/5。
3.节约用地采用喷灌可以大量减少土石方工程,无需田间的灌水沟渠和畦埂,可以腾出田间沟渠占地,用于种植作物。
比地面灌溉更能充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可增加耕种面积7~10%。
4.增产喷灌可以采用较小的灌水定额进行浅浇勤灌,便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土壤湿度维持在作物生长最适宜的范围,使土壤疏松多孔、通气性好,保持土壤肥力,既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在浅层发育,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表层的肥分。
喷灌可以调节田间的小气候,增加近地表空气湿度,在空气炎热的季节可以调节叶面温度,冲洗叶面尘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效果。
交通运输行业报表系统 10 第7章 数据查询

17.1功能简介2 目录第7章数据查询 (3)7.1功能简介 (3)7.2简单查询方式 (3)7.2.1第一步:功能配置 (4)7.2.2第二步:模板配置 (5)7.2.3第三步:模板查看 (8)7.3高级查询方式 (10)7.3.1第一步:功能配置 (10)7.3.2第二步:模板配置 (10)7.4查询模板管理 (22)7.4.1指标/高级查询模板管理 (22)7.4.2模板查询 (24)第7章数据查询第7章数据查询7.1功能简介数据查询是指用户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查询对象以及查询维度,并检索出数据的过程。
同时可以对查询结果进行过滤、排序、表样等高级设置,最终展现给用户想要的查询结果。
目前JQR中数据查询所涉及到的功能有:【指标查询配置】、【指标查询模板管理】、【高级查询配置】、【高级查询模板管理】、【模板查询】。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功能,让读者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指标查询配置】: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查询方式,用户只需要选择指标就可以查出当前时期、当前单位及直接下级单位的数据;并可以保存为模板或共享给他人。
【高级查询配置】:是一种高级的查询方式,相比指标查询配置,用户能够自主选择查询时期以及单位来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该功能还支持通过设置过滤、排序、预警、穿透、图表等高级选项,来设计出比较复杂、多样的查询模板样式。
因此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来进入不同的功能进行使用。
【指标查询模板管理】/【高级查询模板管理】:都是查询模板的维护界面,区别就在于指标查询模板管理只能进行模板的查看、删除、导出操作,而高级查询模板管理除支持以上操作外还支持模板的新建和修改。
因此实施人员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来开放不同的功能入口供客户使用。
【查询模板】:该功能用于直接展示某个模板的查询结果。
7.2简单查询方式涉及功能:【指标查询配置】、、【指标查询模板管理】/【高级查模板管理】指标查询即简单查询(以下简称简单查询),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查询指标数据的方式。
政府经济学10_第七章 政府收入总

(2)中性与矫正性统一
税收的中性是指政府征税应当尽量减少对 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市场机制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保持市场自 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效率状态。 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效率状态。 由于外部性、 值品等问题的存在, 由于外部性、优(劣)值品等问题的存在, 市场的自发结果就不会符合效率, 市场的自发结果就不会符合效率,这就需 要通过税收对这些产品的资源配置进行校 这就是税收的矫正性。 正,这就是税收的矫正性。 税收中性是相对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超额负担最小化。 税收中性是相对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不能用中性去否定矫正性, 不能用中性去否定矫正性,也不能用矫正 性去否定中性。 性去否定中性。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价格水平
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 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政府收入。 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政府收入。
我国政府收入增长变化趋势
就政府收入本身而言,我国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不算慢。 就政府收入本身而言,我国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不算慢。 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1978年占 . %,但自经 的比重, 年占31 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1978年占31.2%,但自经 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 1995年下降为 .67%, 年下降为10 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至1995年下降为10.67%, 17年间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1996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 17年间每年下降 个多百分点。1996年以来 年间每年下降1 年以来, 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 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随着经济秩序的好 同时加强税收征管,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已停止下 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已停止下 降并缓慢回升 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则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 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则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当然,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当然,进行国际比较必须考虑统计口 径的差异。首先,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仅指预算内部分, 径的差异。首先,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仅指预算内部分,从 政府收入角度看还有预算外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因未列收 政府收入角度看还有预算外收入, 列支也末计入;其次,而社会保障收入, 列支也末计入;其次,而社会保障收入,我国至今仍末纳 入预算。 入预算。
10 第七章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分类

IV. 系统发育:
属于鸭趾草亚纲,莎草目。 也有分为早熟禾亚科、禾亚科、黍亚科、 竹亚科。
(三)百合科(Liliaceae) * P3+3A3+3G (3:3:∞)
I. 识别特征:
常为草本,具根状茎、鳞茎、球茎或块茎。叶 常为单叶,互生或基生。 花大而显著,总状、穗状、圆锥状或伞形花序。 花两性,3基数,辐射对称。花被片6,2轮, 花瓣状;雄蕊6,2轮;心皮3,合生,子房上 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常具多数胚珠。 蒴果或浆果,种子具胚乳。
(二)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
P2-3A3,6G(2-3:1:1)
I.
识别特征:
草本或木本,地上茎常圆筒形(称为秆), 秆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 单叶互生,2列,叶分为叶片、叶鞘,有叶 舌和叶耳。叶鞘包着秆,常在一边开裂, 叶片带形至披针形,具平行脉。 叶舌、叶耳的形状是禾本科植物分类的重 要特征。
百合
百合鳞茎
百合花正面观
卷丹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可监测HF.
黑郁金香
郁金香
IV. 系统发育:
1、百合科特征小结: 百合观赏药食用,花三基数常两性。 花被六片成两轮,雌一蒴果具六雄。 2、属于百合亚纲,百合目。 3、Cronquist分类系统采用广义的百合科。
(四)兰科 (Orchidaceae)— ↑ P3+3A3-1G (3:1:∞)
I.
识别特征:
草本。花两侧对称,花被内轮1片特化为 唇瓣,能育雄蕊1或2,花粉结合成花粉 块,雄蕊和花柱及柱头合生成合蕊柱。 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蒴果,种子极小而多,无胚乳。
10第七章 传播学全套资料自我传播行为

第七章自我传播行为【学习目标】1. 了解自我传播及其形式;2. 了解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3. 了解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4. 了解自我反省、自我认知和自我悦纳。
【传播故事】吃过午饭莎莉刚到办公室,经理向她吼到:“你怎么把复印机搞得乱七八糟?”她刚想解释,马上想到前几天心理医生教给她的自我肯定训练。
便用学来的行为程序开始她的新行为:慢慢地站起来两眼盯着对方,对经理大声说:“你马上向我道歉。
”经理面对这个女职工突如其来的“怪”行为惊得不知所措,愣了一下后反问:“为什么?”莎莉坚定地说:“就因为作为经理不问清楚原因就向我吼。
”她得到了道歉,这使莎莉激动不已。
她第一次感受做人的自尊与自信。
莎莉把头抬得更高,身体站直向经理说:“只有尊重人的尊严才能使每个职工拼命为你干事。
我要讲的就只有这一句。
”此后,莎莉在人们心目中再不是被人欺负的可怜虫,成为一个有魄力、讨人喜欢,受重视的员工了。
这个奇迹的出现完全归功于她六个月的行为训练。
如果人改变了一种行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使人产生一种自强自信的心理结构,直到产生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自我。
第一节自我传播与人的意识一、什么是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人内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主我(I)和客我(me)的对话。
自我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I和me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的自我传播很明显具有心理学特征,内在传播过程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
人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圣小天地”,这个“小天地”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人脑信息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 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参阅书目
1.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1945年8月13日) 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土地法大纲实施后,解放区的大 批农民参加解放军。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另一方面,消灭共产党是蒋介石集 团的既定方针;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 的反共方针。
被捕的革命群众
2.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针对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 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948.11辽沈战役歼敌47万
•1948.11—1949.1淮海战役歼敌55万 •1948.11—1949.1平津战役歼敌52万
2.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 反动统治覆灭。 1949年底大陆全境解放。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到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 分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保卫 胜利果实。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国民党独裁和腐败失去 民心, 人民流离失所。
逃难的老百姓。
1947.5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 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 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 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 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1.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A.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参加和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国际无产阶级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
2. 中国革命胜利基本经验
第一,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人民自卫队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7.7后,人民军队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苏 鲁豫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 豫西,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过黄泛区。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 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 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 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 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指导的自觉性。
本章共四节,重点问题是: 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 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记录。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 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 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沈钧儒恢复民盟拥护中共 1948年1月民革成立宣布拥护中共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 中共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 议得到各民主党派响应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发表《对时局 的意见》拥护中共领导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共对各民主党派采取 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 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 三条道路。”----周恩来
1.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成立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成立
194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立
1947年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三党)成立 1925年中国致公党成立 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 1947年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 号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
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 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山东海阳县民兵。
1.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 央关于清算、减租 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 示),实行 “耕者有 其田”的政策。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 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 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 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 上是旧民主主义道路。
2. 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1946.7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 1947.10 取缔民盟
4.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 军民的自卫战争
1.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民党进攻我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坚决认 定,以革命战争反 对反革命战争
2.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
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人民军队战略防御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重点是陕北和山东。
《双十协定》
4、政协会议及政协协议的维护与破坏之较量
1946年1月10日, 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根据《双十协定》规定的政治协 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8人, 共产党代表7人,青年党代 表5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贤达9人,共38名。会议围绕改组国民政府、施 政纲领、军队、国民大会、 宪法草案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辩,最后通过了5项主要 协议:(1)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2)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3)和平 建国纲领。 (4)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5)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 政协会议于1月31日闭幕。 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 实质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 国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政协闭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党内 指示,指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 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 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全党要“准备为坚决实现 (政协的)这些决议而奋斗”。 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 中全会上,蒋介石命令他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他 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 民主专政》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 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国体、 政体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蒋介石三次电 请毛泽东赴重 庆谈判。
图为毛泽东的回电手稿
3.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 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 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10 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 。确认和 平建国方针,同意“长 期合作,坚决避免内 战”。
2.学生运动的高涨
A 1945年底昆明学生
“一二一运动”;
B 1946年12月30日北平 学生“一二三○运动”; C 1947年5月20日南京 学生 “五二○运动”。
3.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 1946年南京下关惨案
1945年新疆建立革命政府
▲ 1947年罢工、抢米风潮
▲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本章教学难点:
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一方面,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 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在国内,人民军队发展 到120万,解放区人口达1亿。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 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 的伟大成绩。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 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 一战线。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与赫尔利、张治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