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贮运学重点
农产品贮运学

农产品贮运学第一篇:农产品贮运学农产品贮运学考试大纲 2013级 2016年5月第一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1.与呼吸有关的概念。
(呼吸强度,呼吸系数,呼吸跃变,呼吸商,呼吸热)2.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的关系?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3.跃变型的果蔬与非跃变型的果蔬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4.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在贮运实践中如何调控乙烯?5.蒸腾作用对果蔬的影响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蒸腾失水?6.何谓生理休眠和强制休眠?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第二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 1.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要素? 2.卫生质量定义及内涵?3.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定义及三者区别?第三章影响果蔬贮运性的采前因素1.影响果蔬贮藏性的内在因素、生态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各有哪些? 2.影响果蔬质量的贮藏因素有哪些?第四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 1.采收的基本要求? 2.果蔬成熟度如何确定? 3.包装类型及作用?4.果蔬脱涩的机理及脱涩的方法有哪些? 5.果蔬催熟的方法?催熟的条件?6.果蔬预冷的概念?为什么要进行预冷?预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7.分级意义、标准、方法?第五章果蔬的贮藏方式与管理 1.土窑洞的管理?2.机械冷库的使用与管理方法?2.气调库及MA贮藏的基本要求与管理。
气调贮藏的类型?3.其它贮藏如减压贮藏,辐射贮藏的概念及特点?第六章果品蔬菜的运输与冷链流通1、冷链流通的概念?2、运输的环境条件对果蔬质量的影响?3、运输的基本要求?第七章果品蔬菜采后病害1、病害分类2、冷害、冻害的概念,冷害的症状,影响冷害的因素?减轻冷害发生的措施有哪些?3、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菌源?传播途径?4、影响发病的因素?第八章贮运各论以具体的果蔬为例,谈谈如何做好采后商品化处理?第九章粮食贮藏特性和品质变化1、粮食后熟作用、陈化的概念?2、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储藏的关系?3、如何延缓粮食陈化?第十章粮堆的物理性质和粮食仓库1、散落性与自动分级、自动分级与储藏的关系?第 1 页农产品贮运学考试大纲 2013级 2016年5月第一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1.与呼吸有关的概念。
果蔬储藏复习资料

绪论果蔬贮藏运销:就是果蔬采收后,为了保持其新鲜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及处理。
采后处理包括:产品的采收、分级、防腐、包装、运输、贮藏、市场销售。
冷藏链:从采收后的预冷,运输、冷藏、市场销售都在低温下进行,一直到消费者的冰箱。
第一章采前因素与果蔬质量的关系:第二章第一节果蔬产品采后发生的主要变化一色素类物质1.叶绿素2.花青素(酸性呈红色、碱性呈蓝色、中性呈紫色。
)3.类胡萝卜素(橙色,黄色。
)4.黄酮类色素(白色、黄色。
)二果蔬产品之香其主要化合物是脂族醇和短链脂肪酸结合的脂类。
有酸味、酒味、醚类、脂类、含羰基化事物、碳水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
蔬菜:主要是一些含硫化合物和一些高级醇、醛、萜。
三果蔬产品之味(一)甜味物质[主要是糖及其衍生物糖醇非糖物质:氨基酸、胺类。
蔗糖甜度为100作为标准,果糖为173、葡萄糖为74、d-木糖为40、d-半乳糖为32、麦芽糖为32](二)酸味物质[果蔬中的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统称为果酸。
此外还有少量的草酸、琥珀酸、延胡索酸、醋酸、乳酸、水杨酸、α-酮戊二酸和苯甲酸等。
果蔬的酸感与酸根种类、P H值、可滴定酸、缓冲效应、糖有关](三)涩味[主要是单宁](四)苦味[主要是糖苷类(苦杏仁苷、柚皮苷等)、生物碱类(茶碱、咖啡碱)、萜类(如蛇麻酮1、苦杏仁苷2、黑芥子苷3、茄碱苷又称龙癸苷4、柚皮苷和新橙皮苷5、柠碱。
](五)鲜味物质[氨基酸、核苷酸、酰胺、肽和有机酸。
](六)辣味物质1、芳香型辣味物质由C、H、O所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2、无臭性辣味物质:分子中除含C、H、O外,还含有N3、刺激性辣味物质:分子中含有硫。
如蒜的辛辣成分是二丙烯基二硫化物,甲基丙烯基二硫化物,丙烯硫醚化物等。
四果蔬产品之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水分、维生素五果蔬产品的质地(果胶物质,纤维素,水分)(一)细胞间的结合力 1.原果胶2、可溶性果胶3、果胶酸(二)细胞壁构成的机械强度(三)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紧张度第二节果蔬产品的采后呼吸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在O2和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并释放CO2和能量的过程。
果蔬贮运和加工果蔬贮藏技术-文档资料

【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复习思考】
一、堆
◇堆藏的方法
藏
◇堆藏的特点 ◇案 例
首先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将果蔬就地 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也可作成屋脊 形顶,以防止倒塌,或者装筐堆成4~5 层的长方形。堆内要注意留出通气孔, 通风散热。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逐渐 调整覆盖的时间和厚度,以维持堆内适 宜的温湿度。在贮藏初期,白天气温较 高时覆盖,晚上打开放风降温,当果蔬 温度降到接近0℃,则随着外界温度的降 低增加覆盖物的厚度,防止产品受冻。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复习思考】
一、堆
藏
◇ ◇ ◇
堆藏的方法 堆藏的特点 案例
堆藏使用方便,成本低,覆盖 物可以因地制宜,就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材。 但是由于堆藏是在地面以上直 接堆积,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大, 秋季容易降温而冬季保温却较 困难,所以贮藏的效果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堆藏后对覆盖的管 理,即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调 整覆盖的时间、厚度等。这种 贮藏方式一般用于入库前的预 冷或短期贮藏。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复习思考】
二、沟(埋)
藏
◇ 结构和特点 ◇ 沟(埋)藏的方法
◇ 案
例
萝卜、胡萝卜的沟(埋)藏 (1)贮藏特性 萝卜、胡萝卜喜欢冷凉湿润 的气候环境,比较耐贮藏和运输。萝卜、胡 萝卜没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遇到适宜的条 件便萌芽抽薹,所以在贮藏中容易糠心、萌 芽。贮藏温度过高、空气干燥、水分蒸发的 加强,也会造成糠心。 (2)贮藏条件 萝卜、胡萝卜适宜的贮藏温 度为0~3℃,空气相对湿度90%~95%。 (3)沟(埋)藏方法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 土质较粘重、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交 通便利的地方挖贮藏沟,将经过挑选的萝卜、 胡萝卜堆放在沟内,最好与湿沙层积,。直 根在沟内的堆积厚度一般不超过0.5m,以免 底层产品伤热。在产品面上覆一层土,以后 随气温下降分次覆土,最后与地面齐平。一 周后浇水一次,浇水前应先将覆土平整踩实, 浇水后使之均匀缓慢地下渗。 【重点难点】 【复习思考】
果蔬贮藏与加工——果蔬的采收、包装和运输

第四章果蔬的采收、包装和运输本章教学重点:主要讲述从生产终了进行采收到进入正式贮藏或上市之前所要做的工作。
这些环节对保持果蔬品质、贮藏效果很重要,但人们常常忽视、看轻这些工作,实践证明稍微疏忽都将造成很大的损失,无法挽救。
那么做好此项工作的总原则是:及时、无损或少损。
这是关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掌握。
(略讲)第一节果实采收和采后处理一、采收:根据不同用途确定采收时间:鲜食的采收要晚些,以接近食用最佳期,完全成熟再采;若需要运输、长期贮藏的果实,采收就要在不能完全成熟时进行。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宁夏西瓜(92.9.25)在7——8成熟的时候都采摘下来了。
还有作果酱的要晚些采,此时含糖量高;作罐头的要早采,要求果实在硬的时候就采,如桃。
总之,采收时品质和产量都要兼顾,品质在最适合你的用途时采。
采收方法:因为果实本身鲜嫩,成熟期不同故现在都是人工采收,而机械采收省工省力,但多用于蔬菜采收。
如油菜、土豆、胡萝卜等的采收。
用于加工的果品可机械采收(∵所造成的机械伤害较重可以马上就加工,不至于造成伤害的延续)。
采收工具:目前工具都用筐盛果实,但很不科学(∵树枝编的筐,其突起可损伤果蔬),现在更多提倡采果袋(用帆布做成,外套塑料)。
使用说明:采收时将帆布袋下面的挂钩挂住塑料筒上的环,等装满塑料筒后,将布袋打开,果实流入盛器内。
类似爆米花的袋子。
(一)采收成熟度:果蔬成熟特征,按不同用途分为三种:⑴采收成熟度:果实到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体积停止增长,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达到可采收的程度,此外果实风味还未发展到顶点,需要一段时间的贮藏,内含物经转化,风味才呈现出来。
需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几果脯类产品的原料宜在采收成熟度时采收,采收成熟度以前收的果实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风味。
⑵食用成熟度:在这是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
学习重点农学农产品贮藏

学习重点农学农产品贮藏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农产品贮藏则是确保农产品正常储备和供应的重要环节。
只有做好农产品的贮藏工作,才能有效地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耗,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学习农学农产品贮藏的一些关键知识和技巧。
一、农产品贮藏的重要性农产品贮藏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正确的贮藏方式,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贮藏的基本原则1. 温度控制:不同的农产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合理控制贮藏环境温度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农产品发芽和腐烂,温度过低则容易引发冷害和冷冻损伤。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合理控制贮藏环境温度。
2. 湿度控制:湿度是影响农产品贮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农产品腐烂、霉变和发芽,过低的湿度则容易导致农产品失水和质量下降。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控制好湿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效果。
3.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对农产品贮藏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减少积聚在农产品周围的二氧化碳和乙烯等有害气体,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延长保鲜期。
此外,适当通风还可以控制湿度,防止霉变和腐烂。
4. 防虫防鼠:农产品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和鼠害的侵扰。
因此,防虫防鼠工作是农产品贮藏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采取物理措施(如铺设网罩、安装纱窗等),也可以采取化学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放置灭鼠药等)来保护农产品的质量。
三、不同农产品的贮藏技巧1. 蔬菜的贮藏:蔬菜贮藏一般要求温度较低、湿度较高。
常见的贮藏方式包括冷藏、冷冻和真空包装。
在贮藏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如土豆在贮藏中容易出芽,可用草木灰或硫磺熏蒸进行保护。
2. 水果的贮藏:水果贮藏一般要求温度较低、湿度适中。
《果蔬贮运学》复习题

果蔬贮运学》复习题、填空题1、根据果蔬呼吸是否有氧参与,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类型。
其中无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而且可能产生、和等有毒物质,所以应尽量避免。
2、下列果蔬:香蕉、苹果、草莓、猕猴桃、柑橘、茄子、番茄、黄瓜,其中属于呼吸跃变型的水果是香蕉、、,蔬菜是;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水果是、。
3、果蔬采后的病害主要有和两大类。
4、制冷系统四大部件主要是、,、,在果蔬冷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绿熟期的番茄适宜的贮藏温度是,红熟期的番茄适宜的贮藏温度6、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选择题1、果蔬贮运学主要是研究果蔬()品质变化的理论及影响因素,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A.采收之前B. 采收之后C. 运输时D. 采收时2、典型的()果实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可以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
A.呼吸跃变型B. 非呼吸跃变型C.呼吸系数D. 呼吸商3、果蔬在冰点以上不适宜的低温下贮藏,容易发生()。
A. 蒸腾B. 休眠C.冷害D. 冻害4、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是ACC合成酶和()。
A.ACC氧化酶B.ACC 水解酶C.ACC转移酶D.ACC 连接酶5、下面哪一个不是果蔬预冷的常用方式()。
A. 自然冷却B. 冷库空气冷却C.水冷却D. 高压冷却6、机械冷库一般利用()发生相变的原理制冷A. 制热剂B. 制冷剂C. 水D. 乙二醇7、机械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四大部件是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和()。
A. 干燥机B. 贮油罐C. 真空泵D. 压缩机8、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 赤霉素B. 细胞分裂素C.乙烯D. 生长素9、下面哪一种物质不是果实细胞壁的主要组分()。
A. 纤维素B. 半纤维素C.果胶D. 液泡10、影响果蔬贮藏的根本原因是()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贮藏技术D. 保鲜剂11、马铃薯是块茎类的蔬菜,在采收之后需要(),因此,初期贮藏不需要太低的温度A. 蒸腾B. 休眠C. 光合D. 呼吸12、典型的()果蔬没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必须在果实尽量成熟时采收。
果蔬贮藏加工学果蔬的采收采后处理和运输

第三章果蔬的采收、采后处理和运输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了解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及运输的基本方式方法。
2.掌握果蔬预冷及涂料处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教授教学内容提要和时间分配本章是教材的第二章内容,又增加了第三节果蔬的运输与冷链流通的内容,这一节大家了解就行。
本章打算用4学时讲解。
1.果蔬的采收。
2.果蔬的采后处理。
3.果蔬的运输。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果蔬的耐藏性、品质与采收和采后处理的关系。
2.教学难点是果蔬采收和采后进行分级、清洗、包装、催熟、预冷、晾晒等处理的作用。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节果蔬的采收果蔬采收的原则是“及时、无损、保质、保量、减小损耗”。
首先,考虑果蔬的采后用途(鲜食还是加工)、贮藏时间的长短(贮藏一个月销售还是半年后销售)、贮藏方法(常温贮藏还是低温贮藏)、运输距离的远近(就地销售还是远距离销售)和产品的类型(跃变型还是非跃变型)等。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才能确定果蔬的采收成熟度、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一、采收成熟度(一)表面色泽的变化标题1.第一张图是未成熟的苹果,第二张图是成熟的苹果。
我们可以看出苹果由绿色变成红色。
下面是柑橘未成熟和成熟的示意图,成熟的柑橘变成了黄色。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表面的色泽,判断果蔬是否成熟。
(二)果梗脱离的难易度许多种类的果实如苹果、梨、桃、杏、山楂等在成熟时果柄与果枝间产生离层,稍一振动或用手托拉就可脱落。
此类果实离层形成时为品质最好的成熟度,如不及时采收就会造成大量落果。
第2页,所展示的图是山楂的成熟期。
圈起来的部分,就是果柄与果枝间产生离层。
(三)硬度和质地例如,可以测定水果的硬度。
一般末成熟的果实硬度较大,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变得柔软多汁,硬度也随之下降。
蔬菜不测它的硬度,而是有紧实度表示其发育状况。
同学们看一下第3页的所展示的两张图。
未成熟的甘蓝,它的叶球松散,而成熟的甘蓝,叶球坚实度大,发育良好,这时已达到采收的质量标准。
(四)化学物质含量果品和蔬菜中的主要化学物质有淀粉、糖、有机酸等。
果蔬贮运学课程考核大纲

果蔬贮运学课程考核大纲(执笔人:高雪参与人:审定人:)课程名称:果蔬贮运学课程编码:092p007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理论36,实验36)学分:3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核心课。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植物生理生化基础之后开设此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果蔬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果蔬采后的生理特性,果蔬贮藏的主要方式及其管理,主要果蔬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熟悉果蔬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及商品化处理的一般技术;具有策划果蔬采后处理及流通营销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绪论(1学时)第一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2学时)第二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8学时)第三章影响果品蔬菜贮藏性的因素(4学时)第四章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3学时)第五章果品蔬菜的运输与冷链流通(2学时)第六章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与管理(4学时)第七章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4学时)第八章果蔬贮藏各论(6学时)三、各章主要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考核知识点: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和质量评价,考试要求:●了解:我国的标志食品●基本掌握: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考核知识点:果蔬采后的呼吸特点,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乙烯对成熟衰老的调节,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影响乙烯生成和作用的因素,增加体内钙水平的方法,水分蒸腾对果蔬的影响,影响水分蒸腾的因素,休眠的时期、特点以及影响休眠的因素。
考试要求:●了解:生物技术在控制成熟衰老中的作用,蒸腾作用●理解:果蔬采后的呼吸特点,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乙烯对成熟衰老的调节、乙烯的作用机制,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影响乙烯生成和作用的因素,以及其它植物激素对成熟和衰老的调节。
钙的作用,增加产品体内钙水平的方法。
水分的作用、蒸腾途径、水分蒸腾对产品的影响、影响水分蒸腾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贮运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 1. 与呼吸有关的概念 呼吸强度:也称呼吸速率,它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进行呼吸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一般单位用O2或CO2mg(ml)/kg *h (鲜重)来表示。 呼吸商:也称呼吸系数,它是指产品呼吸过程释放CO2和吸入O2的体积比。 呼吸热:呼吸热是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除了维持生命活动以外而散发到环境中的那部分热量。每释放1mg CO2相应释放近似10.68J的热量。 呼吸跃变: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果蔬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呼吸跃变。 呼吸温度系数: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用Q10来表示,它能反应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2. 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种类与品种、成熟度 (2)外部因素:温度、气体的分压、含水量、机械损伤、其他:对果蔬采取涂膜、包装、避光等措施,以及辐照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处理。 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的关系 呼吸消耗 呼吸放热 呼吸改变环境的气体成分 呼吸供能 呼吸的保卫反应 呼吸促进愈伤 3. 跃变型的果蔬与非跃变型的果蔬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 ①成熟时是否出现呼吸高峰 ②内源乙烯的产生量不同 ③对外源乙烯刺激的反应 ④对外源乙烯浓度的反应 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 ⑥内源乙烯的含量 4.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在贮运实践中如何调控乙烯?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S-腺苷蛋氨酸(SAM)的生成:现已证实蛋氨酸在ATP参与下由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而形成SAM,此酶已从酵母菌和鼠肝中得到提纯,并在植物中发现其存在。 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的生成 乙烯的生成(ACC-乙烯) 贮运实践中对乙烯的调控: ①控制成熟度或采收期 ②防止机械损伤 ③低温贮藏 ④乙烯吸收剂的应用 ⑤乙烯抑制剂的应用 ⑥乙烯催熟剂的应用 5. 蒸腾作用对果蔬的影响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蒸腾失水? 蒸腾对果品蔬菜的影响: ①失重失鲜 ②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③影响贮藏性和抗病性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①表面组织结构 ②细胞的持水力 ③比表面积 外界环境条件:①相对湿度 ②环境温度 ③空气流速 ④其他因素(气压、光照等) 控制蒸腾失水的措施: ①降低温度 ②提高湿度 ③控制空气流动 ④包装、打蜡(涂膜) 6. 何谓生理休眠和强制休眠?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 生理休眠: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此时即使产品在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下,也不会发芽,这种休眠称为“自发”休眠或者生理休眠。一般经历如下历程:休眠前期(休眠诱导期)→生理休眠期(深休眠期)→休眠后期(休眠苏醒期)→发芽。 强制休眠: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如:低温干燥所引起的一旦遇到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即可发芽生长。 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 当蔬菜的休眠期一过就会萌芽,产品的重量减轻,品质下降,甚至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①辐射处理 ②化学药剂处理 ③控制环境温度湿度 ④控制环境气体成分 因此必须通过以上方法,设法控制休眠,防止发芽,延长贮藏期,提高蔬菜品质。
第二章 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 1. 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要素? 卫生质量 感官质量(是指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营养质量 (是指产品中各种营养素的总和) 商品化处理质量 2. 卫生质量定义及内涵? 定义: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内涵:果蔬表面清洁程度 重金属含量 农药残留量 其它限制性物质如亚硝酸盐等。 3.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定义及三者区别? 无公害食品: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且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将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的果品蔬菜。 有机食品: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 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食品。 区别:(1)标志 绿色食品标识我国统一; 有机食品标识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标识我国认证机构不同形式不同 (2)价格 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 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 有机食品高于普通食品50%至几倍,绿色食品高于普通10-20% 无公害略高于一般农产品。 (3)执行标准不同 有机食品不同国家,不同认证机构,其标准不同。 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指定的统一标准。 第三章 影响果蔬贮运性的采前因素
1.影响果蔬贮藏性的内在因素、生态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各有哪些? 内在因素:种类和品种 生态因素:温度 砧木 光照 树龄和树势 降雨 果实大小 地理条件 结果部位 土壤
农业技术因素:施肥 灌溉 修剪、疏花和疏果和套袋(优点①减少农药对果蔬的污染②减少外界不利条件对果蔬的危害③提高果蔬的外观品质④提高贮藏效果和贮藏后效益) 田间病虫防治 生长调节剂处理 2. 影响果蔬质量的贮藏因素有哪些? ① 温度 ② 湿度 ③ O2、CO2及C2H4的浓度 ④ 入库质量 ⑤ 贮藏期限 ⑥ 出库上市前处理 ⑦ 其他因素(果蔬采后的及时冷却、合理堆码、使用防腐保鲜剂和保鲜材料、定期通风换气以及抽样检查等) 第四章 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 1.采收的基本要求? 适时,适熟,无伤 2. 果蔬成熟度如何确定? ① 果梗脱离的难易度 果实与果柄间在成熟时产生离层,稍动即脱落,此时为最好的成熟度。 ② 表面色泽的变化 大部分果实,幼果时为绿色,随着成熟叶绿素逐渐分解,花青素或红橘素、胡萝卜素等大量出现,导致红色的产生;有些形成紫色、橙色等(如七彩椒、番茄)。 ③ 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高,含糖量高,成熟度也高。 ④ 质地或硬度的变化:成熟果实柔软多汁,蔬菜则用坚实度来表示 ⑤ 果实形态和大小:果实长成商品成熟时所固有的形态特征。 ⑥ 生长期: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 ⑦ 成熟特征:不同果蔬在成熟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 包装类型及作用? 类型:纸箱(立箱、折叠开口箱、套箱) 塑料箱 木箱(焦柑包装、提子包装) 发泡箱(打孔、保温) 集装箱 编织箱 胶筐(龙眼筐) 作用:保护商品 美化商品 宣传商品 方便贮藏运输 保证果蔬卫生质量 4. 果蔬脱涩的机理及脱涩的方法有哪些? 机理:将可溶性单宁转变为凝固型单宁 方法:直接作用法:酒精脱涩、石灰水脱涩、乙醛脱涩、冻结脱涩 间接作用法:温水脱涩、混果脱涩、高CO2脱涩、脱氧剂脱涩、 乙烯及乙烯利脱涩 5. 果蔬催熟的方法?催熟的条件? 方法:1、乙烯: 致熟因素,利用乙烯催熟(乙烯利→乙烯),刺激呼吸上升 2、其它刺激性气体 乙炔、NH3、乙醇等 3、机械伤 如树菠萝:造成机械伤促进成熟 苦瓜:瓜柄折断也能促进成熟 条件:有一定成熟度 适宜的高温 适宜的湿度 充足的氧气 酶激活剂 6. 果蔬预冷的概念 为什么要进行预冷 预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预冷:将采收的新鲜果蔬在运输、贮藏或加工前迅速除去田间热,将其温度降到规定温度的措施。 为什么:迅速降低果蔬体温,从而降低呼吸作用。进入冷藏车或冷库后可以减少冷气的消耗,防止车温或库温的升高。 提高抗冷害的能力,减少生理病害。 没有经过预冷的果蔬,由于果蔬温度和库温相差大, 果蔬水分蒸发快,加速失水,使车厢内湿度过高,车顶或库顶容易出现冷凝水,滴在果蔬上,对贮藏不利。 预冷是果蔬贮运的一个环节,不是独立的低温技术,而是低温贮运前的预处理。 预冷方法: 自然冷却 水冷却 空气冷却(风冷) —冷库空气冷却 —强制通风冷却 真空预冷 影响预冷速度的因素: ①制冷介质与产品的接触程度 ②制冷介质和产品间的温差 ③制冷介质的周转率 ④制冷介质的种类 7. 分级意义、标准、方法?
意义:(1)区分产品的质量。是评定产品质量的技准则和客观依据。 (2)为生产者及销售者提供贸易语言,也是产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和标价。 (3)为优质优价提供依据。 (4)有利于引导市场价格及提供信息。 (5)有助于解决买方和卖方赔偿损失和争论。 标准:国外: 产品分级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几种。 国内:产品分级标准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几种。 方法:在国外,分级可通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进行自动洗果、吹干、分级、打蜡、称重、装箱等。 在国内,除大型的商品化生产基地化,大部分的分级是通过人工进行。有些内销产品不进行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