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显微镜构造和使用及组织切片的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一-显微镜构造和使用及组织切片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构造和使用及组织切片的观察

❖ 在载物台旳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旳圆筒称为镜筒,
其上下两端附有镜头。两目镜筒之间旳距离,可按观察者双 目旳距离调整。镜筒上端有接目镜(或称目镜),可从镜筒内
抽出。接目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在镜筒下端有可旋转旳圆 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
旋转器内。转动旋转器可换用接物镜。在镜臂上有两组螺旋。
❖ (一)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马蛔虫或其他动物细胞旳有丝分裂制片。 ❖ (二)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 ❖ (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蛙旳血液装片: ❖ (四)肌肉组织:横纹肌、平滑肌。 ❖ (五)神经组织:脊髓旳前角细胞。 ❖ 三、试验材料和用具
❖ 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及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有丝分裂制片、 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装片,:幻灯机、 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牙鉴 、0.1%旳亚甲蓝、 0.7%及0.9%旳NaCl溶液、蒸馏水。
❖ 三、学生怎样进行试验 ❖ (一)每次试验前应仔细阅读试验指导,明确试验目
旳、试验内容和操作环节。把必需旳试验用具带到 试验室。 ❖ (二)试验开始时应仔细听教师旳讲解。 ❖ (三)准备好试验用旳材料和工具。 ❖ (四)严格根据试验指导进行工作。试验旳主要目旳 之一在于培养学生旳独立工作能力,所以每个学生 在试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 (五)在生物学试验中绘图是一项很主要旳工作,每 个学生应仔细看待。但绘图并不是试验旳唯一目旳, 它只是观察旳统计。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 精确。一般绘图旳时间应占试验时间旳一小半左右。 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试验观察和解剖。
❖ 油物镜旳使用:首先在高倍干物镜(40X)下调准焦点,将要 观察旳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旳正中心。然后,转动旋转器移 开物镜,在盖片上视野中央旳位置加一滴镜头油(具一定折 射率旳),再将油物镜移至该处,使前透镜与油滴接触。开 大光阑,即可看到物像,上下稍动细调焦器则可看到清楚旳 物像。用后,将油物镜移至旁边,将最低倍物镜移至玻片标 本上方,不宜将高倍物镜(40X)放在此处,以免玷污透镜。 然后,用擦镜头纸沾镜头清洗液轻轻擦拭透镜。不宜用二甲 苯或相同溶剂擦拭,以免损坏透镜中旳胶合剂。

观察显微镜切片实训报告

观察显微镜切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加深对细胞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病理变化的认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显微镜(包括低倍镜和高倍镜)2. 切片(人体组织切片、植物组织切片、病理切片等)3. 载玻片、盖玻片4. 胶头滴管5. 显微镜清洁布6. 物镜转换器7. 照相机(可选)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将显微镜擦拭干净,确保视野清晰。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覆盖,避免气泡产生。

2. 低倍镜观察:将切片放置在低倍镜下,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清晰的视野。

观察切片的整体结构,如组织层次、细胞形态等。

3. 高倍镜观察:将切片转移到高倍镜下,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更清晰的视野。

观察细胞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

4. 病理切片观察:对于病理切片,需注意观察病变区域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

5. 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等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

6. 实验结束:将显微镜擦拭干净,将切片妥善保存。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细胞结构观察:通过观察切片,我们发现细胞具有明显的核质结构。

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2. 组织结构观察:切片中显示的组织层次清晰,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病理切片观察:在病理切片中,我们观察到肿瘤细胞、炎症细胞等病变特征,与正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

4. 显微镜使用技巧:在观察切片时,要注意调节焦距,避免出现模糊现象。

此外,观察病理切片时,需注意病变区域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以便准确判断。

七、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我深刻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显微镜切片,我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对细胞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病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生物量级及系统过程4.细胞学术与动物基本组织二、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一般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

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

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

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作精密移动和转动,一般都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

聚光照明系统由灯源和聚光镜构成,聚光镜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观察的部位。

照明灯的光谱特性必须与显微镜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相适应。

物镜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是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

在物镜转换器上同时装着几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就可让不同倍率的物镜进入工作光路,物镜的放大倍率通常为5~100倍。

物镜是显微镜中对成象质量优劣起决定性作用的光学元件,一般变倍比为6.3:1,变倍范围0.8X-5X。

常用的有能对两种颜色的光线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镜;质量更高的还有能对三种色光校正色差的复消色差物镜;能保证物镜的整个像面为平面,以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平像场物镜。

高倍物镜中多采用浸液物镜,即在物镜的下表面和标本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它能显著的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目镜是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20倍。

按照所能看到的视场大小,目镜可分为视场较小的普通目镜,和视场较大的大视场目镜(或称广角目镜)两类。

载物台和物镜两者必须能沿物镜光轴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实现调焦,获得清晰的图像。

用高倍物镜工作时,容许的调焦范围往往小于微米,所以显微镜必须具备极为精密的微动调焦机构。

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

动物学实验预习指导

动物学实验预习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无脊椎动物装片的观察一、目的及要求: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功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牢记使用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无脊椎动物装片的观察,增加对所学无脊椎动物内部结构的感性认识。

二、材料及用具:生物显微镜、生物装片、绘图铅笔等。

三、内容及步骤:(一)、显微镜的构造:1.机械系统:(包括哪些具体部件?)2.光学系统:(包括哪些具体部件?)3.光源系统:(包括哪些具体部件?)(二)、显微镜的使用:安放、检查、对光、调焦、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复原(三)、生物装片的观察:1.观察原生动物门的眼虫、草履虫及其接合生殖的装片。

(应观察哪些结构?)2.观察腔肠动物门的水螅的全体及纵、横切装片。

(应观察哪些结构?)3.观察扁形动物门的血吸虫(♀、♂)、华肝蛭的全体装片,绦虫的头节、颈节、节片及卵的装片。

(应观察哪些结构?)四、作业:1.绘制水螅的横切图,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总结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原腔动物与环节动物一、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蛔虫和蚯蚓横切片的观察,增加对假体腔动物和真体腔动物身体结构异同的感性认识。

二、材料及用具:生物显微镜、生物装片、绘图铅笔等。

三、内容及步骤:1.观察线虫动物门的蛔虫(♀、♂)的横切片。

(应观察哪些结构?)2.观察环节动物门的蚯蚓的横切片。

(应观察哪些结构?)四、作业:1.绘制蛔虫(♀)及蚯蚓的横切图,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根据实验观察列表比较蛔虫及蚯蚓在体壁、消化管及体腔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实验三鱼类的系列实验一、目的及要求:1.通过对鲤鱼或鲫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2.掌握鱼类活体采血技术、硬骨鱼的一般外形测量方法及硬骨鱼解剖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解剖盘、手术刀、剪刀、镊子、直尺、灭菌注射器(5ml)、针头(6-7号)、棉球;鲤鱼(或鲫鱼)、硬骨鱼的骨骼标本。

01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上皮组织

01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上皮组织
实验一 绪论、细胞、上皮组织
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操作及保养: 观察切片: 1.单层立方上皮No.2 2.单层柱状上皮No.3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No.28
4.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No.4
5.变移上皮No.39 示教: 单层扁平上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 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 电镜照片:纤毛(TEM)、微绒毛(TEM)
作业:描述并绘图单层柱状上皮
低倍镜: 高倍镜:
标本名称:单层柱状上皮 标本号:No.3 材料:狗胆囊 染色方法;H.E 放大倍率:400 X
游离面
细胞核 底面
评语:
单层柱状上皮(
)及杯状细胞 (
)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高倍)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低倍) 回答: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高倍)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取放
2、对光
3、标本的放置
4、调焦距、调节瞳距 5、观察切片:先低倍、后高倍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前先检查部件有无缺损、是否松动;不 得擅自拆卸显微镜部件。 2. 显微镜和组织标本要轻拿轻放,放置稳妥,操作细 心,高倍观察时,注意勿使接物镜与标本接触。
3. 维护显微镜清洁,发现不洁,及时用擦镜纸轻试, 切勿用手或手帕等擦拭,以防被汗液或砂尘污损。
作业:绘图单层柱状上皮
(一)取材、固定
(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三)切片
(四)染色、封固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显微镜结构: ①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 镜筒、调焦装置、 载物台(物镜转换器)
② 照明部分:反光镜、聚光镜
③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探讨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显微镜可以显著增强对植物细胞的观察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它可以放大细小的物体并让其清晰可见。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生物学。

材料与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显微镜和玻璃片。

2.取一块植物组织,如鲜叶片或根尖组织。

3.将植物组织切片,切片厚度约为0.1毫米。

4.将切好的植物组织放在玻璃片上,再叠加一片盖玻片。

5.将叠加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样品平台上。

6.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强,以确保图像清晰可见。

7.使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进行观察,并调整物镜的放大倍数。

8.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强,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结果与讨论:我们使用上述的方法观察了鲜叶片和根尖组织的植物细胞。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层次。

主要观察到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

植物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围结构,其由纤维素组成。

细胞壁可以提供对细胞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孔道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细胞内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的区域。

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细胞质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质器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着遗传信息。

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编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细胞核还包含着核仁,核仁参与转录过程。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等组成部分。

骨骼系统实验

骨骼系统实验

骨骼系统实验骨骼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维持身体结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骼系统实验,并着重讨论实验的设计和预期结果。

实验一:骨骼组织切片观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骨组织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特点,了解骨骼系统的组织构造。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切片染色剂、切片钳、解剖刀、骨组织样本(例如小鼠骨骼)。

实验步骤:1. 将骨组织样本取出,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取骨片。

2. 将切下的骨片放入稳定的缓冲液中,保持骨组织的完整性。

3. 使用切片钳将骨片固定在载玻片上。

4. 将载玻片上的骨片进行染色处理。

5. 将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所见的骨组织结构。

预期结果:通过骨骼组织切片观察实验,可以观察到骨骼系统的组织构造。

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够看到骨组织由致密骨和松质骨组成。

致密骨由交错排列的骨小柱构成,中间有骨小管贯穿,负责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松质骨的结构相对疏松,内部有许多骨小梁,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骨髓腔、骨膜等骨骼系统的其他组织结构。

实验二:骨密度测定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骨骼系统的骨质状况,评估骨密度及其变化。

实验材料:骨密度测定仪、标本(例如小鼠骨骼)。

实验步骤:1. 将标本(小鼠骨骼)放置在骨密度测定仪上。

2. 仪器将通过X射线等技术对骨骼进行扫描。

3. 分析仪器输出的数据,获取骨骼的骨密度值。

预期结果:骨密度测定实验可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骨质状况。

通过分析仪器输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骨密度值,从而评估骨骼系统的骨质健康程度。

较高的骨密度值表示骨骼更加坚固,而较低的骨密度值可能代表骨质疏松或骨质疾病。

实验三:骨骼系统运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运动实验,了解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响应。

实验材料:运动器械、标本(例如小鼠骨骼)。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动器械和标本。

犬的解剖实验报告

犬的解剖实验报告

⽝的解剖实验报告⽝的解剖实验报告篇⼀:动物解剖⽣理实验指导实验内容实验⼀、显微镜的使⽤、组织切⽚的显微观察实验⼆、⽝⾻骼的观察、⾻骼辨认测试实验三、⾎液的凝固实验四、红细胞的脆性试验实验五、蛙⼼活动观察实验六、红细胞计数实验七、反射弧分析及脊髓反射活动观察(原⽂来⾃:⼩草范⽂⽹:⽝的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胃肠运动观察和⼩肠吸收观察实验⼀显微镜的构造、使⽤和保养[实验⽬的]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的使⽤⽅法和保养⽅法。

[材料设备]显微镜、组织切⽚、擦镜纸等。

[⽅法步骤](⼀)机械部分1、镜筒2、物镜转换器3、镜臂4、调焦器5、载物台6、镜柱7、镜座(⼆)光学系统部分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镜:常见的有5×、10×和15×(×表⽰放⼤倍数)的⽬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最常使⽤的是10×⽬镜。

2、物镜:常⽤物镜的放⼤倍数有10×、40×和100×等⼏种。

⼀般将8×或10×的物镜称为低倍镜(⽽将5×以下的叫做放⼤镜);将40×或45×的称为⾼倍镜;将90×或100×的称为油镜(这种镜头在使⽤时需浸在镜油中)。

图1-3 物镜的性能参数及⼯作距离C 线为盖玻⽚的的上表⾯,10?物镜的⼯作距离为7.63mm;40?物镜的⼯作距离为0.198mm;10/0.25、40/0.65、100/1.25表⽰镜头的放⼤倍数和数字孔径。

160/0.17表⽰镜筒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显微镜构造和使用及组织切片 的观察 Ⅰ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二、实验内容 (一)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理解其基本性能。 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一 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理解其基本性能。 (二)通过字母片和粉蝶鳞片的观察,学习使用显 通过字母片和粉蝶鳞片的观察, 二 通过字母片和粉蝶鳞片的观察 微镜的方法。 微镜的方法。 (三)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三 初步认识几种类型的显微镜
观察完毕后,必须先把接物镜头转开,然后取出玻片标本。 每次实验完毕后,都要把高、低倍接物镜转向前方,不可使 接物镜正对着聚光器,然后放回镜箱(或镜柜)内。要注意经 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如金属部分有灰尘时,一定要用清洁 的软布擦干净。如镜头有灰尘时,必须用特备的擦镜纸轻轻 地擦去。切勿用手或其他布、纸等擦拭,以免损坏透镜。 油物镜的使用:首先在高倍干物镜(40X)下调准焦点,将要 观察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的正中心。然后,转动旋转器移 开物镜,在盖片上视野中央的位置加一滴镜头油(具一定折 射率的),再将油物镜移至该处,使前透镜与油滴接触。开 大光阑,即可看到物像,上下稍动细调焦器则可看到清晰的 物像。用后,将油物镜移至旁边,将最低倍物镜移至玻片标 本上方,不宜将高倍物镜(40X)放在此处,以免玷污透镜。 然后,用擦镜头纸沾镜头清洗液轻轻擦拭透镜。不宜用二甲 苯或相似溶剂擦拭,以免损坏透镜中的胶合剂。
五、实验报告 (一)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 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 写在笔记本上。实验指导中的问题是为了启 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实验报告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不宜太 密,两行之间应留适当空隙,以便教师修改。 每次实验报告及笔记均另起一页,并写上实 验指导的号数及题目。
在载物台的圆孔上方,有一附于镜柄上端的圆筒称为镜筒, 其上下两端附有镜头。两目镜筒之间的距离,可按观察者双 目的距离调节。镜筒上端有接目镜(或称目镜),可从镜筒内 抽出。接目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在镜筒下端有可旋转的圆 盘叫旋转器,下面附有2—4个接物镜(或称物镜)以螺旋旋入 旋转器内。转动旋转器可换用接物镜。在镜臂上有两组螺旋。 大的叫粗调焦器,小的叫细调焦器。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 用于低倍镜调焦;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慢,用于高倍镜调焦: 接物镜有低倍和高倍之分。较短的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 (10X);较长的是高倍,一般放大40倍(40X)。、油物镜放大 100倍(100X)。接目镜也有高低倍之分,较长的是低倍,一 般放大10倍。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倍数与接 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例如.使用5X接目镜与10X接物镜, 则总放大倍数是50倍。使用10X接目镜与40X接物镜。则总 放大倍数是400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镜臂向着自己(现代显微镜使镜臂 反向对着自己),摆好显微镜。转动粗调焦器,把镜筒向上 提起。转动旋转器,使低倍接物镜对准载物台的圆孔。二者 相距约2cm左右,两眼对着双筒接目镜观察(如为单筒目镜, 则两眼睁开用左眼看)。打开可变光阑,用手转动反光镜, 使它正对着光源,但不可对直射的阳光:当视野(即从镜内 看到的圆形部分)呈现一片均匀的白色时即可。如为内光源 显微镜.打开光源按钮,向前向后移动按钮,调节光线的强 弱至适宜强度,此为调光线。 取一拉丁字母装片放载物台上,使字母正对中央圆孔。用压 片夹(或X—Y驱动器)固定。转动粗调焦器,使镜筒下降至 低倍接物镜距装片5mm左右为度。然后自目镜观察,同时转 动粗调焦器,提升镜筒,至视野内的字母清晰为止,此为调 焦点:再以可变光阑调节光线至适宜强度。一般现代显微镜 由粗、细调焦器提高或降低镜台一镜台下聚光器:注意视野 内看到的字母,上下左右轻轻移动装片,物像的移动方向如 何?思考一下原因。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人口腔上皮细胞: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内 颊轻轻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颊部)。将刮下 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9% NaCI溶液,然后加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 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 光线需要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中心, 再转高倍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试辨认细胞 核、细胞质、细胞膜。若观察不清楚时,可在盖片一侧加一 滴0.1%的亚甲蓝,另一侧放一小块吸水纸, 如此可使染 液流人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浅蓝色。核染色较深。注意染 液不可过多,以防碍观察。 (二)疏松结缔组织:取活蛙或蟾蜍经麻醉或处死后。剪开腹 部皮肤。用镊子从皮肤与肌肉层之间取下一小片结缔组织。 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0.7%NaCl溶液。用解剖针 将其展薄,加数滴1%亚甲基蓝。两分钟后用0.7%NaCl溶液 冲去多余染液。加盖玻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胶原纤维和弹性 纤维均不着色。胶原纤维成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 而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结缔组织细胞不甚规则, 核着色深而清楚,细胞质色浅能辨认出细胞界限。

四、绘图注意事项 (一)绘制科学的图应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 地观察标本。 (二)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纸面力求整 洁。 (三)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 楚。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 上绘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的空地。 (四)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方便展现出图 中要求表示的各部分。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短, 按照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用铅笔先轻轻描在纸上。 (五)先用软铅笔(HB)把整体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画出,如标 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就 很容易把两部分画得相称。
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 (一)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 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 实验室。 (二)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三)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工具。 (四)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工作。实验的主要目的 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 在实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五)在生物学实验中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 个学生应认真对待。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 它只是观察的记录。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 精确。一般绘图的时间应占实验时间的一小半左右。 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六)根据草图添绘各部分的详细结构,最后用 硬铅笔(2H或3H)以清晰的笔画绘出全图,点 线不要重复描绘。 (七)绘图纸上所有的字都必须用硬铅笔以楷书 写出。图上的注字应横写,并且最好在两侧 排成竖行,上下尽可能平齐。注字引线尽量 水平拉出。图的标题应写在该图的下面中央。 在纸的上面当中写出本实验的题目,并在纸 的右上角写学生姓名、座号及实验日期。 (八)所有的图都要注释完全。
在镜臂基部有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平台,是载物台(或 称镜台)。台的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两侧有 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现代的显微镜具镜台 X-Y驱动器,用以固定和移动玻片标本。在圆孔的 下面,有由一片或数片透镜所组成的聚光器,有集 射光线于物体的作用。聚光器附有一组由金属片组 成的可变光阑,其侧面伸出一杠杆,可前后移动使 光阑开闭。光阑开大则光线较强,适于观察色深的 物体;光阑缩小则光线较弱,适于观察透明(或无色) 的物体。在聚光器下方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至 聚光器。此镜一面平,一面凹。凹面具有较强的互 光性,多用于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光线较强时用平 面镜即可。内光源显微镜的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 在镜座右侧有光源按钮,此按钮可前后移动,使光 阑开闭,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普通动物学实验
(无脊椎动物学) 无脊椎动物学)
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 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 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室规则 (一)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 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 干净,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四)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 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整洁。 (六)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损坏物品时, 应主动向教师报告。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学生用显微镜 实验材料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字母片、50%酒精、粉 蝶、毛笔。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细胞、组织以及原生动物 等必需的仪器,由于显微镜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在此仍以简单的单筒目镜和双筒目镜进 行讲解。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必须按实验指导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性能及使用方法。 切不可脱离实验指导,擅自扭动各部件,以免损坏仪器。使 用显微镜作一般观察主要是学会调光线、调焦点。作显微照 相时,还必须调中心(调聚光器中心)。使用高倍镜时,一定 要从低倍镜开始。用油镜时要从40X的物镜开始。将要观察 的标本某部分移至视野正中央。在高倍镜下只能用细调焦器 调焦点,不能用粗调焦器。要开大光阑。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中部有一弯曲的柄,称镜 臂,基部为镜座。用右手握紧镜臂,将其自镜箱(或镜柜)中 取出,左手托住镜座,保持镜体直立,轻放于桌上,观察各 部分构造。镜座上的短柱叫镜柱。镜座与镜柱之间有一倾斜 关节(在较新的显微镜无此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在90°角 范围内随意倾斜成任何角度。
五、示范 显微镜有许多类型和型号,各有其不同的用 途。 (一)实体显微镜或称立体显微镜 : (二)暗视野显微镜: (三)相差显微镜: (四)荧光显微镜: (五)倒置显微镜: (六)研究用大型的显微镜,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一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二)了解动物的 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 了解动物的 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 (一)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马蛔虫或其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 细胞: 一 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马蛔虫或其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 (二)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 二 上皮组织 复层扁平上皮。 (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蛙的血液装片: 结缔组织: 三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蛙的血液装片: (四)肌肉组织:横纹肌、平滑肌。 肌肉组织: 四 肌肉组织 横纹肌、平滑肌。 (五)神经组织:脊髓的前角细胞。 神经组织: 五 神经组织 脊髓的前角细胞。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及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 有丝分裂制片、 活蛙或蟾蜍)、 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及血液组织 活蛙或蟾蜍 、有丝分裂制片、 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装片,:幻灯机 种组织装片,:幻灯机、 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 种组织装片,:幻灯机、 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 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牙鉴 、0.1%的亚甲蓝、 %的亚甲蓝、 0.7%及0.9%的NaCl溶液、蒸馏水。 溶液、 . % . % 溶液 蒸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