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设计(参评)

合集下载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船长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船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船长的印象。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船长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船长的敬意。

3. 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船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自读课文,关注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生跟读并模仿。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船长的品质和贡献,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劳动、热爱集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情节,了解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板书课题《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共同解决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船长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搜集有关船长的资料,了解船长的生活和工作。

(2)学生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身边尊敬劳动、热爱集体的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拓展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船长》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船长》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对人物的分析。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关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 分析人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分析和观点,教师引导讨论。

第三章:情节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解读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的解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情节发展中的转折点和冲突。

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出对情节的解读。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关注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

3. 解读情节:学生分享对情节的解读和观点,教师引导讨论。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业特点和职责,了解船舶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勇敢、坚定、负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业特点和职责,了解船舶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船长职责和船舶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船长和船舶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船舶和船长。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船长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学生讨论生字词的含义,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 讲解船长的职业特点和职责:(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船长的职业特点和职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船长的优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船长的短文。

3. 调查身边人的职业,了解他们的职责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小学语文《船长》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船长》的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船长》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船长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找答案,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船长的勇敢、智慧、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船长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船长的品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船长》及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收集有关船长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船长的了解。

(2)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分析船长的品质。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3)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游戏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课时:1. 学习课文《船长》第一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进行朗读练习。

第2课时:1. 学习课文《船长》第二部分,分析船长的品质。

《船长》教学设计【4篇】

《船长》教学设计【4篇】

《船长》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为您整理了《船长》教学设计【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船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理解“伟大的灵魂”、“黑色的雕像”等词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1、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英吉利海峡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面对死亡的威胁,诺曼底号上的乘客们惊慌失措。

2、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再来将诺曼底遇险的这段话齐读一遍。

注意要将当时的混乱与可怕读出来!3、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词儿(板书:险)。

4、然而,更险的一幕还在后面!谁来找一找?5、指名读。

⑴评读第五自然段所有的乘客都在拼命地往小艇上挤呀!维持当时的秩序容易吗?把自己的生命都豁出去啦!失去理智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人群!⑴想象再读。

引说:乱得不可开交就是说——让咱们想象一下,读了这一段,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6、小结:真是乱得不可开交啊!让我们一起来将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吧!大家——(齐读)7、雨果说:“人造的风暴往往比海洋上的风暴更危险。

”(板书:险!)8、提问: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将意味着什么?9、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他是如何指挥这场救援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3-28自然段,看看哪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这一点。

10、学习第25自然段。

映现第2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相机在屏幕上做标记)小结。

同学们书读得真仔细……11、过渡:课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船长哈尔威指挥、控制、领导者这场救援的呢?下面就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3-28自然段,找出这些场面描写的段落。

船长教学设计(3篇)

船长教学设计(3篇)

船长教学设计(3篇)《船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师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悟哈尔威船长在三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生学习目标:了解救援经过,感悟船长形象,领悟文章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1、精读课文,感悟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2、领会写法,迁移练笔。

教学过程:激情导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船长》。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人)写人离不开写事,请大家回忆一下,文中的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遇险——组织救援——牺牲)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诺曼底”号巨轮正遭遇一场可怕的灾难,随时可能船毁人亡,就在这时,船长哈尔威站了出来,他是如何指挥救援工作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出示学生学习目标)只要大家走进文本,用心体会,相信大家能有很大收获。

民主导学:任务一:任务呈现:精读课文,感悟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策略:1、默读课文,勾画出船长指挥救援时的相关词句,在旁边简要批注感受。

2、感受很深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后和组内同学进行交流。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读文、勾画、批注、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集体讨论、补充。

以下按学情展开)(一)第一次命令一、命令: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A大声吼看出当时船上很乱,联系上文读表现船上混乱的句子(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B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看出船长尊重妇女,要求船员坚守岗位。

《船长》的优秀教案

《船长》的优秀教案

《船长》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船长》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品质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运用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船长》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品质特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

3. 运用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船长》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 分析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心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内容准确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长》教学设计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李惠娟
一、教案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以“感”和“悟”为宗旨,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理解重点段落、句子,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体会船长哈尔威是怎样一个人。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

二、教学课题
《船长》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船长》一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全文集中笔墨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词句、段落的赏析感受船长哈尔威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哈尔威船长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时,是怎样井然有序地展开救援的。

难点是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是怎样一个人。

(四)教材课型、课时
略读课文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

以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四道命令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后,在交流中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课文,注意积累课文中的词语,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井然有序巍然屹立调遣
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深渊忠于职守
(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浏览课文找一找雨果是怎样评价他笔下的船长的?(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过渡: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赞誉啊!可以想象当雨果写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内心该是多么澎湃和感动!谁再来读?)
2.指名读再齐读
3.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默的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船长的哪些命令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找一找,划一划。

然后联系上下文反复的揣摩这些命令的语言,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留下思考的痕迹。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5.交流讨论:
6.课件出示四次命令:
分别指四名学生朗读这四次命令。

过渡语:这仅仅只是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吗?还是话中有话?在这四次命令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命令是什么?(学生说到哪一次命令,就从哪一次开始组织教学。


7.指生交流.
预设一:出示第一次命令: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1)理解:为什么“吼”?
过渡: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是怎样的可怕灾难呢?
(2)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交流:
“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你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吗?
(4)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感受灾难的可怕与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的惊慌与恐惧。

(5)练习朗读,读出灾难的可怕以及它突然降临时人们的惊慌与恐惧。

(6)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吼”的味道。

(7)小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所有的人都慌乱的时候,船长表现的却?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沉着、临危不惧等
是呀,这时候,船长的镇定,沉着,临危不惧,让这一声吼更具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一齐读读出这文字背后的力量与威严!(生齐读)
预设二:出示第二次命令:“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个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哈尔威船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这条命令?
(3)齐读第2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4)现在看来,后来救援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不仅仅是那把枪,还有这段给人信心与力量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7-21自然段。

(5)小结:从这第二次命令中,我们读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引导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临危不乱,富有谋略,沉着镇定,指挥有方等。

你看,一段对话,两次命令,船长就将一场可能船毁人亡的大灾难控制住了。

写到这里,雨果也写下了这样的话——(出示下文):“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

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学生齐读这句话
(过渡:是啊,他把每一个把事和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人们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出示课件:“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让我们也凝视着这尊雕像,一起轻轻地读——(音乐)
(五)练习写话.
船长就要被无情的大海吞没,望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在“玛丽号”上,得救的人们心潮就如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有多少话要对船长深情地诉说啊! 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3.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用我们的朗读献给哈尔威船长吧!
(六) 谈话总结: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伟大人性美的赞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哈尔威船长!(下课)
板书设计
19.船长
一生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富有谋略、指挥有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设计教学预案,以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四道命令为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后,在交流中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情感也在步步深入。

整堂课重点抓住船长的两次传神对话,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时我对这两次命令做了充分的预设。

因为第二次命令才使原来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变得井然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转变的原因上。

通过读、悟感悟转变的原因,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环节对教材解读还不够深刻。

如:在体会船长下达的第二次命令前,学生对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那段简短的对话理解比较肤浅,这个时候我没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短句在此处的作用,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他们三人之间对话的情景,因此,学生对“人们为什么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一问题感悟不够深刻,在有感情朗读上学生没有完全把自己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只顾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设计中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