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1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

《成语故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中,多余的行为是指什么?A. 画蛇B. 添足C. 喝酒D. 比赛答案:B2. 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么?A. 等待机会B. 守旧不变C. 坐享其成D. 勤奋努力答案:C3.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中,楚人为什么没有找回剑?A. 船在移动B. 剑已经沉入水底C. 船上没有剑D. 楚人忘记了剑答案:A二、填空题1.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中,南郭先生假装会吹______。
答案:竽2.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中,客人误将墙上的______看成了蛇。
答案:弓影3.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中,小偷认为只要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听不见,这体现了“掩耳盗铃”的寓意是______。
答案:自欺欺人三、简答题1. 请简述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答案: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尝一口苦胆,以此激励自己,最终成功复仇。
2.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中,项羽是如何表现其决心的?答案: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砸破锅,沉掉船,以此表明他们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最终大获全胜。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其寓意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依靠他人权势来炫耀自己的人。
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而显得格外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现代体现。
2. 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成语“塞翁失马”的故事中,塞翁面对失马的不幸,没有过度悲伤,而是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认为事情可能还有转机。
后来,失马带回了一匹好马,塞翁的儿子却因骑马摔断了腿,塞翁依然没有过度悲伤,认为这也可能是好事。
公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公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及解析在公务员考试中,成语是一个常见的考题类型。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熟悉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运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考中常见的成语真题,以及对应的答案及解析。
1. 题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出处是哪部作品?答案及解析:《后汉书》中有一篇《司马光传》,其中记载了司马光治理河南的事迹。
在全力为国家做贡献的过程中,司马光身心俱疲,最终在去世前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
这句成语后来成为了激励后人努力工作的标语。
在考试中,我们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2. 题目:薪火相传中的“薪火”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答案及解析:《易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薪火相传”。
这句话意味着传承。
在古代,人们用薪火来指代火种。
薪火相传即指代通过传承的方式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后人。
在考试中,我们要对成语中的词语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题目中。
3. 题目:诸葛亮的“空城计”中的“空城”指的是?答案及解析: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空城即指没有守兵的城池,诸葛亮通过精心策划,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成功地蒙骗了敌军,保卫了城池。
这个成语后来成为了指敌人被蒙骗、误判的战术。
在考试中,我们要了解成语的背景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4. 题目:龙潭虎穴的出处是哪篇古文?答案及解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了楚国屈原投江以身殉国的故事。
其中有一句经典的描述:“屈原既去,楚人恐惧,乃皆出走。
迁客无所云云。
”其中的“龙潭虎穴”即指险要的地方。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指险要的地方或者困难险阻的境地。
在考试中,我们要对成语的来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
5. 题目:给予、让与、施予的三个成语通过什么方式运用形成了对比?答案及解析:给予、让与、施予三个成语都可以表示给予或者给予别人某种东西的意思。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方式不同。
成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成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成语“画龙点睛”中的“点睛”是指什么?A. 画眼睛B. 点上眼睛C. 突出重点D. 使龙活起来答案:C解析:成语“画龙点睛”出自《晋书·顾恺之传》,原意是顾恺之画龙时最后才画上眼睛,使龙显得生动。
后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鲜明突出。
2.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A. 酒杯里的蛇影B. 疑神疑鬼C. 酒后乱性D. 杯中酒如蛇形答案:B解析: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后汉书·华佗传》,原指华佗误将酒杯中的弓影看作蛇,后比喻疑神疑鬼,无中生有。
3.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A. 偷铃铛时捂住耳朵B. 自欺欺人C. 偷铃铛D. 掩耳盗铃答案:B解析:成语“掩耳盗铃”出自《战国策·齐策》,原意是一个人偷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二、填空题1. 成语“________”形容人非常小心谨慎,连走路都怕踩死蚂蚁。
答案:小心翼翼解析:成语“小心翼翼”形容做事非常谨慎,生怕出错。
2. 成语“________”用来比喻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
答案:斩草不除根解析:成语“斩草不除根”原指割草时不除根,草还会再长出来,比喻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
三、判断题1. 成语“对牛弹琴”形容对不懂音乐的人弹琴,白费力气。
答案:正确解析:成语“对牛弹琴”出自《庄子·外物》,原指对牛弹琴,牛不懂音乐,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力气。
2.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放弃一切,决心一拼到底。
答案:正确解析: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指项羽在渡过淮河时,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一拼到底,不留后路。
四、简答题1. 请解释成语“一箭双雕”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答案:成语“一箭双雕”原指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同时完成两件事情。
例句:他通过这次谈判,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矛盾,还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真是一箭双雕。
二年级《成语故事》知识大赛(答案)

实验小学二年级阅读考级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正确的答案,把选项填在括号里。
30%1.下列哪个成语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参立。
(B )A.同心协力B.分庭抗礼C.拾人牙慧D.同仇敌忾2.“车载斗量”的出处是( C )A.《左传》B.《汉书》C.《三国志》D.《世说新语》3.“安土重迁”的反义词是( D )A.故土难离B.安居乐业C.恋恋不舍D.背井离乡4.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礼”和( A )A.仁B.贤C.爱D.信5.“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有不可阻挡的形势。
“瓴”指的是( B )A..水B.水瓶C.倒D.泼水6.“拾人牙慧”中的“牙慧”是指说话中流露出的(C )A、聪明才智B、漂亮牙齿C、漂亮言辞D、文章格式7.“暗度陈仓”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D )A.伯乐B.刘备C张飞 D.刘邦8.《咏柳》的作者是()A.李白B.张志和C、贺知章D.白居易9.“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景旧曾谙C.能不忆江南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这句诗的作者是()A.贺知章B.杨万里C.苏轼D.王安石二、画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24%)安部当车(步)大气晚成(器)令人花指(发)一依带水(衣)望羊兴叹(洋)木猴而冠(沐)竭泽而鱼(渔)黄梁一梦(粱)各得奇所(其)被水一战(背)攻败垂成(功)娇枉过正(矫)三、根据意思填成语。
(18%)1.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幸福。
(安居乐业)2.比喻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以求改进。
(抱残守缺)3.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也指每个人或事物得到适当的安置。
(各得其所)4.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衔环结草)5.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喜爱和传播。
(脍炙人口)6.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量体裁衣)四、判断题。
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0%1.“门庭若市”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2.“入木三分”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浑然一体,没有破绽。
成语大赛试题库(带答案及解析)

成语大赛试题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
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
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què),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战国时期,魏国出生的范雎做了秦国的丞相,深得秦昭王的赏识。
燕国的蔡泽到秦国拜会了范雎,劝范雎激流勇退,范雎将他引荐给秦昭王后就激流勇退。
司马迁感叹“衣袖长的人善于跳舞,有钱的人会做买卖。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唐朝时期,诗人白居易被降职为江州郡司马,一个秋天的夜晚他送客到湓浦口码头,江面上传来悦耳的琵琶声,就将琵琶女叫来询问,得知她从小在长安跟随名师学艺,因年老色衰而不得已嫁给一个商人为妻,联想到自身,感动得泪流满面。
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晋朝时期,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百花齐放:各种鲜花一起盛开,形容繁荣的景象。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成语故事考试题库及答案
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其含义是什么?
A. 多此一举
B. 画蛇时必须添上脚
C. 画蛇时不能添上脚
D. 画蛇时可以随意添上脚
答案:A
2. 成语“守株待兔”的典故中,农夫在田边等待的是什么?
A. 兔子
B. 老虎
C. 鹿
D. 狐狸
答案:A
3. 成语“杯弓蛇影”形容的是什么心理状态?
A. 疑神疑鬼
B. 心不在焉
C. 心如止水
D. 心旷神怡
答案:A
4. 成语“滥竽充数”中,滥竽是指什么?
A. 乐器
B. 人名
D. 一种植物
答案:A
5. 成语“掩耳盗铃”的典故中,盗铃者掩耳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为了听不见铃声
B. 为了不让别人听见铃声
C. 为了不让自己听见铃声
D. 为了让别人听见铃声
答案:B
6. 成语“刻舟求剑”中,刻舟的人最终能否找回剑?
A. 能
B. 不能
C. 可能
D. 取决于剑的大小
答案:B
7. 成语“对牛弹琴”用来形容什么?
A. 对牛弹琴
B. 对人弹琴
C. 对琴弹琴
D. 对人说话
答案:D
8. 成语“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的是什么动物的威势?
A. 狼
C. 狗
D. 狮子
答案:B
9.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的是什么?
A. 视野狭窄的人
B. 井底的青蛙
C. 喜欢井水的人
D. 住在井底的人
答案:A
10. 成语“破釜沉舟”表示的是什么决心?
A. 放弃一切
B. 背水一战
C. 重新开始
D. 放弃战斗
答案:B。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

《成语故事》闯关试题第一关: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1、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虚心。
()2、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3、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4、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
()6、原指丑人模仿美女的打扮。
比喻盲目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7、像风那样奔跑,像电那样闪过。
形容速度非常快。
()8、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9、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清楚,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让人看一样。
()10、欢乐到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答案:虚怀若谷囫囵吞枣自相矛盾安居乐业拔苗助长东施效颦风驰电掣家喻户晓了如指掌乐极生悲第二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吗?说出一个就算过关哦!负荆请罪()破釜沉舟()三顾茅庐()世外桃源()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一诺千金()答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破釜沉舟(项羽、刘邦)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世外桃源(陶渊明)望梅止渴(曹操)完璧归赵(蔺相如、赵王)手不释卷(吕蒙、孙权)一诺千金(季布、刘邦、项羽)第三关:补充成语。
1、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杯弓()影对()弹琴井底之()闻()起舞守株待()亡()补牢打草惊()飞()扑火老()识途车水()龙呆若木()惊弓之( )()急跳墙如()得水信笔涂()画()添足()死()悲 ( )毛( )角 ( )歌( )舞( )( )无声 ( )争( )斗沉( )落( ) 黔( )技穷()立()群指()为()()假()威( )( )为奸 ( )吞( )咽 ( )毛蒜皮万( )更新千军万( ) 心( )意( ) ( )目寸光杯弓蛇影对牛弹琴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打草惊蛇飞蛾扑火老马识途车水马龙呆若木鸡鹤立鸡群指鹿为马沉鱼落雁惊弓之鸟狗急跳墙如鱼得水兔死狐悲凤毛麟角莺歌燕舞鸦雀无声信笔涂鸦龙争虎斗黔驴技穷画蛇添足狼狈为奸狼吞虎咽鸡毛蒜皮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心猿意马鼠目寸光2、补齐成语的下半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成语“班门弄斧”中的“班”指的是。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跟(谁)有关。
3.“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4.“八分之七”打一个成语。
5.古代文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的有(填成语)。
6.“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用(成语)概括。
7.“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8.“蜜蜂停在日历上”打一个成语。
9.“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10.“桃李不言,”是称赞西汉飞将军李广真诚和高尚的品质。
二、选择题
1.学习不能()而是要精益求精。
A、囫囵吞枣B、江郎才尽
2.刘邦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只有()才有可能取胜!A、破釜沉舟B、
弄巧成拙
3.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一下子从倒数到名列前茅,真的令人()啊!A、刮目相看B、罄竹难书
4.只要我们发扬()的精神,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克服的。
A、杞人忧天
B、愚公移ft
5.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像()一样,没什么
见识。
A、守株待兔B、井底之蛙
6.“东床快婿”原本是指()A、司马相如B、王羲之
7.“东ft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曹操B、谢安
8.“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毛病?A、口吃B、好说谎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经历。
A、刘邦B、韩信
10.“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A、唐代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岁寒三友”,一般是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
2.百年树人,这里的“百年”是说培育人才要有长远之计。
()
3.“六亲不认”,这里“六亲”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子、女。
()
4.“九死一生”是指十个人中,九个人死了,一个人活着。
()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的“尺”和“丈”是具体的数量,十丈等于一尺。
()
6.“不打不相识”不是成语。
()
7.“螳螂捕蝉”和“亡羊补牢”都是历史故事。
()
8.“与虎谋皮”是向老虎借皮。
()
9.“笔下生花”和“梦笔生花”是意思相同的成语。
()
10.“斗酒百篇”是说诗圣杜甫喝饮一斗酒,作百篇诗。
()
《成语故事》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鲁班。
2.曹操。
3.匡衡。
4.七上八下。
5.悬梁刺股。
6.得过且过。
7.说话。
8.风和日丽。
9.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10.下自成蹊。
二、选择题1.A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