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简述分析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课件》

《脑电图基础课件》
《脑电图基础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介绍脑电图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临床、神经生理学、心 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脑电图简介
定义
脑电图是将头皮上电极测量的脑电信号放大并 记录在纸或电脑上的过程。
历史
脑电图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20 世纪初就已经产生。
原理
脑电信号是大脑中神经元的电活动,通过头皮、 颅骨、脑脊液等物质传导到头皮表面。
2 关键技术的拓展
脑电图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脑 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和技术支持,如信号处 理技术、数据储存和计算机 辅助分析等。
3 前沿研究方向
现阶段脑电图的前沿研究方向如神经振荡、脑机接口、谱成分分析、 网络分析、傅里叶相位分析等,这些研究对未来脑电图应用和技术的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电图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脑电图与心理生理学相关基础知识
1
认知心理学
脑电图可以测量人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和
情绪心理学
2
注意力分配效率,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脑电图可以观察人脑对情绪信息加工的
过程,研究人脑对情绪的判断、表达和
情感回应等。
颅脑外伤
脑电图可以判断颅脑外伤后的神 经功能损伤程度,指导外伤后的 康复治疗及预后评估。
癫痫
脑电图是癫痫的关键诊断工具, 通过脑电图数据可以确定癫痫类 型、定位癫痫发作源。
脑电图的演化及相关研究成果 分析
1 分类标准的改进
根据脑电图这些年相关研究 成果的进展,分类标准正在 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 断发展的技术和研究需求。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的关键诊断工具, 可以用于确定癫痫类型、定位癫 痫发作源。
睡眠障碍诊断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17
脑电图的术语---位置
18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19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20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21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睁眼,电压低, 后节律消失。 闭眼电压高后 节律出现。 原因:闭眼的 时候,枕部神 经细胞处于休 息状态,细胞 工作一致,电 压升高。当睁 眼的时候,神 经细胞分散工 作,出现低电 压。
低频滤:1Hz
7
脑电图仪的参数--- 70Hz
高频滤波(high-frequency filter, HF)也称低通 滤波: 该频率点脑波的电压被衰减30%,在此点 之上,频率越高,衰减越明显。附图2张。
8
脑电图仪参数设置-----波幅
7µV/ mm
9
脑电图仪参数设置---陷波滤波
陷波滤波(notch filters):有选择的衰减一个频率 的信号。国内是50Hz交流电干扰,美国的交流电 为60Hz.
22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1)后节 律变慢或 者分裂。 (第一秒 10Hz,第七 秒8Hz)
(2)眼一 侧环视现 象。(蓝 色方框)
23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Ⅰ期(顶尖波)
位置
C3,Cz 和C4波幅高 24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纺锤波)
额部和中央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14Hz的梭形节律
25
正常睡眠脑电图---睡眠Ⅱ期(K-综合波)
脑电图基础知识
1
脑电图的历史

脑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2.5---4.5Hz中高幅慢活动,非恒 定地出现于某一侧α节律中。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
枕区α节律中插入的单个慢波。
儿童后头部慢波与异常慢波鉴别
对睁闭眼试验的反应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其他状态 出现的年龄
(二) 正常睡眠期脑电图
思睡期慢波活动 顶尖波 纺锤波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觉醒反应
正常α节律的频率变化范围不超 过1-1.5Hz,两侧波幅可不对称, 一般右侧波幅稍高,但相差不超 过20%,若两侧波幅相差大于50%, 则为异常。
α节律的频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婴幼儿期未形成α节律 3岁左右出现8Hz α节律 10岁时接近成人节律10Hz 60岁后节律开始减慢
β活动:
正常成人清醒脑电图的主要成分,分布 广泛,波幅较低。额区、中央区、后头部。
•低波幅:<50μV •中波幅:50~150μV •高波幅:>150μV
位相:
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
负相波 正相波
波形:
正弦样波 弓形波 带切迹的波 双相波 三相波
棘波 尖波 复合波 多形性波
正常脑电图:
(一) 正常清醒期脑电图:
α节律 β活动 儿童后头部慢波
α节律:
8-13Hz正弦样波,清醒闭目状态 下出现于双侧枕区,睁眼或思维 活动时可被抑制。
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
为睡眠中出现于枕区的单个或连续的4---5Hz正 相尖波,双侧对称或不对称。
出现于NREM睡眠各期,Ⅱ、Ⅲ期多于Ⅰ、Ⅳ 期,REM期消失。
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觉醒反应:
从NREM睡眠Ⅰ期以外的任一睡眠期觉 醒时,在额、中央区出现的阵发性高幅慢 波节律,向后头部扩散,频率逐渐增快, 波幅逐渐降低,持续3---8秒。 觉醒反应后可进入临床觉醒,也可再次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的新技术
脑电图成像技术:通过脑电图成像技 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分析技术:通过脑电图分析技 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监测技术:通过脑电图监测技 术,可以实时监测脑电波的变化,提 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治疗技术:通过脑电图治疗技 术,可以治疗脑电波异常,提高治疗 效果。
演讲人
脑电图基础知 识及判读课件
2023-12-12
目录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 02. 脑电图的判读 03.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04.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 功能的一种技术
脑电图记录的是脑电波的变化,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 波等

脑电图异常:脑功 能障碍的表现,表 现为不规则、快速、
高幅的波形
脑电图的判读技巧
01
观察波形:观 察脑电图的波 形,了解其特 征和变化规律
02
03
04
识别异常波形: 识别脑电图中 的异常波形, 如癫痫波、睡 眠波等
结合临床症状: 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如头 痛、头晕、失 眠等,进行综 合分析
参考其他检查 结果:参考其 他检查结果, 如CT、MRI等, 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转化 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脑电图的应用包括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 1 大脑的电活动,用 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动态脑电图:长时 2 间记录大脑的电活 动,用于监测癫痫 发作等

脑电图简述分析

脑电图简述分析

脑电图检查法【原理】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

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

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

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一、常规脑电图★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波幅、波形失真少;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

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

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

《脑电图基本入门》课件

《脑电图基本入门》课件

脑电图研究的未来方向
跨学科合作
01
加强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推
动脑电图研究的发展。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02
研发高分辨率的脑电图成像技术,以更精确地捕捉大脑活动的
细节。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03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脑电图数据中的深层信
息。
记录
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的 电活动,通常持续数分钟 至数小时。
分析
对记录的脑电图进行波形 、频率、幅度等分析,以 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
03
脑电图的分析方法
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01
02
03
04
α波
频率在8-13Hz之间,是成人 闭眼休息时的主要波形,代表
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
β波
频率在14-30Hz之间,是大 脑皮层兴奋时的波形,通常在 睁眼或进行认知活动时出现。
解读脑电图时需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等信
息,综合分析。
脑电图报告的内容
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脑电图的采 集时间等信息。
诊断意见
根据脑电图的特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给出 诊断意见或建议。
脑电图描述
描述脑电图的波形、节律、频率等特征,以 及是否存在异常波等。
其他信息
可能包括医生的签名、报告日期等信息。
脑电图基本入门
目录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 脑电图的分析方法 • 脑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 脑电图的注意事项与伦理问题 • 脑电图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脑电图简介
脑电图的定义
01
脑电图(EEG):通过放置在头 皮上的电极记录大脑的电活动, 以图形方式显示脑电波变化。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课件
病人:44例非器质性失眠伴有轻度忧郁症 的病人。
方法:双盲、安尉剂对照,首先用安慰剂1 周,随后用4周安眠酮或安定各1#,再后用 1周安慰剂。
54
观察指标:主观和客观的睡眠体验、唤醒 的性质、睡眠的自我评价等。
结果:发现安眠酮对睡眠的改善作用优于 安定和安慰剂,其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是缩 短了2期睡眠的潜伏期。
(3) 慢活动主要代表皮质内多个细胞 同时产生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合
(4) 快活动是网状冲动使丘脑核内的
节律性放电消失,出现皮质电位去同
步化的结果。
13
波幅(微伏,50 μν=5mm) 1mm=10 μν 计数平均值)
14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1 活动:脑波或脑波的连续 2 节律:频率大体一致,重复出现的波构
的出现。 45
46
背景改变的意义
1 研究人体的意识情况 2 研究人类的炎症疾病 3 研究代谢性脑病。 4对某些疾病进行定位。 5 研究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47
定量药物脑电图的用途
1 判断血脑屏障的功能 2 用于病灶的定位 3 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 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5 用于疾病的诊断 6 研究脑的功能 7 判断疾病的预后 8 其它
脑电图的基础知识
1
脑电图机的基本原理
电极
输入
放大
定标, 导联, 电阻
前置
后极
放大
放大
记录
调节 增益 网络 时间常数
高频滤波
2
脑电图的常规和特殊电极
1 常规电极: 2 蝶骨电极:蝶骨电极可提高15-30%不 同类型癫痫脑电图阳性检出率。 3鼻咽电极: 4鼓膜电极:主要用于检查颞叶底部病变。 有鼓膜穿孔者禁用。 5其它电极:卵圆孔电极。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CONTENCT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检查法
【原理】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基础,因而可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

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指标。

通过放置于头皮的电极,通过导联选择器、放大器、记录器将微伏(u v)级的电位放大并描记于纸上。

脑电图的电位变化来自皮层大锥体细胞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而脑电位的节律则由丘脑内板系统通过上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调节。

近年来,又发展了定量脑电图、深部电极脑电图、磁带记录脑电图监测、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等技术,提高了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扩展了脑电图的应用范围。

【方法】
一、常规脑电图
★在清洁去脂后的头皮上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19个电极
(双侧前额、额、中央、顶、枕、前颞、中颞、后颞以
及额中、中央中、顶中)。

组成两种基本导联:
参考导联--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常用耳垂)相连进入放大器,
波幅、波形失真少;
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相连进入放大器,定位准确。

★至少记录20—30分钟:包括闭目安静状态、睁眼3秒钟、闪光刺激、过度换气3分钟的记录。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特殊电
极:鼻咽电极或蝶骨电极。

★分析波幅、频率、波形、位相、各种波出现方式及部位,以及各个电极间的相关性、对称性和同步性。

二、定量脑电图
利用计算机将脑电信号经快速付立叶转换(FFT),将脑电位的时间函数转变为频率函数,以功率谱的形式表现,即各频段的能量值。

定时连续作FFT,绘成压缩谱阵,用于长时间监测。

在FFT的基础上经过内插值计算及成像技术可以绘出等电位功率分布图(BEAM),经过统计学Z检验或T检验可绘出显著性概率图(SPM),与药物浓度监测结合成为药定量脑电图。

三、脑电图监测
(一)记录监测:将8道或16道脑电信号记录于随身携带的记录仪上。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而后可以重复分析。

优点在于自然活动下长时间记录,但在脑电图有变化时观察不到当时病人行为或病情的变化是缺点。

(二)闭路电视脑电图和录像监测:在一个荧光屏上同时显视8道或16道脑电图和病人的录像。

优点是可以同时观察到病人的情况及脑电图的变化。

但缺点为必须住院监测。

【结果判断】
一、健康成年人(20—60岁)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以α频段(8—13Hz)尤其是9--10 Hzα节律占优势,约占75%(北京55%-90%)(国外0-95%),在枕部呈纺锤状节律出
现,波幅最高(平均50--100 u v),数量最多,以下依此为
顶、中央、额、颞。

全头α频率变化不超过2 Hz,两侧对应
区不超过0.5 Hz,两侧波幅差可达30%,一般优势半球波幅
较低。

★在额中央区有少量β波(14--30 Hz)约占20%,波幅低于25 u v。

★额颞区有少量散在性θ波(4--7 Hz)约占10%。

★δ波(0.5--3 Hz)占5%以下。

注:低波幅(<25uv);中波幅(25--50 uv);高波幅(>50 uv)。

于声光刺激或精神活动(如心算)时α节律消失,代之以低波幅β波。

过度换气中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出现高波幅慢波(θ或δ)节律,不应认为异常,更非癫痫的证据。

脑电图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从出生时以δ波为主,到成人频率逐渐变快为以α节律为主。

在学龄儿童波幅最高,以后逐渐降低。

睡眠中亦与清醒时完全不同。

二、异常脑电图
偏离正常范围即为异常。

(一)偏离正常范围:即与上述正常范围不同。

(二)慢波增多:可以是广泛的,也可以是一侧性的,限局性的。

(三)波幅变化:以波幅降低最有意义。

但应注意除外仪器各放大器增益不匹配、记录笔阻尼过高或过低,以及电极位置的不正确等技术问题。

如全头波幅降低至平坦或电静息的水平则愈后不良。

限局
性波幅降低即可由大脑限局性病变引起,又可由头皮、颅骨、硬膜外腔或硬膜病变引起。

(四)出现异常波:如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三相波等。

广泛性异常根据异常程度分为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

限局性或一侧性异常一般不再分度。

★边缘状态:介于正常—轻度异常之间。

★轻度异常:1.α波频率变化>2 Hz
2.α波频率生理反应不明显
3.α波频率波幅差>50%
4.α波频率节律性差
5.散在的波幅较低的θ波稍多
6.个别的异常波
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

★中度异常:1.α波变慢(8 Hz增多)、频率变化大、节律性差、
双侧波幅不对称
2.中高波幅θ波呈短程节律增多
3.中高波幅快波增多
4.散在δ波增多
5.异常波增多或成节律
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

★重度异常:1.基本节律消失或以8 Hz为主
2.θ节律占优势
3.δ波明显增多或占优势
4.异常波呈爆发出现或反复成节律出现
以上其中之一可以诊断。

(五)定量脑电图:在SPM如超过正常对照组正负2.5—3.5个标准差为异常。

【适应症】
一、中枢神经疾病。

二、其他系统疾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者如癌性脑病、代谢性脑病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等。

三、监测脑电图用于癫痫的诊断、分型、确定发作频率及估计预后。

并可用于麻醉分期、重危病人的监护、心肺手术中监护、昏迷病人监护、新生儿及胎儿监测。

诱发电位监测用于视、听通路及脊柱、臂丛手术。

四、脑电位分布图:因其敏感性高、直观性强在定位上有其优点。

但无波形及位相的概念,对一些特殊的波形无法表示,因而对癫痫及以三相波为特点的代谢性脑病意义不大。

压缩功率谱常用于昏迷病人,重危病人及麻醉监测。

【临床意义】
脑电图检查是目前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最敏感的脑功能监测方法。

反映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因此任何疾病只要影响神经元功能的程度相同,就会产生同样的脑电图异常。

反之,一种脑电图异常可以有多种病因。

故脑电图不能作病因诊断。

一、广泛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边缘状态:
1 正常人变异。

2 正常人受到环境的干扰如声、光刺激,精神紧张,精神
活动等。

3 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如疼痛,发热,代谢率变化,内分
泌变化以及药物影响等。

4 遗传因素的影响。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或恢复期。

(二)轻度异常:
1 临床意义同边缘状态。

2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部位及病程仅导致轻度异常脑电
图,如亚洲的多发性硬化主要侵犯脑干及脊髓,如精神疾病、变性病。

(三)中度及重度异常: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包括器质性病变如脑炎、颅内压增高,严重脑外伤等,也包括神经元
代谢异常或膜电位不稳定的“功能”性病变如癫痫,代谢性
脑病等。

二、限局性异常:
限局性器质性脑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限局性炎症,大脑限局性畸形等;又包括限局性“功能”病变如癫痫部分性发作,偏头痛发作中等。

因脑电图仅反映神经元受损后电位变化,
不能显示病变本身,所以定位范围常大于解剖、CT或MRI所见,或不完全一致。

三、有些脑电图异常对某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或必不可少的诊断依据:
(一)高度节律失调对婴儿痉挛的诊断。

(二)两侧同步对称3Hz棘慢复合波对失神的诊断。

(三)棘慢复合波(≤2.5Hz)对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诊断。

(四)周期现象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及Creutzfeld—Jakob病的诊断。

(五)限局于额颞区的周期现象对单纯疱疹脑炎的诊断。

(六)低电压脑电图对Huntington病的诊断。

(七)电静息(<2.5uv)对脑死亡的诊断.
四、监测脑电图:
因记录时间长,又可同时监测录像。

对癫痫的诊断、分型于其他发作性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因其敏感可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变化,故已广泛用于重危病人、昏迷、中毒、癫痫状态及麻醉分期,与其他生理参数一起作睡眠监测对于睡眠疾病的诊断及睡眠生理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五、脑电位分布图:
优势在于对背景的分析较人工分析更敏感,直观性强而且为定量分析有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