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论述与分析

合集下载

管理层决策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管理层决策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管理层决策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管理层决策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管理层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决策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管理层决策方法和技巧,并分点列出。

一、决策方法1. SWOT 分析法SWOT 分析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优势和劣势,并且抓住机会和应对威胁,以支持决策的制定。

2. 格里德决策法格里德决策法包括四个维度:重要性、紧急性、便利性和快感。

将决策的事项按照这四个维度进行权重评估,再根据得分对决策进行排序。

3. 大脑风暴法大脑风暴法是通过集中和自由地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大脑风暴会议中,参与者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团队协作下形成最佳的决策。

4. 决策树法决策树法是通过构建决策树来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并建立树状决策模型,根据各个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结果来进行决策,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二、决策技巧1. 深入了解问题在制定决策之前,管理层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

2. 目标明确决策时,管理层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和目的。

确保决策能够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贡献和产生实际效益。

3. 分析预期结果在做出决策之前,管理层应该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对企业的影响。

有助于评估选择的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4. 听取他人意见决策不仅仅依赖于管理层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与员工、专家或者顾问进行沟通和讨论来获得多方面的意见。

5. 建立决策评估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评估体系,包括考虑因素、权重评估和决策方案的选择时,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客观全面地进行决策。

6. 实施和跟踪决策之后的实施和跟踪也是管理层决策的重要环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研究综述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研究综述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10-02摘要“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财务报告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管理层对过去经营状况回顾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本文整理了关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类,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综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 analysis,以下简称md&a)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管理层对公司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

md&a针对财务报表中不能够确认计量并披露的重要信息进行披露,包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测性信息和前瞻性判断。

监管方之所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md&a,是因为他们认为其中包含的预测性信息与前瞻性判断有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和相关性。

正因为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md&a信息披露已被美、英等国广泛采用,也是sec应对安然事件采取的重要的修正措施。

有鉴于此,我国于2001年引进md&a披露制度,并在各种资金募集说明书、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对其进行了相关规定。

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2003年在半年度报告中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取代了原规定中的“经营状况的回顾与展望”,2005年又在年度报告中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要求进一步细化。

md&a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对md&a的研究始于copeland(1978),他强调了财务报告中的叙述性信息对信息需求者的重要性,之后,很多学者针对md&a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笔者在阅读归纳的基础上将其整理为以下四类:一、md&a信息的有用性研究md&a信息的有用性是指披露的md&a信息是否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现状、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能否对他们的决策有帮助。

的自我评价管理层

的自我评价管理层

的自我评价管理层作为管理层的自我评价,我深知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公司中,作为管理层,我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工作,还要领导并管理一群员工。

因此,我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评估,以便更好地服务公司以及其员工。

首先,作为管理层,我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

我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团队的工作。

在团队管理中,我总是能够赋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在分配工作时,我会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来合理安排,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我觉得自己在决策和问题解决方面表现较为成熟和自信。

在公司中,管理层的决策往往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会在决策前尽可能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确保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遇到问题和挑战时,我不会逃避,而是会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带领团队共同解决。

此外,作为管理层,我也会注重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我认为只有员工的成长,才能带动公司的进步。

因此,我会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评估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还会积极倡导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怀。

最后,我自己也会不断学习和进步。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管理者的工作也日新月异。

因此,我会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保持开放的心胸,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挑战。

总的来说,作为管理层的自我评价,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时间管理和人际沟通方面还有待改进。

但我也相信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完善,我一定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为公司和员工带来更多的收益和价值。

浅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现状及对策

浅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现状及对策

浅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现状及对策一、引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是指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及未来发展计划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将相关信息披露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这一举措在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现状1. 披露内容不够全面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只简单介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而缺乏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经营策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这导致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2. 披露信息过于简单一些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提供的信息过于简单,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投资者需要更具体和细致的信息来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过于简单的披露信息还容易产生误导,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3. 缺乏时间性和连续性部分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只提供一次性的信息,而缺乏对过去与未来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这使得投资者难以了解公司的发展趋势和长期业绩表现,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

三、改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对策为了改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的现状,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理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

1. 提高披露内容的全面性上市公司应该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增加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经营策略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这将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2. 提供更具体和深入的分析信息上市公司应该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提供更具体和深入的分析信息。

例如,对经营业绩的分析可以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状况、市场份额等内容,对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包括利润率、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等指标。

这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 强调时间性和连续性上市公司应该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中强调时间性和连续性。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供给的理论分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供给的理论分析

文 基础是什么? 本文 步 深 化 而成 的 。信 号 模 型研 究在 信 息

种商 品 , 种“ 这 信息商 品” 是竞争对
\ 试 图 对 MD&A 不对称 的情况下 ,公司内部人如何通 手收集信息的主要对象 ,而许多导致 信 息 供 给 相 关 的 过适当的方法 向市场传递有 关公 司价 竞争劣势的“ 敏感信息” 如营销技巧、 ,
M& D A信息供 给 动机 的经济 要求披露 的程度低 ,公 司也具有 自愿 恰是 通 过 MD &A 信 息 披 露 而 “ 费 ” 免
学解释
披 露
1经 济人假设下 的 MD&A信息 动机 : 、 公司相互争夺稀缺的投资资本 , 少竞争劣势成本来看 , 公司 MD &A信 经济人假设是 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 资质优 良、 业绩不俗 的“ ” 好 公司 有强 核心概念之一 。 按照这种假设 , 人是 自
于 MD &A 信 息 以增进股东对 他的信任和依赖 ,争取 披 露 的 研 究 进 行 续聘和加薪 ,而将 不 良业绩归于宏观
二 D A信 息供给的制约 因素 M&
1竞争劣势成本 、 它 是 由于公 司在 MD &A 中披露
得 也较晚, 为数较 经济衰退或微观经济条件恶劣 ,以推 了专有性信息而造成的市场竞争劣势 少。 从规范研究 的 卸 自身在经营决策 中的不力和 失误 , 带来 的机会成本。竞争劣势成本主要 角度 , 有许多 问题 希望股东不予追究 。 因此 , 管理层提供 表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值得 我们研究 , 一 或不提供 哪些信息 、如何提供这 些信 个 重 要 的 问题 就 息 , 实际上典型地反映了其利益偏向。
析信 息 披 露 制度 露 , 要么~ 笔带过 , 要买 即使披 露 了, 升 。 此高 质量 的 M D 因 &A 信 息披 露 对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培训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培训

近年来,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监管部门和国际组织都在加强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alysis,简称MD&A)披露问题的研究。

MD&A提供了回顾性的叙述性语言文字信息披露,以使投资者和其它的使用者能够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MD&A还特别强调公司的未来前景,由于投资者更多的是投资公司的未来,因而对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决策相关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自从1980年正式要求披露MD&A以来,MD&A在财务信息披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D&A被认为是除了财务报表本身之外,应披露的最重要内容.我国证券市场近年也开始引入MD&A这种披露形式.然而,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种新制度,我国的MD&A制度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只有有关披露内容的要求,但并没有出台详细的解释指南;在实际的披露中,也存在总体披露质量不高的现状等。

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MD&A披露呢?如何提高MD&A披露的质量呢?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MD&A的披露质量,首先要对MD&A的质量标准进行界定。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通过研究MD&A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比较成熟的国家,即美国SEC对MD&A信息披露质量要求的规范,为我国提供借鉴,从而界定出我国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美国对MD&A信息披露质量要求的规范美国是第一个引进MD&A制度的国家,MD&A在美国的招股说明书和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渠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制度。

安然事件后,SEC对信息披露规则进行全面的反思,也重点加强了对MD&A制度的改进。

2003年12月,SEC发布了《关于管理层对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讨论与分析编报指南的解释》,对MD&A的编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也对MD&A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规范,这是美国目前为止对MD&A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最详细的一个文件。

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与方法

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与方法

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与方法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向外界公开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活动的过程。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公正、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信息,以便外部用户能够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有一些原则和方法需要遵循,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1. 公开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向公众公开,而不仅仅是向有关当事人公开。

这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信息公平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2. 免责原则: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明确标明免责声明,以便用户按照自己的判断和风险承受能力使用这些信息。

3. 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活动。

任何虚假、误导性或关键信息遗漏都是不可接受的。

4. 客观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受个人或集体的主观意识、偏见或利益的影响。

5. 可比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和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以便用户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分析。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1. 报表披露:企业通过编制和公开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向外界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活动。

这是最常见和基本的会计信息披露方法。

2. 附注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其他事项进行补充披露,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在财务报告中进行讨论和分析,解释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4. 公告披露:企业通过发布公告、新闻稿等方式,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披露重大事项,如重大投资决策、股权变动等。

5. 网络披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或其他金融信息披露平台,在线发布和披露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步骤1. 确定披露的内容:企业首先要确定需要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的具体信息,以及重要的管理层讨论和分析内容。

公司管理层工作的自我总结

公司管理层工作的自我总结

公司管理层工作的自我总结
作为公司管理层,我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督工作进度和质量,处理公司内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领导团队实现公司的目标。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总结自己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规划: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确保公司的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相适应。

2. 组织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团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确保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3. 绩效管理: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目标,监督员工的工作进度和绩效表现,及时进行奖惩措施,保证公司的业绩达到预期目标。

4. 沟通协调: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协调资源和信息共享,解决问题和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和合作,迎接更多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业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23 600MW 300MW 150MW
141 600MW 300MW W 60MW 3
135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GE 9F 600MW 600MW 200-350MW 600MW 1,000MW
Meanwhile, the Group strengthened its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achieved a lot i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Within the year, the Group has signed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 with GE on heavy-duty gas turbine and combined cycle steam turbine, signed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 with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on 600MW super critical steam turbine, sighed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 with MitsuiBabcock on 600MW super critical boiler technology, sighed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 with Alstom on 200-350MW circulated fluidized boiler,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sub-critical 600MW steam turbine with three casings and four exhausts cooperating with 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got the contract of YuHuan 1,000MW ultra-super critical boiler contract cooperating with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The enforcement of these contracts promoted the Group’s leading products to international level, consolidated and improved the Group’s position in this industry and was of significant meanings for the Group’s further development.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2003, the Group’s production situation remarkably improved and the output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year, the Group’s output was 30 units of utility boiler with total capacity of 5,265MW, an increase of 9% over 2002; 26 units of power plant turbine with total capacity of 4,482MW, an increase of 73% over last year; 25 turbine generators with total capacity of 5,104MW, an increase of 45% over 2002 and 13 units of hydro power turbo-generators with total capacity of 1,027MW, an increase of 137% over last year. Among which, the manufacture of air cooling steam turbine of Datong 600MW and Zhangshan 300MW and the super critical steam turbine and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of Qinbei 600MW were finished. All the above-mentioned projects are the first units of such kind of equipments within China. Three units of The Three Gorge Project left bank 700MW large hydro power units were delivered to customers and they are in good operation now.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MACRO-ECONOMY SITU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year of 2003, China economy continued to grow rapidly.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ew by 9.1%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lectric power obvious increased. The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grew by 15.3%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and some areas were in shortage of electricity. 22 provincial electric power grids restricted power supply by tuning off power brakes. Now, with great demands for power equipments, the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eet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NEW CONTRACTS Since May, 2003, there is great improvement on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market and the new contracts have increased a lot. Until the end of June, the new-receiving contracts have already got to Rmb11.6 billion which exceeded the whole contracts for the year of 2002.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year, we got new achievements, with new-receiving contracts up to Rmb42.3 billion which grew 445%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Among which the contracts for main units are Rmb36.7 billion which grew 439%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and the contracts for engineering service are Rmb3.6 billion which grew 279%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With the increasing orders, the product price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and grew 20%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Among new contracts, the Group’s market occupation percentage for 600MW thermal power main units product is 33%, for 300MW thermal power main units product is 50%, for large hydro power units product is 50%. The Group’s power equipments have entered all the areas within China in addition to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is industry was strengthened and stabilized.
9.1% 15.3% 22
116 445% 439% 20% 423 367 36 279%
600MW 33% 300MW 50%
50%
13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1,000MW 600MW 600MW 700MW 300MW
The great increase of new contracts will lay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Group’s development in the following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jects in the contracts all reach to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level, such as 1,000MW ultra-super critical thermal power projects, 600MW super critical thermal power projects, heavy -duty gas turbine and combined – cycle project, 600MW air cooling thermal power project, 300MW circulated fluidized bed boiler project and 700MW large hydro power project, which will promote the Group to upgrade and update its leading products and make th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of the Group’s leading products reaches to an internationally advanced level. R&D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The Group paid much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and developing trend in the future, the Group adopted various ways, independent research,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cooperative design, and bundle buy to develop new products and update old product and, finally, to meet the demand of power equipment market. In the year of 2003, the Group invested Rmb118.23 million in R&D and completed 141 new products’ R&D. Among which, the 600MW super critical steam turbine, the 600MW air cooling steam turbine, the 300MW air cooling steam turbine, 300MW “W” flame boiler, 150MW circulated fluidized boiler and 60MW pumped storage uni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ree units which belong to the Three Gorge project’s left bank are connected to power grid and begin to supply power in advance; “the Three Gorge Hydro Power Units Research” project passed the metaphase evaluation by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ttee and 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Federation in September, 2003; the “selection of ultra-super critical generating technology’s type” project has passed nation’s inspection in November, 2003; “the 135MW Circulated Fluidized Bed Boiler Design” and “the 200MW circulated Fluidized Bed Boiler Design” have passe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istry’s inspection in July, 2003; the research for hydro power unit model rotating wheel belonging to the Three Gorge Right Bank project laid a foundation for winning the contracts of manufacturing 4 units of the Right Bank in March, 2004. In addition, the Group is researching the wind power equi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