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行程问题

小升初行程问题
小升初行程问题

小升初模块试题练习汇总

行程问题

4.(43中2012)8:30时,时针与方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

2.(43中2012)上午8:30,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3.(41中201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没有相遇还相距20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师大附2009)从3点到3点45分,时针转过了()度。

5,甲乙两地隔着一座山岭,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用6.5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用7.5小时。他往返途中上山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速度是4

千米/时。则甲、乙两地间的山岭路程有()千米。

A.22.5

B.24

C.49

D.48

3,(师大附2009)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昆明和石林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小时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平均经过3

5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他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28中2013)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客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沿原路返回,在途中的丙地与货车相遇。之后,客车和货车继续前进,各自到达甲地和乙地后又马上折回,结果两车又恰好在丙地相遇。已知两车在出发后的2小时首次相遇,那么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10.10时1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1.(23中2012)在9时整和3时整,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两指针呈现相同的角

度,请问下次时钟两指针呈现角度一样的时是()

A.八点半和三点半

B.十一点半和十二点五分

C.一点半和两点半

D.九点半和三点半

1.(23中2012)一列慢车和一列快车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快车和慢车

速度的比是5:4,慢车先从A站开出27千米,快车才从B站开出。相遇时快车和B站的距离比慢车和A站的距离多32千米,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9.(创新国际2013)钟表在1点4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是()

A、120°

B、135°

C、142.5°

D、150°

2.(创新国际2013)快、慢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出发,4小时后在离中点18

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2中2013)一列火车前3个小时行驶了360千米,然后讲速度提高了10%,又行驶了2小时,那么火车一共行驶了_________千米。

22,(2中2013)(9分)同学们,龟兔赛跑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吧。某天,龟兔同时出发,全程7000米,龟每分钟爬30米,兔每分钟跑330米,兔跑了10分钟后停下来睡了215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多少米?

2、(师大附2011)现在是11点整,再过()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一次垂直。

3、(师大附2011)甲乙丙3人赛跑,同时从起点出发后,甲比乙早10分钟到终点,乙比丙也早10分钟到终点,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快3千米,乙比丙每小时快2千米。问,比赛路程是多少千米。

5、(师大附2011)一只狗追前方20米处的兔子,已知狗一跳前进3米,兔

子一跳前进2.1米,狗跳3次的时间兔子可以跳4次。问,狗追上兔子时,兔子跑出多远?

1、(40中2013)长度为100米的列车,若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通过一个长400米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

2、(40中2013)在300米环形跑道甲乙并头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每秒5米,乙的平均速度是每秒4.4米,按平均速度计算,两人第二次相遇在起跑线前面多少米?

9、(28中2012)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向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6.(9中2013)王大伯从甲村到乙村时坐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1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要20分钟,则往返都步行需要用()分钟。

8.(9中2013)从时针指向5点开始,再经过()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4.(9中2013)一行梨树共有18棵,且相邻两棵树的间隔均为5米。王师傅给梨树施肥,肥料堆在第一棵梨树旁。如果王师傅每次只能带一包肥料,每棵树施肥半包,用完后须回到肥料堆放处再取,那么从开始到施肥结束,他至少要行走多少米?

2.(41中2009)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9∶00从甲城开往乙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如果速度不变,下午几时可城,4小时行了全程的2

3

以到达乙城?

6.(41中2009)甲乙两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俩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是多少米?

10.(创新国际2012)从9时到10时,分针旋转了360度,时针旋转了30度。()

1.(创新国际2012)山脚到山顶有24千米。一个人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上山,他立即从原路下山,已知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这人下山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41中2010)(5分)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9:00从甲城开往乙城,4小时行了全程的2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如果速度不变,下午

3

几时可以到达乙城?

1.(42中2010)A车和B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

然后,它们又各自按原速原方向继续行驶3小时,这是A车离乙地还有135千米,B车离甲地还有16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020最新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同学们小升初考出好成绩!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一、相遇问题 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以每小时3千米和5千米的速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往前走,如果甲从相遇点到达B地共行4小时,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客车

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4、兄弟两人 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多少米?相遇处距学校有多少米? 5、有两只蜗牛同时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如图),分别沿着两腰爬行。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5米,另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米,8分钟后在离C点6米处的P点相遇,BP的长度是多少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7、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 10、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1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依次分别为每分钟30米、

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之相遇问题-追和问题

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一、基本公式: 1、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追及问题:相差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二、行程问题(一)-----相遇问题 例题: 1.老李和老刘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老李步行每分钟走8米,老刘骑自行车的速度是老李步行的3倍,经过5分钟后两人相遇,问这两地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王辉和李明骑车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王辉每分钟行200米,李明每分钟行250米,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距2700米?(分析各种情况) 3.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2千米,两车相遇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到达乙、甲两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60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千米? 4.小冬从甲地向乙地走,小青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又迅速返回,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40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米处,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5.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6. 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有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8.甲、乙两地相距15千米,小聪和小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小时后在离中点0.5千米处相遇,求小聪和小明的速度。 9.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5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与甲同时同向而行的一条小狗,每小时行5千米,小狗在甲、乙之间不停往返,直到两人相遇为止。问小狗跑了多米? 【课后演练】 1.甲、乙两辆车同时从相距675千米的两地对开,经过5 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快、慢两车国时从两城相向出发,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问慢车每小时行多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313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707千米,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升初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下载)

小学英语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复数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如:book-books, bag-bags, cat-cats, bed-beds 2.以s. x. sh. ch结尾,加-es,如:bus-bus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watch-watch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 再加-es,如:family-families, strawberry-strawberries 4.以“f或fe”结尾,变f或fe为v, 再加-es,如:knife-knives 5.不规则名词复数: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 mouse-mice child-children foot-feet,.tooth-teeth fish-fish, people-people,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写出下列各词的复数 I _________him _________this ___________her ______watch _______child _______photo ________diary ______ day________ foot________ book_______ dress ________tooth_______ sheep ______box_______ strawberry _____ peach______ sandwich ______dish_______bus_______man______ woman_______ 二、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也可表示现在的状态或主语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2.一般现在时中,没有be动词和情态动词,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肯定句,动词要按规则加上s,主语是非第三人称单数的肯定句,动词用原形。 3.在一般现在时中,句中有be动词或情态动词时,否定句在be动词和情态动词后加not,一般疑问句将be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句首。 4.在一般现在时中,句中没有be动词或情态动词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否定句在动词前加does+not (doesn’t),一般疑问句在句首加does,句子中原有动词用原形;主语为非第三人称单数,否定句用do+not (don’t),一般疑问句在句首加do,句子中动词用原形。

小升初行程问题专项讲解及试题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乙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

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9、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 10、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 11、甲乙两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两车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12、两车相向,6小时相遇,后经4小时,客车到达,货车还有188千米,问两地相距? 13、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客车和货车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分之2 ,求二车的速度? 14、小兔和小猫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候相聚4千米,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 b两地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比乙车早1小时到两地相距多少? 16、两辆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时相遇。慢车是快车速度的五分之三,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8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 1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100米,乙每分钟行120米,2小时后两人相距150米。A、B两地的最短

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 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S侧+S底×2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πr^2 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列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必备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_知识点总结

必备2017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_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小升初数学测试中,行程问题是很多孩子失分的地方,很多同学对行程问题都模糊不清甚至放弃,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综合行程知识点: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经典例题: 1.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现在羊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羊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 解: 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羊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羊跑5*4x=20米。可以得出马与羊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 根据“现在羊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羊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30÷(21-20)×21=630米 2.甲乙辆车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再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720千米。 由“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可知,相遇时甲行了10份,乙行了8份(总路程为18份),两车相差2份。又因为两车在中点40千米处相遇,说明两车的路程差是(40+40)千米。所以算式是(40+40)÷(10-8)×(10+8)=720千米。 3.在一个600米的环形跑道上,兄两人同时从同一个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跑步,两人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若两个人速度不变,还是在原来出发点同时出发,哥哥改为按逆时针方向跑,则两人每隔4分钟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钟? 答案为两人跑一圈各要6分钟和12分钟。 解:

小升初行程问题大全

小升初行程问题 专题分析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难点,是升学考试中常见的压轴题。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采用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反映数量之间变化关系,帮助分析思考。 2、行程问题常结合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巧妙地假设单位“1”,使问题简单化,有时还可以联系整数知识,把路程理解为若干份。 3、复杂行程问题经常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碰到综合性问题可先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个单一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典型例题 例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 ,B 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 站9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A 站50千米处,求A 、B 两地之间的路程。 例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西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15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例3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2千米,乙每小时行54千米。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后仍按原速继续前进,各自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两车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用5小时。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上午9时快、慢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慢车到达甲地后也立即返回,中午12时他们第二次相遇。这时快车走的路程比慢车走的路程多36千米。慢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例5 小明和小亮二人在周长35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行走。不明每分钟走92米,小亮每分钟走83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需要多少分钟? 例6 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32千米。甲车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两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几小时? 例7 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快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 5 1 ,慢车距甲地还有132千米。已知快车双慢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8 客、货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7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速度的5 4 ,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7道小升初经典行程问题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6、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7、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用了12.5小时,慢车到A 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九、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二、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三、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五、 1、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3、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小升初行程问题大全(含答案)

行程问题 【题目1】有甲乙丙三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到B,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多少分钟可以追上乙? 【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发10分钟,可以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钟追上乙。 【题目2】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时速为90千米,在BC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是80千米。已知从CD上的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的中点上相遇。那么如果从PC中点M点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上的一点N相遇。求AN占AB的几分之几? 【解答】设每边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别需要8,6,12,9小时,D→P需要(12-9+6)÷2=4.5小时,P→D→A需要13.5小时,这时相距8+6-13.5=0.5小时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时,所以AN:AB=1/4÷8=1/32 【题目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两次竞赛,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开始追乙,到终点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当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40米,求在400米,甲乙速度各多少? 【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时间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时间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乙每秒行400÷72=50/9米。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 【题目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

小升初奥数详解——行程问题之多人行程

小升初奥数详解——行程问题之多人行程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例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归纳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歌 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日》北宋·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唐·白居易

州词》唐·王翰 董大》唐·高适 塞》唐·王昌龄 天门山》唐·李白 行》唐·杜牧 句》唐·杜甫 石 灰吟》明·于谦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洞庭》唐·刘禹锡 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西林壁》北宋·苏轼 隐 汪伦》唐·李白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淘沙》唐·刘禹锡 歌子》唐·张志和 园不值》唐·叶绍翁 唐·刘长卿 石》清·郑燮 白 桥夜泊》唐·张继 岛 梅》元·王冕 明》唐·杜牧 食》唐·韩翃 日》南宋·朱熹 浩然 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 军行》唐·王昌龄 州词》唐·王之涣 映深竹。《秋浦歌》李白

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州西涧》唐·韦应物 衣巷》唐·刘禹锡 南春》唐·杜牧 枝词》唐·刘禹锡 夕》唐·杜牧 花卿》唐·杜甫 临安邸》宋·林升 儿》南宋·陆游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疾 清照 船瓜洲》宋·王安石

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 亥杂诗》清·龚自珍 二、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西游记》知识点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三国演义》知识点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完整版)1.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专题总汇 (一)相遇问题(异地相向而行) 三个基本数量关系:路程= 相遇时间?速度和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2)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4)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 (5)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二)追击问题(同向异速而行相遇) 同向追及问题的特点是:两个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面,快者在后面。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直到快者追上慢者。 设V1 < V2 甲的速度为V1 乙的速度为V2 甲乙相距△S 甲在乙前若同时同向而行当甲乙相遇即乙刚好追上甲时 用时T 则: △S + V1?T = V2?T 它有三个基本的数量:追及时间、速度差以及路程差。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

追及时间=路程差(即相隔路程)/速度差(快行速度-慢行速度)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 (1)小强和小英从相距8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行走,小英在前面每分钟走50米, 小强在后面每分钟走70米。两分钟后小强和小英还相隔多少米? (2)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0千米的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轮船每小时行 驶25千米,乙轮船在后每小时行38千米,几小时后两轮船还相距21千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在汽车开出1小时后,一辆 摩托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行驶路线去追这辆汽车,几小时可以追上?追上时距出发地的距离是多少? (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货场运货。甲车每小时行64千米,乙车每小 时行48千米。途中甲车因出故障,停车修理3小时,结果乙车比甲车早1小时到达货场,问出发地到货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三)环形跑道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这个等量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次追上小星? (2) 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亮亮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亮亮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亮亮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3) 一环形公路周长是24千米,甲乙两人从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出

小升初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

甫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南宋·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绝句》唐·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 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小升初行程问题分类讲义(精)

行程问题 一、追及相遇 1、和差行程 例、两条公路成十字交叉,甲从十字路口南1800米处向北直行,乙从十字路口处向东直行。甲、乙同时出发12分钟后,两人与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出发后75分钟,两人与十字路口的距离再次相等。此时他们距十字路口多少米? 练习、A、B两地相距96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若同向行走,80分钟甲可以追上乙。甲从A地走到B地要用多少分钟? 2、中点问题 例、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 3、多次相遇问题 例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离A站有90 千米。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在离A地的距离占A、B两站间全程的65%。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2、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52米,小强每分钟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钟出发,但速度不变,小强每分钟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的家相距多远? 练习、A,B两地之间公路长96千米,甲骑自行车自A往B行驶,乙骑摩托车自B 往A行驶。他们同时出发,经80分钟后两人相遇。乙到A地后马上折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0分钟追上甲。乙到B地后马上折回。问:再过多长时间甲与乙又一次相遇? 4、多人相遇问题 例1、小轿车、面包车和大客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48千米/时和42千米/时,小轿车和大客车从甲地、面包车从乙地同时相向出发,面包车遇到小轿车后30分钟又遇到大客车。问: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练习、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走了10分钟,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例2、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向南驶去,8点时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工人,15秒后离他而去,8点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行走的农民,12秒后离开这个农民。问:工人与农民何时相遇?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行程问题

六年级(小升初)总复习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 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 ;;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 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 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小升初中知识点归纳归纳

小升初知识点归纳总结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6.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即AG矩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 其中AG叫做圆柱的轴,AG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所有平行于AG的线段叫做圆柱的母线,DA和D'G旋转形成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DD'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7.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8.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S侧=Ch (注:c为πd)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 特征: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9.圆锥解析几何定义: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10.圆锥立体几何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11.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小升初必考题――行程问题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小升初必考题――行程问题分析 行程问题是“小升初”考试中的必考题目,更是考察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题型。行程题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敏锐的发现很多量之间的关系,并能都灵活熟练的运用一些综合的做题方法,比如:方程、比例、周期性问题等。 现就教学中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下这一专题,并给出行程中最基本的题型,或者说是"题种"。 1. 火车车长问题: 1)基本题型: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两点:火车车长记入总路程;重点是车尾:火车与人擦肩而过,即车尾离人而去。 【例1】火车通过一条长1140 米的桥梁用了50 秒,火车穿过1980 米的隧道用了80 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长。(过桥问题) 【例2】一列火车通过800 米的桥需55 秒,通过500 米的隧道需40 秒。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84、每秒钟行18 米的列车迎面错车需要多少秒钟?(火车相遇) 2)错车或者超车:看哪辆车经过,路程和或差就是哪辆车的车长 【例3】快、慢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50 米,慢车的车长是80 米,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2 倍,如果坐在慢车的人见快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5 秒,那么,坐在快车的人见慢车驶过窗口的时间是多少? 3)综合题:用车长求出速度;虽然不知道总路程,但是可以求出某两个时刻间两人或车之间的路程关系 【例4】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为110 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 千米的速度向南驶去,8 点时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军人,15 秒后离他而去,8 点6 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走的农民,12 秒后离开这个农民。问军人与农民何时相遇? 2. 时钟问题: 两个速度单位:1 格/时和12 格/时,一个路程单位12 格 时钟问题主要有3 大类题型:第一类是追及问题(注意时针分针关系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第二类是相遇问题(时针分针永远不会是相遇的关系,但是当时针分针与某一刻度夹角相等时,可以求出路程和);第三种就是走不准问题,这一类问题中最关键的一点:找到表与现实时间的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