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新教材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课文《争论的故事》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二、学情分析课文从讲故事开始,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方法,理解故事内容,进而悟出道理。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争论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五、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六、教具准备: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进入新课1.开火车读2.学生齐读3.借助词语讲故事。
(二)、授新课1.学生默读2.分角色读3.陈述句与反问句对比哪种语气更强烈?4.加上提示语后读。
5.解释“不以为然”中“然”的意思6.结合课文插图朗读。
7.争论读(1)争论得没完没了就叫争论不休(2)介绍“休”的演变8.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请一位老人评理了。
(三)、演一演表演评理过程。
(两全齐美)(无影无踪)大雁为什么会飞得无影无踪呢?(四)、悟道理1.自由评论。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他们错在哪里?2.读盛老师学生的感想3.写,谈感想引导学生明确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小结2.讲小故事(六)、布置作业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段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抓住时机两全其美先做起来无影无踪。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花溪区第四小学执教者:吴薇2013年6月6日《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课题: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争论的故事》。
2、认读词语:能用以上红色的词讲述故事大意吗?3、过渡:课文只讲了这个故事吗?还讲了什么内容呢?请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谁再来说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一)课件出示:四人小组朗读课文(1——5)自然段,并讨论。
要求:(1)思考:争论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2)用“____”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中画线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汇报交流:1、(人物)谁和谁争论? (兄弟俩)2、(事件)为什么事争论?怎么争论的?(一个要煮,一个要烤)(板书)出示连环画:为了大雁的吃法,这两小子做起了青天白日梦。
观察图: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1)点击“煮”图:哥哥想在火上面加上一口什么东西?(大锅) 下面的火苗乱窜,正在不停地煮着。
(2)点击“烤“图:弟弟却嫌这“四点火苗”不过瘾啊,他非要连烟带火全都熏进大雁的肉里去才过瘾。
师:很明显,兄弟俩的观点截然不同,理由都很充分,(点击出示对话)谁来读一读这第一回合的争论?(语气平缓)(3)他们认为对方说得对吗?(不对)点击出示第二回合的争论,追问: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如果读得很好:果真是两张刀子嘴。
如果读得不好:这是争论不停吗?怎么那么客气?你得争啊,而且不能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9篇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读题2、质疑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说说自学要求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再读全文3、讨论交流四、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课文2、讨论争论情形(1)、起因(2)、经过(3)、结果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评议(1)有没有读出感情(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六、布置作业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1、说说这个故事2、兄弟俩错在哪二、扮演角色,组织读议1、合作探究:读得怎么样,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2、合作探究:兄弟俩错在哪?三、对比“感想”,合理归纳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2、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3、联系全篇,进行归纳五、教学生字词1、学生指出字音的注意点2、写字指导3、学生描红六、布置作业实践活动:小组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群雁飞过——很想射雁——争论吃雁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 2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0《争论的故事》的争论宝应县城南小学沈志彬《争论的故事》系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盛老师给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些大雁而争论,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故事讲完,盛老师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校的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争论”,而且教师之间也进行了三轮“争论”。
在争论中,思维的火花进行了碰撞,对教育行为作了深刻反思,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来自课堂上的争论:1、课堂上的声音在《争论的故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a.课堂1的声音: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故事中,哥哥和弟弟为了大雁的吃法而争论,他们的观点分别是:(指板书)哥哥弟弟煮烤师:文中哪一自然段就写了他们争论的内容?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轻轻读读这一段一读,抓反问句读出争论的激烈师:这就是兄弟俩争论的内容,请你们读哥哥的话,你们读弟弟的话,我来读旁白,好吗?大家要边读边想:他们争论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出示话) 生:兄弟俩争论激烈。
师:那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激烈了呢?不要急,大家再读读这段话,同学们可以去关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标点符号,可以拿出笔来圈圈画画。
师:谁先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生:我发现第三段中有很多问号。
师:哦,你关注到了标点符号。
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句话,这是一个----反问句,知道弟弟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句子: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生: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
师:你觉得哪句话争论的味道浓呢?生:反问句争论的味道浓。
师:是啊,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争论的味道更浓。
小标点,大学问,谁来读?(指读,齐读)师:在接下来的争论中,这样的反问句还有很多,赶快找一找。
生: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生: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生: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师:挑一句你最喜欢的来读读,自己先练练。
学生朗读二读,抓提示语、想动作表情读出激烈师:正是用了这些反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俩的互不相让。
还有哪儿也能看出兄弟俩争得很激烈呢?有谁关注到了词语?生:我从“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感受到了争论的激烈。
师:这些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谁能够发挥想象,加上动作和表情来朗读,那他一定能读出争论的味道。
先准备一下,待会儿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师:谁有信心读好哥哥的话?指读。
师:读得这么好,你一定知道了“不以为然”的意思,告诉大家好吗?(对,不认为是对的,这里的“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三种解释,我们一起读一读:(1)对。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课文《争论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
作为三、四年级地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
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好好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烟熏火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教时进行。
一、复习导学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射下争论不休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可惜2、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5课《争论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3、请同学们先根据这六个词语完成下列填空。
媒体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就想( )充饥,他们为怎样吃大雁( ),并让老人( ),老人为他俩出了( )的办法,()大雁早已飞得( ).二、新课研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他们是怎样争论的?2、学生讨论思考题:(1)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的?(兄弟俩在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
)(2)出示插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观察图画,联系课文内容,根据两人所持的不同意见“哥哥认为大雁应该煮着吃,弟弟认为大雁应该烤着吃。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Teaching design of the story of controversy (s econd class)《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运用关键词,联系插图,以读促说,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知识目标)2.借助课文的语境,大胆质疑,生成新问题;登台表演,把握人物争论的不同语气,并打开思路,说说感想;领悟故事的道理;(能力目标)3.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及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知道机会面前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课前谈话:今天,在这特别的地方看到张老师,还在这特别的地方上课,能说说你们的心情吗?是啊,能不高兴吗?今天咱们同台亮相,尽情展示自己的丰采,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啊!一、复述课文。
(9分)第3-5节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故事。
1、笛子配音,师脱稿声情并茂地讲《争论的故事》。
(同时贴图片)2、故事讲到这儿,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谁与谁在争论?争论什么?争论得怎么样?争论的结果怎样?)(说得真不错,可见你听得很专心!你说的很棒,看出你听得很认真呀!)过渡: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要想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表现出来,老师想送给你一个锦囊(点击“锦囊”)读一读课文第三节:(1)用“---”划出哥哥说的话,用~~~~~划出弟弟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2)自由组合演练人物的对话。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赵蕾一、教材简介《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先做起来”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巩固记忆生字词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争论的故事》,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词。
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味道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1)指名读(2)男女生竞赛读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请大家再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看大屏幕,思考一下。
(多媒体出示:兄弟俩想____________,他们为怎样吃大雁________,于是请一位老人__________,老人建议________,可是_______。
)指一两名学生说(板书:哥哥和弟弟吃法)(设计说明: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指导朗读,再现争论场面1.师:哥哥和弟弟对大雁的吃法产生了——争论。
第几节?(第三节)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为大家再现那争论的场面。
(指名分角色朗读,包括提示语)别的学生边听边仔细看看兄弟俩展开了几次争论?师:兄弟俩展开了几次争论?(哥哥说一句,弟弟争一句,为一次争论)(两次)2.想象第一次争论,指导朗读(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1)师:哥哥想怎样吃大雁啊?(煮着吃)你觉得哥哥会怎样说这句话?引导:流口水,高兴(“充饥”)想象读(2)师:弟弟同意哥哥的想法吗?(不同意)那弟弟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弟弟的吃法是?(用火烤)弟弟不同意哥哥的吃法,你觉得他会怎么说这句话?指名说,读反问句讲解(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哪种说法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弟弟不同意,语气不平和。
)(3)齐读第一次争论3.观察插图,想象争论场面(1)(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师:哥哥同意弟弟的观点吗?谁来读读?(2)(看图,观察人物表情,神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特别要注意他们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你能想到什么?(多媒体出示)(引导学生说出争论的激烈,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小结:这哥俩争得真厉害啊!面红耳赤,唾沫四溅。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篇1备课人:正仪中心校刘花英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
(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1)他们“笨”在哪儿?(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地点:蜀山镇张李小学
执教学科:语文
执教人:蒋传琴
执教时间:2016-06-07
25.《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赞许”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进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请听写。
烤赞辩
2、小组互相订正,指明错误的原因。
3、师:还记得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吗?(相机板书:射雁充饥)
经过呢?(相机板书:兄弟争论,老人评理)
结果呢?(相机板书:大雁飞走)
你能用老师的板书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二、精读故事部分。
1、师:听得出来,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自然段,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2、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兄弟俩的不同观点和语气。
A、生读哥哥的话。
师:听得出来,你很想把大雁射下来。
再读,
师:哦,明白了,你比较喜欢煮着吃。
B、生读弟弟的话。
师:听得出,你不喜欢煮的东西。
相机突出“只有……才……”
C、师:从哥哥与弟弟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D、师:争论开始了吗?
生:开始了,从弟弟的发言,争论就已经开始了。
生:我觉得没有开始呢,他们都只是在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这时争论得不那么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自由读第一次对话。
点名读。
3、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师: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生读对话
师: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抓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来体会。
)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
(你这话不对)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
(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不以为然的“然”“在字典中的
解释有:(1)对。
(2)代词,如此,这样,那样;(3)然而,在这里应选()。
师:听得出来,哥哥有些急了。
不过听你这么一说,烤的烟熏火燎的,可能煮真比烤好吃。
师: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很不服气。
)
生读,有些不服气。
师:其实,除了提示语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语气的变化,还有些地方的变化反映了语气的变化。
先读读哥哥的两次对话,再读读弟弟的两次对话,是不是有新的发现了。
(发现标点的不一样。
)
师:标点的不一样,我们朗读的语气当然也不一样了。
你来试试。
4、他们争论的时候,可以还不由自主地加了一些动作。
看插图,猜猜看,他们会做一些什么动作呢?
5、分角色朗读: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
点名分角色,其余同学读旁白。
6、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加入了,不过我还缺少个搭档,谁愿意跟我合作?
师:不过跟我合作是要增加难度的。
请注意,我可能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能是自己的话,你这颗机灵的小脑袋得跟着我来。
我做哥哥,咱们开始——(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
师: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不好吃。
生:大雁就烤了吃,皮香肉嫩,煮了吃没味道。
师:大雁煮了好吃。
生:大雁烤了好吃。
师:煮了好吃。
生:烤了好吃。
师:煮。
生:烤。
师:煮。
生:烤。
师:停,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生:争论不休。
师:那么我想考考你们,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停。
7、读第四自然段,理解“两全其美”。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
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自然段。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自然段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三、悟道理。
1、自由评论。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他们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确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
(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2、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特点进行及时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的作用:省略整段文章。
3、听完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感想。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极待抓住机会,赶快行动的事情呢?
4、积累名言。
师: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
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自由读。
点名反馈。
四、拓展练习。
小结:师:同学们,虽然你们的年龄还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总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五、课后作业。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争论的故事
盛老师讲故事起因射雁充饥
经过兄弟争论老人评理
结果大雁飞走
同学们谈感想抓住时机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