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电解质检测

合集下载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1.K:血清或血浆可在2~4℃或冷冻保存。钾测定结果明
显受溶血的干扰,因为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血清钾浓度的 20倍,故样品严格防止溶血。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 使血钾上升。采血前,患者肌活动,如仰卧起坐、握拳等, 可使血钾上升。测定血钾标本时,室温放置30~45分钟后 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室温下,从接收标本到上机检测的 最长时间限制是4小时,15~30℃的环境下不应超过8小时。 如无法在4小时内完成,血清或血浆应该被保存在2~8℃, 在48小时内完成测定。
备食物过程中加入的钠或含钠的复合物,以及酱 油、腌制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发酵豆制品、 咸味休闲食品等。
需要人群 :高温、重体力劳动、经常出汗的人需 要注意补充钠。
氯食物来源:膳食氯几乎来源于氯化钠,仅少量
来自氯化钾。因此食盐及其加工食品酱油、腌制 肉或烟熏食品、酱菜类以及咸味食品等都富含氯 化物。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异较大;天然水 中也几乎都含有氯。
5.CO2 :标本要求采血后应迅速分离,及时测定,可以免
因时间过长,血浆(清)中CO2逸散而使结果偏低。
K、Na、Cl、Ca的来源:
钾: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
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 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黄豆、绿豆、蚕 豆、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 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 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
钠:人体钠来源主要为食盐(钠)、以及加工、制
K、Na、Cl、Ca、CO2的分布
K、Na、Cl、Ca的来源
K、Na、Cl、Ca、CO2的临床意义
一、血清钾(K)
人体内的钾(K)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 主要阳离子,体内95%以上存在于细胞内, 仅2%-5%的钾贮存于细胞外液,是细胞内液 的重要电解质。虽然血清钾测定实为细胞 外液钾离子测定,但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 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互相交换,以保 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 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地反映细胞内钾的水 平。

血清电解质检查(1).ppt

血清电解质检查(1).ppt
2.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消化性溃疡、恶 性肿瘤、慢性炎症、月经过多、长期缺铁饮食以及生理 状态下机体需铁增加时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参考值】 ❖ 男性:50~77µmol/L ❖ 女性:54~77µmol/L
【临床意义】
1000ml血液中转铁蛋白能结合铁的最大能力称总铁结合力,实质 上是测定转铁蛋白的量
1.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 常见于慢性缺铁性疾病,在血清铁降低,甚至在降低前,血清总 铁结合力即可升高。因此,血清铁降低而总铁结合力增高提示有缺铁 的可能 2.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
见于肝脏疾病、慢性炎症、肾病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
(三)铁蛋白测定
【参考值】 ❖ 男性:15~200µg/L ❖ 女性:12~150µg/L
【临床意义】
血清铁蛋白是体内铁的贮存形式之一,测定铁蛋白是 判断体内贮存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许多恶性肿瘤细胞能 合成或分泌铁蛋白,故也可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1.血清铁蛋白增高: (1)体内铁负荷过多的疾病,如血色病、反复输血、铁 粒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不 恰当的铁剂治疗等 (2)恶性肿瘤 (3)组织释放增加,如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三、血清氯测定
【参考值】 95~105mmol/L
【临床意义】 血清氯变化与钠成平行关系,低氯血症常伴有低钠
血症,但大量丧失胃液时失氯多于失钠,若大量丧失 肠液,则失钠多于失氯
四、血清钙测定
【参考值】 ❖ 钙:2.25~2.58mmol/L ❖ 离子钙:1.10~1.34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钙增高: (1)甲亢:因甲状旁腺素可使骨钙溶解释放入血,并促进肾小
管对钙的重吸收 (2)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肉瘤等

电解质检测项目

电解质检测项目

电解质检测项目
电解质是指人体内的一类离子,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

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因此,电解质检测项目也成为临床检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

电解质检测通常包括钠、钾、钙、镁、氯等离子的血清或血浆检测。

其中,钠和氯离子主要参与细胞外液的调控,而钾、钙和镁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液的调控。

电解质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中的众多领域。

比如,用于评价肾功能、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等。

此外,在手术、药物治疗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电解质检测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电解质检测需要严格控制采样时间,因为许多因素影响电解质的检测结果,比如运动、进食等。

此外,须注意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还需结合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和方法进行。

总的来说,电解质检测项目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在临床检测中应加以重视,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同时,通过严格
控制采样时间、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等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清电解质的检测

血清电解质的检测
③ 甲基百里酚蓝法:甲基百里酚蓝在碱性缓冲液中和 钙形成蓝色复合物,可在波长612nm处进行比色分析, 加入8-羟基喹啉可2价阳离子的干扰。
优点:操作简便,显色稳定,线性范围宽,不受溶血和 黄疸的影响。
整理ppt
26
一、钙和磷的代谢
(二)磷(phosphorus )的代谢
1、分布:86%分布于骨骼和牙齿,其余分布全身组织及体液中。
第二章 血清电解质( electrolyte)的检测
疾病和外界的剧烈变化常引起机体脱水、 电解质平衡的紊乱,从而导致体液的容量、分 布、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的变化。这些紊乱得 不到及时纠正,常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危 及生命。因此,在疾病过程中及时、准确的检 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对疾病的诊断、预 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暗红色,波长为767nm;钠光谱为黄色,波长为589nm。样品
中钠和钾浓度越大,所发射光谱的强度越强。通过与标准液比较, 可求出样品中钠钾浓度。
缺点: 测定中干扰因素多,准确性和精密度不如内 标法。
整理ppt
9
五、钠(natrium)和钾(kalium)的临床意义
(一)钠的临床意义
1、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和尿相对密度小于1.01。
合物。
3)酶法:常用嘌呤核苷酸磷化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偶联,使次黄 苷转变为次黄嘌呤并进一步被氧化产生H2O2,,再利用H2O2 使显色剂发色。
严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3、长期应用利尿剂(hydragogue)。 4、日粮中长期缺乏食盐(common salt)。
高氯血症
1、食盐中毒(salt poisoning)。
2、心衰(heart failure)

医学临床实验—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清电解质

医学临床实验—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清电解质

实验诊断实验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电解质[实验目的]掌握: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钠、氯、钙的基本原理。

熟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钠、氯、钙离子的操作过程及血清钾、钠、氯、钙测定的临床意义。

了解:测定钾、钠、氯、钙的其他方法及电解质分析仪的使用和维护。

[试验原理]离子选择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s,ISE )法是以测定电池的电位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电动势测量直接测定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活度。

电解质分析仪将K +、Na +、CL +、Ca 2+、pH 等测量电极组装在一起,与参比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相连接,置于待测的电解质溶液中,形成一个测量电池。

测量电池的电位分别随标本中K +、Na +、CL +、Ca 2+、H +浓度的改变而改变,电位的变化与离子活度的对数符合能斯特(Nernst )方程。

E=E o +nFRT 303.2Log(C x .f x )式中:E 为离子选择电极在测量溶液中的电位;E o 为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R为摩尔气体常数[8.314 J/(K.mol)];n为待测离子的电荷数;T为绝对温度(K);F为法拉第常数(96487 C/mol);C x为待测离子浓度;f x为待测离子活度系数。

[试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电解质分析仪及常用的四种电极1、钾电极对钾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此敏感膜的一侧与电极电解液接触,另一侧与样品液接触,膜电位的变化与样品中钾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

2、钠电极由对钠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特殊玻璃毛细管组成。

3、氯电极由氯化铁、氯化银、硫化汞为膜性材料制成的固体膜电极,对样品中的CL+有特殊响应。

4、参比电极通常由Ag/AgCl组成,保持一个恒定不变的电位。

(二)试剂1、商品化的配套试剂,包括高、低浓度斜率液,去蛋白液,电极活化液。

高、低浓度斜率液除用NaCl溶液、KCl溶液外,还要加一定量的醋酸钠或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溶液,以调节特定的pH值来模拟血清的离子活度。

血清电解质检测

血清电解质检测
血症
• 溶骨作用增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 腺激素异位分泌(肾癌、肺癌)、骨髓瘤、 骨肉瘤
• 钙吸收增加:大量应用VitD 2.血钙降低 钙低于2.25mmol/L--低钙血症
• 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慢性腹泻、阻塞性黄 疸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谢谢大家!
人体Ca 99%以上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骨骼 中,血液中的Ca 50%与Alb结合,无生理 活性,约50%扩散性离子钙,具生理活性, 还有极少量与枸橼酸等阴离子结合非离子 钙。
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 经、肌肉兴奋性,作为凝血因子参与凝血 过程,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等功能。
参考值 :总钙:2.25-2.58mmol/L,离子钙 1.10-1.34mmol/L
其他阳离子 AG
Na+ (140)
其他阴离子
HCO3(25)
Cl(100)
其他 :K+、Ca2+
其他:Pr、有机
Mg2+、H+
酸根、HPO
24
AG=Na+-(Cl-+ HCO3- )
如果是由于有机酸产生增加如乳酸、丙酮酸和无 机酸排出减少如磷酸称高AG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是由于HCO3-丢失或盐酸增加引起的酸 中毒,为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
• 细胞内钾移出:严重溶血,大面积烧 伤,肿瘤放化疗、酸中毒钾从细胞内 释放,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类药物 应用。
二.血清钠测定
Na+是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约占阳 离子总数的90%。在细胞内液中,钠浓度仅 1 0 mmol/L 。 钠 和 对 应 的 阴 离 子 ( Cl、HCO3) 一起所产生的渗透压在细胞外液中占总渗透 压的90%左右,主要作用为维持渗透压,保持 血容量。

电解质检查项目

电解质检查项目

电解质检查项目电解质是指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离子,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和钙离子(Ca2+)等。

电解质检查项目是通过对血液或尿液中电解质浓度的测定,来评估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1. 钠离子检查钠离子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离子。

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钠离子浓度为135~145mmol/L。

如果钠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高钠血症可引起脱水、口渴、头痛、恶心等症状;低钠血症则会导致肌肉抽搐、抑郁、谵妄等。

2. 钾离子检查钾离子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功能正常的重要元素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钾离子浓度为3.5~5.5mmol/L。

如果人体内缺乏或过多地摄入钾离子,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低钾血症可引起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高钾血症则会导致心脏骤停。

3. 氯离子检查氯离子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阴离子之一,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平衡。

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氯离子浓度为98~106mmol/L。

如果氯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高氯血症可引起呼吸浅快、口干、脱水等症状;低氯血症则会导致肌肉无力、呕吐等。

4. 钙离子检查钙离子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也参与了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

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游离钙浓度为1.15~1.32mmol/L。

如果钙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高钙血症可引起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症状;低钙血症则会导致肌肉抽搐、手足搐搦等。

总之,电解质检查项目是评估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状态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在进行检查前,需要避免运动、进食等影响结果的因素。

对于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或过少地摄入电解质。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分析及临床意义一、血清钾(K+)测定及意义1.正常参考值3.6-5.0 mmol/L2.临床意义血清钾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钾的平衡情况,但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清钾浓度较高,而细胞内可能低钾;反之,慢性体内低钾时,血清钾却可在正常范围内。

故判断结果时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及其他资料(如心电图)。

(1)血清钾减少① 钾供应不足,如长期禁食、幽门梗阻、厌食等,钾摄入量不足,而肾脏对钾的保留作用差,尿中几乎仍照常排钾,致使血钾降低。

② 钾的不正常丢失,如频繁呕吐、腹泻、消化道内瘘管、胃肠道引流等丧失大量消化液,使钾丢失;又如长期使用利尿剂,钾自尿中大量排泄而致血清钾降低。

③ 激素的影响,如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或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使肾脏滞,排钾,使钾排泄增多,血清钾降低。

④ 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对HCO3-重吸收减少,K+随之排泄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H+排泄障碍或HCO3-重吸收障碍,前者使医学教育网原创K+-Na+交换增多,钾排泄增加;后者尿中排泄HCO3-增多,使肾小管泌K+增加,K+排泄增加,致使血清钾降低;又如糖尿病性酸中毒经纠正,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同时尿量增多,尿内含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K+随之排泄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

⑤ 周期性麻痹,发作期间血清K+明显降低。

主要是由于血清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外梯度差扩大,使肌肉动作电位不易产生和传布,从而出现肌肉麻痹,发作间歇期血清K+的水平亦偏低。

⑥ 血液透析,也可能引起低钾血症。

(2)血清钾增加① 肾功能不全,尤其在少尿或无尿情况下,排钾功能障碍可导致血钾增高,若同时又未限制钾的摄入量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这种情况在急性肾功能不全尤易发生。

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发生高血钾,但很少增高至钾中毒的情况;醛固酮缺乏或应用抗醛固酮药物时,因排钠滞钾而致血钾增高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钾测定
血钾测定 98%的钾离子分布于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血钾实际反映了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浓度变化,但由于细胞内液、外液之间钾离子互相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反映细胞内液钾的变化。

血钾检测的适应症
(1)高血压(2)心律失常(3)服用利尿剂或泻药(4)已知有其他电解质紊乱(5)急性和慢性肾衰竭(6)腹泻、呕吐(7)酸碱平衡紊乱
(8)重症监护病人的随访监测
【参考值】 ~∕L
1血钾增高血清钾高于∕L时称为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2、血钾减低
血清钾低于∕L时称为低钾血症。

其中血钾在~∕L者为轻度低钾血症;~∕L为中度低钾血症;<为重度低钾血症mmol∕L
低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二、血钠测定
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44%存在于细胞外液,9%存在于细胞内液,47%存
在于骨骼中。

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

血钠检测的适应症
(1)水电解质紊乱(2)其他电解质超出参考值(3)多尿综合征和口渴感减弱(4)酸碱平衡紊乱(5)肾脏疾病(6)高血压
(7)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盐皮质激素过多或缺乏症(8)水肿
(9)摄入过量的钠
【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血钠超过145mmo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

血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低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三、血钙测定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宏量元素。

人体内99%以上的钙以碳酸钙或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中钙含量甚少,仅占人体钙含量的1%。

血液中的钙以蛋白结合钙、复合钙(与阴离子结合的钙)和游离钙(离子钙)的形式存在。

【参考值】总钙:~∕L 离子钙:~ mmol∕L
血清钙测定的适应症
高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低钙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四、血氯测定
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但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

血氯检测的适应症:
(1)酸碱平衡紊乱(2)水钠平衡紊乱(3)重症监护病人出现危险情况时【参考值】 95~105mmol∕L
1、血氯增高血清氯含量超过105mmol∕L称为高氯血症
2、.血氯减低血清氯含量低于95mmol∕L称为低氯血症
(1)摄入不足:饥饿、营养不良、低盐治疗等
(2)丢失过多:①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丢失大量胃液、胰液和胆汁,致使氯的丢失大于钠和HCO3-的丢失②慢性肾衰竭、糖尿病以及应用噻嗪类利尿剂;
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氯随钠丢失增加)④呼吸性酸中
毒,血HCO3-↑,使氯的重吸收减少
五、血磷测定
人体中70~80%的磷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于骨骼中,只有少部分存在于体液中。

血液中的磷有无机磷和有机磷2种形式。

血磷水平受年龄和季节影响,新生儿与儿童的生长激素水平较高;夏季紫外线的影响故血清磷水平↑。

血磷与血钙有一定的浓度关系,即正常人的钙、磷浓度(mg∕dl)乘积为36~40.
血磷检测的适应症:
①骨病②慢性肾脏疾病、透析病人③甲状腺手术后④慢性乙醇中毒⑤需要加强医疗护理的病人(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⑥肾结石病人⑦甲状旁腺疾病⑧拟诊VitD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⑨肌无力、骨痛
【参考值】 ~∕L
血磷增高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血磷减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六、血清铁测定
血清铁,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血清铁检测的适应症:
(1)转铁蛋白测定的参数(2)铁吸收实验参数(3)急性铁中毒
【参考值】①男性:11~30u mol∕L, ②女性9~27u mol∕L③儿童:9~22u mol∕L 血清铁增高和减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