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19年教育文档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张红涛,谭 联,刘 鹏,张 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探索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通过建立“基础+运用+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夯实工程能力培养基座,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实践模块,丰富活动载体,整合学校企业政治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了“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工科;四位一体;实验课程;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0-0012-02——————————————基金项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创新创业就业课题(20181501)作者简介: 张红涛(1977—),男,河南邓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
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1],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四个问题[2]:1)各个学校没有形成合理的能力培养体系,这是主要问题;2)没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框架;3)缺乏实践活动载体;4)学校没有与政府、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为培养新型人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积极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
文章结合笔者电子信息类专业多年的授课经验,探索该类专业“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3],以期推动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新型人才[4]。
1 “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改革模式探索1.1 重建“基础+运用+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实验室中,用实验来检验所学知识,夯实基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提升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建立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5],重建“基础+运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研T作 打下基础 。因此 ,如何 提高生产 实习这一
实践教 学环节 的质 量成为 当前 高校教学改 革T作 中 的一个 重要课题 ,它是关 系电子信息T程 专业提高 教学质 量与人才培养 的一件 大事 。
生 产 实 习 的 目的是 让 学生 融 入生 产 实 践 ,掌
握 电 子产 品 生产 的全过 程 ,提高 学 生 的实 际 动手 和操 作 能 力 。随 着 我 国的 自动 化 水平 不 断 提高 , 目前 几 乎 所有 圉有 大 型企 业 的设 备 自动 化水 平 都 非 常 高 ,操作 人 员 几乎 都 在控 制 室 内 的控 制 台上 进行 操 作 ,以前 的手T 操 作 在现 代化 的 T厂 中几 乎看 不 到 。生 产 实 习大 多 只能 以参 观 学 习 、讲 座
发 挥教师主 导作 用 ,创造适 应学生能 力培 养的教学新模 式方案 ,并将教 学新模 式应用到 了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中去 ,提 高 了生产 实习的整体教 学效果。
【 关键词 】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4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0 6 5 ( 2 0 1 3 ) 0 4 . 0 0 1 2 . 0 4
生的组织性 、纪律性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
劳 的精 神 ,从 而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 质 ,为学 生进一 步学 习专业知识 ,从事 电子信息 工程领域 的生产 、
划项 目资助。
■
■l
咖 ∞
1 . 3 生产 实 习的教学 质量难 把关
2 0 1 3  ̄ c - - 4 月干 l J
培训 为主 ,生 产 操作 为 辅 的方 式 开展 ,这样 就 导 致 生产 实 习过 分 流 于形 式 ,如走 马观 花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也容 易 受 到抑 制 ,学 习显得 被 动 ,实 习 效果 不 理想 ,实 习质 量 难 以保 证 。最 后 一般 只能 通过 实 习 日记 、实 习报 告 等学 生 提交 的书 面材 料 和 企业 的实 习鉴 定 表作 为 标准 给 出考 核 成绩 ,考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点亮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如何通过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着学生成长的方向。
在新形势下,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通过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最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策略为了实现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磨每一块材料。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导论”探索与实践

'
、
S UN u - ig ,HUA - in ,W EIGu J nqn Ke qa g o
( ni ei eh iusTann et ,Cv vai nvrt o hn ,Taj 0 3 0 hn ) E gn r g Tcnqe riigCne il it nU i sy fC ia inn30 0 ,C i e n r iA o e i i a
力 和素 质 。
“ 工程 导论 ” 课程 内容 涉 及 知识 面 宽 , 采用 基 于
工程 项 目的教学 , 利 于 学 生初 步 认 识 工程 项 目开 有
发所 需要 的知 识 、 能力和 素质要 求 、 使他们 亲身 体验
工 程项 目开发 的过 程 ¨ 。
1 课 程 的工 程 项 目分 析
aiy i u nv ri lt n o r u ie st y.
Ke wo ds:ee to i n o a in e g n e n y r l cr n c i fr t n i e r g;e g n e n n r d c in;e gn e n r g a m o i n i e r g ito u t i o n i e r g p a r m i
“ 程导论 ” 工 是第 一 学期 开 设 的必 修课 , 课 程 本
针对 民航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重点分析航空
维 修 的任务 和工程 师 的职责 。学生 经过 飞机 的机 型 培训 、 飞机 附件 的修 理培 训 、 修基 础理论 和基 本技 维
收稿 日期 :0 2 22 ; 回日期 :02 51 2 1- -3 修 0 2 1 - -6 0 作者简介 : 孙俊卿 ( 93 ) 女 , 16 一 , 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 , — i:qu @cu .d .n Ema jsn ac eu c l 华 克强 ( 94 ) 男 , 14 一 , 硕士 , 教授 , 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魏 国( 98 ) 男 , 17 一 , 硕士 , 师 , 讲 主要从事航空电子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力和 创 新 能 力 得 到 了很 大的 提 升 . 关键词 : 电子 信 息 工程 专 业 ; 创新型人才 ; 实践 能 力
[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信息 工 程 学 院 , 辽宁 大连 l 1 6 0 2 3 )
摘 要 : 从 优 化 培 养 目标 、 改 革教 学模 式 、 建设 与完善创 新基地 、 增 加 学 生参 与 度 、 优 化 师 资 结 构 等 几 个 方
面, 对 电 子 专 业创 新 型人 才 培 养模 式 进 行 探 索 与 实 践 , 着 力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 电 子
2 探 索 与 实 践
2 . 1 优 化培 养 目标
P L US i i 等 电路 设 计 软 件 教 学 , 要 求 学 生 掌握 通
过 软件 的方 法来 高 效 地 完成 电路 硬 件 的设 计 ; 第
二层次 教学 内容 是 VHDL和 F P GA, 通 过编 程 的
电子 信息 工程 专业 旨在 培养具 备 电子技术 与 信 息系统 的 基础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 具 有 创新 精 神 和 实践能 力 , 能从 事 电 子 产 品和 信 息 系 统特 别 是 海 洋信 息的研 究 、 设 计 的“ 敬业、 专业、 乐业 、 创业” 的 复合性 应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学 生 应 具 有扎 实 的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1 8 0 ( 2 0 1 3 ) 0 1 — 0 0 6 2 — 0 2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探索

培养的主力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18年 8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 学校本科教 育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落 实 的 通 知 》,为 全 面 振兴本科 教 育 吹 响 了 号 角[2]。 而 本 科 实 践 教 学 环 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专 业知识整合、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教学改革等工作, 对学生创新型能力、复合人才的培养具有主要的地 位和作用。从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际教 学效果来看,仍存在教学环节重结果、轻过程,缺乏
业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例,建立多课堂联动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实践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强化过程监督与
商业思维管理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工程理念;实践教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86(2019)06015104
Abstract:AimingatthepracticalteachingproblemsofelectronicinformationcoursesinlocaluniversitiesinChina, thispaperputsforwardnewideasofcurriculumpracticeteachingreform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bytaking theinnovativepracticeandengineeringcertificationasthefinalaim.Andittakestheelectronicinformationcourse of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asanexample,establishesthepracticalteachingsystem ofIntegrationofmulti classroom linkage,utilizesbrainstormingmethodtostimulatethecreativethinkingabilitytrainingofstudents, strengthenstheteachingmodeofcombinationofprocesssupervisionandbusinessthinkingmanagementtoimprove thequalityofclassroom teachingand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innovativepracticeforstudents. Keywords:Engineeringconcept;Practicalteaching;Educationalexplore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并能够运 用新知 识 解决具体 问题 ,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 自主创 新能力。 为此 ,我校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展了学生 自主创 新
实验 探 索 与 实践 教 学 改 革 项 目。通 过 创 造 条 件 并 鼓 励
的兴趣选题 ,由学生 自主开展对创新实践的探索。在
整 个创 新 实验 开 展 的过 程 中 ,对 学 生 开 放 实 验 室 , 为
学生提供 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 ,实验过程中配备有专
门的 辅 导 教师 , 以学 生 为 主 教 师 为 辅 的形 式 完 成 科 技
Ke y wo r d s : a u t o n o my — l e a r n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 e x p e i r me n t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 r i no v a t i v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y t
高 了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取 得 了 很 好 的 效 果 。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创新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E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n a u t o no my— l e a r n i n g i n n o v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f o r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e x pe r i me n t i s c a r r i e d i n o u r s c h oo 1 . I n t hi s p a p e r ,c ombi n i ng he t c u r r e n t a c t u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g ,we pr o p os e d a s e r i e s of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16期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高诺,王涛,魏莉(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行业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就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成为我国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引擎。
进入21世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得到大幅提升[3]。
2009年,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根据该规划,预计“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 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拟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
”然而在信息高速增长的今天,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速。
企业为了生存,势必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员工基本技能的培训已转嫁到学校,希望招聘到的应届生能够直接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后就能上岗,并且有较强的自学和自我提升能力[4]。
那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律,根据人才需求类型,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方向。
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思想与智慧的共同体[5]。
在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大量电子信息企业调研和座谈之后了解到,目前电子信息相关企业需求的人才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辅助服务型人才,需求数量呈金字塔分布,如图1所示[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内各高校都在围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主题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育方面取得了许多较突出的成绩。
[1] 通过强有力的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手段改革和创新性实验室建设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大学生电子竞赛,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然而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虽然实践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开拓视野的平台,但就整体而言尚存在结构体系上的不足。
部分特长突出的学生得到了能力拓展锻炼,但就全体学生而言能力拓展延伸还有待加强;实验室功能的梯度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建设亟待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有待形成开放有序、注重实践、推进创新、突出特色的稳定高效的运行模式。
综上所述,研究和探索基于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块建设方案湖南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运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电路设计、信息采集、
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电子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适应21
世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
结构。
平台是指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
模块建设方案如下:
1.见习实习模块
电子工艺实习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生产见习将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到企业生产现场或研发部门中进行。
2.实验实训模块
独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训在校内实验室、基地等场所实施;工程训练以校外企业现场实践为主。
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网络工程(或嵌入式系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或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
工程训练内容将以企业项目、横(纵)向课题等形式完成。
3.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设计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
鼓励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主要过程控制环节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审查和毕业答辩。
4.学科考赛模块
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可以根据获奖等级获得相应学分。
比如,校级奖:奖励1〜2学分;省级奖:奖励3〜5学分;国家级奖:奖励6〜9学分;国际级奖:奖励10学分。
5.科技创新模块
参与创新科研项目的学生,根据创新科研项目级别获得相应学分,校级1〜2 学分,省级3〜5 学分,国家级6〜9 学分;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按发表的期刊级别分别给予学分奖励,省级期刊2〜4学分,国家级期刊5〜7学分,国际级刊物8〜10学分;参与教师项目或横向课题研究的学生,可以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科研情况给予 1 〜5学分;主持学术报告讲座活动和参与各级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由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学分。
6.社会实践模块由辅导员根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及表现给予
相应学
分。
7.职业技能模块
参加计算机类等级考试和外语类等级考试的学生,根据证书等级分别获得2〜4 学分;对于取得其他各类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获得相应学分,累积不超过 6 学分。
8.其他活动模块
参与团体活动和体育艺术活动的学生,由学工部根据活动级别及获奖等级奖励相应学分。
二、探索创新基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基地实践模式改革的目标是立足素质教育,以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个性发展,结合传帮带的形式,采用以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更多的具备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
程应用型人才。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基地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关系研究
将电子信息类的多个专业视为一个整体,设置相同基础下可以灵活调整的多个专业方向;结合教师特长、校企合作优势及项目需要,实施校企互动的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按照知识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形成多个小组群,基于小组群构建组合式课程体系;通过个别调查与日常观测掌握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以学科竞赛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采用适当方法检验与评价上述教学体系的成效。
2.创新基地团队建设的研究团队建设是提高团队水平的前提。
团队中应具有在硬件、软件、FPGA ARM DSP和自控等方面各有专长的教师成员。
针对不同的课题,每个方向由两名以上的指导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专门研究小组,各小组之间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研究小组内部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使得专业结构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梯队。
在梯队建设中,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保证团队的水平。
如拟举行专题学习比赛、专题制作与设计比赛和电子设计技能竞赛,从中及时发现人才,补充新成员;各小组成员实行优胜劣汰制,累计二次以上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将淘汰小组中的部分成员,被淘汰的学员若要求重新进入创新基地学习,须严格按照新队员入选的要求执行。
3. 创新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创新基地培养的人才质量和水平。
过去采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同一
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少量自学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与项目之间存在衔接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手。
本项目的研究,拟寻求解决创新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从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的前期准备、项目选取、项目具体实施、项目评价等几方面努力,彻底解决创新基地培训模式的瓶颈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适应开放式、多层次的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从中获益。
4. 创新基地长效机制的研究
长效机制是创新基地发展、壮大的保证。
拟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技术积累,做好传承工作;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在校专才专题讲座、校友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开拓视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采取校企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保持创新基地“产学研”长效运行机制。
三、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与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知识与工程素质协调发展,课程机构合理设置,科学地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使之既能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又能提升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构建实践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重新合理定位实验教学,整合实验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校企联动,[2] 构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
才“一体两翼”实践教学平台。
“一体两翼”实践平台结构如图1 所示。
其中“一体”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两翼为工程应用实践平台与应用创新实践平台。
[3]
四、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与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
通过系统性研究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联系,探索、建立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四化三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
[4]
1.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作为一种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构建大电类融通性实践教学中心的重要举措。
在全面考虑平台整体结构、运行机制、功能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由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组成的多功能、开放性大平台模式。
2.模块化实践课程与层次化实践项目建设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构建以基础实验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研究创新层为特点的塔式结构实践项目体系,逐步形成不同的实验课程模块,依据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和层次递进关系进一步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实践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平台开放化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建立一个形式
相对宽松、机制严格紧凑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改“被动式塑造学生的能力体系”为“主动式自主建构个性化的能力体系”,从而解决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的问题。
实践教学开放化建设平台的模式方案如图 2 所示。
通过推动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孵化创造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利条件,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非均衡自主延伸拓展,是实现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五、结论高校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电子信息类高等教育的使命。
本文旨在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符合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文中提出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的新思路,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5]。